导读:本文包含了论语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论语,俄语,学而,选本,越南,经学,思辨。
论语学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马冬晴[1](2019)在《《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析疑》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部编版(2016)七年级语文教材以及前此各版都选录了《论语·为政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但注释过于简略,尤其是对"罔"(迷惑)和"殆"(疑惑)两字的意义没有清晰区分。文章首先较为详细地梳理了历来对"殆"字的解释,并借此对这两句话的主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接着,结合《论语》一书所阐述的相关教育思想,指出"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实质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由此出发,进一步界定"罔"(迷惑)和"殆"(疑惑)各自产生的原因,分析它们导致的两种倾向("书呆子"和"空想家"),点出孔子这两句话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10期)
张博雅[2](2019)在《《论语·学而》关键词俄译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论语》俄译历史《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儒学经典,其中提到的"仁"、"孝"至今都是中国人遵循的价值观。在俄罗斯,《论语》的翻译是从1715年,沙皇俄国向中国派遣第一批传教士团开启的。这批传教士团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汉学家,如俄国汉学的奠基人比丘林(Н.Я.Бичурин)、瓦西里耶夫(В.П.Васильев)等。据统计,目前《论语》俄译本至少有14种,其中传播最广,备受赞誉的属别列罗莫夫(Л.С.Переломов)的译本。本论文中,笔者选取五种俄译本比较分析。分别是别列洛莫夫(Л.С.Переломов),波波夫(П.С.Попов),克(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7期)
周远斌[3](2019)在《越南《论语》学概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据历史推断,越南应是接受《论语》最早的域外国家。在公元十世纪独立后的八个朝代,吴、丁、前黎、胡四朝享国短促,儒学没有建树,其他四个朝代均推尊儒学,从中央到地方成立国子监、太学、府学、书院等发展普及儒学教育,颁行四书五经,科举取士,后黎朝、阮朝已有不少关于《论语》的研究着述,而且着述形式多样。儒学在越南的两千多年中,与其文化融合并发展,形成了颇具思辨性、实践性的异国学术特点。从《论语愚按》可以管窥越南《论语》学的思辨、实践品格及建树。(本文来源于《东北亚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唐明贵[4](2019)在《韩国《论语》学研究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学界对于韩国《论语》学的研究主要围绕《论语》学的时代特色及学派特色、《论语》在朝鲜半岛的译介与传播过程、《论语》对朝鲜半岛社会诸方面的影响、《论语》主要注本研究四个方面展开,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可以进一步探索和深入挖掘的地方。日后需要进一步强化不同时期《论语》注本的研究、进一步加大中日韩《论语》注本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探讨《论语》在不同时期的政治、教育、法律、民众日常生活等方面对韩国社会不同阶层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功效,以期全面反映韩国《论语》学的面貌。(本文来源于《东北亚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张士杰[5](2019)在《近世日本《论语》学述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世日本,《论语》流布甚广,讲释风盛,研究水准超迈前代。综观代表性学术成果可知,其与中国传统经学的关联仍然紧密,但已显见独有特质。宋学愈益兴盛,以幕府官学林家朱子学占据主流。然而,民间学界颇有异声,多持批判观点,尤以伊藤仁斋所唱古义学、荻生徂徕所唱古文辞学为大宗,又有折中诸家兼采朱学、古学,并密切关注清考据学的治学方法及所得。朱学、古学中显见本土化阐释,也有日本"国学"学者以有意误读,批判孔学,皆是民族学术意识隆起的表征。以《论语》学为一孔道,既可见其在日本传播、接受、异变之际遇,也可见日本民族文化构建特质之一斑。(本文来源于《东北亚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郭建林[6](2019)在《从《论语·学而》(第六篇)看家庭教育和个人成长》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包括再传弟子编写,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主要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本文主要从《论语·学而》篇来浅谈其中所蕴含的家庭教育与个人成长,也涉及了《论语》中的其他相关的篇章。(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5期)
宋钢[7](2019)在《在文本细读中重塑清代《论语》学研究新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文本细读是20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流派的重要范畴。所谓"细读",实为"细评",即评论者在仔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作品的结构、反讽、比喻、夸张等隐含的文本意义作出全面的评价。文本细读因强调对作品本身的描述和评价,为现代文本理论奠定了基础,拥有强大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80年代传入中国后,对文学批评、文学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兴,刘文煜[8](2019)在《《论语·学而篇》讲解(二)》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语》是人们学国学的首选,《学而篇》是《论语》二十篇中的第一篇,共16章。本篇以论学为主,特别强调读书与做人的密切关系,注重学以致用。本文对《论语·学而篇》各章的有关词语进行了注释,对各章做了白话翻译,并作了简析。简析部分力求在传承的基础上联系当今现实,阐发其现实借鉴意义。本文依据的本子是《十叁经注疏·论语注疏》,并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以及巴蜀书社的《四书五经(现代版)》中的有关《论语》部分,多有引用,未能一一标明出处(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唐明贵[9](2019)在《统合理学与心学的《论语学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扭转明末学风之弊,刘宗周在《论语学案》中,一方面袭用和辩驳朱学,不仅直接引用朱注,而且承沿"理一分殊""存天理,灭人欲"以及"主敬"等理学思想;不仅批驳朱子的经文解释,而且也质疑其诸如"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等主张。另一方面承袭和修正王学,他不仅征引阳明之解释,而且还吸收其"良知为知""克去私意"及"心体"等思想;不仅直陈阳明学之不当处,而且还通过辟佛、重慎独以针砭王学末流。同时,他还融合朱王的道心和人心说,融合朱王之说解释"学"。其核心旨在不拘门户,博采众长,融通理学与心学,以维学脉于不坠。这也确立了刘宗周在理学史和明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来源于《中原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李军[10](2019)在《《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之“知”解诂》一文中研究指出历代学者对《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之"知"的解释,可概括为叁种:"知道(了解)"说,"举用(举、用、任用)"说,"了解而任用(知之而仕之)"说。从《论语》14处内证"知"表"赏识"义,孔子的君子品性、处世之道、知人观以及仁政思想等角度来看,"人不知而不愠"之"知"应释作"赏识"。(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论语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论语》俄译历史《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儒学经典,其中提到的"仁"、"孝"至今都是中国人遵循的价值观。在俄罗斯,《论语》的翻译是从1715年,沙皇俄国向中国派遣第一批传教士团开启的。这批传教士团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汉学家,如俄国汉学的奠基人比丘林(Н.Я.Бичурин)、瓦西里耶夫(В.П.Васильев)等。据统计,目前《论语》俄译本至少有14种,其中传播最广,备受赞誉的属别列罗莫夫(Л.С.Переломов)的译本。本论文中,笔者选取五种俄译本比较分析。分别是别列洛莫夫(Л.С.Переломов),波波夫(П.С.Попов),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论语学论文参考文献
[1].马冬晴.《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析疑[J].文学教育(下).2019
[2].张博雅.《论语·学而》关键词俄译探讨[J].北方文学.2019
[3].周远斌.越南《论语》学概说[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9
[4].唐明贵.韩国《论语》学研究概述[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9
[5].张士杰.近世日本《论语》学述要[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9
[6].郭建林.从《论语·学而》(第六篇)看家庭教育和个人成长[J].戏剧之家.2019
[7].宋钢.在文本细读中重塑清代《论语》学研究新格局[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
[8].刘兴,刘文煜.《论语·学而篇》讲解(二)[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9].唐明贵.统合理学与心学的《论语学案》[J].中原文化研究.2019
[10].李军.《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之“知”解诂[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