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碳纤维布层上表面两个端部的铜编织带,铜编织带的上部设置有上衬布片,铜编织带的下方设置有下衬布片,上衬布片、下衬布片通过过耐高温线缝接,将铜编织带限位在碳纤维布层上表面的两个端部,铜编织带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第一铆接孔,位于下方的碳纤维布层在位于第一铆接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铆接孔,位于下方的下衬布片在位于第一铆接孔的位置处嵌设有第一固定垫片。本实用新型通过铜编织带代替传统的导电铜箔,结构强度高,不会断裂,使用寿命长,且将铜编织带与碳纤维布层缝接,配合铆接,是两者紧密贴合,不存在电势差,杜绝打火现象的发生。
主设计要求
1.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碳纤维布层(1)上表面两个端部的铜编织带(2),所述铜编织带(2)的上部设置有上衬布片(3),所述铜编织带(2)的下方设置有下衬布片(4),所述上衬布片(3)、下衬布片(4)通过过耐高温线缝接,将铜编织带(2)限位在碳纤维布层(1)上表面的两个端部,所述铜编织带(2)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第一铆接孔(201),位于下方的碳纤维布层(1)在位于第一铆接孔(201)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铆接孔(101),位于下方的下衬布片(4)在位于第一铆接孔(201)的位置处嵌设有第一固定垫片(7),相同位置处的第一铆接孔(201)、第二铆接孔(101)、第一固定垫片(7)之间通过铆钉(5)铆接固定,用于将铜编织带(2)的端部固定在铆接在碳纤维布层(1)上。
设计方案
1.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碳纤维布层(1)上表面两个端部的铜编织带(2),所述铜编织带(2)的上部设置有上衬布片(3),所述铜编织带(2)的下方设置有下衬布片(4),所述上衬布片(3)、下衬布片(4)通过过耐高温线缝接,将铜编织带(2)限位在碳纤维布层(1)上表面的两个端部,
所述铜编织带(2)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第一铆接孔(201),位于下方的碳纤维布层(1)在位于第一铆接孔(201)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铆接孔(101),位于下方的下衬布片(4)在位于第一铆接孔(201)的位置处嵌设有第一固定垫片(7),
相同位置处的第一铆接孔(201)、第二铆接孔(101)、第一固定垫片(7)之间通过铆钉(5)铆接固定,用于将铜编织带(2)的端部固定在铆接在碳纤维布层(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5)位于上衬布片(3)的下方,且从上向下依次穿过第一铆接孔(201)、第二铆接孔(101)、第一固定垫片(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5)上还套接有第二固定垫片(6),所述第二固定垫片(6)位于铆钉(5)的上端部与铜编织带(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垫片(7)、第二固定垫片(6)、铆钉(5)均采用绝缘树脂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垫片(7)通过耐高温线缝接在下衬布片(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编织带(2)为紫铜编织带,且单丝线径为0.10-0.15mm之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温垫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加温垫中采用发热材质为碳纤维布发热,发热功率较大,所以线路中电路较大,连接碳纤维布的导电轨需要承受较大电流并且要求与碳纤维布紧密接触,现有的方式是通过导电轨连接电源电压的,该导电轨材质采用导电铜箔制成,但是,存在以下的缺点及原因:
(1),导电铜箔是胶带贴合在碳纤维布(加温垫的发热材质)上面,时间长了,会有胶粘贴不牢情况产生,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2),导电铜箔的厚度比较薄,长期折弯会断裂;
(3),导电铜箔贴在碳纤维布上面,由于是靠胶连接,铜箔和碳纤维之间存在电势差,由于存在的电势差,会产生打火情况发生,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问题,是当前需要解决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加温垫导电轨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通过铜编织带代替传统的导电铜箔,结构强度高,不会断裂,使用寿命长,且将铜编织带与碳纤维布层缝接,配合铆接,是两者紧密贴合,不存在电势差,杜绝打火现象的发生,确保安全性能,通过铆接固定,不存在接触不良的问题,结构新颖,容易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碳纤维布层上表面两个端部的铜编织带,所述铜编织带的上部设置有上衬布片,所述铜编织带的下方设置有下衬布片,所述上衬布片、下衬布片通过过耐高温线缝接,将铜编织带限位在碳纤维布层上表面的两个端部,
所述铜编织带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第一铆接孔,位于下方的碳纤维布层在位于第一铆接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铆接孔,位于下方的下衬布片在位于第一铆接孔的位置处嵌设有第一固定垫片,
相同位置处的第一铆接孔、第二铆接孔、第一固定垫片之间通过铆钉铆接固定,用于将铜编织带的端部固定在铆接在碳纤维布层上。
前述的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所述铆钉位于上衬布片的下方,且从上向下依次穿过第一铆接孔、第二铆接孔、第一固定垫片。
前述的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所述铆钉上还套接有第二固定垫片,所述第二固定垫片位于铆钉的上端部与铜编织带之间。
前述的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所述第一固定垫片、第二固定垫片、铆钉均采用绝缘树脂材料制成。
前述的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所述第一固定垫片通过耐高温线缝接在下衬布片上。
前述的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所述铜编织带为紫铜编织带,且单丝线径为0.10-0.15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通过铜编织带代替传统的导电铜箔,结构强度高,不会断裂,使用寿命长,且将铜编织带与碳纤维布层缝接,配合铆接,是两者紧密贴合,不存在电势差,杜绝打火现象的发生,确保安全性能,通过铆接固定,不存在接触不良的问题,结构新颖,容易实现,不仅适用于加热垫也适用于加热毯,或者其他加热结构中,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到加温垫后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
1:碳纤维布层;101:第二铆接孔;2:铜编织带;201:第一铆接孔;3:上衬布片;4:下衬布片;5:铆钉;6:第二固定垫片;7:第一固定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碳纤维布层1上表面两个端部的铜编织带2,铜编织带2的上部设置有上衬布片3,所述铜编织带2的下方设置有下衬布片4,所述上衬布片3、下衬布片4通过过耐高温线缝接,将铜编织带2限位在碳纤维布层1上表面的两个端部,
所述铜编织带2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第一铆接孔201,位于下方的碳纤维布层1在位于第一铆接孔201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铆接孔101,位于下方的下衬布片4在位于第一铆接孔201的位置处嵌设有第一固定垫片7,
相同位置处的第一铆接孔201、第二铆接孔101、第一固定垫片7之间通过铆钉5铆接固定,用于将铜编织带2的端部固定在铆接在碳纤维布层1上。
优选的,所述铆钉5位于上衬布片3的下方,且从上向下依次穿过第一铆接孔201、第二铆接孔101、第一固定垫片7。
优选的,所述铆钉5上还套接有第二固定垫片6,所述第二固定垫片6位于铆钉5的上端部与铜编织带2之间,提高铆钉5铆接的牢固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垫片7、第二固定垫片6、铆钉5均采用绝缘树脂材料制成,在耐热的同时,能够保证铆钉5铆接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垫片7通过耐高温线缝接在下衬布片4上,耐高温线,能够放置温度过高而断开,保证缝接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铜编织带2为紫铜编织带,且单丝线径为0.10-0.15mm之间,该铜编织带2结构强度高,存在很强的韧性,不会发生断裂,使用寿命长,完全可代替导电铜箔。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通过耐高温线将铜编织带缝在碳纤维布上面当做导电极使用,工作原理如下:加温垫加温所需的直流24V的两端导电极导电,通电后,直流24V电源通过电源线连接到铜编织带,再由铜编织带传热到碳纤维布,实现碳纤维布加电压后通电发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铜编织带的加温垫导电轨结构,通过铜编织带代替传统的导电铜箔,结构强度高,不会断裂,使用寿命长,且将铜编织带与碳纤维布层缝接,配合铆接,是两者紧密贴合,不存在电势差,杜绝打火现象的发生,确保安全性能,通过铆接固定,不存在接触不良的问题,结构新颖,不仅适用于加热垫也适用于加热毯,或者其他加热结构中,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55029.0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861248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H05K1/02
专利分类号:H05K1/02
范畴分类:39D;
申请人:江苏佰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佰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2021 江苏省镇江市朱方路四摆渡
发明人:王财生;范蕾
第一发明人:王财生
当前权利人:江苏佰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闫方圆
代理机构:32358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