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樟论文-王谅

芳香樟论文-王谅

导读:本文包含了芳香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芳香樟,移植技术,辅助措施

芳香樟论文文献综述

王谅[1](2016)在《芳香樟大苗移植技术及移植后的养护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樟是厦门市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作者介绍其作为园林绿化树种的优势,并根据多年的芳香樟大苗移植实践经验,从芳移植的意义、时间、方式、提高成活率等方面系统地阐述其移植的方法及具体的技术措施。(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6年16期)

林先国,韩垂亮,凌发湘[2](2015)在《芳香樟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枝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樟归属亚热带范畴的树种,是特种经济林,在香樟变种中,含有芳香樟类。选取无性繁育,可培育出最优的这类苗木,增添香樟油料。芳香樟特有的油料来自叶片,含有游离情形下的芳樟醇,借助这类原材,提炼出乙酸这样的酯类配料,调制复合香料,天然油料常常散发着愉悦的芳香,在多样香料之内占到了重要位置[1],这种情形下,芳香油固有的需求递增。选育优良树种,制备了天然情形的芳香原材,获取经济成效。为此,有必要明晰芳香樟必备的优良选种,在这种根基上,高效培植芳香樟。(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5年22期)

张耀雄[3](2015)在《不同栽培技术对芳香樟穗条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营建芳香樟高产采穗圃,提供优质穗条,对采穗圃采取截干、施肥试验,分析不同栽培技术对穗条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截干高度以低台式修剪的穗条产量最高,且穗条短粗,质量较好,而中柱式效果次之,高柱式效果最差;截干时间以7月或3月初效果较好,5月中旬最差;施肥时间以3月和8月各施肥1次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亚热带植物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王火根[4](2013)在《芳香樟种植与加工工艺技术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西省芳香樟种植历史悠久,因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的特殊性,生产条件得天独厚。通过对江西省金溪县芳香樟产业基地调查,结果发现利用现有荒山荒坡建设芳樟种植基地及其相关配套设施可规范农业生产,保护环境,节约林业生产成本,增加林农收入。通过芳樟醇提炼项目的实施,可加速我省香料产业化发展进程,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拉长产业链条,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全省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来源于《林业实用技术》期刊2013年08期)

罗娟娟,丘佳纳,陈立明[5](2011)在《打造全省首个“芳香县”》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大埔县叁河镇2000亩芳香樟正在进行备耕工作,将于明春完成新苗种植。届时,大埔县芳香樟的种植面积将达到7000多亩;而叁至五年后,这一数字可能达到10万亩——按照大埔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该县近年来持续引进并改良纯种芳香樟,积极引导企业、农户大力发展(本文来源于《梅州日报》期刊2011-12-17)

林秀婷[6](2010)在《芳香樟优树筛选及扦插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蒸馏法连续叁年测定尤溪县境内的芳香樟优树的出油率,从中选取优良的芳香樟优树为营造高得率的芳香醇的原料基地,并进行不同插条大小、生根粉浓度、浸泡时间的扦插试验,为香樟产业化生产提供优良种苗。(本文来源于《林业勘察设计》期刊2010年01期)

陈仕凯[7](2009)在《纯种芳香樟基地建设的可行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福建省优越的地理资源和人力资源,通过对芳香樟发展现状和产品的经济用途、市场供需、基地建设潜力以及有利条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芳香樟原料基地建设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期刊2009年18期)

王丽贞[8](2007)在《芳香樟炭疽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 linaloolifera Fujita)是香樟五个天然类型中枝叶含芳香樟醇最高的一种(含量达23-98%),而且是我国主要的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也是主要环保树种及园林绿化树种。由于天然芳香樟资源极其短缺,因此,人工栽植发展芳香樟是获得芳香醇产品的主要来源。据在明溪县的调查发现,芳香樟炭疽病在苗木和幼林中普遍而严重地发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人工栽植发展芳香樟的一大障碍。由于对该病害在我省的发生特点及发生发展规律缺乏了解,国内外也缺乏对该病害的系统研究,为此,本论文对该病害的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病株的空间分布、病害的综合防治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如下:1.芳香樟炭疽病症状1-2年生幼苗多从顶梢起逐渐干枯至基部,严重的整株死亡。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叶缘,初为暗褐色小点,后扩大成褐色圆斑,病斑上有时出现不明显轮纹,有的病斑处呈环状脱落,有的病斑几个融合后呈不规则形。幼嫩枝干上的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可扩展成条斑或环切,初为紫褐色,渐变黑褐色,以后病斑连结融合,若绕枝条一圈,枝条上部变黑干枯,重病株病斑沿主干向下蔓延,最后整株死亡。2.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对芳香樟炭疽病菌的形态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病原菌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温度10-35℃和pH值4-12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5-35℃,最佳产孢温度为30℃,pH值5-12范围内均可产孢,产孢的最适pH值为12;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值为5,分生孢子在湿度95%以上才有较高的萌发率;连续光照条件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的萌发,黑暗条件最有利于孢子形成;对碳源的利用,马铃薯淀粉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的形成,对氮源的利用,蛋白胨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的形成,C源可促进菌丝生长,N源可促进孢子的形成。3.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害是一种高温高湿的病害。该病害病原菌主要以菌丝在落叶或残留于树上的病叶组织中越冬。越冬病原菌于次年5月份产生分生孢子传播扩散,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风雨传播;发病的高峰期一般在7-9月份,11月病害停止发展。不同的的立地条件、林冠层、树龄对病害的发生发展有显着的影响:上坡林分、林分边缘的芳香樟发病较重,林冠下层感病较重,1年生幼苗发病最重。4.病株空间分布格局通过聚集度指数测定、1wao的回归法和Taylor's幂法则模型分析,结果一致表明:芳香樟炭疽病病株在林间空间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5.病害的综合防治在室内药效测定中,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退菌特的抑制效果最强,平均抑制率达到90.50%;最差的是波尔多液,为22.70%。根据毒力回归方程和EC50结果,8种杀菌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退菌特>炭克>百菌清>代森锰锌>代森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波尔多液。在田间药效测定中,喷雾防治效果最好的是退菌特,平均防治效果达到83.83%,最差的是代森锰锌,平均防治效果为43.87%。在营林措施防治试验中,以除杂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到73.02%。其次为抚育间伐,防治效果为55.22%,因此,在实际防治中,应以除杂为主,其他几种营林措施为辅进行综合防治。(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7-10-01)

刘雁,李春林,李玉蕾[9](2002)在《芳香樟优良单株的选择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直接水蒸汽蒸馏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芳香樟单株鲜叶中出油率及芳樟醇含量、品质 ,从中选取优良单株为营造高得率芳樟醇的原料基地提供优良无性系(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02年01期)

陈登雄,欧阳瑞珍,王振忠,蔡邦平,陈松河[10](2000)在《芳香樟精油毛细管色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色谱法测定芳香樟精油中芳樟醇和桉叶油素含量.结果表明:采用40m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方式提升柱温,方法回收率平均达州94.2%以上,变异系数为3.21%以下,并认为该法是较好的测试方法。(本文来源于《亚热带植物通讯》期刊2000年02期)

芳香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芳香樟归属亚热带范畴的树种,是特种经济林,在香樟变种中,含有芳香樟类。选取无性繁育,可培育出最优的这类苗木,增添香樟油料。芳香樟特有的油料来自叶片,含有游离情形下的芳樟醇,借助这类原材,提炼出乙酸这样的酯类配料,调制复合香料,天然油料常常散发着愉悦的芳香,在多样香料之内占到了重要位置[1],这种情形下,芳香油固有的需求递增。选育优良树种,制备了天然情形的芳香原材,获取经济成效。为此,有必要明晰芳香樟必备的优良选种,在这种根基上,高效培植芳香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芳香樟论文参考文献

[1].王谅.芳香樟大苗移植技术及移植后的养护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

[2].林先国,韩垂亮,凌发湘.芳香樟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枝术[J].现代园艺.2015

[3].张耀雄.不同栽培技术对芳香樟穗条产量的影响[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5

[4].王火根.芳香樟种植与加工工艺技术要点[J].林业实用技术.2013

[5].罗娟娟,丘佳纳,陈立明.打造全省首个“芳香县”[N].梅州日报.2011

[6].林秀婷.芳香樟优树筛选及扦插试验[J].林业勘察设计.2010

[7].陈仕凯.纯种芳香樟基地建设的可行性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

[8].王丽贞.芳香樟炭疽病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

[9].刘雁,李春林,李玉蕾.芳香樟优良单株的选择方法[J].林业科技开发.2002

[10].陈登雄,欧阳瑞珍,王振忠,蔡邦平,陈松河.芳香樟精油毛细管色谱分析[J].亚热带植物通讯.2000

标签:;  ;  ;  

芳香樟论文-王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