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噬菌体呈现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噬菌体,抗体,抗原,多肽,关节炎,技术,蛋白。
噬菌体呈现库论文文献综述
于清宏,吴齐燕,林翊萍,曹景全,久荣[1](2010)在《应用噬菌体呈现技术筛选反应性关节炎相关抗原多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寻找反应性关节炎滑液中与ReA发病相关抗原多肽。方法采用随机多肽噬菌体呈现技术。关节炎滑液分析采用SDS-PAGE和ELISA法,结合和竞争抑制实验采用ELISA法。结果不同关节炎滑液中IgG水平均比非关节炎高,而以ReA升高最为明显;进而采用葡萄球菌A蛋白层析柱分离纯化了混合的ReA、AS、ReA及OA等不同关节炎滑液中IgG。以纯化的ReA滑液IgG为固相配基,选取NNK方式编码的15肽噬菌体随机文库,经3轮筛选得到18个与ReA滑液和血清特异性结合克隆,并对阳性克隆进行核心序列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APR、RVS及RYXC为与ReA滑液抗体特异性结合多肽的核心序列,而且这些核心序列内均含有精氨酸(R)。其中,pReA33(EAGLTLPDRYSCBPT)与前胶原(procollagen)有66.667%的同源性,与Ⅰ型疱疹病毒蛋白(herpes virus typeⅠ)有66.667%的同源性。pReA39(ERRVSMSIVSRMWRG)与糖肽(peptidyloglycan)有57.143%的同源性。pReA 18(ESETAPRYRCENQPS)与酪蛋白激酶Ⅱβ链(casein kinaseⅡbeta chain)有77.778%的同源性。采用ELISA法,对其中4株具有核心序列及高亲和性的克隆进行结合和竞争抑制实验,高亲和性克隆pReA33、pReA39、pReA16及pReA18可明显抑制ReA滑液中抗原与滑液抗体的结合反应。对ReA滑液库中的ReA滑液(n=31)反应阳性率分别为92.0%、96.0%、88.0%和96%。对ReA滑液库以外的ReA滑液(n=29)反应阳性率分别为85.7%、71.4%、76.2%和88.5%。对ReA血清(n=)结合反应阳性率分别为56.3%、50.0%、37.5%和75.0%。结论噬菌体多肽呈现技术为寻找分析未知结构抗原多肽开辟了新的途径。所获得的与ReA特异性反应多肽,为探索ReA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并为进一步发展ReA早期诊断方法及针对性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0-11-04)
杨明,金立杰[2](2007)在《噬菌体呈现肽库技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噬菌体呈现肽库是噬菌体显示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自问世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疫苗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简要概述了这一技术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07年04期)
管海宏,付萌,李巍,夏汝山,王刚[3](2005)在《天然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3B4的噬菌体呈现的scFv的构建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并表达噬菌体呈现的天然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mAb)3B4的单链抗体(scFv),并测定其活性。方法:分别以pMD18TmAb3B4VH和pMD18TmAb3B4VL为模板进行PCR,扩增mAb3B4的VH和VL基因,然后将其依次插入噬菌体表达载体pscMH中。经DNA序列测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用辅助噬菌体VCSM13超感染诱导表达scFv;用ELISA检测其与亲本mAb3B4的抗原结合活性的改变。结果:对扩增的mAb3B4的VH和VL基因进行测序,结果表明VH基因与原序列完全一致,VL基因在骨架区FR1有1个碱基发生突变。用VCSM13超感染后能检测到scFv的表达,其与亲本一样具有多反应性,但抗原结合模式不完全相同。结论:成功地构建并表达了天然抗角蛋白mAb3B4噬菌体呈现的单链抗体,表达的scFv与mAb3B4的抗原结合活性有一定的差异,为探讨天然自身抗体的抗原结合模式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05年04期)
于清宏,吴齐雁,林翊萍,曹景全,宋久荣[4](2005)在《应用噬菌体呈现技术筛选反应性关节炎相关抗原多肽》一文中研究指出寻找反应性关节炎(ReA)滑液中与ReA发病相关抗原多肽。采用随机多肽噬菌体呈现技术。关节炎滑液分析采用SDS-PAGE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结合和竞争抑制实验采用ELISA法。结果:不同关节炎滑液中IgG水(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06-30)
祝怀平,王迎春,季顺东,江淼,白霞[5](2005)在《抗vWF与GPIb-IX结合部位的噬菌体呈现型单链抗体制备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研制新型特异性抗血栓制剂。方法:利用噬菌体展示文库技术筛选与vWF- A1区有高亲合力单链抗体(ScFv) ;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高效表达载体pET 2 0b(+) ScFv ,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夹心ELISA方法鉴定此单抗的抗原结合活性;瑞斯脱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RIPA)测定ScFv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的ScFv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诱导表达,表达的ScFv占菌体总蛋白的4 1% ,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纯化复性的ScFv可以与vWF、rvWF- A1、rvWF- A1 A3结合,但不与rvWF A3、BSA反应;ScFv具有抑制RIPA功能,抑制率为73. 7%。结论: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的抗vWF A1区ScFv可特异性与vWF- A1区结合,而抑制瑞斯脱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为研制新型抗栓药物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05年04期)
李华,郑萍,郭波,吴玉章,邹强[6](2005)在《噬菌体呈现的多聚多肽3A8诱导Jurkat细胞的凋亡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检测噬菌体呈现的多肽 3A8诱导Fas+ Jurkat细胞的凋亡效应。方法 噬菌体表面呈现的多肽 3A8与Fas+ Jurkat细胞共孵育 ,通过Annexin V检测细胞膜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的翻转 ;流式细胞仪检测经处理的Jurkat细胞DNA含量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是否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结果 Annexin V检测到经 3A8处理的Jurkat细胞有 32 .6 4 %的细胞膜磷脂磷脂酰丝氨酸发生了翻转。处理细胞经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 ,发现 2 5 .4 1%的Jurkat细胞发生凋亡 ,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透射电镜镜下观察到凋亡细胞不同时期的形态。结论 噬菌体呈现的多肽 3A8与Jurkat细胞结合 ,可诱导细胞凋亡(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05年01期)
祝怀平,王迎春,季顺东,江淼,白霞[7](2003)在《抗vWF与GPIb—Ⅸ结合部位的噬菌体呈现型单链抗体制备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目的血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血栓形成是其主要成因。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活化是血栓形成的早期环节,在此过程中von Willebrand因子(vWF)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A1、A3区分别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1b/Ⅸ/Ⅴ、胶原结合介导血小板黏附聚集于受损的血管内皮下组织,导致血栓形成。vWF是血小板与血管壁胶原之间的桥梁分子,因此阻断vWF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血栓形成。本研究通过噬菌体展示文库筛选获得了与Vwf-A1区有高亲合力单链抗体,(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3-11-01)
孙静,吕安国,吴文芳,白向阳,任秀宝[8](2003)在《噬菌体呈现技术筛选抗黑色素瘤单链抗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制备黑色素瘤单抗的单链可变区片段 ,用于肿瘤的诊断或靶向治疗。方法 :从杂交瘤细胞提取总RNA,分别扩增出轻重链可变区基因(variableregionofheavychain,VH和variableregionoflightchain,VLDNA) ,连接形成单链抗体 (singlechainfragmentvariableregion,ScFv)DNA,将ScFv与载体pCANTAB5E的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TG1 ,经M13K07超感染后 ,获得噬菌体抗体ScFvcDNA文库 ,用黑色素瘤细胞LiBr对重组的噬菌体抗体进行3轮吸附 -洗脱 -扩增亲和筛选后 ,随机挑选克隆经ELISA筛选鉴定。结果:VH、VL和ScFv分别约为360、330、750bp,从随机筛检的30个克隆中获得10个高亲和性噬菌体呈现型ScFv单克隆。结论:用噬菌体呈现技术制备的黑色素瘤ScFv ,可为肿瘤的诊断和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王玉娥,杨汉春[9](2003)在《噬菌体呈现技术在抗原表位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抗原不是通过它的完整分子来发挥功能的 ,它的特异性是通过其表位 ( epitope)来实现的。通过对抗原表位的分析既可为抗原分子与机体免疫应答的研究奠定基础 ,又可为疫苗设计、药物研制以及特异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 ,所以该领域备受免疫学家的关注。(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03年04期)
万瑛[10](2002)在《丝状噬菌体呈现颗粒的免疫特性和抗原递呈途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高度有序的有机体时刻面对各种有害因子的侵袭,这种进化压力促使机体形成复杂有效的免疫系统。针对各种免疫原,免疫系统提供了灵活、动态的特异性反应机制。这些控制疾病的免疫机制包括:诱导免疫原特异性的中和性抗体,以及扩增、分化抗原特异性调节和效应T细胞。其中抗体可阻碍病毒感染、介导杀菌效应和中和细菌毒素,辅助性T细胞则通过生物活性分子导致炎症、刺激巨噬细胞吞噬和辅助细胞毒性T细胞(CTL)应答。然而,抗体和辅助性T细胞并不能清除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在这种情况下,细胞毒性T细胞成为机体主要防御机制,其通过穿孔素溶细胞效应和Fas配体介导异常细胞死亡。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传统疫苗形式并不能有效激发CTL应答,这已成为发展病毒感染疾病和肿瘤免疫治疗方案的主要障碍。 为诱导CTL应答,免疫学家尝试了大量疫苗策略。根据抗原递呈途径,这些CD8+T细胞疫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修饰后的细胞,这包括融合细胞疫苗、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和表达共刺激分子的体细胞,这类疫苗可能不需专职APC递呈而直接诱导CTL应答,已经获得了令人鼓舞的数据,特别是肽负载树突状细胞,但是这类免疫策略需要离体培养细胞后重注回病人,此过程是昂贵、病人受限和十分繁琐的操作。另一类疫苗是构建的外源抗原疫苗,这包括灭活的病毒和细菌、嵌合病毒颗粒、颗粒蛋白、脂质体和ISCOM、多肽和裸DNA等,这类疫苗需专职APC递呈才能诱导CTL应答。虽然这些疫苗策略尚处于发展的早期,但已观察到将外源抗原吸附到颗粒可提高递呈效率1000-10000倍。 丝状噬菌体是一种直径为6nm长度为800-2000nm的不对称颗粒。自从George P Smith首次报道后,此呈现系统已成功表达大量外源蛋白。同时最近研究显示噬菌体呈现系统也是一个有效的抗原传送系统,能诱导高递度的抗体反应。本研究我们首次探讨重组噬菌体颗粒诱导CTL应答的免疫特性。为此目的,首先编码乙肝病毒表面蛋白(HBS)28一39表位的寡聚核昔酸克隆进噬菌粒载体pC89,大量制备重组的噬菌体颗粒后,免疫BALB/c小鼠两次,5‘c:释放试验验证免疫小鼠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显示噬菌体呈现颗粒有效的激发了针对HBs28一39的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 随后我们探讨噬菌体呈现颗粒的这种免疫特性在抗肿瘤免疫的应用。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在噬菌体表面呈现肿瘤相关抗原PIA的CTL表位(PIA35_43,H一Zd)。皮下注射这种重组噬菌体颗粒,可预防Psls肿瘤细胞致死数量的接种,而且这种疫苗还可抑制已建立肿瘤的生长。免疫这种噬菌体重组颗粒激发了PIA35_;3特异性CTL应答,并诱导噬菌体颗粒相关的Thl型细胞因子产生。我们的结果显示噬菌体呈现颗粒可成为一种有效的CTL疫苗,从而用于发展肿瘤免疫治疗方案和预防病毒感染疾病。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非致病的不复制外源抗原,噬菌体呈现颗粒提供了一个易于操作的模式抗原来描述外源抗原的递呈,近来一些实验证实在生理状态下,MHCI类分子递呈外源抗原是活化CTL应答所必需的,但在此递呈途径中,MHCI类分子一肤复合物形成的细节还知之甚少。为研究专职APC中MHCI类分子一肤复合物形成的时相、部位和产量,我们构建、制备呈现模式抗原OvA的cTL表位(ovA257_264,H一ZKb)的重组噬菌体颗粒。使用MHCI类分子明太复合物抗体(25 .D 1 .16,抗ovA257_264/Kb),共聚焦显微镜的结果显示胞内生成的MHcl类分子一肤复合物位于MHCH类分子阳性的内体囊泡,而抑制试验证实复合物的产生是由酸性蛋白酶所介导,故可推断噬菌体颗粒在内吞系统中降解递呈。另外,我们吃惊的发现细胞内的MHCI类分子一肤复合物量远远高于胞膜上复合物,这结果提示存在一种机制严格控制内吞系统的MHCI类分子-肤复合物到细胞膜的转运,对此机制研究将可用于发展新的疫苗和佐剂。(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02-10-01)
噬菌体呈现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噬菌体呈现肽库是噬菌体显示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自问世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疫苗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简要概述了这一技术的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噬菌体呈现库论文参考文献
[1].于清宏,吴齐燕,林翊萍,曹景全,久荣.应用噬菌体呈现技术筛选反应性关节炎相关抗原多肽[C].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
[2].杨明,金立杰.噬菌体呈现肽库技术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讯.2007
[3].管海宏,付萌,李巍,夏汝山,王刚.天然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3B4的噬菌体呈现的scFv的构建及表达[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5
[4].于清宏,吴齐雁,林翊萍,曹景全,宋久荣.应用噬菌体呈现技术筛选反应性关节炎相关抗原多肽[C].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
[5].祝怀平,王迎春,季顺东,江淼,白霞.抗vWF与GPIb-IX结合部位的噬菌体呈现型单链抗体制备及功能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
[6].李华,郑萍,郭波,吴玉章,邹强.噬菌体呈现的多聚多肽3A8诱导Jurkat细胞的凋亡效应[J].免疫学杂志.2005
[7].祝怀平,王迎春,季顺东,江淼,白霞.抗vWF与GPIb—Ⅸ结合部位的噬菌体呈现型单链抗体制备及功能研究[C].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03
[8].孙静,吕安国,吴文芳,白向阳,任秀宝.噬菌体呈现技术筛选抗黑色素瘤单链抗体[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3
[9].王玉娥,杨汉春.噬菌体呈现技术在抗原表位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兽医杂志.2003
[10].万瑛.丝状噬菌体呈现颗粒的免疫特性和抗原递呈途径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