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桡骨头切除对肘关节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田旭,东靖明[1](2022)在《桡骨头骨折的诊疗策略》文中研究指明桡骨头骨折是上肢创伤中的常见疾病, 最主要的致伤原因是沿前臂的纵向暴力, 常合并尺骨冠突骨折、肘关节韧带损伤、前臂骨间膜损伤、下尺桡关节损伤等。治疗桡骨头骨折时应根据具体的骨折类型决定采用何种方法。绝大多数的MasonⅠ型骨折通常可采用保守治疗, 而对于Mason Ⅱ、Ⅲ型骨折则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桡骨头切除、切开复位内固定、桡骨头置换等。对不合并肘关节或前臂纵向不稳定的单纯粉碎性桡骨头骨折, 可采用桡骨头切除的方法治疗, 但如果合并肘关节或前臂纵向不稳定, 则禁忌采用桡骨头切除术, 建议使用内固定或桡骨头置换。鉴于目前对于桡骨头骨折的治疗逐渐规范化, 本文将对桡骨头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解剖与生物力学、损伤机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等内容进行综述, 为临床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何晓[2](2021)在《后孟氏骨折的临床治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后孟氏骨折(BadoⅡ型)的损伤机制和特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从2016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西安市红会医院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5例后孟氏骨折患者资料。男28例,女17例,年龄18-6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高处坠落伤15例,摔伤6例,运动伤4例;骨折依据Jupiter分型,ⅡA型23例,ⅡB型15例,ⅡC型4例,ⅡD型3例。手术切口选择肘后正中入路30例(后正中组),肘后正中联合外侧入路15例(联合入路组);术后放置灌注冲洗联合VSD 23例(灌注引流组),仅放置引流管22例(单纯引流组)。对于ⅡA、ⅡB、ⅡD型骨折,尺骨骨折多为骨鹰嘴或近端骨折,对其固定使用鹰嘴锁定型解剖钢板或者联合克氏针、张力带进行固定,共41例;对于ⅡC型骨折,尺骨骨折为干性,采用直行锁定钢板对骨折端进行固定,共4例。35例患者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其中11例为R&MⅡ型骨折,使用袢钢板进行固定;24例为R&MⅢ型骨折,使用拉力螺钉进行固定。45例患者均有桡骨头骨折,使用埋头钉或微型钢板修复固定37例,包括MasonⅡ型15例,MasonⅢ型22例,行桡骨头置换8例,均为MasonⅢ型;36例患者外侧韧带复合体使用带线铆钉进行修复。收集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合并骨折情况、BMI、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长、术后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肘关节活动度等)。在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数据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4.4±13.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8±1.7周。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121.7°±15.4°,前臂平均旋转活动度135.0°±17.6°。12例患者出现肘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其发生率为26.7%。MEPS平均得分88.3±15.2分,患者肘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2.2%,其中优30例,良7例,可4例,差4例。后正中组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125.2°±23.9°,前臂平均旋转范围142.8°±23.6°,MEPS平均得分91.7±13.8分,肘关节功能评价,优23例,良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联合入路组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109.7°±23.3°,前臂平均旋转范围124.7°±28.1°,MEPS平均得分81.7±16.2分,肘关节功能评价,优7例,良4例,可1例,差3例,优良率为73.3%。比较两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在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间两方面灌注引流组均大于单纯引流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灌注引流组术后引流量远、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单纯引流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灌注引流组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前臂平均旋转范围、MEPS平均得分、肘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均远优于单纯引流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孟氏骨折大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肘关节骨性与软组织结构均损伤严重,肘关节严重失稳。其骨性损伤特征包括,约77.8%的患者发生冠状突的骨折,且基底部的骨折(R&MⅢ型)可占68.6%;约80%的患者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需要进行修复重建;所有脱位的桡骨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骨折,以粉碎性多见。手术时选择肘后正中入路不仅能满足手术所需,且与联合入路相比时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功能评价更优,临床疗效更好。术后给予持续灌注冲洗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不仅增加关节腔引流效果,促进伤口愈合,且更加有利于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最大程度恢复,临床疗效可观。
张睿[3](2021)在《自体髂骨修复重建不可复位的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自体髂骨修复重建不可复位的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2016年6月—2019年6月至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与创伤科接受治疗的MasonⅢ型及Ⅳ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用自体髂骨修复重建桡骨头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第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通过拍摄X线片、改良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价量表、DASH上肢功能评价表等指标评估患者肘关节治疗后恢复程度。在每一次随访时,测量同一患者健侧肢体与患侧肢体肘关节活动度,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X线片显示25例经自体髂骨修复重建后的桡骨头达骨性愈合,骨性愈合率92.6%,愈合时间为10~14周,平均(11.35±1.15)周;2例出现骨折不愈合伴移植髂骨吸收。所有患者内固定器材稳固,没发现松脱及断折征象;肘关节稳定性达到正常范围,肘关节功能较术前恢复显着。在最后一次随访时依据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量表打分,分数显示:优21例,良3例,可2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为88.9%。术后DASH上肢功能分数平均为(15.36±5.33)分。术后1、3、6、12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患侧肘关节屈伸、旋前及旋后的活动度与健侧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的结果显示:肘关节屈伸、旋前活动度患侧与健侧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患侧与健侧的肘关节旋后活动度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 论]自体髂骨修复重建桡骨头术治疗不可复位的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在短期内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若移植骨块能够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就可以起到减轻患者肘部疼痛、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维持肘关节稳定性的作用,同时能够保留肘关节结构的完整,避免了假体翻修等二次手术的问题,值得临床推广。但是本研究所涉及病例数量较少,随访时间短,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许培阳[4](2021)在《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检索近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人工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这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的评价,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和预后,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Cochrane协作网建议的检索策略,收集有关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试验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2010年1月2020年12月,通过计算机在Pubmed、Embase数据库、Medin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等相关数据库使用主题词和自由词进行文献检索,中文搜索关键词为:桡骨头骨折、假体置换、切开复位、内固定等;英文搜索主题词为:Radial head fracture,prosthetic replacement/radial head replacement,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Mason type Ⅲ。对检索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其给出的参考文献进一步扩展我们的检索范围,以增加我们的数据资料。结果:笔者通过相关主题词进行了系统的检索,共找到相关文章458篇,(其中中文文献301篇,英文文献157篇),最终共纳入7篇文献,统计纳入的文献,得到纳入研究对象351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171人,桡骨头置换组为180人,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案在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SMD=5.36,95%CI(1.82,8.90),P=0.00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16,95%CI(0.06,0.42),P=0.0002]、术后满意率[OR=3.63,95%CI(1.50,8.81),P=0.004]等指标上,桡骨头假体置换均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肘关节屈曲活动度[SMD=0.42,95%CI(-0.39,1.24),P=0.31]、肘关节背伸活动度[SMD=-0.13,95%CI(-0.79,0.53),P=0.70]、前臂旋前活动度[SMD=2.84,95%CI(-1.51,7.20),P=0.20]、前臂旋后活动度[SMD=1.25,95%CI(-5.89,8.38),P=0.73],等指标上,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固定术这两种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通过对纳入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得出,在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手术方案选择上,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术后疗效比较,假体置换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较好、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以及术后满意度高。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是国内外近十年的文献,所以研究对象使用的假体材料和内固定材料存在一定差异,以及由于术者的不同,术中伴随的损伤均有差异,这些都会对本次研究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更多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张睿,雷毅豪,贾进,郑常友,侯开宇[5](2021)在《难复性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应用进展》文中提出难复性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是常见的肘部损伤,由于桡骨头骨折无法重建,是肘外科领域的一大难题,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桡骨头切除术和桡骨头置换术,两种传统手术方式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桡骨头切除术术后容易产生较多并发症,而桡骨头置换术亦存在手术费用高昂等实际问题难以普及基层医院。近年来新兴治疗方法应用于难复性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改善了传统手术存在的不足;桌面重建技术能够保留桡骨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取异位骨修复重建桡骨头术具有取材容易,成本低廉的优势;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和3D打印技术能在术中精确定位,提高手术成功率。传统和新兴治疗方法都将成为治疗难复性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重要方法,临床医师应针对患者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刘文军[6](2019)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模式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文中认为实验目的肘关节僵硬是创伤性肘关节损伤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上为了达到最大程度的改善肘关节功能,不仅要清除周围的异位骨化也常常要松解肘关节的内外侧副韧带。为了最大程度的松解内外侧副韧带而不影响肘关节稳定性,本研究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探讨肘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模式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为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内外侧副韧带松解程度及方式提供安全有效的方案。实验方法取福尔马林固定过的肘关节标本18具去除皮肤肌肉等软组织,保留两侧韧带,将标本分为六组,切断LUCL中段下方50%(A组),和切断RCL中段下方50%(B组),切断LUCL中段上方50%(C组)和切断RCL中段上方50%(D组)。切断AMCL中段下方50%(E组),切断AMCL中段上方50%(F组)。随后,联合切断LUCL和RCL中段下方50%(G组),联合切断LUCL和RCL中段上方50%(H组)。标本固定于生物力学仪器上,每个状态下分别在肘关节屈曲30°,60°,90°,120°时给予2 N·m后外侧旋转和外翻扭矩,用3D运动捕捉系统测量肘关节外侧旋转角度和外翻角度,整理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随着韧带的逐步破坏,单独切断RCL中段上方50%以及联合切断RCL和LUCL中段上方50%都会引起后外侧旋转角度变化逐渐增大(p<0.05);而单独切断RCL中段下方50%、单独切断LUCL中段上方或者下方50%以及联合切断RCL和LUCL中段下方50%不会引起外侧旋转角度变化逐渐增大(p>0.05);切断AMCL中段下方50%会引起外翻不稳定,切断AMCL中段上方50%不会引起外翻不稳定。实验结论外侧副韧带中RCL上方半部分对肘关节旋转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而RCL的下方半部分对肘关节旋转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LUCL的上方半部分或者下方半部分对肘关节的稳定性的影响都不明显。内侧副韧带中AMCL下方半部分对肘关节外翻稳定性的影响比较重要,而AMCL上方半部分对肘关节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
赵泉勇[7](2017)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分析桡骨头切除术与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将于2006年9月2014年6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骨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患者列为研究对象,通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共计55例,对其相关病例、影像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记录资料整理记录并进行一回顾性统计分析。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行桡骨头切除术的患者25例,行人工假体置换术的患者3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不同时间段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肘关节与前臂的活动度、影像学检查、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DASH评分、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1219个月,平均14.56±3.04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伤口感染,均无神经、血管损伤。(1)肘关节疼痛缓解方面,术后前2周置换组疼痛情况优于切除组(P<0.05),2周后无明显差异(P>0.05)。(2)腕关节疼痛方面,置换组疼痛情况优于切除组(P<0.05)。(3)肘关节、前臂活动度方面,置换组活动范围大于切除组(P<0.05)。(4)提携角:与健侧相比,置换组提携角变化值小于切除组(P<0.05)。(5)DASH评分:置换组评分低于切除组(P<0.05)。(6)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置换组功能评分高于切除组(P<0.05),置换组优良率为93.33%,而切除组为52.00%。(7)并发症方面:切除组中,10例出现肘关节活动受限伴疼痛,8例出现腕关节疼痛,10例肘关节外翻明显。术后末次随访影像学发现12例异位骨化。置换组中,假体位置好,未见变形、折断及松动,未见明显磨损。无明显异位骨化以及关节炎现象。结论在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时,假体置换术较切除术在疼痛缓解、恢复关节功能与减少并发症方面拥有较明显的优势,假体置换可以重建肘关节稳定性,其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头切除术。
曾坤青,郭华春,刘悦[8](2012)在《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桡骨头MasonⅢ型骨折患者施行桡骨头切除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类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研究,MasonⅢ45例患者,男26例,女19例。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3例患者,含2块较大骨片的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B组22例患者,含3块以上碎骨片的严重粉碎性骨折,行桡骨头切除术。随访时通过对肘关节活动度、肌力、稳定度和疼痛情况等方面的评估来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平均随访时间为25.3个月(12~54个月)。术后按照Broberg和Morrey评估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按Broberg和Morrey功能评分,桡骨头切除组为85.7%,内固定组为91.2%。二组病例在肘关节的活动度、肌力、稳定度和疼痛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桡骨头MasonⅢ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在关节活动、肌力和功能恢复方面较桡骨头切除术并无明显优势,建议对此类患者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
谈宜,许景艺,陈俊岭,龚朝晖,田野,朱杰,杜科伟,王以近[9](2012)在《自体髂骨再造桡骨头维持肘关节稳定的生物力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桡骨头粉碎骨折切除后用自体髂骨再造对肘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8侧,制成肘关节"骨-韧带"标本。在外翻力矩2Nm和4 Nm时竖向载荷100N的压力作用下,分别在肘关节不同屈伸位时,用超低压型压力敏感片测量2组试验标本(不同工况)在肘关节外翻时桡骨头及尺骨冠突外侧缘的压力和应力变化,用SPSS 10.0软件作同体配对资料的检验。结果⑴在外翻力矩2 Nm肘关节完整时接触应力为0.75±0.08MPa,A组:先行桡骨头切除后接触应力为1.04±0.11MPa(=3.26,<0.05),行自体髂骨再造桡骨头后接触应力为0.82±0.07MPa(=2.523,>0.05),再行尺侧副韧带切断后接触应力为1.00±0.09MPa(=3.023,<0.05),然后行尺侧副韧带重建后其接触应力为0.84±0.07MPa(=2.612,>0.05),关节基本上能回复原状,肘关节稳定。B组:先行尺侧副韧带切断后接触应力为1.02±0.11MPa(=3.261,<0.05),行桡骨头切除后肘关节明显失稳,再将尺侧副韧带重建,关节接触特征虽有所改善,但影响仍很严重,再行自体髂骨再造桡骨头后标本回复到正常关节接触状态,其接触应力为0.83±0.07MPa(=2.862,>0.05),肘关节稳定。⑵肘关节不同屈伸位时,桡骨头及尺骨冠突外侧缘的压力变化呈力三角形cos30°、cos60°、cos90°、cos120°的变化,与实验组的关节接触特征参数变化规律相一致。⑶在外翻力矩为4 Nm时,关节接触应力值明显增加A组增加1.60倍,B组增加1.48倍,(=3.534,<0.05),关节接触应力曲线与外翻力矩2 Nm时的变化规律相一致。结论自体髂骨再造桡骨头术能恢复肘关节的接触特征,增加关节接触面积,降低外翻应力,增加肘关节的稳定性,可减轻传统桡骨头切除术后的多种并发症,尤其在合并肘关节周围韧带损伤的情况下,有利于改善肘关节的动力学基础,从生物力学角度证明该手术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范凌,潘显明,权毅,邓少林,李伟,屈波[10](2011)在《尺侧副韧带完整性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及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尺侧副韧带与桡骨头在肘关节稳定中的作用以及评价手术修复尺侧副韧带后的外翻稳定性。方法取12侧尸体上肢标本,制成骨-韧带标本,建立尺侧副韧带(M C L)损伤伴有或不伴有桡骨头(R H)骨折的模型,并随机分成:完整肘关节组、M C L切断+R H完整组、R H切除+M C L切断组、R H切除组和M C L重建组。在肘关节屈曲0、30、60、90和120°时,测量前臂在施加2N m外翻力矩下的肘外翻松弛度。结果在肘关节不同屈曲角度,完整肘关节的外翻松弛度最小,R H切除时肘外翻松弛度增大,单纯M C L切断时肘外翻松弛度大于单纯R H切除(P<0.05),R H切除+M C L切断时肘外翻稳定性最差,M C L重建与完整M C L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 M C L是对抗肘关节外翻不稳的主要结构,其次是R H。单纯R H骨折不能复位内固定时,R H切除是可行的;若合并M C L损伤时,可在有效修补M C L的同时作单纯R H切除,必要时行R H置换。
二、桡骨头切除对肘关节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桡骨头切除对肘关节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后孟氏骨折的临床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1.1 研究对象 |
1.1.2 资料收集及质量控制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病例分组标准 |
1.2 一般资料 |
1.3 治疗方法 |
1.3.1 术前准备 |
1.3.2 手术治疗 |
1.3.3 术后处理 |
1.3.4 疗效评价 |
1.4 数据处理 |
1.5 伦理审查 |
第二章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围手术期结果 |
2.3 随访结果 |
2.4 不同手术入路结果比较 |
2.5 术后不同引流方式结果比较 |
2.6 典型病例 |
第三章 讨论 |
3.1 后孟氏骨折的损伤机制和临床特点 |
3.2 手术入路 |
3.3 尺骨近端、冠状突骨折的处理 |
3.4 桡骨头骨折的处理 |
3.5 术后引流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附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表(MEPS) |
(3)自体髂骨修复重建不可复位的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难复性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纳入标准 |
1.1 研究类型 |
1.2 研究对象 |
1.3 干预措施 |
1.4 结局指标 |
2 排除标准 |
3 检测策略 |
4 文献筛选和文献质量评价 |
4.1 文献筛选 |
4.2 文献质量评价 |
5 统计学处理 |
6 结果 |
6.1 文献检索结果 |
6.2 文献特点描述 |
6.3 Mate分析结果描述 |
6.3.1 肘关节功能评分(Broberg and Morrey评分) |
6.3.2 肘关节屈伸活动度 |
6.3.3 前臂旋转活动度 |
6.3.4 术后并发症 |
6.3.5 术后满意率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桡骨头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难复性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桡骨头切除术在难复性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
1.1 桡骨头切除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
1.2 桡骨头切除术的疗效 |
1.3 应用桡骨头切除术的注意事项 |
2 桡骨头置换术在难复性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
2.1 桡骨头置换术的假体选择 |
2.2 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 |
2.3 桡骨头置换术的不足 |
2.4 桡骨头置换术及其合并损伤的处理 |
3 桌面重建技术在难复性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
3.1 桌面重建技术的手术方式及疗效 |
3.2 桌面重建技术的不足 |
4 异位骨移植重建桡骨头术在难复性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
4.1 骨重建桡骨头的疗效 |
4.2 自体肱骨外上髁重建桡骨头的疗效 |
4.3自体骨修复重建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不足 |
5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及3D打印技术在桡骨头人工假体置换术中的应用 |
(6)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模式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肘关节稳定性研究进展 |
2.1 外翻不稳定 |
2.2 内翻不稳定 |
2.3 后外侧旋转不稳定 |
2.4 后内侧旋转不稳定 |
基础研究 |
1 肘关节韧带的研究现状 |
1.1 外侧副韧带 |
1.2 内侧副韧带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目的和要求 |
2.2 实验材料和设备 |
2.3 实验分组 |
2.4 实验的方法 |
2.5 数据收集和处理 |
3 实验结果 |
4 实验讨论 |
4.1 内外侧副韧带解剖讨论 |
4.2 后外侧旋转不稳定讨论 |
4.3 外翻不稳定讨论 |
5 实验结论 |
临床相关 |
1 后外侧旋转不稳定 |
2 外翻不稳定 |
总结及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肘关节外翻不稳定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两种手术方式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与病例来源 |
1.1.2 诊断与筛选标准 |
1.1.3 病例资料与分组 |
1.1.4 桡骨头假体 |
1.1.5 手术治疗 |
1.1.6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1.1.7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3 典型病例 |
1.3.1 病例 1 |
1.3.2 病例 2 |
1.4 讨论 |
1.4.1 桡骨头的生理功能与作用 |
1.4.2 粉碎性桡骨头骨折的治疗 |
1.4.3 桡骨头切除术治疗及注意事项 |
1.4.4 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及注意事项 |
1.4.5 桡骨头骨折常见合并损伤及其处理 |
1.4.6 两种治疗方法术后结果的比较 |
1.4.7 不足与展望 |
1.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桡骨头骨折的研究进展 |
2.1 桡骨头的生理解剖及功能 |
2.2 桡骨头骨折的分型 |
2.3 桡骨头的损伤机制及其合并损伤 |
2.4 桡骨头骨折的诊断 |
2.5 桡骨头骨折的治疗 |
2.5.1 非手术治疗 |
2.5.2 桡骨头切除 |
2.5.3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2.5.4 桡骨头置换术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A 视觉模拟评分(VAS) |
附录B 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 |
附录C DASH上肢功能调查表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评价标准 |
2 结 果 |
3 讨 论 |
(9)自体髂骨再造桡骨头维持肘关节稳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标本的制作与分组 |
1.2 压敏片测试技术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桡骨头与尺骨冠突外侧缘的接触特征 (肘关节0°位、外翻力矩2 Nm、竖向载荷100N) 。 |
2.2 增加外翻力矩时桡骨头与尺骨冠突外侧缘的接触特征 (肘关节0°位、外翻力矩4Nm、竖向载荷100N) 。 |
2.3 肘关节不同伸屈位时桡骨头与尺骨冠突外侧缘的接 |
3 讨论 |
3.1 桡骨头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
3.2 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 |
3.3 创新的假设 |
3.3.1 实验研究发现 |
3.3.2 桡骨小头骨折治疗方法较多, 但治疗的最终目的都是尽最大可能恢复患者肘关节的功能。 |
(10)尺侧副韧带完整性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标本的制作 |
1.2 标本分组 |
1.3 肘关节外翻松弛度的测试 |
1.4 统计学方法 |
1.5 临床资料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桡骨头切除对肘关节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桡骨头骨折的诊疗策略[J]. 田旭,东靖明. 中华骨科杂志, 2022(04)
- [2]后孟氏骨折的临床治疗研究[D]. 何晓. 延安大学, 2021(09)
- [3]自体髂骨修复重建不可复位的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D]. 张睿.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4]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Meta分析[D]. 许培阳.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难复性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应用进展[J]. 张睿,雷毅豪,贾进,郑常友,侯开宇. 山东医药, 2021(12)
- [6]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模式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D]. 刘文军.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2019
- [7]两种手术方式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D]. 赵泉勇.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3)
- [8]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J]. 曾坤青,郭华春,刘悦.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2(05)
- [9]自体髂骨再造桡骨头维持肘关节稳定的生物力学研究[J]. 谈宜,许景艺,陈俊岭,龚朝晖,田野,朱杰,杜科伟,王以近.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2(03)
- [10]尺侧副韧带完整性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及临床研究[J]. 范凌,潘显明,权毅,邓少林,李伟,屈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