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论文和设计-李广慧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包括输送装置和沉降系统,输送装置包括收集箱和输送筒,超高层建筑的每层楼上设置有一个收集箱,每相邻的上下两个收集箱之间设置有一个输送筒,收集箱的内壁上连接有垃圾导向机构;沉降系统包括沉降池,沉降池位于输送装置的下方,沉降池内设置有第一隔离机构,第一隔离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与沉降池的内壁连接,第一挡板上端的沉降池内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钢丝网,第一挡板上端的两个第一钢丝网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该垃圾回收系统可方便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并且降低了粉尘的飞溅,结构更简单新颖。

主设计要求

1.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和沉降系统,输送装置包括收集箱和输送筒,超高层建筑的每层楼上设置有一个收集箱,每相邻的上下两个收集箱之间设置有一个输送筒,收集箱的内壁上连接有垃圾导向机构;沉降系统包括沉降池,沉降池内设置有第一隔离机构,第一隔离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与沉降池的内壁连接,第一挡板上端的沉降池内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钢丝网,第一挡板上端的两个第一钢丝网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

设计方案

1.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和沉降系统,输送装置包括收集箱和输送筒,超高层建筑的每层楼上设置有一个收集箱,每相邻的上下两个收集箱之间设置有一个输送筒,收集箱的内壁上连接有垃圾导向机构;

沉降系统包括沉降池,沉降池内设置有第一隔离机构,第一隔离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与沉降池的内壁连接,第一挡板上端的沉降池内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钢丝网,第一挡板上端的两个第一钢丝网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包括箱体、上连接壳和下连接壳,箱体、上连接壳和下连接壳一体成型,箱体的前端连接有箱门;输送筒的上部的外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圆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壳的上端部的内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圆环,输送筒的下端部可卡接在第二限位圆环内,输送筒通过螺栓与第二限位圆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壳的下端部可卡接在第一限位圆环上,下连接壳的下端部通过螺栓与第一限位圆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导向机构包括横导向板、斜导向板、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横导向板的一端与斜导向板的一端相连,横导向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限位杆;

斜导向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位于第一限位杆的上方;

收集箱的内壁上设置相互平行的第一角钢板和第二角钢板,第一限位杆卡接在第一角钢板内,第二限位杆卡接在第二角钢板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为混凝土板,第一挡板通过混凝土砂浆与沉降池固连;

第一挡板的上端设置第一定位板组件和第二定位板组件,第一定位板组件和第二定位板组件均与沉降池的内壁固连;

第一钢丝网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定位板组件相连,第一钢丝网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定位板组件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为塑料板,第二挡板的上端连接第一横板,第一横板卡接在沉降池的上端,第一横板的上端连接有提拉把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的外壁上连接定位槽钢,定位槽钢与超高层建筑内的楼板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超高层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而建筑垃圾常规的运输方式是通过电梯或者塔吊进行运输。但是当各专业均开始穿插施工时,电梯的运力或者塔吊的使用效率就明显不足,建筑垃圾的运输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制约现场的施工进度,影响现场的文明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该垃圾回收系统可方便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并且降低了粉尘的飞溅。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包括输送装置和沉降系统,输送装置包括收集箱和输送筒,超高层建筑的每层楼上设置有一个收集箱,每相邻的上下两个收集箱之间设置有一个输送筒,收集箱的内壁上连接有垃圾导向机构;

沉降系统包括沉降池,沉降池内设置有第一隔离机构,第一隔离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与沉降池的内壁连接,第一挡板上端的沉降池内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钢丝网,第一挡板上端的两个第一钢丝网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

优选的,所述收集箱包括箱体、上连接壳和下连接壳,箱体、上连接壳和下连接壳一体成型,箱体的前端连接有箱门;输送筒的上部的外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圆环。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壳的上端部的内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圆环,输送筒的下端部可卡接在第二限位圆环内,输送筒通过螺栓与第二限位圆环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连接壳的下端部可卡接在第一限位圆环上,下连接壳的下端部通过螺栓与第一限位圆环连接。

优选的,所述垃圾导向机构包括横导向板、斜导向板、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横导向板的一端与斜导向板的一端相连,横导向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限位杆;

斜导向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位于第一限位杆的上方;

收集箱的内壁上设置相互平行的第一角钢板和第二角钢板,第一限位杆卡接在第一角钢板内,第二限位杆卡接在第二角钢板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为混凝土板,第一挡板通过混凝土砂浆与沉降池固连;

第一挡板的上端设置第一定位板组件和第二定位板组件,第一定位板组件和第二定位板组件均与沉降池的内壁固连;

第一钢丝网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定位板组件相连,第一钢丝网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定位板组件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二挡板为塑料板,第二挡板的上端连接第一横板,第一横板卡接在沉降池的上端,第一横板的上端连接有提拉把手。

优选的,所述收集箱的外壁上连接定位槽钢,定位槽钢与超高层建筑内的楼板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新型的安装垃圾导向机构,横导向板、斜导向板、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形成的垃圾导向机构活动连接在第一角钢板和第二角钢板上,可方便拆卸清理。垃圾导向机构可对上方下落的垃圾进行缓冲降速,而且垃圾导向机构可对收集箱的垃圾口进行遮挡,防止过多的灰尘反流到收集箱内,造成粉尘飞溅。

沉降池进行建筑垃圾的沉降工作,上述第一隔离机构左侧的沉降池为垃圾沉降区,垃圾沉降区内预先会倒入水,第一隔离机构右侧的沉降池为清水收集区。在垃圾落入垃圾沉降区前,将第二挡板放入到两个第一钢丝网之间,第二挡板是为了垃圾落入垃圾沉降区时,防止过多的泥浆迸溅进清水区内。当部分垃圾落入到垃圾沉降区后,当垃圾沉降区内的浑水过多时,可从出水孔中溢流一部分,稍等一段时间,沉降区的砂土沉降后,可将第二挡板拿出,较清的水落入到清水区内,清水区内的水可通过出水管引出进行水的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输送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沉降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至图3,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包括输送装置1和沉降系统2,输送装置1包括多个收集箱3和输送筒4,超高层建筑的每层楼的楼板5上设置有一个收集箱3。每相邻的上下两个收集箱3之间连接有一个输送筒4,收集箱3的内壁上活动连接有垃圾导向机构6。

沉降系统2包括沉降池21,沉降池21位于输送装置1的下方。沉降池21内设置有第一隔离机构7,第一隔离机构7包括第一挡板71,第一挡板71与沉降池21的内壁连接,第一挡板71上端的沉降池21内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钢丝网72,第一挡板71上端的两个第一钢丝网72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73。

收集箱3包括箱体31、上连接壳32和下连接壳33,箱体31、上连接壳32和下连接壳33一体成型,箱体31的前端连接有箱门34,输送筒4的上部的外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圆环41。

上连接壳32呈圆壳状,上连接壳32的上端部的内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圆环321。输送筒4的下端部可卡接在第二限位圆环321内,输送筒4通过螺栓与第二限位圆环321连接。下连接壳33呈阶梯壳状,下连接壳33的下端部可卡接箱体31下方的第一限位圆环41上,并且下连接壳33的下端部与第一限位圆环41螺栓连接。

垃圾导向机构6包括横导向板61、斜导向板62、第一限位杆63和第二限位杆64,横导向板61的一端与斜导向板62的一端相连。横导向板61和斜导向板62连接后呈直角三角板状,横导向板6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限位杆63。

斜导向板6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限位杆64,第二限位杆64位于第一限位杆63的上方。收集箱3的内壁上设置相互平行的第一角钢板35和第二角钢板36,第一限位杆64卡接在第一角钢板35内,第二限位杆64卡接在第二角钢板36内。

第一挡板71为混凝土板,第一挡板71通过混凝土砂浆与沉降池21固连。第一挡板71的上端设置第一定位板组件22和第二定位板组件,第一定位板组件22和第二定位板组件均与沉降池的内壁固连。第一钢丝网72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定位板组件71相连,第一钢丝网72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定位板组件相连。

第二挡板73为塑料板,第二挡板73的上端连接第一横板74,第一横板74卡接在沉降池21的上端,第一横板74的上端连接有提拉把手75。收集箱3的外壁上连接定位槽钢8,定位槽钢8与超高层建筑内的楼板5相连。第二挡板73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

实施例1,上述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在安装时,每层楼内设置有一个收集箱3,收集箱3通过定位槽钢8与每层楼中的楼板5相连,此时定位槽钢8通过螺栓收集箱3的外壁相连。在每两个相邻的收集箱3之间安装有一个输送筒4。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新型的安装垃圾导向机构6,横导向板61、斜导向板62、第一限位杆63和第二限位杆64形成的垃圾导向机构6活动连接在第一角钢板35和第二角钢板36上,可方便拆卸清理。垃圾导向机构6可对上方下落的垃圾进行缓冲降速,而且垃圾导向机构6可对收集箱3的垃圾口进行遮挡,防止过多的灰尘反流到收集箱3内,造成粉尘飞溅。沉降系统2设置在输送装置1的下方,即沉降池21位于最下方的输送筒4的下方。输送筒4落下的建筑垃圾可落入沉降池21中。

实施例2,沉降池21进行建筑垃圾的沉降工作时。上述第一隔离机构7左侧的沉降池21为垃圾沉降区,垃圾沉降区内预先会倒入水,第一隔离机构7右侧的沉降池21为清水收集区。在垃圾落入垃圾沉降区前,将第二挡板73放入到两个第一钢丝网72之间,第二挡板73是为了垃圾落入垃圾沉降区时,防止过多的泥浆迸溅进清水区内。当部分垃圾落入到垃圾沉降区后,当垃圾沉降区内的浑水过多时,可从出水孔中溢流一部分,稍等一段时间,沉降区的砂土沉降后,可将第二挡板73拿出,较清的水落入到清水区内,清水区内的水可通过出水管81引出进行水的回收利用。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2645.4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2(天津)

授权编号:CN209716019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B09B3/00

专利分类号:B09B3/00;B01D21/02

范畴分类:41A;

申请人:民航机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民航机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00450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新港二号路173号

发明人:李广慧;曾翔;刘浩;柯思睿;曹一品

第一发明人:李广慧

当前权利人:民航机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海滨

代理机构:37252

代理机构编号: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论文和设计-李广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