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指数论文_郭孝玉,孔凡前,邓文平,欧阳勋志,刘苑秋

导读:本文包含了群落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群落,指数,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稳定性,物种。

群落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郭孝玉,孔凡前,邓文平,欧阳勋志,刘苑秋[1](2019)在《石栎次生林群落特征及多样性指数的尺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次生林科学经营已成为中国森林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而群落结构特征是次生林科学经营与保护的重要依据。笔者以庐山常绿阔叶林中的典型石栎次生林为对象,按照网格法建立100 m×100 m的大样地,对木本植物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石栎次生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指数及其尺度效应。结果表明:样地中共有木本植物162种,其中乔木层(胸径≥1 cm)104种,共5101棵;群落按重要值排序前3种植物依次为石栎、山苍子和檵木,按照相对优势度排序前3种分别为石栎、檵木和甜槠,依次占36.1%、14.3%和9.2%;庐山石栎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尺度依赖性,随样方尺度面积的增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先明显增加后趋于稳定值,Evenness均匀性指数则呈先减少后趋于稳定,Simpson’s-Dominance则出现最大值后再逐渐减少;当样地面积达4900 m~2时,石栎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灌木层出现稳定值的尺度面积约2500 m~2。研究结果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调查、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7期)

吴筱桐,丁翔翔,江旭,徐宾铎,张崇良[2](2019)在《海州湾鱼类群落平均营养级和大型鱼类指数的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近年来海州湾鱼类群落的变化特征,本研究根据2011年及2013—2017年春季(5月)和秋季(9—10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分析了海州湾鱼类群落平均营养级(MTL)和大型鱼类指数(LFI),对海州湾鱼类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州湾的优势鱼种主要有大泷六线鱼、方氏云鳚、尖海龙、小黄鱼、长蛇鲻等,且优势鱼种季节性变化明显.海州湾鱼类群落的平均营养级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季节变化,总体上秋季的MTL高于春季,而且秋季MTL变化具有滞后性.LFI计算结果表明,近年来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大个体鱼类资源量有所减少,鱼类群落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小型化趋势.(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钟书[3](2019)在《温湿度指数(THI)介导山羊瘤胃细菌群落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变化是全世界生态系统和畜牧业生产可持续生存的主要威胁之一,而热中性区被认为是反刍动物将新陈代谢和生理调节至正常水平的适当温度范围。温度和湿度过高都将引起动物的细胞和线粒体氧化损伤,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x,THI)是反映牲畜热应激强度的主要指标。近年来,大多数关于热应激的研究都集中在单胃动物和奶牛身上,而波尔山羊作为一种理想的肉用山羊品种,其生产性能与繁殖性能的发挥与所处环境温湿度直接相关,因此研究热应激对其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瘤胃是反刍动物独有的器官,其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在维持宿主正常消化和吸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通量测序是近年新兴的检测技术,深度测序可以通过有效的空间和时间视图获得微生物群落的生物信息,且PICRUSt可以仅基于16S扩增子测序数据,而不需要全部的基因组来预测微生物功能。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16S扩增子测序等技术检测热应激对山羊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和微生物组的不利影响。本研究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8只雌性山羊(波尔×关中奶山羊,18月龄,32.8±3.4kg),随机分为2组,分配至2个代谢仓A和B(代谢仓位于陕西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站,室内温度和湿度可精确控制,精确度偏差为±0.5°C和±5%,4只山羊/仓)。以23°C,50%为初始温湿度(预饲30天),在第30天时将A仓设为对照组(CK),之后设定4组温度(26°C,30°C,34°C,38°C)和4组相对湿度(35%,50%,65%,80%),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计算出16个温湿度指数(THIs),每个处理进行5天,各处理之间无时间间隔。通过口腔插管收集瘤胃液样品,测定pH后分离5 mL样品储存于-20°C以备后续VFA检测,其余样品提取DNA后,部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瘤胃微生物含量,部分在16个逐渐增加的温湿度指数(TH1~TH16)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瘤胃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热应激显着提高了pH、乙酸比例、乙丙比(P<0.05),降低了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与丁酸、戊酸比例(P<0.05),但对丙酸、异丁酸、异戊酸比例影响不显着。(2)通过qPCR检测,发现热应激显着改变了原虫、产甲烷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的数量,但对总细菌含量无显着影响。(3)外界温湿环境变化对山羊瘤胃菌群α多样性(Ace、Chao 1、Shannon、Simpson等)没有显着影响,但显着改变了山羊瘤胃微生物群的主要门和属结构。随着THI增大,Firmicutes丰度降低(从67.09%至27.21%),Bacteroidetes丰度增加(从19.41%至65.55%),两个门之间呈负相关。在属水平上,Prevotella_1丰度均最丰富,且高TH组含量更多。随着THI的增加,部分益生菌含量下降,致病菌丰度增加。同时,TH组与CK组之间聚类不同,高TH组与低TH组分别聚类,且从TH7到TH9时(THI从80.61到82.92)瘤胃细菌群落改变明显。(4)利用PICRUSt来预测细菌功能,预测结果显示,随THI升高,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显着改变(P<0.05)。通过对菌门与代谢途径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菌群中Firmicutes丰度与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呈负相关(r=-0.432,P<0.01)。Bacteroidetes丰度与嘌呤代谢呈正相关(r=0.412,P<0.01),但与ABC转运蛋白(r=-0.455,P<0.01)和氨酰-tRNA生物合成呈负相关(r=-0.417,P<0.01)。综上所述,环境THI的改变能显着影响山羊pH、VFA和瘤胃微生物的种类和多样性,不同指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THI增大时会增加山羊瘤胃的致病菌而减少益生菌,且当THI从80.61增大到82.92时细菌组成变化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陈佳勃,赵瑞辰,王艳杰,李法云[4](2018)在《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物指数的清河水环境模糊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不同水期清河流域水环境状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FBI(Family Biotic Index)指数和敏感性指数6个生物指数为评价因子进行水体等级隶属度计算,综合比较得到枯水期和丰水期各点位的水体状态等级。清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及生物指数在枯水期和丰水期之间发生变化,整体表现为丰水期生物物种丰度、多样性、丰富度及敏感性指数大于枯水期,清河及主要支流上游生物多样性及敏感性类群比例较大,下游、乡镇及城区附近的生物类群多样性降低,耐污值高的生物比例增加。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体呈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的样点比例分别为12.5%、12.5%、75%和18.75%、43.75%、37.5%,清河流域干流及支流上游点位多为清洁和轻度污染,下游点位多呈中度污染状态。(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王守顺,于健龙[5](2018)在《氮磷钾肥对高寒草甸生物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添加氮、磷、钾肥不同组合,测定了高寒草甸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施肥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为220、220和110kg/hm~2时(N3P5K3),莎草科牧草鲜重为337.72g/m~2,较对照处理显着增加了3.17倍(P<0.05)。施肥对莎草科牧草鲜重的影响要高于禾本科牧草和杂类草,施钾肥对莎草科牧草和杂类草生物量并无显着影响。氮肥对群落多样性指数H、E、P有显着影响,而磷钾肥则无显着影响。莎草科牧草鲜重与多样性指数呈显着负相关(P<0.05),氮肥、磷肥对莎草科牧草鲜重有显着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氮磷钾肥在提高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的同时,也降低群落多样性指数。(本文来源于《家畜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刘金[6](2018)在《基于植物群落结构的水土流失植被因子指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在详细分析了各个层次中植被垂直结构对水土流失控制作用机理基础上,引入Cs作为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标并构建了水土流失植被因子指数模型,以大凌河流域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在油松与山杨植物群落结构中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层为枯枝落叶层、草被层和林冠层;结构化植被因子能够结合各层次的盖度并综合考虑各层次中结构群落的相对作用对土壤侵蚀与植被关系进行客观、科学的描述,对于水土流失植物措施治理研究分析中该指标值得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水利技术监督》期刊2018年05期)

马梦雪,董翔,黄文,陈贤军,刘虹[7](2018)在《基于α-多样性指数的西湖莼菜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样方法和α-多样性指数分析了杭州西湖区双浦镇的莼菜(Brasenia schreberi)居群和群落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与莼菜相伴生的物种主要有8科10属10种,莼菜群落的群丛名为莼菜-轮叶黑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表明,莼菜群落D(Simpson指数)、R(Partrick指数)、H′(Shannon-Wiener指数)、J(Pielou指数)和SN(生态优势度)分别为0.719、10、1.684、0.731、0.242。人工定植管理和频繁采摘莼菜可能是导致莼菜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7期)

周超凡,王博恒,王蔚炜,赵鹏祥,李卫忠[8](2018)在《基于空间结构指数的黄龙山林区不同森林群落稳定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求简便快捷的森林群落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从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入手,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关理论,构建以混交度M、大小比数U、角尺度W为"投入",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FSSD)为"产出"的林分空间结构生产函数。利用这5个指标比较分析黄龙山林区8种森林群落(油松纯林PPP、油松阔杂林PLM、辽东栎纯林QQQ、辽东栎阔杂林QLM、白桦阔杂林BLM、油桦辽林PBQ、辽桦油林QBP、阔杂混交林LLM)的空间结构特点并评价其稳定性。结果表明:(1)8种森林群落类型的稳定性评价结果为:PBQ和QBP相对较优;PLM、QLM和LLM相对良好;BLM相对中等;PPP和QQQ相对较差。(2)8种类型森林群落的竞争优势没有明显差别,但混交度相差较大,分布格局存在一定区别,稳定性排序与混交值相关性较大,而分布格局与稳定性评价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大小比数值与稳定性值几乎没有相关性。(3)空间结构指数可以较好的反映群落的稳定性,在未来稳定性的研究中,可将林分空间结构指标纳入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周梦丽,张青,亢新刚,郭韦韦,季蕾[9](2016)在《基于空间结构指数的不同森林群落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白山杨桦次生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云冷杉近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微观经济学中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关理论,以3个常用的空间结构指标(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为"投入",林分整体空间结构为"产出",构建林分空间结构生产函数,定义了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并计算了林分空间结构距离(FSSD)。利用这5个指标分析比较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特点,从而评价各演替阶段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混交度值均不相同,云冷杉近原始林平均混交度最大,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次之,杨桦次生林最小;大小比数对不同森林群落空间结构影响较小,其值基本为0.49~0.52;3种森林群落水平分布状态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和云冷杉近原始林随机分布,杨桦次生林聚集分布;其空间结构指数大小及与理想结构接近程度排序为:云冷杉近原始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杨桦次生林。因此,云冷杉近原始林空间结构较好,稳定性最佳。(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蒋谦才,黄润霞,张毅,徐明锋,贾小容[10](2016)在《中山长江库区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与绿量——基于摄影测量法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沟谷季雨林这4种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半球面影像技术获取植物群落的叶面积指数,并以此估测该植物群落的绿量。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林型以及同一林型的不同调查样地的林分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叶面积指数均存在差异,其中沟谷季雨林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为所调查的4种林型中最大,而针叶林则最小。坡度和坡位对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均不显着(P>0.05),坡向对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存在显着影响(P<0.05),其中处于阴坡的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最大。此研究为以摄影测量法获取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并作为绿量的替代指标估测该地区植物群落的绿量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6年20期)

群落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近年来海州湾鱼类群落的变化特征,本研究根据2011年及2013—2017年春季(5月)和秋季(9—10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分析了海州湾鱼类群落平均营养级(MTL)和大型鱼类指数(LFI),对海州湾鱼类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州湾的优势鱼种主要有大泷六线鱼、方氏云鳚、尖海龙、小黄鱼、长蛇鲻等,且优势鱼种季节性变化明显.海州湾鱼类群落的平均营养级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季节变化,总体上秋季的MTL高于春季,而且秋季MTL变化具有滞后性.LFI计算结果表明,近年来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大个体鱼类资源量有所减少,鱼类群落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小型化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落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郭孝玉,孔凡前,邓文平,欧阳勋志,刘苑秋.石栎次生林群落特征及多样性指数的尺度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吴筱桐,丁翔翔,江旭,徐宾铎,张崇良.海州湾鱼类群落平均营养级和大型鱼类指数的变化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9

[3].钟书.温湿度指数(THI)介导山羊瘤胃细菌群落的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陈佳勃,赵瑞辰,王艳杰,李法云.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物指数的清河水环境模糊综合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

[5].王守顺,于健龙.氮磷钾肥对高寒草甸生物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18

[6].刘金.基于植物群落结构的水土流失植被因子指数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8

[7].马梦雪,董翔,黄文,陈贤军,刘虹.基于α-多样性指数的西湖莼菜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8

[8].周超凡,王博恒,王蔚炜,赵鹏祥,李卫忠.基于空间结构指数的黄龙山林区不同森林群落稳定性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

[9].周梦丽,张青,亢新刚,郭韦韦,季蕾.基于空间结构指数的不同森林群落稳定性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6

[10].蒋谦才,黄润霞,张毅,徐明锋,贾小容.中山长江库区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与绿量——基于摄影测量法的评价[J].科技资讯.2016

论文知识图

年8月空间尺度潮间带底栖生物多...过牧、禁牧和轮牧区(非开垦区)啮齿动...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年8月航次PN1和C3站ABC曲线个航次大型底栖动物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不同年份蝴蝶群落

标签:;  ;  ;  ;  ;  ;  ;  

群落指数论文_郭孝玉,孔凡前,邓文平,欧阳勋志,刘苑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