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校体育院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校,院系,体育,贵州省,俱乐部,青少年,河南省。
高校体育院系论文文献综述
陈寅[1](2019)在《高校体育院系定向与户外运动人才培养的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部分高校开始对体育院系采取定向与户外运动人才培养策略,以促进体育院系定向与户外运动人才的养成。高校是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和重要机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以及人才培养策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就高校体育院系对于体育院系定向与户外运动人才培养的策略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轻纺工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董涛[2](2019)在《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舞蹈课程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体育舞蹈行业的发展,面对社会需求,高校也需要发展体育舞蹈,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与艺术结合体,也能为高校的就业带来好的气象。为了调查贵州省高校各体育院系的体育舞蹈课程发展情况,本文采取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舞蹈课程发展的历史以及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从问卷中得出数据分析各学校的体育舞蹈课程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制约其体育舞蹈课程发展的因素,并给与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中体育舞蹈课程合理的发展,其结果如下:第一、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的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知度都不高,只是小部分对于体育舞蹈这个项目比较的接受,所以导致体育舞蹈课程不能更好地开展。第二、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舞蹈课的场地和器材的情况也不是很乐观,没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场地就不能容纳更多的人学习和练习体育舞蹈,那么教师和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也就不高,也不利于推动体育舞蹈有序的发展。第叁、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的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占比只有33.3%,助教职称的最多,占比为53%,有78%的教师都为男性,25-34岁的占比为43.1%,教龄在五年以下的为59%,学历上大学本科占比为37.2%,硕士研究生占比为58.8%,博士研究生为0%,这些师资情况都展现了贵州省各体育院系当中体育舞蹈教师普遍年轻化,专业水平不高,职称和资历尚浅,所以在教学和科研能力上也就欠缺,不能更好地带领体育舞蹈的发展。第四、体育院系开设体育舞蹈课的学时每周为两节的居多,而且体育院系体育舞蹈课作为选修课的比例是47.1%,在教学的开展形式上开设为一学期的占比为31%,这样的情况是不能让学生达到熟练动作的,也培养不了学生的兴趣。第五、课余体育舞蹈每周开展的次数最多的都是2-3次,每周课余锻炼60分钟的占比最高,课余体育舞蹈课的组织者中指导教师的占比为88%,学生外出参加2至3次比赛的占比也是最高的,参加比赛的获奖情况最高的也是省级,学生外出考证情况最高的也是国家叁级教师,占比为54.9%,这些都反映了贵州省各体育院系体育舞蹈课程的不健全,没有很好的机制来给到学生更好地学习去到更高级别的比赛,参加更高级别的培训考取更好地证书来提高自身发展,也促进不了体育舞蹈课程循环可持续进行。这些因素也造成了学生不能更多次更全面的学习体育舞蹈,对与课程的全面发展和推动也是不利的。第六、经费问题和领导不重视。每一个专业发展当然是需要一定的经费的,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同样也是,学生出去参赛需要经费,请专家来学校培训需要经费、对与学生的训练和指导老师补助需要经费、课程的建设和科研需要经费等等,领导的不重视,看不到体育舞蹈课程的未来性和市场性,没有意识到体育舞蹈课程能给学校带来的市场和竞争力,导致体育舞蹈的很多活动也缺乏经费。(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5)
黄海涛[3](2019)在《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引进跆拳舞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跆拳道运动在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的逐渐普及,结构单一的跆拳道课程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专业前沿技能的需求;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跆拳舞项目的发展与国外高校相比较为滞后,对跆拳道专项人才的培养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跆拳舞专业人才的需求。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引进跆拳舞项目。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SWOT分析法,阐释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引进跆拳舞项目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对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引进跆拳舞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主要结论:1、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有必要引进跆拳舞项目。2、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引进跆拳舞项目是可行的。3、高校良好的基础设施为跆拳舞项目的引进提供了硬件保障,高校跆拳道专用场地覆盖率较高,占比61.92%;高校跆拳道教师数量较为乐观,拥有2位以上跆拳道教师的高校占比64%,跆拳道教师为研究生学历的高校占比93%,其中有64%的跆拳道教师认为在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引进跆拳舞项目可行。4、社会对跆拳舞专业人才的需求较为强烈,占比为88.89%;政策优势为跆拳舞项目的引进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高校跆拳道教师对跆拳舞赛事的认知程度较高,占比为66.67%,为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引进跆拳舞项目创造了良好机遇。5、部分高校领导对跆拳道重视程度较低,学生对跆拳舞的了解程度较低(占比79.47%),对跆拳舞项目的引进构成威胁。6、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引进跆拳舞项目存在劣势,教师不擅长跆拳舞教学,擅长跆拳舞教学内容的教师占比仅为7.14%;学生跆拳道基础较差。建议:1、高校应增加场馆开放数量和延长场馆开放时间,保障学生的练习时间。2、高校应适当增加跆拳道选修课、必修课学时,鼓励或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训练。3、高校可将跆拳舞人才“请进来”,引进韩国跆拳舞教师开展跆拳舞教学;同时鼓励师生“走出去”,鼓励跆拳道教师参加培训,鼓励学生在校外学习跆拳舞。4、高校应改变单招、特招仅招收竞技运动员的现状,拓宽以品势和特技为专项的学生的入学途径,对现有学生加强品势和特技教学,成立竞技队、品势队和跆拳舞示范团,在高校体育院系开展竞技型跆拳舞,鼓励学生参加跆拳舞赛事。5、高校应迎合迫切的社会需求,尽快引进跆拳舞项目,为社会俱乐部培养跆拳舞专项人才,提高就业率。(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5)
杨芮[4](2019)在《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服务基础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充和完善自身职能。其职能从最初的单一教学领域逐渐拓展到科学研究领域,再发展到社会服务领域,到当今又具有了文化传承的领域。而在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中,它对基础教育的服务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如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鼓励综合类高等院校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在国家重大方针背景下,河南省发布了《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由此可见,河南省将高校服务基础教育的工作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对于基础教育的建设发展,各类高校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培训培养师资力量,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鼓励高校师生服务于基础教育。但是目前河南省高校服务基础教育的工作存在着脱节问题:高校不够了解基础教育的现实需求,基础教育对高校的服务功能缺乏基本认知。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在搜集和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向河南省部分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基础教育相关单位征集意见,并对管理方、需求侧和供给侧进行深入的分析,从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角度,结合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基础教育以及社会对高校体育院系服务基础教育的影响,总结归纳出了关于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服务基础教育的结论与建议。结论如下:(1)通过研究发现,部分高校体育院系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存在缺乏明确的服务目的、服务形式与服务内容特点相脱节、服务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2)由于运行机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使高校体育院系服务基础教育的活动出现了形式化、单一性等现象,导致一些高校体育院系服务基础教育仅是为了服务而服务,为了帮扶而帮扶。(3)基础教育对高校体育院系服务的参与情况并不理想,参与率基本保持在30%-50%之间,同时也反映了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服务基础教育的力度和广度还不足。(4)基础教育对高校体育院系服务内容的满意度均在50%以下。服务质量不高、效果不佳,基础教育学校作为被服务对象,也存在态度不端正、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5)基础教育对于高校体育院系服务的总体需求度较高,基本维持在70%左右。而且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对于高校体育院系服务内容的需求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建议如下:(1)高校体育院系作为服务基础教育的执行者,要明确高校体育院系服务基础教育的目的,增强服务意识;深入了解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找出基础教育各个阶段需要的服务内容;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的意见,统筹规划服务的各个环节;积极接收基础教育部门和基础教育阶段的优秀教师,并让他们参与到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服务建立交流平台,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发展动向,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基础教育学校要在精神、时间、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要充分审视自身,发现需要;主动与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交流,阐明自身的需要;加强宣传,促使更多中小学对高校体育院系服务基础教育有更多了解,提高服务活动的影响力;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接受服务的主要对象应端正态度,积极学习。(3)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制定政策、提供资金、组织协调、强化宣传等方面给予支持,为高校体育院系服务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了解高校和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对高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根据基础教育的客观需求,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在服务的过程中加强组织、管理、监督等工作。(4)社会系统作为教育系统以外的教育大环境,应该营造积极良好的体育氛围和教育环境;在资金和硬件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苏晓鹏[5](2019)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体育院系乒乓球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通过将教学目标划分为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本文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基础、实施过程、遵循的原则等参考资料,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乒乓球选修课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院系乒乓球选修课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2015级社会体育专业两个班级为实验对象,主要以乒乓球技术的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反手拨球)为教学内容,以身体素质、乒乓球技术水平、学习兴趣叁方面为评价指标。对实验结果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通过为期4个月的教学实验,两组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验组和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乒乓球技术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实验组在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反手拨球)两项技术达标成绩的提高程度要高于对照组。实验后,在乒乓球板数和技术评分两项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存在显着性的差异,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乒乓球技术水平。(2)在乒乓球课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乒乓球课程的积极性。在实验后,实验组的体育学习兴趣量表的测试结果要优于对照组,学生积极性和技能学习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消极性有一定的降低。(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采用传统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帮助。在实验后的测试结果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30秒左右摸台和1分钟跳绳相比实验前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差异性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成都体育学院》期刊2019-05-10)
杨杰伟,冯栋梁[6](2019)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院系毕业生实习实训的改革与探索——以黄淮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指出我国多数的新建本科高校正在向应用型转变。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以黄淮学院为例,对地方本科高校在体育专业向应用型转变过程中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所遇到的基地不足、指导不便、学生不同需求、监督管理困难等难题及应对的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全国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李敬敬[7](2018)在《高校体育院系健美操课程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大学生体能不及格的新闻层出不穷,高校逐渐开始注重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开设多种体育课程。健美操吸收了一些舞蹈中的元素,动作优美,难度较低,有利于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一项集活力、美与锻炼于一身的体育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本文主要分析探究式教学在高校体育院系健美操课程中实施的主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34期)
徐芝芳[8](2018)在《银川市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服务社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银川市高校体育院校学生服务社会现状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大部分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初步具备参与社会服务的能力,但他们仍然需在个人专业性技能、社会适应能力、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服务社会还是要看学生的自身专业实力,必须要做到专业技能的到位,才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30期)
胡承志,董国罡,胡越铭[9](2018)在《高校体育院系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意义与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国家提出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工作思路后,国内的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益.该文从转型发展的角度分析高校体育院系在场地设施、师资、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总结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有意义且可行的.(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董国罡,胡承志[10](2018)在《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开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优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有的青少年中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较低。国家体育总局提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工作思路,计划用十年的时间争取全国有百分之十的青少年经常参加俱乐部和课余训练活动。高校设置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优势明显,不仅可以增强广大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提升他们的心理品质,还可以从俱乐部会员中发现、挑选有潜力的青少年进行系统训练,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提供生源。(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8年26期)
高校体育院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体育舞蹈行业的发展,面对社会需求,高校也需要发展体育舞蹈,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与艺术结合体,也能为高校的就业带来好的气象。为了调查贵州省高校各体育院系的体育舞蹈课程发展情况,本文采取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舞蹈课程发展的历史以及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从问卷中得出数据分析各学校的体育舞蹈课程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制约其体育舞蹈课程发展的因素,并给与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中体育舞蹈课程合理的发展,其结果如下:第一、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的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知度都不高,只是小部分对于体育舞蹈这个项目比较的接受,所以导致体育舞蹈课程不能更好地开展。第二、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舞蹈课的场地和器材的情况也不是很乐观,没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场地就不能容纳更多的人学习和练习体育舞蹈,那么教师和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也就不高,也不利于推动体育舞蹈有序的发展。第叁、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的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占比只有33.3%,助教职称的最多,占比为53%,有78%的教师都为男性,25-34岁的占比为43.1%,教龄在五年以下的为59%,学历上大学本科占比为37.2%,硕士研究生占比为58.8%,博士研究生为0%,这些师资情况都展现了贵州省各体育院系当中体育舞蹈教师普遍年轻化,专业水平不高,职称和资历尚浅,所以在教学和科研能力上也就欠缺,不能更好地带领体育舞蹈的发展。第四、体育院系开设体育舞蹈课的学时每周为两节的居多,而且体育院系体育舞蹈课作为选修课的比例是47.1%,在教学的开展形式上开设为一学期的占比为31%,这样的情况是不能让学生达到熟练动作的,也培养不了学生的兴趣。第五、课余体育舞蹈每周开展的次数最多的都是2-3次,每周课余锻炼60分钟的占比最高,课余体育舞蹈课的组织者中指导教师的占比为88%,学生外出参加2至3次比赛的占比也是最高的,参加比赛的获奖情况最高的也是省级,学生外出考证情况最高的也是国家叁级教师,占比为54.9%,这些都反映了贵州省各体育院系体育舞蹈课程的不健全,没有很好的机制来给到学生更好地学习去到更高级别的比赛,参加更高级别的培训考取更好地证书来提高自身发展,也促进不了体育舞蹈课程循环可持续进行。这些因素也造成了学生不能更多次更全面的学习体育舞蹈,对与课程的全面发展和推动也是不利的。第六、经费问题和领导不重视。每一个专业发展当然是需要一定的经费的,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同样也是,学生出去参赛需要经费,请专家来学校培训需要经费、对与学生的训练和指导老师补助需要经费、课程的建设和科研需要经费等等,领导的不重视,看不到体育舞蹈课程的未来性和市场性,没有意识到体育舞蹈课程能给学校带来的市场和竞争力,导致体育舞蹈的很多活动也缺乏经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校体育院系论文参考文献
[1].陈寅.高校体育院系定向与户外运动人才培养的策略探析[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
[2].董涛.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舞蹈课程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3].黄海涛.贵州省高校体育院系引进跆拳舞项目的可行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4].杨芮.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服务基础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9
[5].苏晓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体育院系乒乓球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9
[6].杨杰伟,冯栋梁.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院系毕业生实习实训的改革与探索——以黄淮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
[7].李敬敬.高校体育院系健美操课程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8
[8].徐芝芳.银川市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服务社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
[9].胡承志,董国罡,胡越铭.高校体育院系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意义与可行性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
[10].董国罡,胡承志.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开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优势分析[J].才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