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利率衍生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利率,衍生品,利率市场化,资产负债,期权,金融机构,信贷。
利率衍生品论文文献综述
杨联民,李刚[1](2019)在《银行间市场利率衍生品创新业务提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与交通银行日前在上海清算所共同举办了银行间市场利率衍生品创新业务研讨会。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率衍生品在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和服务实体经济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从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到标准债券远期(本文来源于《中华工商时报》期刊2019-10-15)
周艾琳[2](2019)在《专访法巴银行赖长庚:新LPR改革后,外资行看好利率衍生品业务》一文中研究指出“LPR(贷款报价利率)改革是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外资行而言也是近年来最大的好消息之一。”法国巴黎银行中国CEO兼行长赖长庚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8月20日,新LPR正式登场,由18家报价行根据MLF(中期借贷便利)加点而得出,每月2(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9-09-09)
伍旭川,张晓艳,刘学[3](2019)在《推动我国场内外利率衍生品协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是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而不断发展的,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必然引发利率波动,也使得市场主体对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增大,推动利率衍生品市场的不断发展。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场内外利率衍生品发展的背景和次序来看,都源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利率管制放松、利率风险加大和管理利率风险的需要。场外利率衍生品的发展填补了场内利率衍生品在管理利率风险方面不能发挥作用的领域,是对场内利率(本文来源于《黑龙江金融》期刊2019年06期)
赵洋[4](2019)在《银行间利率衍生品市场稳步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债券远期、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再到标准债券远期,我国银行间利率衍生产品正不断丰富。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利率衍生品在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和服务实体经济需求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9-05-09)
刘玄,张黎[5](2019)在《利率衍生品与货币政策传导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发达市场经验显示,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能够从微观基础上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及信贷传导渠道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利率衍生品市场可以快速反映货币政策信息、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债券》期刊2019年02期)
王丽铮[6](2018)在《利率衍生品成交量激增》一文中研究指出提要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的最新统计,2017年全球期货及期权总成交量与2016年基本持平。事实上,过去3年全球期货及期权总成交量一直保持在同一水平——约250亿手。然而,2017年这一数字却隐藏着一些重大变化:期货成交量持续5年增长后呈(本文来源于《期货日报》期刊2018-04-10)
徐鹤龙[7](2017)在《利率衍生品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农业时代的种子借贷到工业文明的债券信贷,利率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利率一直是经营活动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利率风险管理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利率风险是当今世界各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之一。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在2015年底正式完成,银行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也越来越高,对利率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逐渐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根据巴塞尔协议对利率风险的分类,银行业面临着重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四类基本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银行业主要面临着重定价风险和基差风险,而利率市场化以后,期权风险和收益率曲线风险也会逐渐浮出水面,成为银行不得不重视的风险因素。自200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中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已经面临着利差逐年收窄,利润下滑,经营困难,利率风险加剧的现状,引进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成为我国银行业应对利率风险、谋求经营结构转型、成功应对未来利率频繁波动的金融市场的重要任务之一。利率风险管理具体流程主要包括选择市场基准利率、构造合适的利率期限结构对利率进行预测,对利率风险程度进行测度、计量,评估银行的利率风险敞口,从而或者通过表内手段对衡量的利率敞口进行控制,或者对于较难表内调整的头寸及计量困难的业务利用利率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利率衍生品已经是当今国际上银行业和其他企业都普遍使用的利率风险对冲工具,创新、便捷和成本低等特点是利率衍生品成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首选的手段。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都享受着利率管制带来的红利,其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与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当前利率风险缺口仍是我国银行业衡量利率风险的主要手段,而对于久期模型、VaR模型、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无论从技术还是应用上都差强人意,不符合现代化银行经营的理念形象。其次,从利率衍生品避险视角来说,商业银行可选择的利率衍生品目前还非常有限,利率互换是我国目前最主要交易的衍生品,其他衍生品交易量小且交易不活跃,受到的管制太多,利率衍生品远远不能满足银行和企业的避险需求。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发展利率衍生品脚步较为缓慢,利率市场化进程和利率衍生品发展未能实现完美契合,二者脚步并不一致。不过这种情形也并不是不可取,相对其他利率市场化的国家,我国至少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没有造成银行业大量倒闭、金融动荡和利率衍生品放开出现的混乱及难以治理,谨慎缓慢放开的态度使我国银行业和利率衍生品市场在一个较为平和的环境中转变。纵观其他利率市场化国家,在完成利率市场化后,其配套的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从交易制度建设、衍生品品种选择,法律法规约束等都已形成成熟的体系。这些都是我国目前要实现的迫切任务。本文正是基于利率市场化引起利率风险加剧为背景,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利率风险系数进行实证测度、对我国市场培育的基准利率SHIBOR进行考察,进而实证分析利率衍生品的使用对银行利率避险效果,对银行经营绩效以及利率风险暴露的影响等,这些也是本文的创新和贡献之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具体研究了以下几点:第一,全面梳理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相关文献,整理出国际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常用的方法。以最主要的利率风险表外管理利率衍生品对冲为视角,探究利率衍生品对银行的影响。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利率风险测度、评估、监管的现状进行概括,对利率衍生品给类品种避险原理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探讨我国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和利率衍生品市场未来发展动向。第二,利用国外常用的实证分析模型,基于2006年-2015年利率市场化中后期数据,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目前上市银行的利率风险系数β值,并验证了目前SHIBOR的市场基准利率地位,利用银行持有的利率衍生品头寸研究了衍生品的使用和风险系数之间的关系,检验了持有衍生品是否起到避险的作用及避险的效果。第叁,根据公司金融的价值溢价理论,探讨持有利率衍生品在改善银行的利率风险的同时,是否对上市银行的价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利率衍生品可以提升银行业的市场价值溢价。在利率波动频繁,利率风险加大,利差严重收窄的现状下,使用利率衍生品不但可以进行利率风险管理,还可以改善银行的市场价值表现。不过这些实证结果仍有待于未来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更全面的考量。第四,利率敏感性缺口一直是银行业最重要又较为简单的利率风险度量手段,本文给出一个利率敏感性最优缺口模型推导,以期银行业可以参考借鉴。比起表内对缺口进行管理产生的较高成本,使用利率衍生品对冲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实现套期保值的目的是银行较优的选择。本文验证了利率衍生品和利率敏感性缺口之间的关系,以期给后续的研究提供对比分析和参考思路,也给实务界运用利率衍生品对冲利率风险缺口提供政策建议。最后,总括全文,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和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进行归纳,提出了继续培育SHIBOR成为市场基准参考利率,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利率衍生品品种和发展机制、法律法规建设、政府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措施建议。(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7-05-01)
程小勇[8](2017)在《运用利率衍生品对冲风险必要性上升》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6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就离不开一个不确定性因素——特朗普政府减税、基建投资和边境税等新政。在此背景下,美国利率市场波动也增添变数,给2017年美联储加息进程带来不确定性。作为固定收益的资产,美国利率衍生品是对冲金融(本文来源于《期货日报》期刊2017-03-02)
胡月[9](2016)在《多因素马尔可夫HJM模型在美国利率衍生品定价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一种数值有效的方法在Makovian HJM框架上构造了一个基于蒙特卡罗模拟以及马尔可夫链近似技术的进一步扩展上的多状态变量多因素项的期限结构模型的利率晶格,这个方法将蒙特卡洛方法和基于晶格方法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它为许多现有的多因素模型实现利率衍生品估值和在HJM框架中的套利保值提供了计算优势和灵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05-01)
杜雨蔚[10](2016)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对利率衍生品风险防范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以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为主导的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发展主流。从金融产品的角度看,金融衍生品特别是利率衍生品已经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先导,其发达程度标志着一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但是,利率衍生工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套期保值手段,降低投资者面临的利率风险;但是另一方面也给投机者带来了投机获利的机会,产生新的风险。利率衍生工具带来的风险,在微观上会导致企业的破产,在宏观上会导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动荡,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对利率衍生品特别是利率衍生品风险的研究,对我国经济主体进行风险规避或投资收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利率市场化、利率衍生品风险的现有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类和评述,然后通过借鉴麦金农肖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笔者的实证能力缺乏,以及利率衍生品数据的不易获得和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导致数据的不充分性,本文并没有根据经典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进行利率衍生品风险定价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运用的是定性分析的方法,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通过对利率衍生品风险的形成,包括形成原因及形成过程,利率衍生品风险的现状,包括市场环境现状和监管现状,最后根据利率衍生品风险的形成和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为我国经济主体防范利率衍生品风险提供借鉴。本文的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一、利率衍生品的发展必须首先做好风险防范和管理,对于利率衍生品的流动性风险、操作性风险、市场性风险和信用性要进行有效的分类和监管,通过完善监管制度,严格执行监管政策来防范利率衍生品的风险。由于我国目前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不完善,市场环境和制度缺乏有效性,因此需要借鉴国外利率衍生品市场的成熟经验,不断完善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各项基础性制度,为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发展利率衍生品市场反过来也要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基础利率的运行机制建设,提高利率衍生品的定价能力,不断完善利率衍生品的利率市场结构和期限结构,通过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率衍生品种类的多元化来提高市场交易的活跃度,从而降低整个利率衍生品的市场风险。叁、利率衍生品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有重要意义。利率衍生品具有利率风险管理、价格发现、获得投资收益和证券创造功能,既可以提高市场交易主体的风险管理水平,降低风险管理成本,又可以为市场交易主体提供获得更多收益的途径。利率衍生品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期刊2016-03-01)
利率衍生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LPR(贷款报价利率)改革是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外资行而言也是近年来最大的好消息之一。”法国巴黎银行中国CEO兼行长赖长庚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8月20日,新LPR正式登场,由18家报价行根据MLF(中期借贷便利)加点而得出,每月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利率衍生品论文参考文献
[1].杨联民,李刚.银行间市场利率衍生品创新业务提速[N].中华工商时报.2019
[2].周艾琳.专访法巴银行赖长庚:新LPR改革后,外资行看好利率衍生品业务[N].第一财经日报.2019
[3].伍旭川,张晓艳,刘学.推动我国场内外利率衍生品协同发展[J].黑龙江金融.2019
[4].赵洋.银行间利率衍生品市场稳步发展[N].金融时报.2019
[5].刘玄,张黎.利率衍生品与货币政策传导的关系[J].债券.2019
[6].王丽铮.利率衍生品成交量激增[N].期货日报.2018
[7].徐鹤龙.利率衍生品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
[8].程小勇.运用利率衍生品对冲风险必要性上升[N].期货日报.2017
[9].胡月.多因素马尔可夫HJM模型在美国利率衍生品定价上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10].杜雨蔚.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对利率衍生品风险防范的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