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包括:下模,用于形成吸能构件的底部区域;上模,位于所述下模的正上方,用于形成吸能构件的内部区域;翻板模,位于所述下模的两侧,用于形成吸能构件的侧部区域;所述上模由顶部驱动机构带动向下运动,用于使板料在所述下模和上模之间于垂直方向上压实;所述翻板模由侧部驱动机构带动进行翻转运动,用于使板料实现翻转折弯并于水平方向上压实。所述侧部驱动机构包括翻板液压缸和位于所述翻边液压缸上方的压实液压缸,所述顶部驱动机构为上模液压缸,本实用新型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结构简单,受力均匀,在压制成型过程中,对构件损伤小,能有效实现吸能构件良好的力学性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用于形成吸能构件的底部区域;上模,位于所述下模的正上方,用于形成吸能构件的内部区域;翻板模,位于所述下模的两侧,用于形成吸能构件的侧部区域;所述上模由顶部驱动机构带动向下运动,用于使板料在所述下模和上模之间于垂直方向上压实;所述翻板模由侧部驱动机构带动进行翻转运动,用于使板料实现翻转折弯并于水平方向上压实。
设计方案
1.一种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模,用于形成吸能构件的底部区域;
上模,位于所述下模的正上方,用于形成吸能构件的内部区域;
翻板模,位于所述下模的两侧,用于形成吸能构件的侧部区域;
所述上模由顶部驱动机构带动向下运动,用于使板料在所述下模和上模之间于垂直方向上压实;
所述翻板模由侧部驱动机构带动进行翻转运动,用于使板料实现翻转折弯并于水平方向上压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模包括结构相同的左侧翻板模和右侧翻板模,分别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下模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驱动机构包括翻板液压缸和位于所述翻板液压缸上方的压实液压缸,且所述翻板液压缸和压实液压缸的伸缩端铰接于所述翻板模远离板料的外侧面上;
所述翻板液压缸包括左侧翻板液压缸和右侧翻板液压缸,分别铰接在所述左侧翻板模和右侧翻板模远离板料的外侧面上;
所述压实液压缸包括左侧压实液压缸和右侧压实液压缸,分别铰接在所述左侧翻板模和右侧翻板模远离板料的外侧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驱动机构为上模液压缸,该上模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在所述上模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为左右对称结构,其顶部折棱处两面之间夹角与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倾角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模为左右对称结构,并且翻板模靠近板料的内侧面由四个相同的等腰三角形和四个相同的直角梯形组成,其中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直角梯形的短边成135°;
两个直角梯形之间和等腰三角形之间的折棱处两面之间夹角与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倾角相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为左右对称结构,其上凸部分正对于所述下模的下凹部分,并且其底部折棱处两面之间夹角与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倾角相同。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下模的框架;
所述翻板液压缸和压实液压缸的固定端铰接于所述框架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专用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
背景技术
在冲击地压矿井中,现有的巷道支护设备在冲击地压发生时,无法瞬时让位卸压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即现有设备吸能特性较弱。折棱管吸能构件具有快速吸能让位特点,将其安装于液压立柱下端,当冲击地压来临时,由此吸能构件快速缓冲吸能让位,有效保护巷道安全。但吸能构件的结构复杂,加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该模具结构简单,受力均匀,在压制成型过程中,对吸能构件损伤小,能有效实现吸能构件良好的力学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包括:
下模,用于形成吸能构件的底部区域;
上模,位于所述下模的正上方,用于形成吸能构件的内部区域;
翻板模,位于所述下模的两侧,用于形成吸能构件的侧部区域;
所述上模由顶部驱动机构带动向下运动,用于使板料在所述下模和上模之间于垂直方向上压实;
所述翻板模由侧部驱动机构带动进行翻转运动,用于使板料实现翻转折弯并于水平方向上压实。
进一步的,所述翻板模包括结构相同的左侧翻板模和右侧翻板模,分别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下模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侧部驱动机构包括翻板液压缸和位于所述翻边液压缸上方的压实液压缸,且所述翻板液压缸和压实液压缸的伸缩端铰接于所述翻板模远离板料的外侧面上;
所述翻板液压缸包括左侧翻板液压缸和右侧翻板液压缸,分别铰接在所述左侧翻板模和右侧翻板模远离板料的外侧面上;
所述压实液压缸包括左侧压实液压缸和右侧压实液压缸,分别铰接在所述左侧翻板模和右侧翻板模远离板料的外侧面上。
可选的,所述顶部驱动机构为上模液压缸,该上模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在所述上模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为左右对称结构,其顶部折棱处两面之间夹角与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倾角相同。
可选的,所述翻板模为左右对称结构,并且翻板模靠近板料的内侧面由四个相同的等腰三角形和四个相同的直角梯形组成,其中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直角梯形的短边成135°;
两个直角梯形之间和等腰三角形之间的折棱处两面之间夹角与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倾角相同。
可选的,所述上模为左右对称结构,其上凸部分正对于所述下模的下凹部分,并且其底部折棱处两面之间夹角与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倾角相同。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下模的框架;
所述翻板液压缸和压实液压缸的固定端铰接于所述框架上。
由上,本实用新型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结构简单,受力均匀,在压制成型过程中,对构件损伤小,能有效实现吸能构件良好的力学性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的纵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的下模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的下模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的下模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的A-A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的翻板模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的翻板模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B-B截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的上模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的上模的正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的上模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3中的C-C截面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折棱管吸能构件的下模成形区域;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折棱管吸能构件的翻板模成形区域;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折棱管吸能构件的上模成形区域;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的加工示意图;
其中,(a)为吸能构件加工的第一步,(b)为吸能构件加工的第二步;(c)为吸能构件加工的第三步;(d)为吸能构件加工的第四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特征及其优点通过该详细说明将会变得一目了然。在所参照的附图中,不同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
本实用新型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适用于生产吸能构件的专用模具,其结构如图1至18所示,包括框架1、左侧翻板液压缸3、左侧压实液压缸5、左侧翻板模7、下模9、板料10、上模11、上模液压缸12、右侧翻板模14、右侧压实液压缸16、右侧翻板液压缸18。左侧翻板液压缸3和右侧翻板液压缸18用于翻板模向上弯曲板料,左侧压实液压缸5、上模液压缸12、右侧压实液压缸16用于压实板料。左侧翻板液压缸3、左侧压实液压缸5和右侧压实液压缸16、右侧翻板液压缸18与框架1和左侧翻板模7、右侧翻板模14都为铰接,各铰接处采用铰接轴2、4、6、15、17、19,下模9与左侧翻板模7、右侧翻板模14用销轴8、13连接。其中,左侧翻板液压缸3和右侧翻板液压缸18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翻板液压缸,左侧压实液压缸5和右侧压实液压缸16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压实液压缸,并且翻板液压缸和压实液压缸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侧部驱动机构。而上模液压缸构12成本实用新型的顶部驱动机构,上模液压缸12的伸缩端固定在所述上模11的顶部。具体地,左侧翻板液压缸3和右侧翻板液压缸18的伸缩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左侧翻板模7和右侧翻板模14远离板料的外侧面上,且左侧压实液压缸5和右侧压实液压缸16的伸缩端也分别铰接在所述左侧翻板模7和右侧翻板模14远离板料的外侧面上。左侧翻板液压缸3和右侧翻板液压缸18的固定端分别铰接在框架1上,左侧压实液压缸5和右侧压实液压缸16的固定端分别铰接在框架1上。并且,左侧翻板液压缸3和左侧压实液压缸5与左侧翻板模7的铰接点可位于同一位置,左侧压实液压缸5与框架1的铰接点高于左侧翻板液压缸3与框架1的铰接点。右侧翻板液压缸18和右侧压实液压缸16与右侧翻板模14的铰接点可位于同一位置,右侧压实液压缸16与框架1的铰接点高于右侧翻板液压缸18与框架1的铰接点,即,左侧压实液压缸5和右侧压实液压缸16分别位于左侧翻板液压缸3和右侧翻板液压缸18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中的下模9的结构如图4-图7所示,为左右对称结构,用于形成吸能构件的底部区域。为了实现翻板折弯的作用,在下模9上加入两个销轴孔21,使下模9与翻板模7、14进行铰接,让翻板模7、14能绕销轴8、13旋转。依据折棱管吸能构件倾角为2θ,所以下模顶部的折棱处两面之间夹角也为2θ。图15中阴影区域为下模成形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翻板模如图8-图10所示,也为对称结构,用于形成吸能构件的侧部区域。该翻板模的工作面(内侧面)由四个相同的等腰三角形和四个相同的直角梯形组成,其中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直角梯形的短边成135°,并且同下模9一样,直角梯形面之间和等腰三角形面之间的折棱处倾角为2θ。在翻板模7、14的下端伸出有转动凸台,转动凸台中形成有销轴孔20,如图9的虚线处为销轴孔,并且在下模9的两侧对应的地方设有供转动凸台插入的凹槽,销轴8、13穿过下模9的销轴孔21和转动凸台的销轴孔20,使翻板模7、14与下模9铰接,并绕销轴旋转。此模具包含两个翻板模7、14,结构完全相同。图16中阴影区域为翻板模成形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模11如图11-图14所示,同样为左右对称结构,用于形成吸能构件的内部区域。上模11在下模9的正上方,它的上凸部分正对于下模9的下凹部分。上模11底部的折棱处的倾角同样为2θ。图17中阴影区域为上模成形位置。
下面,参照图1~图17并结合上述结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工作过程进行简单描述:
生产吸能构件时,先把板料10放于下模9上,如图18(a)所示;然后上模液压缸12驱动上模11向下运动,使板料10在垂直方向压实,如图18(b)所示;然后翻板液压缸3、18使翻板模7、14分别绕销轴8、13旋转,使板料向上弯曲,此时压实液压缸5、16随翻板模运动,如图18(c)所示;当压实液压缸5、16运动到几乎水平时,翻板液压缸3、18成随动状态,此时为压实液压缸5、16提供动力压实吸能构件,如图18(d)所示。由于翻板液压缸与压实液压缸两种液压缸的存在,使受力情况更好。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翻板结构(制作模具)有效的避免了吸能构件生产过程中板料与模具点接触问题,生产的吸能构件能达到力学性能指标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翻板式折棱管吸能构件的制作模具结构简单,受力均匀,在压制成型过程中,对构件损伤小,能有效实现吸能构件良好的力学性能。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动,这些改进和变动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7191.2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21(辽宁)
授权编号:CN209520265U
授权时间:20191022
主分类号:B21D 37/10
专利分类号:B21D37/10
范畴分类:26J;
申请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第一申请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申请人地址:123000 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47号
发明人:张建卓;王淼;王洁
第一发明人:张建卓
当前权利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代理人:陈晓宁;韩惠琴
代理机构:1101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实用新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