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回流系统论文和设计-张磊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回流系统,包括缺氧池和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内部中段固定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内部均匀分布有锥形斗,所述横板的顶部表面均匀排列有数量至少为六组的减荡板,所述沉淀池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泥污沉积槽,所述沉淀池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引风机,所述减荡板的上方设有曝气管,设置减荡板减少污水的震荡,提高污泥的沉淀效率,同时减少絮凝产品的投放,降低成本,启动螺旋泵将泥污沉积槽内部的污泥回流到缺氧池的内部进行再次反应,同时可将污泥送出沉淀池,否则它会越积越多而随出水外溢;然而主要的作用是要保证有足够的微生物与进水相混,维持沉淀池内部合适的污泥负荷。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模块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回流系统,包括缺氧池(1)和沉淀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的内部中段固定安装有横板(6),所述横板(6)的内部均匀分布有锥形斗(7),所述横板(6)的顶部表面均匀排列有数量至少为六组的减荡板(8),所述沉淀池(2)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泥污沉积槽(9),所述沉淀池(2)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引风机(3),所述减荡板(8)的上方设有曝气管(5),所述引风机(3)的出风口处通过通风管(4)与所述曝气管(5)的顶部进风口连通,所述沉淀池(2)远离所述引风机(3)的一端顶部固定安装有螺旋泵(11),所述螺旋泵(11)的进泥口处通过污泥回流管(12)贯穿于所述横板(6)的内部与所述泥污沉积槽(9)的内部连通,所述螺旋泵(11)的出泥口处通过污泥回流管(12)与所述缺氧池(1)的内部连通,所述缺氧池(1)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搅拌装置(15)。

设计方案

1.一种模块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回流系统,包括缺氧池(1)和沉淀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的内部中段固定安装有横板(6),所述横板(6)的内部均匀分布有锥形斗(7),所述横板(6)的顶部表面均匀排列有数量至少为六组的减荡板(8),所述沉淀池(2)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泥污沉积槽(9),所述沉淀池(2)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引风机(3),所述减荡板(8)的上方设有曝气管(5),所述引风机(3)的出风口处通过通风管(4)与所述曝气管(5)的顶部进风口连通,所述沉淀池(2)远离所述引风机(3)的一端顶部固定安装有螺旋泵(11),所述螺旋泵(11)的进泥口处通过污泥回流管(12)贯穿于所述横板(6)的内部与所述泥污沉积槽(9)的内部连通,所述螺旋泵(11)的出泥口处通过污泥回流管(12)与所述缺氧池(1)的内部连通,所述缺氧池(1)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搅拌装置(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1)和沉淀池(2)的外部一侧通过支撑架(17)、太阳能发电板(18),所述沉淀池(2)靠近所述引风机(3)的一端面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PLC控制器(10)和蓄电池(13),所述太阳能发电板(18)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10)和蓄电池(13)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荡板(8)包括板体(81),所述板体(81)上均匀分布有斜孔(82),所述斜孔(82)的相对倾斜夹角为45°-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15)包括搅拌电机(151)、转轴(152)、搅拌轴(153)和螺旋叶片(154),所述搅拌电机(151)的输出轴通过转轴(152)与所述搅拌轴(15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叶片(154)均匀焊接于所述搅拌轴(153)的外部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块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电机(151)的外部安装有防水外壳(14),所述搅拌电机(151)的输出轴与防水外壳(14)之间的交接处套接有防水轴承(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斗(7)的数量至少为十组,且锥形斗(7)为等距线性分布,所述锥形斗(7)的顶部横切面直径大于所述锥形斗(7)的底部横切面直径设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块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回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水资源状况的关心,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厂相继开建、竣工并投入使用,而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回流控制又十分重要。污泥回流系统作为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控制回流污泥量能提高整个活性污泥系统承受负荷冲击的能力、稳定水质、充分利用生化系统的处理效率,现有的污泥回流系统仍有需要作进一步的提高,为此,提出一种模块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回流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回流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回流系统,包括缺氧池和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内部中段固定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内部均匀分布有锥形斗,所述横板的顶部表面均匀排列有数量至少为六组的减荡板,所述沉淀池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泥污沉积槽,所述沉淀池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引风机,所述减荡板的上方设有曝气管,所述引风机的出风口处通过通风管与所述曝气管的顶部进风口连通,所述沉淀池远离所述引风机的一端顶部固定安装有螺旋泵,所述螺旋泵的进泥口处通过污泥回流管贯穿于所述横板的内部与所述泥污沉积槽的内部连通,所述螺旋泵的出泥口处通过污泥回流管与所述缺氧池的内部连通,所述缺氧池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搅拌装置。

优选的:所述缺氧池和沉淀池的外部一侧通过支撑架、太阳能发电板,所述沉淀池靠近所述引风机的一端面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PLC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发电板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和蓄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荡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均匀分布有斜孔,所述斜孔的相对倾斜夹角为45°-60°。

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转轴、搅拌轴和螺旋叶片,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转轴与所述搅拌轴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叶片均匀焊接于所述搅拌轴的外部表面。

优选的:所述搅拌电机的外部安装有防水外壳,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防水外壳之间的交接处套接有防水轴承。

优选的:所述锥形斗的数量至少为十组,且锥形斗为等距线性分布,所述锥形斗的顶部横切面直径大于所述锥形斗的底部横切面直径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减荡板减少污水的震荡,提高污泥的沉淀效率,同时减少絮凝产品的投放,降低成本,设置斜孔便于污泥的滑落,通过太阳能发电板在PLC控制器的作用下,向蓄电池的内部存储电能,用于该系统内的用电设备供电,节约能源,最后启动螺旋泵将泥污沉积槽内部的污泥回流到缺氧池的内部进行再次反应,同时可将污泥送出沉淀池,否则它会越积越多而随出水外溢;然而主要的作用是要保证有足够的微生物与进水相混,维持沉淀池内部合适的污泥负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荡板的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缺氧池;2、沉淀池;3、引风机;4、通风管;5、曝气管;6、横板;7、锥形斗;8、减荡板;81、板体;82、斜孔;9、泥污沉积槽;10、PLC控制器;11、螺旋泵;12、污泥回流管;13、蓄电池;14、防水外壳;15、搅拌装置;151、搅拌电机;152、转轴;153、搅拌轴;154、螺旋叶片;16、防水轴承;17、支撑架;18、太阳能发电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回流系统,包括缺氧池1和沉淀池2,所述沉淀池2的内部中段固定安装有横板6,所述横板6的内部均匀分布有锥形斗7,所述横板6的顶部表面均匀排列有数量至少为六组的减荡板8,所述沉淀池2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泥污沉积槽9,所述沉淀池2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型号为9-19-14D的引风机3,所述减荡板8的上方设有曝气管5,所述引风机3的出风口处通过通风管4与所述曝气管5的顶部进风口连通,所述沉淀池2远离所述引风机3的一端顶部固定安装有螺旋泵11,所述螺旋泵11的进泥口处通过污泥回流管12贯穿于所述横板6的内部与所述泥污沉积槽9的内部连通,所述螺旋泵11的出泥口处通过污泥回流管12与所述缺氧池1的内部连通,所述缺氧池1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搅拌装置15。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螺旋泵11主要是靠本体内的螺杆旋转来压送活性污泥,污泥从螺杆端的牙稿,随着螺旋线的作用被传送至出口而排出。常见的螺旋泵由1支主动螺杆及2支从动螺杆组合而成。当主动螺杆旋转时,从动螺杆即各自以相反方向旋转,并将污泥吸入,3支螺杆的螺纹形成一封闭区域将污泥沿着轴向送至输出口,主要是螺旋泵11具有以下特点:转速慢,能有效保护污泥絮体;基本无污泥阻塞,维护简单;效率高,运行稳定,可直接安装在曝气池与二次沉淀池之间,不用污泥井等附属构筑物或设备。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缺氧池1和沉淀池2的外部一侧通过支撑架17、太阳能发电板18,所述沉淀池2靠近所述引风机3的一端面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PLC控制器10和蓄电池13,所述太阳能发电板18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10和蓄电池13电性连接,通过太阳能发电板18在PLC控制器10的作用下,向蓄电池13的内部存储电能,用于该系统内的用电设备供电,节约能源。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减荡板8包括板体81,所述板体81上均匀分布有斜孔82,所述斜孔82的相对倾斜夹角为45°-60°,设置减荡板8减少污水的震荡,提高污泥的沉淀效率,同时减少絮凝产品的投放,降低成本,设置斜孔82便于污泥的滑落。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搅拌装置15包括搅拌电机151、转轴152、搅拌轴153和螺旋叶片154,所述搅拌电机151的输出轴通过转轴152与所述搅拌轴15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叶片154均匀焊接于所述搅拌轴153的外部表面。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搅拌电机151的外部安装有防水外壳14,所述搅拌电机151的输出轴与防水外壳14之间的交接处套接有防水轴承16。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锥形斗7的数量至少为十组,且锥形斗7为等距线性分布,所述锥形斗7的顶部横切面直径大于所述锥形斗7的底部横切面直径设置,设置锥形斗7通过污泥的集中效率。

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通过启动引风机3向沉淀池2中的曝气管5进行通风,提高沉淀池2内部污水的含氧量,同时水体流动,便于外加的絮凝剂可以快速的与污水进行混合,提高污泥的沉积,设置减荡板8减少污水的震荡,提高污泥的沉淀效率,同时减少絮凝产品的投放,降低成本,设置斜孔82便于污泥的滑落,通过太阳能发电板18在PLC控制器10的作用下,向蓄电池13的内部存储电能,用于该系统内的用电设备供电,节约能源,最后启动螺旋泵11将泥污沉积槽9内部的污泥回流到缺氧池1的内部进行再次反应,同时可将污泥送出沉淀池2,否则它会越积越多而随出水外溢;然而主要的作用是要保证有足够的微生物与进水相混,维持沉淀池2内部合适的污泥负荷。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模块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回流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4796.0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5(青岛)

授权编号:CN209352633U

授权时间:20190906

主分类号:C02F 3/28

专利分类号:C02F3/28;B01D21/02;H02J7/35

范畴分类:41B;

申请人:青岛善水生态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青岛善水生态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瑞昌路226号海信环湾大厦1306

发明人:张磊;李恩超

第一发明人:张磊

当前权利人:青岛善水生态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尚欣

代理机构:1161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一种模块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回流系统论文和设计-张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