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

甘肃省民勤县南关小学733300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形象地告诉了我们,学生一旦掌握方法后,就能自主获取知识,寻求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各种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在快乐的寻求中悟出学习的一般规律,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个性。”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效,引导学生行为投入和思维投入很重要。

一、引导行为投入——让学生学有所“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自主学习数学的前提。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小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让学生学有所“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引导全体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教学“倒数”一课,课始,我出示“5/8×()=13/11×()=19/20×()=1”,让学生进行填空。刚开始,学生感到很困难。于是,我对学生说:“同学们,现在请你们也出一些这样的题目来,由我在()中填上数,并且保证又对又快。”学生立刻出题目考起老师来,从中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老师为什么会这么快填出答案呢?”于是,他们立刻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自主探究活动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了秘密:老师填的数总是把同学说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位置换一下。这样,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来,最终理解了“倒数”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引导多种感官参与。

小学生天生好动,并且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学习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数学,引导他们以多种感官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后,我这样提问:“同学们,在我们的教室里,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你能够根据刚才所学的公式求出这些物体表面的周长吗?”学生们立刻开始在教室中寻找、测量、计算、检验,最后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和方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是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参与是有深度的,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引导思维投入——让学生学有所“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没有思维参与的数学课是无意义的、低效的。实施新课程以来,一些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在数学课堂上出现了多过的“生活化”元素,导致把数学课上成常识课。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十分热闹,实际上却偏离了数学学习的主线——思维训练。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更有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让他们学有所“思”。

1.创设思维情境。

所谓思维情境,就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克服的学习情境。数学课堂上,教师创设思维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我提问:“同学们,能够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由于受到知识的负迁移,认为如果一个数的个位能够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够被3整除,并且列举了33、69、96等数进行例证。于是,我出示了两组数“23、46、59”和“51、42、87”,让学生去验证是不是能够被3整除。学生通过验证,发现第一组数的个位能够被3整除,但整个数却不能被3整除;第二组数能够被3整除,但个位上的数却不能被3整除。“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全体学生都主动投入到自主探究活动中去。

2.开放思维空间。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由于教师过多的引导、过多的统一,给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行了大量的限定。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思维的参与是很不足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放思维的空间,为学生的思维参与提供条件。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道题:“王大伯家有一块长方形空地,长12米,宽8米。王大伯想在这一块长方形地里留出一半的面积种青菜,你能不能帮助王大伯来进行设计,并画出草图?”学生纷纷动起笔来,有的把长方形平均分成长12米、宽4米的两个小长方形;有的把这一个长方形分成长6米、宽8米的两个长方形;有的把这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平均分成两个三角形;有的沿长方形的中间,平均分成两个直角梯形;还有的学生则经过计算,在长方形的中间画出一个正方形,形成一个“回”字……他们得出了多种方案。这样开放性的教学,给学生留下了开放的思维空间。在这个思维空间内,学生的思维投入成分是很高的,进行了有效的自主学习。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标签:;  ;  ;  

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