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变异论文_高彩龙,金光泽,刘志理

导读:本文包含了解剖变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状,动脉,肺静脉,形态,神经,天然林,磁共振。

解剖变异论文文献综述

高彩龙,金光泽,刘志理[1](2019)在《小兴安岭3种植物细根形态和解剖性状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兴安岭地区针叶树种红松、阔叶树种五角槭和灌木毛榛3种植物为对象,测定了1~5级细根的形态和解剖性状,研究根序及物种间的性状变异.结果表明:3种植物除根直径和根长度无显着差异外,其他性状均存在显着的种间差异.红松的维管束直径(117.91~2392.05μm)和维根比(0.31~1.87)均显着大于五角槭和毛榛,红松的比根长(0.72~18.26 m·g~(-1))显着小于五角槭和毛榛,而五角槭的组织密度显着大于红松和毛榛.随根序增加,3种植物的根直径、根长度、组织密度、维管束直径和维根比整体呈增加趋势,而比根长呈下降趋势.形态和解剖性状间存在显着相关关系,如根直径与维管束直径呈显着相关,但其回归斜率在吸收根(1~3级)和运输根(4~5级)间存在显着差异.3种植物的根直径和维管束直径、皮层厚度均呈显着正相关,其回归斜率在不同物种间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苏增存[2](2019)在《高频超声检测腕管段正中血管神经束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腕管段正中血管神经束解剖变异的检测价值及其在腕管综合征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500位健康志愿者的1000只手腕部腕管结构及前臂进行高频超声检查。首先对腕管结构进行横断面扫查,确定正中神经位置后,探头向前臂连续缓慢移动直至肘关节处,动态观察正中神经有无分叉及有无伴行血管,遇到分叉者观察分叉位置并在豌豆骨水平测量并记录横截面积,发现伴行血管时,利用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及探头加压等方法确认动、静脉,并记录腕管段血管直径、血管来源等情况。结果:①正中神经分叉阳性者共41例(4.1%),且全部分为两支,其中,单侧正中神经分叉27例,右侧分叉12例,左侧分叉15例;双侧正中神经分叉7例;按性别划分,男16例,女18例。在豌豆骨水平测量横截面积,所有正中神经分叉者,桡侧支横截面积均大于尺侧支;27例单侧正中神经分叉者,两侧支横截面积之和与对侧同一位置横截面积比较无明显差异。②永存正中动脉阳性者共20例(2%),其中单侧永存正中动脉10例,右侧4例,左侧6例;双侧永存正中动脉5例;按性别划分,男9例,女6例。20例永存正中动脉最小直径约0.04cm,最大直径约0.19cm,平均直径约0.11cm。③正中神经分叉和永存正中动脉共存情况,在41例正中神经分叉、20例永存正中动脉阳性者中,单纯正中神经分叉者25例,单纯永存正中动脉者4例,正中神经分叉合并永存正中动脉者16例。④永存正中静脉阳性者13例,其中单侧永存正中静脉5例,右侧2例,左侧3例;双侧永存正中静脉4例;按性别划分,男5例,女4例。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腕管段正中血管神经束的解剖变异,识别这些变异,有助于全面准确诊断腕管综合征,合理选择术式及手术入路,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及解压不完全等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11-15)

王爽,俞磊,温剑坤,叶晓健[3](2019)在《基于开源软件Horos的颈椎椎动脉V2段解剖变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颈椎椎动脉V2段解剖变异情况。方法利用个人电脑在Horos软件中对169例中国成人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19例,女50例。将椎动脉V2段首先穿行的横突孔并非C6者定义为走行变异,分析其发生率的侧别差异和性别差异;将椎动脉内壁距中线距离不足1 cm者定义为椎动脉V2段内聚,分析其发生率的侧别差异和性别差异。结果169例病人的双侧椎动脉(共338侧)中,32侧存在走行变异,其中椎动脉缺如者4侧;椎动脉首先穿行C4、C5横突孔者分别为5侧、23侧,4例病人双侧椎动脉同时存在走行变异,均首先穿行C5横突孔;走行变异存在于左侧者为16侧,存在于右侧者为16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病人椎动脉走行变异发生率为16.81%(20/119),女性病人椎动脉走行变异发生率为16.00%(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898)。共11例病人的椎动脉V2段存在内聚,均为单侧,其中左侧8例(8/169,4.73%),右侧3例(3/169,1.78%),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3,P=0.221);11例病人中男性为3例(3/119,2.52%),女性为8例(8/50,16.00%),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3,P=0.004)。结论椎动脉V2段的解剖结构和走行路径存在变异,首先穿行的横突孔可能位于C5或C4,走行变异的发生率无侧别或性别差异;V2段可发生内聚,使其更靠近中线,其发生率无侧别差异,但有性别差异,女性病人多发。以上变异可能给颈椎手术或穿刺等微创手术相关的操作带来风险,应在术前通过辅助检查明确。(本文来源于《骨科》期刊2019年05期)

赵衡,胡蓉,刘进才,罗光华,卿伟鹏[4](2019)在《骶髂关节解剖变异的MR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以往研究仅见X射线或CT对骶髂关节解剖变异的影像描述,而MRI对其尚无统一具体描述。目的:描述骶髂关节解剖变异在MRI上的特征表现,并观察可能具有误导性的MR影像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2年拍摄的骶髂关节MRI影像资料。由于目标之一是阐述与骶髂关节解剖变异相关的潜在误导性水肿或结构变化,因此排除了符合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价工作组诊断标准的患者,以确保信号强度变化与骶髂关节炎无关。结果和结论:(1)最终纳入患者为158例,其中有40例患者出现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的解剖变异,髂骶复合体、骶骨缺损分别为17及22例,孤立性骨质增生1例,骶髂关节畸形改变为23例,同一患者可出现2种骶髂关节解剖变异,未发现副骶髂关节和未愈合骨化中心病例;(2)畸形改变骶髂关节往往观察到对面骨的结构和/或水肿变化,骶髂复合体和骶骨缺损表现可能与沿其骨表面突出的血管有关;(3)结果显示,骶髂关节的解剖变异在MRI上相对常见,尤其是在女性中。这些变异可能会伴随信号强度的改变,这种信号强度的改变本质上不一定是炎症性的,也可能是先天性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28期)

陈新宇,孟景祥,周先清,袁虎威,钮世辉[5](2019)在《油松地理种群针叶形态解剖与生理指标遗传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叶作为松树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其不同地理种群的形态解剖特征与生理指标的关联尚待阐明,两者间联系可以为认识油松适应性变异提供新的视角。【方法】本研究在对来自油松全分布区不同生境的8个地理种群田间对比试验基础上,分析了4年生苗木次生针叶形态解剖指标、蒸腾与光合生理指标变异及两类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针叶粗细、维管束、气孔和树脂道指标在地理群体间存在显着遗传变异;(2)各生理指标在地理种群间有极显着遗传差异;(3)针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与形态解剖指标均存在不同紧密程度的正相关;(4)种群的胞间CO_2浓度与产地年降水和1月均温与年降水比值呈显着正相关,气孔限制值与年降水量和1月均温/年降水量成显着负相关;(5)种群针叶的气孔线数与经度成显着正相关,而树脂道数与经度显着负相关,但与海拔成显着正相关;树脂道面积和叶肉面积比值与经度和纬度成显着负相关。【结论】遗传相对稳定的针叶形态解剖指标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理种群间的光合生理差异,种群间存在针叶气孔量和调节能力随降水量及其维持力减低而提高趋势,树脂道数量及相对截面积随降水量降低而降低的适应性进化趋势。该发现为认识针叶形态解剖特性与光合生理指标关系,松种的适应性进化以及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唐爽,孙照斌,马长明,李永宁,曹亚静[6](2019)在《冀北山区天然林黑桦木材解剖特性的径向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冀北山区天然林黑桦木材材质,为天然林黑桦木材的培育与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阴坡和半阴坡长势良好的林木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通过离析法、拉线法和切片法对冀北山区2种坡向50年生天然林黑桦木材胸径处圆盘解剖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阴坡黑桦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均值分别为1 607.86、24.74μm和64.87、0.69,半阴坡黑桦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均值分别为1 782.69、25.91μm和68.75、0.70;不同坡向天然林黑桦木材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由髓心向树皮方向的径向变异趋势为初始迅速增大,随后趋于稳定;纤维壁腔比自髓心向树皮方向呈波浪式变化,且略有增大的趋势。2)阴坡黑桦木射线比量、导管比量、纤维比量均值分别为16.80%、18.93%、64.27%,半阴坡木射线比量、导管比量、纤维比量均值分别为15.37%、18.96%、68.72%;由髓心向外,组织比量等指标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波动,变异规律较差。3)黑桦木材2种坡向间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差异显着,其他指标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炳洋[7](2019)在《正常椎动脉解剖特点及其变异概括》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在颈椎病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特别值得着重强调的疾病类型,在人类脑部血液供应的来源中,椎动脉是至关重要的直接来源,如果在某种程度上椎动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范围里面的器官出现缺血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对于患者器官的功能产生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引发与之相对应的严重症状。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正常椎动脉解剖特点及其变异内容,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希望通过本文的概述,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08期)

田伟伟[8](2019)在《采用256层螺旋CT对房颤患者肺静脉解剖结构和变异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采用256层螺旋CT对房颤患者肺静脉及左心房解剖变异的分析目的:通过256层螺旋CT在射频消融术前获得房颤病人的肺静脉及左心房的解剖变异,指导射频消融的进行。方法:对180例房颤患者(男性113例,女性67例,平均年龄为60.67±10.45岁)和180例非房颤患者(男性96例,女性84例,平均年龄为59.14±9.77岁)行256层螺旋CT检查,分别测量并评价肺静脉的数目、变异、左心房体积及左心房囊样结构,分析肺静脉及左心房解剖变异与房颤发生的关系。结果:1.房颤组与对照组总的肺静脉解剖变异发生率为52例(28.89%)和44例(24.44%),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房颤组所有变异中,发生率最高的为左侧肺静脉短共干(14.44%),其次为右中副肺静脉(10.56%)。2.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心房体积明显扩大(111.43±41.52mm~3 vs82.15±21.13mm~3,P<0.001)。3.两组左心房憩室及副心耳的发生率(30.56%和25.00%,P=0.24),(6.11%和9.44%,P=0.24)相似。左心房憩室/副心耳均在左心房在右前上壁更常见,且常为单发,两组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42、P=0.93)。结论:肺静脉变异常见,个体差异大;256层螺旋CT能为房颤射频消融提供详细的肺静脉及左心房的解剖学信息,有助于电生理学家安全有效地进行射频消融手术。第二部分采用256层螺旋CT对不同分型房颤患者肺静脉形态及开口方向的定量研究目的:通过256层螺旋CT在消融术前获得不同类型房颤患者的肺静脉形态结构及开口方向,分析其与房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入选131例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84例,持续性房颤47例),阵发性房颤组男性45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为59.86±11.41岁;持续性房颤组男性34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为62.79±9.32岁;收取90例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男性5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为59.42±9.10岁,行256层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并评价肺静脉径线、椭圆度、从开口到第一分叉的距离及开口方向,比较不同类型房颤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房颤组右上肺静脉开口的短径及截面积、左上肺静脉开口短径、双下肺静脉开口短径均显着增大(P<0.05),而副肺静脉及肺静脉共干的开口径线及截面积两组无差异(P>0.05)。且持续性房颤组四支主肺静脉的长短径及截面积、肺静脉共干的长径及截面积均较阵发性房颤组增大(P<0.05)。此外,房颤组副肺静脉的长短径均小于四条主肺静脉,肺静脉共干的长短径均大于四条主肺静脉,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不同分型房颤患者肺静脉的椭圆度及第一分支到肺静脉口的距离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汇入左心房右侧的肺静脉口部较左侧更接近于圆形(P<0.001)。肺静脉共干患者肺静脉口部更接近于卵圆形(P<0.05)。3.每个患者肺静脉走向变异范围较大,房颤组中双上肺静脉向上向前走行,双下肺静脉向后向下走行。不同性别房颤患者肺静脉的走向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分型房颤患者各肺静脉之间的径线、形态、走向变异较大;256层螺旋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以对左心房及肺静脉提供详细的解剖形态学信息,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影像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张春芳[9](2019)在《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和真菌球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变异与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和真菌球(fungus ball,FB)发病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3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测确诊为CRS患者256例,FB患者93例。另选取无CRS和FB的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依据鼻窦CT和术中鼻内镜观察并记录四类解剖变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变异、钩突变异、筛窦变异出现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各变异与CRS和FB的相关性,并将CRS患者分为无息肉组和有息肉组进行组内比较。同时按照有无解剖变异将观察组分为两组,比较他们术前,术后3月和6月的主客观评分,分析解剖变异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56例患者CRS患者中有216例(84.4%)存在鼻腔鼻窦解剖变异,93例FB患者中有74例(79.6%)存在变异,对照组80例中有25例(31.25%)存在变异。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中鼻甲气化(肥大)、钩突异常、筛泡肥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RS和FB患者中常见的变异类型为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肥大)、Onodi气房。中鼻甲气化(肥大)无息肉组比有息肉组发生率高,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解剖变异组和无变异组术前术后主客观评分不存在显着差异。结论: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在CRS和FB患者中发生率高,是它们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与其严重程度不相关。鼻中隔偏曲窄侧更容易引起CRS,中鼻甲气化(肥大)与CRS和FB发病密切相关,但对息肉形成影响不大。通过鼻内镜手术纠正解剖异常,对其术后恢复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王坤,刘杏娥,尚莉莉,马建锋,田根林[10](2019)在《单叶省藤发育过程中主要显微解剖特征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藤茎的解剖特性对其物理力学性能及利用有重要影响,为揭示棕榈藤材材性优劣的微观原因,以单叶省藤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系统研究了藤材组织比量、纤维形态、导管直径随藤龄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藤龄的增加,薄壁组织比量逐渐降低,纤维比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后生木质部大导管比量基部和梢部比中部大,原生木质部小导管和筛管比量变化无明显规律;纤维长度随藤龄没有稳定的变化规律,纤维宽度表现为基部比梢部大,纤维双壁厚随藤材生长出现明显的增厚,纤维腔径反之减小;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变化规律为先减小后增加。单叶省藤材纤维比量、纤维双壁厚变异均较小,显示较好的材质均一性,优于国产黄藤材。(本文来源于《木材加工机械》期刊2019年01期)

解剖变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腕管段正中血管神经束解剖变异的检测价值及其在腕管综合征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500位健康志愿者的1000只手腕部腕管结构及前臂进行高频超声检查。首先对腕管结构进行横断面扫查,确定正中神经位置后,探头向前臂连续缓慢移动直至肘关节处,动态观察正中神经有无分叉及有无伴行血管,遇到分叉者观察分叉位置并在豌豆骨水平测量并记录横截面积,发现伴行血管时,利用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及探头加压等方法确认动、静脉,并记录腕管段血管直径、血管来源等情况。结果:①正中神经分叉阳性者共41例(4.1%),且全部分为两支,其中,单侧正中神经分叉27例,右侧分叉12例,左侧分叉15例;双侧正中神经分叉7例;按性别划分,男16例,女18例。在豌豆骨水平测量横截面积,所有正中神经分叉者,桡侧支横截面积均大于尺侧支;27例单侧正中神经分叉者,两侧支横截面积之和与对侧同一位置横截面积比较无明显差异。②永存正中动脉阳性者共20例(2%),其中单侧永存正中动脉10例,右侧4例,左侧6例;双侧永存正中动脉5例;按性别划分,男9例,女6例。20例永存正中动脉最小直径约0.04cm,最大直径约0.19cm,平均直径约0.11cm。③正中神经分叉和永存正中动脉共存情况,在41例正中神经分叉、20例永存正中动脉阳性者中,单纯正中神经分叉者25例,单纯永存正中动脉者4例,正中神经分叉合并永存正中动脉者16例。④永存正中静脉阳性者13例,其中单侧永存正中静脉5例,右侧2例,左侧3例;双侧永存正中静脉4例;按性别划分,男5例,女4例。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腕管段正中血管神经束的解剖变异,识别这些变异,有助于全面准确诊断腕管综合征,合理选择术式及手术入路,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及解压不完全等并发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解剖变异论文参考文献

[1].高彩龙,金光泽,刘志理.小兴安岭3种植物细根形态和解剖性状的变异[J].应用生态学报.2019

[2].苏增存.高频超声检测腕管段正中血管神经束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3].王爽,俞磊,温剑坤,叶晓健.基于开源软件Horos的颈椎椎动脉V2段解剖变异研究[J].骨科.2019

[4].赵衡,胡蓉,刘进才,罗光华,卿伟鹏.骶髂关节解剖变异的MR表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5].陈新宇,孟景祥,周先清,袁虎威,钮世辉.油松地理种群针叶形态解剖与生理指标遗传变异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6].唐爽,孙照斌,马长明,李永宁,曹亚静.冀北山区天然林黑桦木材解剖特性的径向变异[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7].王炳洋.正常椎动脉解剖特点及其变异概括[J].科学技术创新.2019

[8].田伟伟.采用256层螺旋CT对房颤患者肺静脉解剖结构和变异的定量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9

[9].张春芳.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和真菌球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9

[10].王坤,刘杏娥,尚莉莉,马建锋,田根林.单叶省藤发育过程中主要显微解剖特征的变异[J].木材加工机械.2019

论文知识图

解剖变异-图12.21 MIP重建图像显示右...解剖变异-图12.22 胆囊管低位汇合。...解剖变异-图12.22 胆囊管低位汇合。...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的6...解剖变异-图30.34 二分髌骨。横断面...左心房和肺静脉解剖变异、左肺...

标签:;  ;  ;  ;  ;  ;  ;  

解剖变异论文_高彩龙,金光泽,刘志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