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霞1王栋2韩庆玺3
(1山东昌邑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昌邑261300)
(2山东昌邑市人民医院李家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昌邑261300)
(3山东昌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昌邑261300)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024-02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
老年性高血压是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一天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者[1]。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压发病率可达到50%以上,血压控制欠佳可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冠心病、卒中、主动脉病等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降压治疗达标可防止引起或延缓心、脑、肾等脏器损害,减少其并发症[2]。
1、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①以收缩压升高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管壁结构、动脉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发生改变;②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敏感性减退,动脉顺应性下降,造成昼夜、季节和体位变化时血压波动幅度较大,使老年人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③血压的波动性大:老年高血压患者,无论是SBP或DBP是脉压差的波动性均比年轻患者大,尤其是SBP,这可能因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反应变慢;④并发症多: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常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症等,患高血压后容易引起心、脑、肾的并发症;⑤临床表现多样化老年高血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头昏、头痛、乏力、心悸、记忆力减退等,也可毫无症状[3]。
2、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2.1非药物治疗是指改变生活方式,消除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左心室肥厚以及精神过度紧张等。此外应限盐、限酒、减轻超重,适当的运动,非药物措施作为基本的保健措施能够提高降压药的疗效,减少合并症的发生[4]。
2.2药物治疗原则(1)有效降压,且全面兼顾心、脑、肾及血管保护等问题。(2)对老年高血压病人,个体化原则尤其重要。(3)起始量要小,降压速度要慢。避免影响生命器官的血流灌注而产生不良后果。(4)应用新药或增加剂量前后,均应测量坐位和立位血压以警惕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5)老年人易健忘,选择药物品种不宜过多,用药宜少而精。
2.3降压药物的选择选用降压药物治疗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用药[5];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选用利尿剂、长效CCB;合并房性心动过速和房颤选用β受体阻断剂、CCB;合并糖尿病选用ACEI、CCB;合并脂质代谢障碍选用β受体阻断剂;合并甲亢选用β受体阻断剂;合并原发性震颤选用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合并前列腺肥大选用α1受体阻断剂。值得注意的是,开始降压治疗,应以基本药物的最低剂量开始,个体化调整剂量,尽可能选用长效制剂为宜。
2.4联合用药问题依据临床实践经验,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联合用药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联合用药方案的选择,应根据血压形成的机理和降压药物作用机理进行选择合适的搭配。联合用药治疗的优点是:减少各自药物的用量,从而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再者,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2.5治疗注意事项
2.5.1需要配合做几项必要的检查,如血糖、血脂、肌酐、血尿酸、心电图、血常规和尿常规,以便让医生了解有无合并症。因为,医生为患者选择的降压药不仅不会加重其并存的疾病,而且对治疗合并症有益。例如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选择贝那普利(洛汀新)、蒙诺、西拉普利(抑平舒)等,合并高尿酸血症,可选择科素亚;合并冠心病,可选择氨氯地平(络活喜)、地尔硫(恬尔心)等。
2.5.2有条件者,可以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便医生根据血压波动情况来选择降压药物。例如,患者白天活动时血压升高,夜间休息时血压降至正常,则主张早晨服长效降压药即可,夜间睡眠时不必再服降压药;若早晨服长效降压药后,夜间睡眠时血压仍高,则睡眠前可再加服一定剂量的短效降压药。
2.5.3尽可能选择24小时平稳降压的药物(如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科素亚等),从单一、小剂量用药开始,增加剂量不要过快,需要时联合用药。这样不仅能增加疗效,而且能减少不良反应。一般不主张合用同一类药(如氨氯地平与波依定同属钙拮抗剂),提倡合用不同类型的药物(如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合用,西拉普利与寿比山合用等)。
2.5.4降压要慢,不可操之过急,以使机体能适应血压调整过程。应避免降压过快而不能耐受(如发生严重头晕等),要测量卧、立位血压,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并观察是否发生其他不良反应,必要时复查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2.5.5按医嘱服药,不要自行随便换药或停药。
2.5.6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情绪波动,适当参加体力劳动,戒除烟酒,少吃甜食及油腻食物,控制体重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5.
[2]刘汴生,张思雄.老年高血压[J].实用临床老年病学,2001,1(1):85.
[3]安瑞,苏玉凤.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5,29(3):227.
[4]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3-新进展与临床案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60-766.
[5]方宁远,诸骏仁.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和循证医学依据.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