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密切党群关系具备了越来越优良的要素协同机遇和条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党员干部的公仆定位,树立了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的先进典型,健全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长效机制,坚定了“心相印,共甘苦”的发展基调,客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现实状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理论的当代发展。密切党群关系要以习近平关于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过程中,不断探索保持党群关系中的排面整齐、巩固党群关系中的利益一致性、践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等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党群关系;党的群众路线;排面整齐;利益一致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密切党群关系具备了越来越多的来自顶层设计与底层推动相结合的力量支持、来自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资源集聚、来自范式转化与边界扩大相结合的创新发展和来自党的领导与群众期待相结合的价值归依,这些都为新时代党群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语境。立足于这些成就的取得和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不断增强趋势,深入研究党群关系这个基本问题,契合了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之间血肉联系的现实需求。
一、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的理论发展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思想,反映了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广大人民群众浓浓的仁爱之心和关爱之情,为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
“一份椰香鸡焗饭,一杯摩卡咖啡,咖啡后上啊,谢谢!”声音从背后传来,敦礼吃了一惊,自己光顾着胡乱猜想,人来了都不知道。他心虚似的,猛地端起咖啡喝了一大口,接着又朝周边看了看,坐直身子,很绅士地呷了一小口,然后放下咖啡,点了香酥鸡块和黑椒牛柳炒意面。
(一)深化了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
习近平在《主仆关系不容颠倒》中,明确了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界定了“主仆关系”的基本内涵:其一,新时代党群关系是主仆关系,不可颠倒;其二,公仆定位是必备条件,否则不配当领导干部;其三,提出三个“是否”标准,即“是否牢记主仆关系、践行执政宗旨,是否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否恪守为民之责、履行为民之职”[1](P257)。这为党员干部切实践行公仆定位提供了思想规范和行为准则。此外,习近平为党员干部如何端正主仆关系、履行公仆职责支出了妙招、开出了良方。这个妙招,就是党员干部要以“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的意志,苦练内功。面对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和利益矛盾,只有内心足够坚定和强大,才能不计功名利禄,尽职尽责地将公仆义务履行好。这个良方,就是党员干部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打开门搞活动。领导干部的公仆职责履行得好不好,让人民群众评一评,就能一目了然。只有根植于人民群众,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才能真正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无论是支妙招,还是开良方,都为党员干部坚守公仆定位提供了方法论支持。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如果公仆定位不稳或颠覆,就会背弃党的宗旨;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如果公仆定位不牢或丢弃,就会陷入脱离群众的危险。基于这个深刻认知,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人民立场没有变,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赤子之心的情感没有变。这些都决定了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公仆的角色定位没有变,也不会变。
第一,高校应当完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力求设计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和标准。设计时应广泛征求管理人员和教职工的意见,向专业人士咨询,避免在制定标准中出现脱离实际情况,从源头上保证了操作的有效。第二,内部审计力度应强化。对审计对象审计时,除了关注审计财务收支、票据合法、审批授权等外,更应关注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及执行,关键岗位管理等情况,把握审计重点,通过全面、细致、高效的内审活动,确保内控运行的有效性。第三,发挥监督职能,强化追责和整改。应对内控整改情况跟踪,追究主要人员的相关责任。
(二)树立了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的先进典型
向人民群众负责,“就要在客观上使人民因为我们的服务而获得益处,获得解放,就要力求不犯或少犯错误,免得害了人民,引起人民的损失”[5](P349)。换句话说,只有为人民服务得好,才是真正对人民负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更好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这个初衷与“向人民负责”的观点达到了完美契合。当前,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发展的重大变化,多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各种利益诉求并存,能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把好脉、开好方,就成了检验我们党能否肩负起“向人民负责”重任的试金石。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改革才是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之道的观念,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面向未来的必由之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法宝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活力之源,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截至2018年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已经累计召开45次会议,出台实施了一大批重大改革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36项重大改革举措中已出台实施方案的超过95%,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部署的改革任务也在按计划进度扎实推进”[6]。这些认真、细致的工作,不仅保证了改革的全面推进,也吸引了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深刻诠释了我们党“向人民负责”的观点。
(三)健全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长效机制
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是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提出的基本要求。所谓党的群众路线,既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向人民负责等群众观点,也包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方法论。而要把这些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论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就必须将其贯彻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和行动中,确保每一个“全面”都能体现和发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战略意义。
(四)坚定了“心相印,共甘苦”的发展基调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一多半的心都在为实现人民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期待而谋划,剩下的就是在为这个未来而拼搏奋斗。如果打破这个状态,就容易滋生“作风病”,将党和人民群众隔开。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将密切党群关系与完成伟大事业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坚定了“心相印,共甘苦”的党群关系基调。其一,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2]。对比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5年和2015调查数据发现,尽管在这十年间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们的社会公平感却从3.80分下降到3.49分,社会信任感也从3.511分降到了3.484分[3](P92)。这说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并未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持同步。对此,我们党一方面坚持把满足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衡量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将困难群众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兼顾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困难群众切身利益。其二,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1](P26)。习近平在《心无百姓莫为“官”》中详细说明了群众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是国家和集体大事之“细胞”,如果这些“细胞”不健康,不仅影响群众的思想情绪和生产生活,国家和集体大事也处理不好。也就是说,无论大或小、多或少、轻或重,只要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都是我们党需要公平对待和切实维护的。其三,强力反腐。腐败作为权力运行失范产生的一个巨大毒瘤,不仅损害党和国家的肌体健康,还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此,我们党坚决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和惩治腐败必要高压。其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生成和提出的,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正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了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强大自信,是密切新时代党群关系的精神纽带。事实证明:我们党同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休戚与共中早已筑牢了“心相印,共甘苦”的党群关系基调。
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现实需求、人民期待和全局高度,推动解决摆在我们党面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蕴含着十几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涉及党、国家和人民事业全局,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而且所涉及的通常都是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全面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手段;全面从严治党显示了我们党毫不动摇把自己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决心和顽强意志。总之,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的基本要求,为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开阔了视野、创新了思路。
二、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的基本要求
坚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且艰且长的拼搏奋斗中获得的胜利果实。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日趋成熟,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通过转变领导方式、推动变革、强力反腐等举措,不断健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长效机制。其一,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颁布和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安排,从改革国家政治体制的战略高度,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融合到党的治国理政中,体现到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行动中。其二,完善了党内监督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化了国家、群众和舆论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织密了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之网。在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了党内监督的对象、内容、途径等,完善了党内监督制度的保障机制;在国家监督制度建设方面,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和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推进了国家监察体制的改革;在群众监督方面,将千千万万的群众作为完善群众激励机制和群众监督回应机制的节点,织就了具有强大监督力量的全域监督网;在舆论监督方面,通过媒体融合和建设全媒体,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不断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群众利益的网络表达机制等。其三,筑牢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腐败是人民群众最痛恨的现象,也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为了克服这个危险,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反腐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标本兼治,扎紧了“四不”机制之牢,基本做到了反腐败的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形成并初步巩固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总体来看,多措并举健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长效机制,不仅扩大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也符合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的现实需要。
绿色需要空间的分布,也需要时间的积累。生态恢复是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一个早晨就能建立起生态系统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刚刚启动的时候,摆在第一位的是要通过种树防风固沙,杨树便成了首选树种,其他任何树种都没有它生长快。
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的方式还能够有效稳定中药材市场价格的波动,稳定农户种植中药材的数量,避免农户因市场价格的刺激而盲目减少或增加种植量,有助于企业降低中药材收购成本,帮助企业将节省下的收购成本用于药材筛选、分装、贮存、运输等方面,帮助企业间接提高经济效益。中药材种植企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产物,通过线上交流降低无效中药材运输流通浪费的时间,提高中药材交易效率,缩短资金回收时间间隔,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
为了谁?这是立场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中国共产党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势必会脱离人民群众。这种情形一旦出现,密切党群关系便无从谈起。因此,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不仅需要党兑现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承诺,也必须要有保证这个承诺或职责能够顺利完成或履行的主张和对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稳人民立场,将这份责任和承诺落实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中,即在人民温饱和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目标已经提前实现的基础上,制定了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一个水平更高的小康社会和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明确了从二〇二〇年到21世纪中叶的两个阶段安排,并提出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到那时将基本实现共同富裕,达到幸福安康的水平。按照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将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构想,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将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根本目的和归宿,也反映了我们党一切为人民群众利益服务的本质特征。
(二)全面深化改革诠释了“向人民负责”的观点
树立先进典型的目的,在于他们较之一般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更能发挥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的引领作用。其一,先进典型必定坚持革命理想大于天的精神追求,具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和更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能够更自觉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并运用好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其二,先进典型必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具有更实的治乱决心、去疴勇气和反腐力度,能够更自觉地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防范脱离群众的危险。其三,先进典型必定带头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能够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自觉地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其四,先进典型必定率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具有更强的民主作风、敬畏意识、工作本领和夺取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成果的创新活力,能够更自觉地正确处理好人民群众内部矛盾。这些良好品质使他们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时有更好的表现。我们党一向重视用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感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群众。例如,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能够长期执政的重要法宝,习近平不仅号召全党开展自上而下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且批示和表彰了一大批密切党群关系的时代楷模,像“百姓信赖的老大哥”廖俊波、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人民公仆”兰辉、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的“燃灯者”邹碧华、坚守为民情怀的郑九万等。这些先进典型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间关系,坚定地将个人奋斗同党的事业融合到一起,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质。对于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来说,先进典型的树立和宣传,既增强了党组织动员群众的能力,也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思想基础。
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部署下,我国不仅制定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建立了廉洁的执法队伍,健全了司法监督制度,而且在全民中积极普及法律知识,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权利提供了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又极具权威性的法律依据,不仅使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深入民心,也使党的依法执政方式和执政水平不断完善、提高。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民主和法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民主为法治奠定基础,法治又为民主提供保证。反过来,若法治形同虚设,民主就会荡然无存,其直接结果就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缺位,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从这个角度出发,全面依法治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不仅保证了民主的健康发展,也使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得到贯彻和落实。因此,从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点来说,全面依法治国不仅使党的主张可以上升为国家意志,转为国家的大政方针贯彻和落实下去,而且规范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权利与义务,保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推进了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的有序进行,维护了文明社会应有的公平、正义。
(三)全面依法治国维护了社会公平与正义
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各类型图书馆的需求描述都非常精准,说明各类型图书馆对数字资源建设有清晰的规划及认识。但是各类型图书馆所处数字资源建设阶段不同,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尚在数字资源建设起步阶段,正开展“WEB前端开发”“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推广”等业务;本科院校与科研院所图书馆处在发展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服务器系统管理”“云平台建设”“设备维护”“资源开发”等;公共图书馆依托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注重“数据库建设”以及“数字阅览”等工作。
(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
党内长期存在的一些不良作风以及新的国际国内形势给党的建设带来的风险,影响着新时代党群关系。为彻底推倒将党和人民群众隔开的无形之墙,我们党在2013年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又专题讨论了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重大问题。除此之外,还出台和修订了一系列中央文件,如《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二〇一三——二〇一七)》《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二〇一三——二〇一七工作规划》等。总体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加速谋篇布局,党的群众路线全面贯彻和落实。在这个良好基础上,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要求全党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广大党员、干部“严”字当头,以严的态度和意识,践行严的标准和要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圈子文化”和“码头文化”等不良作风,把对党忠诚和为民造福作为基本政治担当,强化了新时代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宗旨意识,这与贯彻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是一致的。事实证明,什么时候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好,党的一切工作和事业就能得到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党的一切工作和事业就会遭遇挫折。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对广大党员、干部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就是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切实反映。
总体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关心关爱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也为密切新时代条件下的党群关系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支撑。
三、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的实践路径
“理论的生命力永远取决于其对现实的关照程度”[7](P130),尽管大家对党群关系理解的角度、深度、方法等各不相同,但以此为基础,不仅有助于揭示党群关系现象的客观本质,也体现着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理论发展的现实关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自身建设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党群关系发展进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在这样的重要机遇期,探索保持好党群关系中的排面整齐、巩固党群关系中的利益一致性、践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等实践路径,对于密切党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保持好党群关系中的排面整齐
列宁用“保持排面整齐”形象地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同全体劳动大军保持牢固联系,在他看来,影响党群关系的“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就是先锋队往前跑得太远,没有‘保持排面整齐’,没有同全体劳动大军即大多数工农群众保持牢固的联系。”[8](P626)。当前,在社会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变的情况下,我们党要想保持好新时代党群关系中的“排面整齐”,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坚定落实“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前进和发展的力量保证。而我们党之所以在各种困难和措施面前能够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不断前进,关键在于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保持新时代党群关系中的“排面整齐”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水平。“保持排面整齐”的关键,还在于消除或缩小思想层面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党一方面要按照人民群众现有的觉悟程度,去关心、对待和满足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意愿,即“最直接最切身这种意义上的利益”[8](P626);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和理论武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觉悟水平,提高他们认识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为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扫清思想障碍。
(二)巩固党群关系中的利益一致性
在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共产党人是“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的不同利益”[9](P413)的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0](P287)。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党与人民群众利益一致的基本内容,也彰显了党群关系中鲜明的人民性品质。立足于对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正确判断,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仅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的人民性品质,而且集中概括了党的群众观点、根本宗旨、群众路线和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的基本要求等内容,构成新时代党群关系基本问题研究的框架。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出发,“以人民为中心”论述既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理论的继承,如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等群众观点,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理论的创新,如党的群众路线地位的新高度——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和党的新时代使命之中,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既合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规律,又合乎人民群众有意识从事实践活动和变革社会的需要,尊崇了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的内在实质。所谓实质,又称本质,在哲学中是指事物自身固有的根本属性,对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党群关系的实质,通常同权利、义务、合理性等密切相关,既包括个人或集团寻求满足和保护的权利要求、总体愿望或需求,也包括他们在社会、道德、宗教、政治、经济及其他方面的具体利益。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个初心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本心,集中体现了党群关系中利益一致的固有本质[11]。
(三)践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思想
在党的九十八年建设史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中提出、形成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保证了我们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作革命运动的急先锋”[12](P165)。目前,根据党的十九大部署,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特别强调“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根植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13]。在这种背景下,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群众路线有机融合到一起,彰显出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主题,将“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党群关系”[14](P57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挥到最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15],成为阻碍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无形之墙。此前,为解决依然突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基层减负”新要求,并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重点整治文山会海、督导检查过多过滥和过度留痕等现象。这个新部署、新要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积极改变工作作风和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必须要正确认识和运用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方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并集聚优秀人才,为密切新时代党群关系提供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和积极健康的组织体系。
党群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既是推动政党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国家安定的基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们党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奋斗目标,不断厚植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土壤,使新时代党群关系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机与活力。当前,深入研究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发展,集中反映着党群关系理论对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之间血肉联系的现实关照,对于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习近平.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J].求是,2012,(15).
[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8: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
[5]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6]穆 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非凡历程和历史性成就[N].人民日报,2018-12-28.
[7]路日亮,王定功.新中国人学理论——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
[8]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赵士红.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J].学习论坛,2018,(9).
[12]李忠杰,段东升.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13]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 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9-05-14.
[14]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摘录(2012年11月-2018年4月)[J].中国纪检监察,2018,(10).
TheoreticalDevelopment,BasicRequirementsandPracticalPathsofCloseRelationbetweenthePartyandtheMassesintheNewEra
Liu Jie, Gan Shouyi
Abstract: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lose relation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masses has more and more opportunities and conditions for elements synergy.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has deepened the public servant position of party member cadre, carried forward the advanced model of closing party and the masses’ relations in the new era, improved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ensuring that the people are masters of the country, formed the keynote development of “heart to heart,a total of happiness and suffering”,objectively reflected actual stat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broad masses, and had promote a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the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masses.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close relation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masses should be guided b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masses, implementing the party’s masses line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the 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 and continuously exploring the path of maintaining row neatl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masses, consolidating the consistency of interest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masses, practicing and developing the party's thought on the mass line, etc.
Keywords: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PC and the Public, the Mass Line of the CPC, Row of Neat, Common Interests
DOI:10.16029/j.cnki.1008-410X.2019.05.006
收稿日期:2019-04-02
作者简介:刘 洁(1983-),女,河北武邑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北京 100084;甘守义(1978-),男,安徽蚌埠人,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安徽合肥 230022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第64批面上资助项目“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标准的具体化及其路径研究”(批准号2108M641380)和清华大学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新时代提高高校党的建设质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9)05-0041-07
责任编辑:陈文杰
标签:党群关系论文; 人民群众论文; 新时代论文; 我们党论文; 群众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的领导论文; 群众路线论文;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5期论文; 中国博士后第64批面上资助项目“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标准的具体化及其路径研究”(批准号2108M641380) 清华大学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新时代提高高校党的建设质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论文;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论文;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论文;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