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用轨道结构论文和设计-王泽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用轨道结构,所述轨道包括多个首尾连接的轨道段、连接件、齿条和滑触线,所述轨道段的截面形状呈正八边形并具有八个结构形状一致的侧面,所述轨道段的侧面分别设有四个贯穿所述轨道段长度方向的安装槽,每两个所述轨道段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齿条和所述滑触线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轨道结构,便于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正八边形截面的轨道在地下管道中移动,通过连接件将轨道固定于地下管道中,通过滑触线给智能巡检机器人提供电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多个首尾连接的轨道段、连接件、齿条和滑触线,所述轨道段的截面形状呈正八边形并具有八个结构形状一致的侧面,所述轨道段的侧面分别设有四个贯穿所述轨道段长度方向的安装槽,每两个所述轨道段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齿条和所述滑触线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

设计方案

1.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多个首尾连接的轨道段、连接件、齿条和滑触线,所述轨道段的截面形状呈正八边形并具有八个结构形状一致的侧面,所述轨道段的侧面分别设有四个贯穿所述轨道段长度方向的安装槽,每两个所述轨道段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齿条和所述滑触线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巡检机器人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安装槽包括上安装槽、下安装槽、左安装槽和右安装槽,且所述上安装槽、所述下安装槽在所述轨道段上位置上下对称,所述左安装槽、所述右安装槽在所述轨道段上位置左右对称,所述上安装槽、所述下安装槽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左安装槽、所述右安装槽之间的连线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巡检机器人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吊插件和插接件,所述吊插件安装于所述上安装槽中,所述插接件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槽中,所述齿条和所述滑触线分别安装于所述左安装槽和所述右安装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巡检机器人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安装于每两个靠近的所述轨道段之间的所述上安装槽的位置处并用于连接两个所述轨道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巡检机器人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插件安装于每两个靠近的所述轨道段之间的所述上安装槽的位置处并用于连接两个所述轨道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巡检机器人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插件安装于任一所述轨道段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巡检机器人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轨道段之间通过移动结构连接、并在所述轨道段上来回移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巡检机器人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巡检机器人具有与所述轨道段接触的滚轮以及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用轨道结构。

背景技术

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线路设施均一同埋设在地下管道中,而地下管道需要进行定时的监测,以便及时的发现意外出现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领域的管道安全均通过人工巡检来完成监测工作。

然而,采用人工巡检的方式有以下缺点:一、地下管道环境恶劣危险,需要工人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因此很难招人;二、人工巡检检测质量依赖于工人经验以及责任心、细心程度;三、人很难检测和判断出管道中例如危险气体超标等情况,管道内设备局部过热等安全隐患;四、一旦发生事故,人很难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即使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也会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所以,采用人工巡检人工检测存在着结果不稳定、人工成本高以及工人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采用智能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巡检的技术,同时提出一种较为成熟智能巡检机器人用轨道结构,以便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该轨道结构能够在可用空间狭小、结构复杂的地下管道中无障碍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人工检测地下管道设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用轨道结构,其中,所述轨道包括多个首尾连接的轨道段、连接件、齿条和滑触线,所述轨道段的截面形状呈正八边形并具有八个结构形状一致的侧面,所述轨道段的侧面分别设有四个贯穿所述轨道段长度方向的安装槽,每两个所述轨道段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齿条和所述滑触线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

可选地,四个所述安装槽包括上安装槽、下安装槽、左安装槽和右安装槽,且所述上安装槽、所述下安装槽在所述轨道段上位置上下对称,所述左安装槽、所述右安装槽在所述轨道段上位置左右对称,所述上安装槽、所述下安装槽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左安装槽、所述右安装槽之间的连线垂直。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吊插件和插接件,所述吊插件安装于所述上安装槽中,所述插接件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槽中,所述齿条和所述滑触线分别安装于所述左安装槽和所述右安装槽中。

可选地,所述插接件安装于每两个靠近的所述轨道段之间的所述上安装槽的位置处并用于连接两个所述轨道段。

可选地,所述吊插件安装于每两个靠近的所述轨道段之间的所述上安装槽的位置处并用于连接两个所述轨道段。

可选地,所述吊插件安装于任一所述轨道段中。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轨道段之间通过移动结构连接、并在所述轨道段上来回移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

可选地,所述智能巡检机器人具有与所述轨道段接触的滚轮以及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轨道结构,便于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正八边形截面的轨道在地下管道中移动,通过连接件将轨道固定于地下管道中,通过滑触线给智能巡检机器人提供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轨道与智能巡检机器人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轨道与智能巡检机器人的连接部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轨道的一个角度的轴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轨道的另一个角度的轴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件和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u>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见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智能巡检机器人200用轨道100结构,其中,轨道100包括多个首尾连接的轨道段1、连接件2、齿条3和滑触线4,轨道段1的截面形状呈正八边形(如图3所示最清楚)并具有八个结构形状一致的侧面15,轨道段1的侧面15分别设有四个贯穿轨道段1长度方向的安装槽11\/12\/13\/14,每两个轨道段1之间通过连接件2连接,齿条3和滑触线4分别设置于安装槽13、14(即齿条3安装于左安装槽13中,滑触线4安装于右安装槽14中)中。

本实施例中,四个安装槽包括上安装槽11、下安装槽12、左安装槽13和右安装槽14,且上安装槽11、下安装槽12在轨道段1上位置上下对称,左安装槽13、右安装槽14在轨道段1上位置左右对称,由于轨道段1是正八边形的截面形状,因此如图3所示,上安装槽11、下安装槽12之间的连线与左安装槽13、右安装槽14之间的连线垂直。

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连接件2包括吊插件21和插接件22,吊插件21安装于上安装槽11中,插接件22安装于下安装槽12中,齿条3和滑触线4分别安装于左安装槽13和右安装槽14中。

本实施例中,插接件22安装于每两个靠近的轨道段1之间的上安装槽的位置处并用于连接两个轨道段1。

本实施例中,吊插件21安装于每两个靠近的轨道段1之间的上安装槽的位置处并用于连接两个轨道段1。当然吊插件21也可以仅用于吊设轨道段1,此时,吊插件21安装于任一轨道段1中,优选地,吊插件21安装于轨道段1的中央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还包括与轨道段1之间通过移动结构203连接、并在轨道段1上来回移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200。智能巡检机器人200从下至上包括有用于采集图像信息的摄像部201、用于控制智能巡检机器人200整体工作的控制部202和移动结构203。

本实施例中,智能巡检机器人200具有与轨道段1接触的滚轮6以及与齿条3啮合的齿轮7。齿轮7和齿条3之间相对移动产生动力,该动力使得智能巡检机器人200能够在轨道100上运行。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轨道结构,便于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正八边形截面的轨道100在地下管道中移动,通过连接件2将轨道100固定于地下管道中,通过滑触线4给智能巡检机器人200提供电能,以便智能巡检机器人200通过该轨道100结构能够在可用空间狭小、结构复杂的地下管道中无障碍运行。轨道100为全对称结构的轨道,因此,智能巡检机器人200在轨道上可以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做无障碍移动,且不会在轨道的转弯角上卡死。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用轨道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4294.1

申请日:2019-01-0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256918U

授权时间:20190816

主分类号:B25J 5/02

专利分类号:B25J5/02

范畴分类:40E;

申请人:上海擎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擎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399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环湖西二路888号C楼

发明人:王泽;徐军;朱军俊

第一发明人:王泽

当前权利人:上海擎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用轨道结构论文和设计-王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