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熔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选择性激光熔化,微多孔表面,沸腾传热,扫描间距
表面熔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培,钱波,张池,张剑睿,魏青松[1](2019)在《基于选择性激光熔化的微多孔表面成形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多孔表面能够强化沸腾传热,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成形微多孔表面是一种新型微多孔表面制造方法。主要研究了在SLM过程中扫描间距和激光功率对316L不锈钢粉末成形微多孔表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0.3~0.5 mm扫描间距成形的微多孔表面的孔隙为规则通孔,且孔内壁存在大量粉末粘结,可形成大量潜在汽化核心;采用180~240 W激光功率和0.2~0.5 mm扫描间距,可获得水力直径为78.9~410.5μm、孔隙率为11.6%~50.2%的微多孔表面。采用去离子水进行沸腾传热实验,240 W激光功率、0.5 mm扫描间距成形的微多孔表面的起始沸腾温度为104℃,临界热流密度为150 W/cm~2,具有明显的沸腾传热强化效果。(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李京赞,刘玉德,石文天,王朋,张媛[2](2019)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316L钢试块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以不同的工艺参数,包括激光扫描速率(500~1 250mm/s)、曝光时间(8~60μs)、点间距(10~30μm)、线间距(90~130μm)等,制备了316L不锈钢试块,并对试块分别进行了500和900℃退火和1 000~1 050℃固溶处理。随后检测了试块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表面质量。结果表明:采用选区激光熔化工艺成形的316L钢试块可能会产生搭接、球化和气孔等表面缺陷,以及熔池内微孔、熔池间未熔合等截面缺陷,采用较高的激光扫描速率、较小的点间距、较短的曝光时间有利于改善试块的表面质量。此外,固溶处理可提高选区激光熔化成形的316L钢试块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高达682 MPa,屈服强度约537MPa,断后伸长率约41%。(本文来源于《上海金属》期刊2019年02期)
石文天,王朋,刘玉德,韩冬,侯岩军[3](2019)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316L表面质量及工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选区激光熔化成形316L不锈钢的成形表面质量,达到高质高效成形效果。方法采用380W功率的激光进行SLM成形,对比160μm大层厚和1000 mm/s以上高速率两种工艺组合,对表面及截面缺陷形成机理进行试验研究,检测其表面形貌、致密度、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等,探索316L高质高效打印成形的工艺方法。结果选区激光熔化成形316L不锈钢主要有球化、搭接、熔池间未熔合的表面缺陷,截面具有气孔、球化、熔池间未熔合的缺陷。曝光时间对于大层厚成形截面质量影响最大,增加曝光时间会提高成形致密度;而较小的曝光时间和点距以及线间距更有利于高速率成形。在1000 mm/s高速率试验条件下,即曝光时间、点距、线间距分别为30μs、30μm、90μm时,试件致密度达到99.99%。结论高速率成形的截面质量通过工艺优化组合可达到高致密度,且通过表面重熔工艺改善表面效果明显,整体性能最优。大层厚参数打印成形虽可达到高致密度,但在表面质量方面与高速率成形参数存在较大差距。综合比较,高速率成形在保证较好表面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达到高致密度。(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刘军志[4](2019)在《激光熔化沉积表面射流电解修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熔化沉积常用于镍基高温合金粉末的增材成形。针对镍基高温合金粉末激光熔化沉积成形过程中的翘曲变形、表面缺陷、成形精度等问题,本文利用射流电解对激光熔化沉积样件进行后续加工,提出了激光熔化沉积和射流电解组合加工方法,并设计了一种新型摩擦辅助射流电解装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激光熔化沉积和射流电解组合加工方法,研究了激光熔化沉积和射流电解组合加工工艺过程,分析了激光熔化沉积和射流电解组合加工工艺实现所需设备,利用激光熔化沉积的增材制造过程和射流电解的减材加工过程的组合得到最终的加工样件。(2)设计摩擦辅助射流电解试验系统。基于以STM32开发板为核心的硬件系统和以μC/OSII为核心的软件系统搭建摩擦辅助射流电解试验系统。试验发现,摩擦辅助射流电解试验系统有效提高了加工后的表面质量。(3)研究激光熔化沉积成形熔池固化过程及内部熔化金属对流机制,推导激光熔化沉积样件变形机理,研究摩擦辅助射流电解装置加工镍基高温合金激光熔化沉积样件机理。(4)开展不同加工时间摩擦辅助射流电解装置加工激光熔化沉积样件的工艺试验。试验表明,循环加工90次下可完全去除零件表面氧化层,同时软刷头可有效清除电解产物,硬磨头可有效去除激光熔化沉积样件搭接区域的难电解残余颗粒。(5)研究射流电解减小激光熔化沉积样件变形的效果。在激光熔化沉积加工过程中,出现规划之外的变形情况时,可以使用射流电解加工去除一部分沉积金属,减小已发生的变形,进而减小零件报废的概率。经射流电解循环加工90次后,激光熔化沉积变形样件最大挠度减小了19.5%。(6)利用激光熔化沉积和射流电解组合加工试验系统研究送粉率和搭接率对激光熔化沉积成形样件微观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试验表明送粉率对激光熔化沉积成形样件微观结构影响较小,搭接率对激光熔化沉积成形样件微观结构影响较大。送粉率和搭接率对激光熔化沉积成形样件显微硬度的影响趋势相同。(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王凯[5](2019)在《原位表征Cu纳米颗粒在原子尺度上的表面熔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熔化是从固态(刚性和拓扑长程有序)到液态(流体和拓扑长程无序)的相变过程,它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作为材料加工和应用中最重要的相变之一,对固体熔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但是熔化机制仍不清楚,这依然是凝聚态物理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金属的表面熔化是固体熔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故其熔化行为的详细表征有助于完善固体熔化机理。而在所有研究固体熔化行为的技术手段中,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分析能实时采集到原子尺度上的演变过程,因此它为最直接、最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在所有金属中,铜(Cu)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随着近代纳米科技的兴起,纳米Cu材料在微电路、高精密仪器仪表、电催化、光催化以及高温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以金属Cu为研究对象,在原子尺度理解金属的表面熔化机制,能进一步拓展纳米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本文通过反复调控实验参数,成功合成了Cu纳米颗粒、具有二级孔结构的纳米多孔Cu、准二维片状纳米多孔Cu。其中,二级孔纳米多孔Cu由介孔和大孔构成,介孔能在化学反应中为的客体小分子提供形状和尺寸选择性,大孔有利于客体分子向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扩散。首次实现了准二维片状纳米多孔Cu的去合金化制备,也为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准二维纳米多孔金属材料提供了技术思路,同时证明了将叁维双连续纳米多孔金属降维化的可行性。本文利用原位加热电子显微镜分别对Cu纳米颗粒和纳米多孔Cu在原子尺度下进行原位加热研究,详细的表征了他们的动态表面熔化过程。结果表明:(1)Cu(200)面具有逐多层表面熔化的现象:(200)面一端棱角处预熔形核→熔化核达到临界尺寸(约14层(200)面厚度)→向(200)面另一端崩塌式扩展熔化,这种表面熔化过程反复发生。(2)Cu纳米颗粒的表面熔化厚度呈指数形式增长。(3)由于负曲率的影响,纳米多孔Cu相对于同样尺寸的Cu纳米颗粒具有更高的表面熔化温度。(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谢继昌[6](2019)在《低活化钢表面激光熔化沉积制备钨涂层工艺优化及组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实现受控核聚变的装置,托卡马克装置需直接面向氘氚等离子体和氦等离子体的辐照及热流冲击,其偏滤器所选用的保护材料主要为钨。钨材料由于具有极好的耐高温和辐射屏蔽性能,传统方案是在偏滤器低活化钢基体表面覆盖钨块,设备结构复杂,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结合强度差,易造成钨块的脱落和失效。为进一步简化设备结构和提高设备性能,本文在低活化钢表面采用激光熔化沉积的方法,开展纯钨材料的增材制造,对其热性能、显微组织结构、物相组成、裂纹及气孔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制备了厚度1-4.5 mm的沉积层,其内部组织存在完全或部分熔化的纯钨颗粒。其中未完全熔化的纯钨颗粒与周围基体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完全熔化的纯钨颗粒与基体形成了铁-钨复合相,主要以枝晶和柱状晶的形式存在。(2)针对钨涂层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得了沉积层和基材在不同温度下的热扩散系数、比热和热导率。整体钨含量约80 wt.%的沉积层在450℃左右时热导率与低活化钢基材相等,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沉积层热导率上升,基材热导率下降。影响热导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沉积层中存在的缺陷和铁-钨复合相。(3)建立了低活化钢表面激光熔化沉积钨涂层的本构模型,并对样品部分区域存在的气孔和裂纹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9-01-10)
王昌飞,门正兴,杜青泉,郑金辉,唐越[7](2018)在《激光选区熔化成形件表面粗糙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提高SLM成形件表面粗糙度为目的,根据成形原理分析了SLM零件不同表面粗糙度分布,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影响SLM成形件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大型铸锻件》期刊2018年06期)
马瑞芩,张凯,韦辉亮,刘婷婷,廖文和[8](2019)在《基于数值仿真的Al_2O_3陶瓷激光选区熔化表面微观组织形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了Al_2O_3陶瓷激光选区熔化(SLM)成形表面凝固组织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Al_2O_3陶瓷SLM成形具备发生贝纳德-马兰戈尼表面失稳的条件,随着激光能量减小,对流接近稳态;基板预热能够改变贝纳德-马兰戈尼对流状态;低激光功率、快扫描速度、低预热温度有助于形成稳态液体表面的层流流动。(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02期)
陈曦,蒋国璋,段现银[9](2018)在《激光选区熔化成型件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及参数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激光选区熔化(SLM) 316L不锈钢成型件表面质量无法满足装配精度,仍需进行铣削加工的要求,设计正交试验方案,并将铣削路径与激光扫描路径的夹角作为表面粗糙度影响因素之一,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铣削参数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显着性检验,结果表明,夹角、每齿进给量、铣削速度和铣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均显着,但夹角的显着性F检验结果仅约为每齿进给量检验结果的1/8。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为SLM复杂结构件在加工中提供铣削参数选择依据,并为增减材制造提供理论基础。最后使用粒子群算法,找到最佳的铣削参数,从而提高加工的表面质量。(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胡修诚,邓飞龙[10](2018)在《激光选区熔化钛表面不同形貌对口腔链球菌黏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激光选区熔化(SLM)制造的钛试件表面不同形貌对变异链球菌和血链球菌黏附的影响。方法通过喷砂、碱处理和阳极氧化在SLM钛片表面制备纳米网(NN组)和纳米管(NT组)表面形貌,并与喷砂SLM钛片(SB组)及未处理SLM钛片(SLM组)进行对比,通过扫描电镜、表面形貌分析仪、表面接触角测试仪对各组钛片表面形貌、粗糙度和亲水性进行表征。将各组钛片与变异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共同培养24 h。通过菌落形成单位计数及细菌荧光染色分析比较不同表面形貌SLM钛片上2种细菌在的黏附活、死菌量及活死菌总量,进而评价SLM钛表面不同形貌对口腔链球菌黏附的影响。结果 SLM组表面为波浪状起伏微米形貌,SB组表面为沟嵴状起伏微米形貌;NN组表面和NT组表面形成了纳米网和纳米管结构。经表面处理的SB组、NN组和NT组较SLM组表面粗糙度降低(Ra SB=2.87μm,Ra NN=2.90μm,Ra NT=2.65μm,Ra SLM=7.19μm),亲水性提高(SLM组、SB组、NN组和NT组表面水接触角分别为76.90°、64.47°、23.17°和44.13°)。菌落形成单位计数结果显示,NT组表面变异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的细菌密度为661.29和668.45 CFU/mm2,为各组最低,且与其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荧光染色结果显示,NT组表面变异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的活死菌总平均荧光强度为281.17和303.58,亦为各组最低,且与其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N组表面变异链球菌和血链球菌死菌比例为0.47和0.62,均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在SLM起伏微米形貌基底上,阳极氧化纳米管具有较强的抗细菌黏附性能,碱处理纳米网抗细菌黏附性能弱于阳极氧化纳米管,但具有一定杀菌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4期)
表面熔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以不同的工艺参数,包括激光扫描速率(500~1 250mm/s)、曝光时间(8~60μs)、点间距(10~30μm)、线间距(90~130μm)等,制备了316L不锈钢试块,并对试块分别进行了500和900℃退火和1 000~1 050℃固溶处理。随后检测了试块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表面质量。结果表明:采用选区激光熔化工艺成形的316L钢试块可能会产生搭接、球化和气孔等表面缺陷,以及熔池内微孔、熔池间未熔合等截面缺陷,采用较高的激光扫描速率、较小的点间距、较短的曝光时间有利于改善试块的表面质量。此外,固溶处理可提高选区激光熔化成形的316L钢试块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高达682 MPa,屈服强度约537MPa,断后伸长率约4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熔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培,钱波,张池,张剑睿,魏青松.基于选择性激光熔化的微多孔表面成形工艺研究[J].粉末冶金工业.2019
[2].李京赞,刘玉德,石文天,王朋,张媛.选区激光熔化成形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316L钢试块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的影响[J].上海金属.2019
[3].石文天,王朋,刘玉德,韩冬,侯岩军.选区激光熔化成形316L表面质量及工艺试验研究[J].表面技术.2019
[4].刘军志.激光熔化沉积表面射流电解修整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5].王凯.原位表征Cu纳米颗粒在原子尺度上的表面熔化行为[D].天津理工大学.2019
[6].谢继昌.低活化钢表面激光熔化沉积制备钨涂层工艺优化及组织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
[7].王昌飞,门正兴,杜青泉,郑金辉,唐越.激光选区熔化成形件表面粗糙度控制[J].大型铸锻件.2018
[8].马瑞芩,张凯,韦辉亮,刘婷婷,廖文和.基于数值仿真的Al_2O_3陶瓷激光选区熔化表面微观组织形成机理研究[J].中国激光.2019
[9].陈曦,蒋国璋,段现银.激光选区熔化成型件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及参数优化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8
[10].胡修诚,邓飞龙.激光选区熔化钛表面不同形貌对口腔链球菌黏附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