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型复合论文-张晓华

反应型复合论文-张晓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应型复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介孔钙钛矿,掺杂与改性,蔗渣液化

反应型复合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华[1](2016)在《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蔗渣高压液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液化是生物质中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的解聚过程,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解聚产物经过脱羟基、脱羧基、脱水和脱氧形成小分子化合物,小分子化合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缩合、环化、聚合等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本文重点研究了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A和B位离子的掺杂种类、掺杂量等对其催化性能及其在蔗渣高压液化反应过程中产物分布规律的影响。La_(1-x)Pr_xNiO_3复合氧化物在蔗渣高压液化反应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随着Pr物种含量的增加,La_(1-x)Pr_xNiO_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峰强度增强,衍射峰向衍射角大角度方向偏移,微观形貌结构更疏松,催化反应接触面积增大;Pr~(3+)部分取代La~(3+)后,还原峰向高温方向迁移,且峰面积增加,表面氧物种的传导性增强。残渣率从30.82%降低到24.86%,液化油产率从41.67%增加到46.37%,同时液化产物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产物数量减少,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产物数量增多,产物主要是糠醛、苯酚,其中La_(0.6)Pr_(0.4)NiO_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稳定性好,抗积碳能力强,说明更有利于催化蔗渣高压液化反应。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为有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溶胶凝胶法、软模板法和共沉淀法四种不同合成方法分别制备了介孔La_(0.6)Pr_(0.4)NiO_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并用XRD、TEM、FI-IR、H_2-TPR、CO_2-TPD和低温N_2吸附-脱附等对所制得样品的晶相结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表面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同时以生物质高压液化反应对不同方法制备的复合氧化物的催化活性和液化产物分布规律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介孔La_(0.6)Pr_(0.4)NiO_3复合氧化物微观形貌为多孔结构,比表面积较大,为21.36m2·g-1,最可几孔径为22.64nm,对蔗渣高压液化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同时液化产物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产物数量较多,产物分布中主要是柠檬酸叁乙酯、羧酸、苯酚。残渣率为13.92%和液化油产率为58.21%。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介孔La_(0.6)A_(0.4)NiO_3(A=Ce、Sr、Y、Nd、Pr)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用XRD、SEM、FI-IR、BET和程序升温技术等对复合氧化物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表面积、孔径分布及表面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同时以生物质高压液化反应研究A位不同离子掺杂对介孔La_(0.6)A_(0.4)NiO_3催化活性的影响和液化产物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掺杂的A位离子均进行不同程度的同晶取代,其中掺杂的Pr~(3+)能较好的与La~(3+)发生同晶取代,比表面积为21.36m2·g-1,最可几孔径为22.64nm,表面存在较强的氧物种和碱性中心,在蔗渣高压液化反应中液化油产率为58.21%、残渣率为13.92%,液化产物主要是乙酰柠檬酸叁丁酯、柠檬酸丁酯、苯酚、对乙基苯酚。同时考察了B位不同离子种类对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的催化性能及对液化油产率和产物分布的影响,在La_(0.6)Pr_(0.4)BO_3中B位采用Mn~(2+)、Cu~(2+)、Co~(2+)、Fe~(3+)、Ni~(2+)离子,由于各离子半径的差异,导致各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的结晶度不同,La_(0.6)Pr_(0.4)MnO_3结晶度较高,孔径分布合理,比表面积为21.98m2·g-1,最可几孔径为32.27nm,在蔗渣高压液化反应中液化油产率为59.68%,残渣率为12.62%,同时液化产物中分子质量较小的产物数量较多,主要是乙酰柠檬酸叁丁酯、苯酚、对苯甲醇、邻愈创木酚。(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6-05-30)

陈凤英,肖丽,杨翠霞,庄林[2](2015)在《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CaVO_3的制备及对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五氧化二钒、硝酸钙、柠檬酸和草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CaVO_3的前驱体,在氩气保护下1 000℃煅烧2 h,成功制备出目标产物CaVO_3.对前驱体和目标产物分别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热重(TG)分析、X射线衍射(XRD)和电导率等表征.在1 mol·L~(-1)的KOH电解质溶液中测试了样品的氧还原反应(ORR)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修饰电极上(ORR)的电子转移数是1.5-1.7,发生的是2电子还原.(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朱秋桦[3](2015)在《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焦炉煤气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焦炉煤气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意义在于:(l)可以充分利用冶金废气,缓解能源危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环境保护;(3)其H2/CO比更适合与F-T及甲醇的合成;(4)焦炉煤气二氧化碳重整可作为能量储存介质。但是由于焦炉煤气二氧化碳重整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积碳,造成催化剂(尤其是非贵金属催化剂)失活,进而限制了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尽管贵金属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抗积碳性能,但其成本昂贵且需要回收。因此,焦炉煤气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研究和工业化的关键就是开发高活性、良好抗积碳性能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本论文首先研究了Ni的掺杂量和煅烧温度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a0.6Sr0.4NixCo1-xO3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通过XRD、TPR、TEM、SEM等表征手段对其性能进行研究。XRD结果显示在La0.6Sr0.4Co O3中掺杂Ni离子之后,La0.6Sr0.4NixCo1-xO3仍保持钙钛矿的结构。Ni的掺杂显着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其中La0.6Sr0.4Ni O3显示出了最好的催化性能,CH4和CO2的转化率分别达到93.3%和96.3%。反应后的XRD结果显示产物中生成了Ni0、Co0和La2O2CO3,其中La2O2CO3作为重要的中间产物,对焦炉煤气二氧化碳重整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抗积碳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还发现,焦炉煤气的富氢特性对催化剂中的积碳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其次,研究了La Ni O3负载在五种不同的载体Al2O3、Ce O2、Mg Al2O4、Si O2和SBA-15上的负载型催化剂LN-M(M=Al2O3,Ce O2,Mg Al2O4,Si O2,SBA-15)的催化活性,发现LN-Al2O3的催化活性最低,CH4和CO2的转化率分别只有80.2%和96.1%,通过XRD和TPR发现还原后生成的Ni离子与Al2O3发生固相反应生成了难以还原的Ni Al2O4尖晶石相,进而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LN-Ce O2显示出最高的催化活性,说明Ce O2和La Ni O3有着良好的相互作用,改良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抗积碳性能。最后,对LN-Ce O2催化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i含量的LN-Ce O2催化剂,并用于焦炉煤气二氧化碳重整中。实验结果表明当Ni含量从5wt%增加到15wt%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显着增加,继续增加Ni含量到20 wt%,催化活性反而降低到81%。TG-DSC结果表明,20wt%Ni/LNC的积碳量最高,导致其催化剂活性下降。(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5-05-01)

张景靓[4](2013)在《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气重整充分利用甲烷和二氧化碳作为反应物,能显着减少温室效应,并且产物中低H2/CO比可直接用于F-T合成进一步制取下游重要化工产品。另外,由于其为强吸热反应故可以作为介质用于储存能量。因此,甲烷干气重整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AB03型钙钛矿氧化物经过还原后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散度,且通过部分取代B位离子而大大提高催化活性,其在甲烷干气重整反应中已表现出独特性能。本文制备了系列LaBO3(B=Ni、Co、Fe、Mn)催化剂用于甲烷干气重整反应。详细研究了LaNiO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反应活性,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可以在较低焙烧温度下合成单相的钙钛矿结构;并且通过还原气氛的考察,发现La2O2C03是反应过程重要中间体。通过将Co、Fe、Mn取代B位离子,发现催化剂LaNiO3的活性优于LaCoO3,而LaFeO3和LaMnO3催化剂对CH4/CO2反应没有催化效果,认为与B位离子还原的难易程度有关。本文还制备了镍含量分别为6%、14.5%、23.9%及34%的4组Ni/La2O3负载型样品。结果表明,14.5%Ni/La2O3催化效果最好。同时将6%Ni/La2O3进行稳定性考评,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抗积碳性能,反应100h仍然保持高活性。(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3-01-08)

黄道伟[5](2010)在《SO_4~(2-)/M_xO_y型复合固体酸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酸碱催化作用的研究中,固体超强酸能使许多难以进行的化学反应在很温和的条件下进行,是很有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型绿色催化剂。但由于其催化活性受制备方法的影响较大,通常需要对该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进行优化,并通过一定的表征分析技术加以监控、指导。同时将其与催化性能相关联,揭示表征结果与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关系,以此获得性能更佳的催化剂。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分别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制备了Y3+改性的SO42-/ZrO2-γ-Al2O3复合型固体酸催化剂。实验表明过渡金属γ-Al2O3和稀土元素Y对ZrO2四方晶相起到了稳定作用。而ZrO2四方晶相对催化草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并且将不同制备条件下的催化剂表征结果与催化活性进行了关联。催化剂重复使用良好,但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改善。2.制备了SO42-/TiO2/γ-Al2O3固体酸催化剂。实验表明:y-Al2O3的引入,延缓了TiO2晶型由TiO2锐钛矿晶相向TiO2金红石相转变的趋势,拓展了TiO2锐钛矿晶相稳定存在的温区。极大的改善了SO42-/TiO2的稳定性。并考察了其对顺丁烯二酸酐和异戊醇的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实验表明,该固体酸同样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与选择性。催化剂重复使用和稳定性良好。3.采用微波加热均匀沉淀法制备了单斜晶型SO42-/TiO2-Zn0复合固体酸。通过微波的引入,使得TiO2晶相产生了锐钛矿相向单斜相再向金红石相晶型转变的过程。并考察了其对草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实验表明,该固体酸同样具有极强的催化活性与选择性。催化剂重复使用和稳定性良好。4.制备了单一板钛矿晶型SO42-/TiO2固体酸催化剂。通过单因素法考察了影响TiO2板钛矿晶相形成的原因。揭示了锐钛矿TiO2向板钛矿TiO2再向金红石TiO2晶型转化的过程。并考察了其对顺丁烯二酸酐和异戊醇的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实验表明,该固体酸同样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与选择性。催化剂重复使用和稳定性良好。5.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分析(TG-DTA)以及激光拉曼光谱(Raman)等表征分析技术考察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晶型转变的过程,实现了催化剂晶型的微观可控调节,以此获得活性、稳定性更佳的催化剂。同时将这种晶型的变化与催化剂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进行了关联。(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牛春艳,徐占林,赵丽娜,牛玉,逄芳[6](2006)在《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NiO_3的制备及其在CH_4/CO_2重整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N iO3,采用XRD、TG-DTA作为表征手段,并且研究其在CH4/CO2重整反应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经800℃焙烧,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已经完全形成。在CH4/CO2重整反应中,H2/CO的比值总是小于1,这是因为存在逆水煤气反应。(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06年12期)

夏文生,田野,李建辉,翁维正,万惠霖[7](2005)在《丙烷在钼酸盐型复合金属氧化物表面上氧化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石油等能源的日渐消耗,寻找替代能源材料问题显得越来越迫切。将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的低碳烷烃选择转化成烯、醛、酸等具高附加值的产品已成理论和实验工作者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丙烷在催化剂上选择氧化脱氢生成烯烃,与催化剂对丙烷的活化和烯烃的进一步氧化否有关,因而与催化剂表面的吸电子或给电子能力,即催化剂表面的酸碱性有关。为了从理论(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8](2005)在《“反应型复合光稳定剂GW-4611的中试研究”项目通过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6月30日,由山西省化工研究所、中国石化科技开发公司、北京燕化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并完成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反应型复合光稳定剂GW-4611的中试研究”在太原通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组织的技术鉴定。本项目开(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05年08期)

胡蓉蓉[9](2005)在《金属修饰的负载型复合半导体的制备及光催化CO_2和丙烷合成异丁烯醛的反应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碳和丙烷直接合成异丁烯醛在低碳烷烃和CO_2资源利用及烃类氧化物合成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将气-固光催化反应技术应用于这一反应体系,系统深入地研究了负载型金属修饰的复合半导体的设计和制备,以及固体材料的表面化学构造和能带结构与其吸光特性、化学吸附能力和光催化反应性能的关联。一、以工业SiO_2载体为载体基质,采用分步浸渍-化学表面反应技术,成功地制得了比表面积大于200 m2/g,颗粒尺度约10nm的叁种金属修饰的负载型复合半导体固体材料1%Cu/11.6%V_2O_5-11.1%TiO_2/SiO_2、1%Cu/17.2%MoO_3-9.4%TiO_2/SiO_2和1%Cu/10.1%ZnO-10.1%TiO_2/SiO_2。通过制备过程的DTA-TG和TPR结果分析,得出了这叁种固体材料的适宜制备工艺条件。二、XRD、Raman、IR和UV-Vis DRS技术的表征结果证明:Cu/V_2O_5-TiO_2/SiO_2、Cu/MoO_3-TiO_2/SiO_2和Cu/ZnO-TiO_2/SiO_2叁种固体材料的表面活性基元都均匀分散在SiO_2载体的表面上,其中V_2O_5或MoO_3或ZnO和TiO_2均以微晶形式存在于SiO_2内孔表面,金属Cu则以高度分散的状态均布于复合氧化物活性基元的表面上;且复合半导体氧化物中的V_2O_5或MoO_3或ZnO既与TiO_2发生了化学键联,形成了(V, Mo, Zn)-O-Ti键,也与载体SiO_2表面形成了(V, Mo,Zn)-O-Si及Ti-O-Si的化学键;它们的表面组分活性基元由金属位Cu,Lewis酸位Ti~(4+)和V~(5+)或Mo~(2+)或Zn~(2+),及Lewis碱位M=O的端氧或M_1-O-M_2的桥氧构成。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实验及利用Kubella-munk函数对材料禁带能隙Eg估值结果说明:负载型复合半导体材料中由于基元半导体组分粒径变小,导致其禁带能隙Eg值增大;基元组分间复合作用也引起其吸光强度增加。金属Cu引入复合半导体材料后,不仅增强了固体材料的光吸收强度,也使其吸光域明显地向可见光范围扩展。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负载型组合活性基元Cu-V_2O_5-TiO_2、Cu-MoO_3-TiO_2和Cu-ZnO-TiO_2的能带结构及其Eg、Ec和Ev间的匹配关系,并由此探讨了它们对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性能和与之相关的催化氧化还原反应能力。叁、化学吸附-IR和TPD-MS实验结果表明,CO_2分子在叁种固体材料表面金属位Cu和Lewis酸位Ti~(n+)的协同作用下,主要形成CO_2的卧式吸附态Cu-C(CO)→Ti~(n+)。其C=O键的活化程度为依次为:Cu/V_2O_5-TiO_2/SiO_2≥Cu/MoO_3-TiO_2/SiO_2>Cu/ZnO-TiO_2/SiO_2。C3H8分子在叁种固体材料Lewis碱位V=O或Mo=O或Zn-O-键的端氧上,可形成亚甲基氢的单位吸附态,或甲基氢(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5-06-01)

缪建文,范以宁,金永漱,陈懿[10](2003)在《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Sr_xTiO_(3-δ)表征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用x-射线粉末衍射 (XRD)、x-光电子能谱 (XPS)、氧吸附—程序升温脱附 (O -TPD)研究了柠檬酸热分解法制备的钙钛矿型SrxTiO3 -δ(x=0 .9,1.0 ,1.1)催化剂组成、结构与甲烷氧化偶联反应 (OCM)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钙钛矿型SrxTIO3 -δ催化剂随着Sr/Ti比的增加 ,催化剂的氧空位增多 ,催化剂表面吸附氧含量增大 ,吸附氧脱附温度升高 ,与其C2 选择性相关联。认为表面吸附态氧物种为OCM反应主要活性氧物种(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03年12期)

反应型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五氧化二钒、硝酸钙、柠檬酸和草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CaVO_3的前驱体,在氩气保护下1 000℃煅烧2 h,成功制备出目标产物CaVO_3.对前驱体和目标产物分别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热重(TG)分析、X射线衍射(XRD)和电导率等表征.在1 mol·L~(-1)的KOH电解质溶液中测试了样品的氧还原反应(ORR)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修饰电极上(ORR)的电子转移数是1.5-1.7,发生的是2电子还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应型复合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华.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蔗渣高压液化反应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6

[2].陈凤英,肖丽,杨翠霞,庄林.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CaVO_3的制备及对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15

[3].朱秋桦.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焦炉煤气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5

[4].张景靓.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5].黄道伟.SO_4~(2-)/M_xO_y型复合固体酸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6].牛春艳,徐占林,赵丽娜,牛玉,逄芳.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NiO_3的制备及其在CH_4/CO_2重整反应中的应用[J].应用化工.2006

[7].夏文生,田野,李建辉,翁维正,万惠霖.丙烷在钼酸盐型复合金属氧化物表面上氧化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的理论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2005

[8]..“反应型复合光稳定剂GW-4611的中试研究”项目通过鉴定[J].塑料工业.2005

[9].胡蓉蓉.金属修饰的负载型复合半导体的制备及光催化CO_2和丙烷合成异丁烯醛的反应性能[D].天津大学.2005

[10].缪建文,范以宁,金永漱,陈懿.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Sr_xTiO_(3-δ)表征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催化性能[J].化工时刊.2003

标签:;  ;  ;  

反应型复合论文-张晓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