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骨骼肌论文_赵佳琦,章建全,赵璐璐,宋家琳,潘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兔骨骼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骨骼肌,损伤,手法,超声,静力,乳酸,骨骼。

兔骨骼肌论文文献综述

赵佳琦,章建全,赵璐璐,宋家琳,潘倩[1](2019)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功率微波消融致兔骨骼肌急性损伤后修复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观察不同消融功率致兔骨骼肌损伤后肌肉组织弹性的自然恢复情况。方法 44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4只作为正常对照(正常组),余40只随机分为2组:30 W组和50 W组,分别在高频超声引导下用2 450 MHz的微波消融仪(KY-2100型)启动30 W或50 W功率微波热凝右侧股内侧肌肉3 min。分别于消融后1 h、1 d、2 d、7 d、28 d时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计算消融区弹性应变率(SR);并于每个时间点切取30 W和50 W组兔右侧股内侧热凝固化肌肉组织与正常组兔同侧相同区域肌肉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消融区以蓝色为主,消融后7 d可见以蓝色为主的消融区内出现较多绿色,而在消融后28 d时50 W组消融区比30 W组仍有更多蓝色。与正常组比较,消融后1 h、1 d、2 d,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消融区SR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消融后7 d、28 d,两组兔骨骼肌消融区SR逐渐降低,但两组在消融后7 d时SR仍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28 d时仅50 W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W组SR与对照组相近(P>0.05)。H-E染色结果显示,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消融区有不同程度组织损伤、碳化、周边肌纤维凝固性坏死。消融后1~2 d消融区中心与边缘交界处可见炎症细胞浸润,50 W组巨噬细胞较30 W组增加更多;消融后7~28 d时30 W和50 W组交界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及瘢痕形成,炎症、浊肿等减轻。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消融后1 h时,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纤维含量较少,无明显纤维增生,消融后1~2 d交界处可见不同程度新生胶原纤维,肌间质纤维增生;消融后7~28 d交界处可见明显大量新生胶原纤维并伴随血管壁周边纤维明显增多。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消融后30 W和50 W组交界处可见逐渐增生的新生胶原纤维修复损伤区。消融后1 h和1 d时两组主要为Ⅰ型胶原纤维;消融后2 d时不仅有Ⅰ型胶原纤维,还开始出现Ⅱ型胶原纤维;消融后7 d和28 d时可见较多Ⅱ型胶原纤维呈网状分布。结论不同功率微波消融可致兔骨骼肌急性损伤,在消融后1~2 d进行性加重,消融后7~28 d呈修复趋势,50 W组修复晚于30 W组。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组织学的再生纤维化趋势改变较为一致,可动态、无创评估肌肉损伤修复不同时期相应组织的弹性变化,从而间接反映骨骼肌的损伤后修复过程,是常规超声检查的有益补充。(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史欢,马惠升,穆静,罗娟娟,李彦双[2](2019)在《理筋手法治疗兔骨骼肌静力性损伤的红外热成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理筋手法对兔骨骼肌静力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模拟人颈椎前屈位,利用自制模型架对兔采取颈椎前屈位固定方法造模,造成颈后肌群损伤,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记录和测量兔在自然恢复和手法干预下的各时间段平均温度变化。结果治疗前理筋组和自然恢复组的兔平均温度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自然恢复组治疗前的兔平均温度均高于治疗后14和21d(P均<0.05);理筋组治疗前的兔平均温度均高于治疗后的7、14和21d(P均<0.05);治疗14和21d,理筋组兔平均温度均低于自然恢复组(P均<0.05)。结论理筋手法能够改善颈部组织代谢,从而降低局部体表温度;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软组织损伤疗效评价中具有可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卫林,曹礼庭,蒋冰蕾,熊云涛[3](2019)在《CEUS参数评估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肌肉活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EUS参数评估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肌肉活力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SMIRI)模型。根据损伤最严重区域肌肉"4C"征,将其分为有肌肉活力组(n=10)和无肌肉活力组(n=8)。对比2组造模前(T_0)及去掉橡胶圈(再灌注)即刻(T_1)、1 h(T_2)、2 h(T_3)、4 h(T_4)时患侧小腿损伤最严重区域CEUS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肌肉活力的诊断效能。结果有肌肉活力组T_1及T_4时绝对峰值强度(API)均大于无肌肉活力组(P均<0.05),其余指标同一时间点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_1时API(截断值为6.93 dB)评估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肌肉活力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0%,AUC为0.85[95%CI(0.67,1.00),P<0.05];T_4时API(截断值为4.25 dB)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0%,AUC为0.89[95%CI(0.75,1.00),P<0.05]。结论 CEUS参数可反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肌肉活力,其中API可作为评价缺血再灌注后肌肉活力的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史欢[4](2019)在《理筋手法对兔骨骼肌静力性损伤的骨架蛋白修复作用及镇痛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自制颈椎前屈位装置,造成兔骨骼肌静力性损伤,观察理筋手法对受损骨骼肌外周疼痛物质、组织形态学、肌细胞骨架蛋白Desmin和α-Actin的表达的影响,从组织生物分子学方面探讨理筋手法治疗静力性骨骼肌损伤的机制。方法60只普通级大耳朵兔随机抽取18只为正常组(Normal,Nor组),随机抽取6只采用颈椎前屈45°进行造模,建立骨骼肌静力性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其作为模型组(Model set,MS组),剩余36只按照以上方法进行造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理筋手法组(Li jin,LJ组,18只)和自然恢复组(Self repairing,SR组,18只)。理筋手法组在造模结束后行理筋手法治疗,正常组和自然恢复组不做治疗,分别在伤后7d、14d和21d各随机选取6只兔子取材。耳缘静脉采集血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和P物质(SP)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的超微结构,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阳性肌纤维,免疫印迹法检测Desmin和α-Actin的表达水平。实验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模型评估颈后肌僵硬程度的变化情况:造模过程中,模型组颈部肌肉组织逐渐变僵硬;造模结束后可触及结节或条索状物,说明本实验兔骨骼肌静力性损伤模型是成功的。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纵切面上观察,大部分肌纤维排列紊乱,扭曲变形、断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横切面上肌细胞萎缩,肌细胞间隙明显增宽,说明本实验兔骨骼肌静力性损伤模型是成功的。2.实验兔一般情况各组实验兔均存活至实验结束,实验兔在造模前,反应灵敏,双眼有神,对捕捉有明显的逃避反应;造模结束后,兔精神状态不佳,反应迟钝,毛发松散无光泽,形体消瘦,饮食减少。3.外周血检测指标:β-EP结果:模型组、理筋手法组和自然恢复组在造模后,β-EP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具有可比性,与正常组比较,β-EP含量明显降低(P<0.05);理筋手法组和自然恢复组在治疗前后β-EP含量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损伤治疗14d,理筋手法组的β-EP含量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损伤治疗21d,理筋手法组的β-EP含量明显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5-HT检测结果:模型组、理筋手法组和自然恢复组在造模后,5-HT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具有可比性,与正常组比较,5-HT含量明显升高(P<0.05);理筋手法组和自然恢复14d、21d在治疗前后5-HT含量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损伤治疗7d,理筋手法组的5-HT含量比自然恢复组的低(P<0.05);损伤治疗14d,理筋手法组的5-HT含量比自然恢复组明显低(P<0.05);损伤治疗21d,理筋手法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5-HT含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SP检测结果:模型组、理筋手法组和自然恢复组在造模后,SP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具有可比性,与正常组比较,SP含量明显升高(P<0.05);理筋手法组和自然恢复14d、21d在治疗前后SP含量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损伤治疗7d,理筋手法组的SP含量比自然恢复组低(P<0.05);损伤治疗14d,理筋手法组的SP含量比自然恢复组明显低(P<0.05);损伤治疗21d,理筋手法组的SP含量变化与自然恢复组有显着差异(P<0.05)。4.组织形态病理观察:HE染色观察结果:正常组肌纤维整齐排列,肌细胞结构完整。模型组大部分肌纤维排列紊乱,肌纤维扭曲变形、断裂,炎性细胞浸润。损伤治疗7d,理筋手法组和自然恢复组肌纤维断裂扭曲,炎性细胞浸润,有少量空泡样肌细胞。损伤治疗14d,理筋手法组肌纤维肿胀,仍有炎性细胞浸润,但肌纤维结构明显比自然恢复组有所改善。损伤治疗21d,理筋手法组肌细胞较整齐紧密,有新生肌细胞,肌纤维肿胀明显消退,自然恢复组仍有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肌纤维结构好转。透射电镜观察肌纤维超微结构:正常组可见致密且排列整齐肌纤维,清晰的看到完整的Z线和M线;模型组肌纤维疏松,扭曲变形断裂,找不到完整的肌节,M线和Z消失不见;损伤治疗7d,理筋手法组肌纤维疏松,有一小部分完整的肌节,可见部分Z线,自然恢复组肌节宽度大小不等,肌纤维疏松;损伤治疗14d,理筋手法组可见大部分清晰Z线和M线,大量的线粒体较均匀的分布在肌纤维之间,自然恢复组肌纤维疏松程度比理筋手法组较重,可见大部分Z线,有少量的线粒体分布;损伤治疗21d,理筋手法组大部分完整的肌节,肌纤维致密,少部分Z线和M线仍有破坏,肌纤维明显好转,自然恢复组仍有一小部分肌纤维处于扭曲状态,Z线清楚,少量完整肌节。5.骨骼肌肌组织Desmin、α-Actin阳性肌纤维(AOD值):正常组分别与模型组、理筋手法治疗7d和14d、自然恢复组各组比较,正常组的Desmin、α-Actin阳性肌纤维AOD值明显升高(P<0.05);损伤治疗7d,理筋手法组的骨骼肌纤维Desmin、α-Actin阳性肌纤维AOD值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损伤治疗14d,理筋手法组的骨骼肌纤维Desmin、α-Actin阳性肌纤维AOD值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损伤治疗21d,理筋手法组的骨骼肌纤维Desmin、α-Actin阳性肌纤维AOD值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6.骨骼肌组织Desmin、α-Actin表达(免疫印迹法):正常组分别与模型组、理筋手法治疗7d和14d、自然恢复组各组比较,正常组的Desmin、α-Actin表达水平明显较高(P<0.05);损伤治疗7d,理筋手法组的骨骼肌纤维Desmin、α-Actin表达水平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损伤治疗14d,理筋手法组的骨骼肌纤维Desmin、α-Actin表达水平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损伤治疗21d,理筋手法组的骨骼肌纤维Desmin、α-Actin表达水平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1.理筋手法通过调节外周血清β-EP、5-HT、SP的含量,达到镇痛效果。2.理筋手法通过增加肌纤维细胞骨架蛋白Desmin、α-Actin的表达,促进损伤骨骼肌组织形态和结构的修复。(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陈驾君,杨帆,解杰,王翔,高伟[5](2019)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干预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反应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减轻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兔分成对照(假手术)组、I/R组和I/R+VSD组,每组10只。通过阻断左后肢股动脉、静脉(4h)和再灌注(6h)的方法建立兔I/R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VSD技术进行再灌注时的干预,然后对各组骨骼肌组织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补体5a(C5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多形核中性白细胞(PMN)的检测,对各组外周静脉血进行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TNF-α和IL-6的测定。结果 3组骨骼肌和外周血中所测定的炎症因子、炎症标志物及炎症细胞水平存在差异,与对照组比较,I/R组TNF-α、IL-6、PGE2和C5a水平均显着增高(t=5.157,P<0.01),I/R+VSD组TNF-α和C5a水平显着增高(t=2.373,P=0.035);与I/R组比较,I/R+VSD组TNF-α、IL-6、PGE2和C5a均显着降低(t=4.699,P<0.01);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I/R组和I/R+VSD组hs-CRP蛋白相对灰度比分别为0.738±0.467,2.341±0.773和1.299±0.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5.453,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及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I/R组和I/R+VSD组PMN特异性标记物CD11b表达分别为113±58,362±101和252±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448,P<0.01);与对照组比较,I/R组TNF-α、IL-6、CRP水平和WBC数量显着增高(t=9.247,P<0.01),I/R+VSD组TNF-α、IL-6和CRP水平显着增高(t=4.754,P<0.01);与I/R组比较,I/R+VSD组的TNF-α、IL-6、CRP水平和WBC数量显着降低(t=7.415,P<0.01)。结论 VSD技术可通过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局部炎性反应,减轻全身炎性反应,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向勇,王春林,董有康,田启东,冯瑞伟[6](2018)在《柔和手法对兔骨骼肌慢性损伤修复过程中生长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柔和手法对家兔骨骼肌慢性损伤过程中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取30只家兔制备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柔和手法治疗组、重手法治疗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0只,余下10只为正常组。柔和手法治疗组采用大鱼际揉法和指摩法治疗;重手法治疗组采用点按法和弹拨法治疗;模型组和正常组不做任何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后家兔骨骼肌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Ⅰ)的浓度。结果:柔和手法治疗组骨骼肌中bFGF、NGF、IGF-Ⅰ的浓度均高于重手法治疗组和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和手法在家兔慢性软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能够明显上调bFGF、NGF、IGF-Ⅰ的表达,促进肌卫星细胞增殖,加快其成肌分化,促进损伤修复。(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8年07期)

郑伟坤[7](2018)在《超声造影评估早期糖尿病兔骨骼肌病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超声造影定量评价糖尿病兔骨骼肌微循环灌注的变化,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估早期糖尿病骨骼肌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1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糖尿病组(n=11)和健康对照组(n=5)。建立模型前,对两组兔子腓肠肌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取各造影参数的基线值。之后,通过耳缘静脉按100mg/kg体重将四氧嘧啶注入糖尿病组兔体内,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糖尿病模型建立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对两组新西兰兔分别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腓肠肌血流灌注情况并存储影像资料,选择性获取骨骼肌内动脉、静脉和肌肉组织的时间强度曲线,计算出动脉到达时间(AAT)、动脉达峰时间(ATTP)、动脉峰值强度(API)、静脉到达时间(VAT)、静脉达峰时间(VTTP)、静脉峰值强度(VPI)、造影剂渡越时间(CTT)和肌肉组织达峰时间(MTTP)、肌肉组织峰值强度(MPI)、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参数。CTT即造影剂到达肌肉内动脉和静脉的时间差值,而MTT为肌肉组织造影剂灌注强度上升达50%峰值强度至下降达50%峰值强度之间的时间。造影检查结束后,使用16G全自动活检针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获取肌肉组织,以透射电镜观察每个月骨骼肌病理形态学改变。最后,再次根据电镜下骨骼肌病变的程度将糖尿病组分成轻度组肌病组、中度肌病组和重度肌病组。观察比较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兔骨骼肌造影灌注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1.一般情况:糖尿病组中9只兔子成功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其中2只死于建模后第6周和第7周,其余均存活至实验结束。大多数新西兰兔体重逐渐增长,但是糖尿病组兔的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糖尿病组兔血浆甘油叁酯、胆固醇、肌酐、尿素氮和乳酸脱氢酶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超声造影分析: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建模前后的造影参数CTT、MTT和MPI的变化显着不同(P<0.05),而两组间ATTP、VTTP、MTTP、API、VPI等参数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组CTT和MTT随着病程进展呈上升趋势,而糖尿病组MPI随病程进展呈下降趋势。建模后2个月和3个月时,糖尿病组CTT和MTT均显着高于同组基线值和同龄对照组(P<0.05);建模后3个月糖尿病组MPI显着低于同组基线值和同龄对照组(P<0.05)。3.糖尿病肌病组超声造影分析:糖尿病肌病组各组之间造影参数CTT和MTT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间ATTP、VTTP、MTTP、API、VPI、MPI等参数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重度肌病组CTT与轻度肌病组比较,呈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中度肌病组和重度肌病组MTT均显着高于轻度肌病组(P<0.05)。此外,超声造影参数CTT和MTT与糖尿病骨骼肌病变的程度相关联(P<0.05)。结论:1.糖尿病肌病可出现于糖尿病早期,并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2.随着时间增长,糖尿病骨骼肌造影参数CTT、MTT显着延长,说明糖尿病骨骼肌微循环功能受损。3.糖尿病骨骼肌微循环障碍与骨骼肌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4.超声造影可量化骨骼肌微循环变化,是评价肌肉病变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志洁,汪洋,安志芳,魏琳娜,魏莲[8](2018)在《腹腔注射腺病毒pMultiRNAi-Ldhc对高原鼠兔骨骼肌Ldhc基因的沉默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腹腔注射是一种简单且方便给药的方式,为了验证腹腔注射腺病毒pMultiRNAi-Ldhc对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c)骨骼肌Ldhc基因沉默的可行性,将27只高原鼠兔分为干扰组、空壳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9只个体,干扰组和空壳组分别注射0.65ml腺病毒pMultiRNAi-Ldhc和腺病毒pMultiRNAi-NS,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7d检测骨骼肌中Ldhc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测定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乳酸(LD)及叁磷酸腺苷(ATP)的含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干扰组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Ldhc基因表达分别降低了41.73%和15.76%;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乳酸(LD)和ATP含量分别降低了23.98%、51.08%和19.29%。结果说明,腹腔注射腺病毒pMultiRNAi-Ldhc能有效沉默骨骼肌中Ldhc基因表达。(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谢惠春,罗巧玉,陈志,乔枫[9](2018)在《低氧环境对高原鼠兔骨骼肌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低氧应激条件下,世居高原小哺乳动物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SD大鼠(Rattus norregicus)骨骼肌中HIF-1α和VEGF的蛋白质水平变化及HIF-1α和VEGF的相关性。运用双位点免疫酶测定法(ELISA)检测骨骼肌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低氧暴露(6 h)条件下,高原鼠兔和SD大鼠氧化和糖酵解型肌纤维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都显着高于常氧组(P<0.05)。同时发现,HIF-1α和VEGF在高原鼠兔骨骼肌中的表达增高量要显着低于SD大鼠(P<0.05)。此外,在低氧胁迫条件下,SD大鼠(n=20)和高原鼠兔(n=15)骨骼肌的氧化型肌纤维中HIF-1α和VEGF的增高(r=0.76,P<0.01)和糖酵解型肌纤维中HIF-1α和VEGF的增高(r=0.72,P<0.01)存在线性关系。同时抑制HIF-1α的表达能够显著降低骨骼肌中VEGF的表达(P<0.05)。结论 :(1)在低氧应激条件下,对比SD大鼠,高原鼠兔骨骼肌中HIF-1α和VEGF的反应功能表现出不敏感型;(2)在低氧环境中,HIF-1α对骨骼肌中VEGF起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郭孝,胡华锋,邓红雨,李国建,介晓磊[10](2018)在《富硒苜蓿草粉对幼兔骨骼肌中营养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富硒苜蓿草粉对家兔幼兔骨骼肌中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选择60只40日龄断奶新西兰大白幼兔,将其分为5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5%~20%的富硒紫花苜蓿草粉,研究与常规饲喂方式相比,富硒苜蓿草粉对幼兔骨骼肌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矿物质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富硒牧草添加量的增加,碳水化合物含量(0.81%~0.86%)呈现出"高-低"的趋势,脂肪含量(0.82%~1.26%)呈现出"高-低-高"的趋势,蛋白质含量(22.92%~23.91%)相对稳定,总氨基酸含量呈现出"低-高-低"的趋势。在家兔日粮中添加5%~15%富硒苜蓿草粉能使兔骨骼肌中必需氨基酸(EAA)含量提高8.85%,但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没有显着影响;添加20%富硒苜蓿草粉对骨骼肌中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没有显着影响,但脂肪含量提高了23.53%,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了5.81%。添加5%富硒草粉能使钙、铜和硒的含量分别提高0.45%、23.33%、15.38%,添加15%富硒苜蓿草粉能使锌的含量提高17.03%。说明在大白幼兔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富硒紫花苜蓿草粉可调节兔肉营养成分,不但可行且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7期)

兔骨骼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理筋手法对兔骨骼肌静力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模拟人颈椎前屈位,利用自制模型架对兔采取颈椎前屈位固定方法造模,造成颈后肌群损伤,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记录和测量兔在自然恢复和手法干预下的各时间段平均温度变化。结果治疗前理筋组和自然恢复组的兔平均温度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自然恢复组治疗前的兔平均温度均高于治疗后14和21d(P均<0.05);理筋组治疗前的兔平均温度均高于治疗后的7、14和21d(P均<0.05);治疗14和21d,理筋组兔平均温度均低于自然恢复组(P均<0.05)。结论理筋手法能够改善颈部组织代谢,从而降低局部体表温度;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软组织损伤疗效评价中具有可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兔骨骼肌论文参考文献

[1].赵佳琦,章建全,赵璐璐,宋家琳,潘倩.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功率微波消融致兔骨骼肌急性损伤后修复的动态变化[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9

[2].史欢,马惠升,穆静,罗娟娟,李彦双.理筋手法治疗兔骨骼肌静力性损伤的红外热成像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9

[3].张卫林,曹礼庭,蒋冰蕾,熊云涛.CEUS参数评估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肌肉活力[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4].史欢.理筋手法对兔骨骼肌静力性损伤的骨架蛋白修复作用及镇痛效应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9

[5].陈驾君,杨帆,解杰,王翔,高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干预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反应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19

[6].向勇,王春林,董有康,田启东,冯瑞伟.柔和手法对兔骨骼肌慢性损伤修复过程中生长因子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8

[7].郑伟坤.超声造影评估早期糖尿病兔骨骼肌病变[D].福建医科大学.2018

[8].王志洁,汪洋,安志芳,魏琳娜,魏莲.腹腔注射腺病毒pMultiRNAi-Ldhc对高原鼠兔骨骼肌Ldhc基因的沉默效果[J].动物学杂志.2018

[9].谢惠春,罗巧玉,陈志,乔枫.低氧环境对高原鼠兔骨骼肌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J].野生动物学报.2018

[10].郭孝,胡华锋,邓红雨,李国建,介晓磊.富硒苜蓿草粉对幼兔骨骼肌中营养成分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

论文知识图

兔骨骼肌细胞在不同合金表面的轰...犬心calsequestrin(a)和兔骨骼肌新西兰兔骨骼肌、胰腺组织光镜下...兔骨骼肌卫星细胞分裂指数曲线兔骨骼肌细表皮生长因子对兔骨骼肌卫星细...

标签:;  ;  ;  ;  ;  ;  ;  

兔骨骼肌论文_赵佳琦,章建全,赵璐璐,宋家琳,潘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