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定位论文_甘彩霞,崔磊,于校青,邓晓辉,戴照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定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原位,水稻,根肿病,亲本,锈病,花序。

基因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甘彩霞,崔磊,于校青,邓晓辉,戴照义[1](2019)在《萝卜抗根肿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根肿病(Clubrootdisease)是十字花科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人们对芸薹种种质资源的CR基因进行了挖掘,并开展了抗根肿病连锁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目前萝卜抗根肿病的研究以及开发的分子标记很少,对根肿病的抗性遗传规律还不明确。利用F2代作图群体,并通过对F2:3家系的抗病性鉴定初步定位了5个与萝卜抗根肿病相关的QTL,即RsCr1、RsCr2、RsCr3、RsCr4和RsCr5。根据萝卜参考基因组信息和定位结果,挖掘区间内的候选基因,利用CLC Main Workbench 7.7.1分析比对候选基因的重测序结果;利用NCBI中的OpenReadingFrameFinder工具预测候选基因的CDS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再利用NCBI中的CD-search预测结构类型,结合基因结构特征在定位的区间内筛选出最终的抗病基因。在定位区间内挖掘出来的抗病基因所在物理位置上下游各200 bp的区间内开发标记,并筛选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利用多态性标记鉴定F2作图群体的基因型,结合F2:3家系的表型鉴定结果,确定与抗根肿病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在5个定位区间内,通过与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以及进行基因KEGG和KOG_class注释分析,共挖掘到38个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含有LRR结构类型的抗病基因共有15个,其中有1个基因为NBS-LRR类型,其它基因功能注释为抗病(disease resistance)。根据抗病基因所在区间的标记序列共获得20对SSR标记。用20对SSR标记筛选抗病亲本、感病亲本和F1,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共5对。利用5对SSR标记筛选F2作图群体130个单株的DNA样本,结合表型鉴定结果,获得一个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SSR标记,该标记为fold92946_4806。(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郭新睿,杨绍华,刘华清,李刚[2](2019)在《水稻棉絮状花序突变体ecp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水稻籼型恢复系明恢86组培变异后代的筛选,得到1个棉絮状花序突变体ecp1(encapsulated cotton panicle 1)。棉絮状花序突变体表现生育期内水稻抽穗异常,其小穗部被白色类棉絮物质囊状包裹,无法形成正常的稻穗,进而导致无法结实。遗传分析表明,ecp1受单一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籼稻品种93-11与ecp1突变体杂交的F_2群体,通过SSR和InDel标记,将ecp1定位于水稻第8染色体约240 kb的区间。研究结果为ecp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单红丽,李文凤,黄应昆,王晓燕,张荣跃[3](2019)在《甘蔗抗褐锈病基因定位亲本间多态性SSR标记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更多用于构建甘蔗遗传连锁图谱可用的多态性SSR标记,本研究以6个高抗甘蔗褐锈病品种和6个高感甘蔗褐锈病品种为亲本,根据感病母本×抗病父本选配12个杂交组合,筛选在亲本间条带清晰、多态性明显、重复性较好的引物。结果表明,组合柳城03-1137×德蔗93-88、Mex105×粤糖00-236亲本间的多态性引物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52. 38%和47. 62%;其中,10对引物(18-mSSCIR34、22-m SSCIR38、25-mSSCIR48、32-mSSCIR67、51-mSSCIR50、57-MSSCIR21、71-SMC1490CL*、73-SMC278CS*、75-SMC31CUQ*、77-SMC336BS*)在组合柳城03-1137×德蔗93-88中多态性最好,7对引物(22-m SSCIR38、25-mSSCIR48、45-mSSESTC04、51-mSSCIR50、67-mSSCIR9*、76-SMC334BS*、80-SMC486CG*)在Mex105×粤糖00-236中多态性最好,利用筛选得到的引物,更有利于构建分子遗传图谱。本研究结果为抗褐锈病新基因定位和开发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志刚,刘士力,李贤露,吕卓云,毛丽盈[4](2019)在《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ALDO-C)基因定位、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ilishaeformis)是大型淡水鱼类鳊鲌亚科(Abramidinae)中最大的一种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其饲料转化率及抗病性研究相对较少,相关基因信息缺乏。本研究以翘嘴红鲌为对象,利用RACE技术克隆翘嘴红鲌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ALDO-C)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1945bp,其中ORF区975bp,编码325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933bp.3′非编码区37bp。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ALDO-C在不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发现ALDO-C基因在翘嘴红鲌的肾、肝、肌肉、性腺中均有表达,且在肾中表达量最高,显着高于其他组织。同时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原位杂交染色,观察分析翘嘴红鲌的肾组织显微结构和ALDO-C基因的表达定位,结果表明,ALDO-C在鱼类肾单位和集合管结构、调节肾组织水平衡及抗病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可以考虑将翘嘴红鲌醛缩酶C基因作为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相关的候选基因,用于翘嘴红鲌鱼的分子辅助育种,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9年05期)

张华,陈海丹,陈泽燕,唐江利[5](2019)在《Dravet综合征患儿致病基因定位及GEFS+基因突变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海南地区Dravet综合征患儿的遗传特征。方法收集2015—2017年期间海南省18例Dravet综合征患儿及家系成员的外周血,采用PCR扩增及Sanger测序法进行SCN1A基因检测,运用连锁分析应用软件GenomeStudio进行致病基因定位分型与连锁分析;对Sanger测序法未发现SCN1A基因突变的患儿,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方法分析SCN1A基因片段缺失或重复,并筛查父母SCN1A基因,分析其突变来源。结果 18例Dravet综合征患儿及父母基因定位扫描结果完全符合亲子间的孟德尔遗传关系。SCN1A基因突变患儿可定位到5号、9号、22号染色体3个候选突变区域。其中5号染色体区域位于SNPRs 4957954至Rs 728937,在Rs 1459085处可获取到最大LOD值2. 13;9号染色体区域位于SNPRs 720974至Rs 1220087,在Rs 71332677处可获取到最大LOD值1. 92;22号染色体区域位于SNPRs 756658至Rs 713751,在Rs 374225处可获取到最大LOD值1. 91。18例患儿中,12例SCN1A基因突变,其中6例CDS区域的第5383位碱基呈现杂合变异(G→A),4例13号外显子和CDS区域的第2292位碱基纯合变异(T→C),2例SCN1A基因非编码区域碱基纯合变异(A→T)。结论海南Dravet综合征患儿的基因定位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关系,推测Rs4957954至Rs728937、Rs720974至Rs1220087、及Rs756658至Rs713751区域是Dravet综合征的可能致病性区域。(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周纯,焦然,胡萍,林晗,胡娟[6](2019)在《水稻早衰突变体LS-es1的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衰老是植物发育末期自主发生且不可逆的适应性反应,叶片早衰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对水稻(Oryzasativa)遗传改良以及抗衰老品种培育有重要意义。LS-es1是通过EMS诱变粳稻品种TP309获得的稳定遗传的早衰突变体。对LS-es1及其野生型的表型观察和生理生化分析表明,LS-es1叶片中积累了大量活性氧且细胞死亡更多,同时LS-es1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均显着下降,这也验证了LS-es1早衰的特征。对LS-es1及其野生型幼苗进行外源激素处理,结果表明LS-es1对水杨酸(SA)、脱落酸(ABA)和茉莉酸甲酯(MeJA)更敏感。用图位克隆方法将LS-es1基因定位在水稻第7号染色体长臂46.2 kb区间内,该区间共包括8个开放阅读框(ORF)。对该区间内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Os07g0275300和Os07g0276000两个候选功能基因与早衰途径相关,并且这2个基因的表达量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差异较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克隆LS-es1基因并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栾非时,吕双雪,刘佳俊,白晶,王学征[7](2019)在《西瓜果皮蜡粉相关基因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选用果皮无蜡粉西瓜品系‘W1-1’为母本,果皮有蜡粉西瓜品系‘106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F2代群体,分析果皮蜡粉性状遗传规律发现,西瓜果皮蜡粉性状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利用群体分离分析(BSA)法筛选得到西瓜果皮有蜡粉基因位于第8号染色体,以双亲材料基因组重测序为基础,在定位区域开发30对引物,其中19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利用19对引物标记F2代群体,构建分子遗传图谱,该图谱全长230.29 cM,定位到一个距离为2.78 cM控制西瓜果皮蜡粉的位点,两个与该位点紧密连锁的CAPS标记,分别为w8-6149和w8-0794。利用100份西瓜自然群体材料分析2个与西瓜果皮有蜡粉紧密连锁标记有效性,分子数据与田间数据吻合率分别为79.0%和72.0%。(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海,荆永涛[8](2019)在《真核生物基因定位的实验探索(1)》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经典基因定位的家系(种群)水平和现代基因定位的细胞与分子水平,共3个层面上,探索了如何通过创设探究情境、任务驱动、问题引领、思路点拨、作出假设、实验验证、规律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科学探究的历程,从"科学思维"的角度探究真核生物基因定位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探讨了能体现《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性质和目标、落实课程理念的一种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丹萍,张立超,夏川,赵光耀,董纯豪[9](2019)在《小麦旗叶叶形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对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旗叶被认为是籽粒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主要来源,旗叶的大小和叶形等形态性状是籽粒产量潜力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本研究以偃展4110经EMS诱变得到的一个叶形突变体m756-1为研究材料,通过对群体的叶片宽度统计与遗传分析发现,该叶形性状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结合BSA(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小麦660KSNP芯片、KASP技术等方法,将控制小麦旗叶宽度的基因定位在1B染色体长臂上,是一个新的控制小麦叶形的基因,本研究将为后续该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也为小麦叶形研究提供了新材料。(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华为,朱靖环,尚毅,杨建明,巫小建[10](2019)在《大麦多分蘖半矮杆基因Hvhtd的基因定位和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分蘖和株高是影响禾本科作物产量的2个重要农艺性状,研究控制分蘖和株高的基因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使用化学诱变剂EMS诱变了浙江省大麦品种选育的对照品种花30,对其后代进行筛选鉴定,发现了一个多分蘖半矮秆的突变体材料htd。在杭州、合肥和昆明3个点进行小区试验,发现3个点htd的小区产量都高于野生型花30,增产幅度为10.32-19.55%。遗传分析表明,多分蘖半矮秆性状受1个隐性基因控制,命名为Hvhtd。使用BSR-Seq结合分子标记定位,我们将Hvhtd定位在大麦2H染色体上,位于分子标记SNP60和SNP63之间,物理区间为1.8Mb,该区间含有19个功能基因,同时发现了一个共分离的标记SNP62。进一步分析RNA-Seq数据,显示这19个基因在野生池和突变池中表达水平相近,但是HORVU2Hr1G098820基因在突变池中存在可变剪接,而且共分离标记SNP62也位于HORVU2Hr1G098820基因序列上。检测花30和htd中HORVU2Hr1G098820的基因组序列,发现htd中HORVU2Hr1G098820基因的内含子2第一个碱基由G变为A,cDNA的PCR结果也证实htd的剪接方式发生改变。使用SnapGene Viewer预测htd中HORVU2Hr1G098820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显示编码蛋白提前终止。使用SNP标记SNP62检测267个大麦材料,发现这些材料的基因型和野生型花30相同,也就是说这些材料中不含有htd的突变位点,这个结果也进一步证实HORVU2Hr1G098820是目的基因。HORVU2Hr1G098820基因编码一个胰蛋白酶家族蛋白,参与IAA信号途径,它不同于绿色革命基因参与赤霉素代谢途径。(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基因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水稻籼型恢复系明恢86组培变异后代的筛选,得到1个棉絮状花序突变体ecp1(encapsulated cotton panicle 1)。棉絮状花序突变体表现生育期内水稻抽穗异常,其小穗部被白色类棉絮物质囊状包裹,无法形成正常的稻穗,进而导致无法结实。遗传分析表明,ecp1受单一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籼稻品种93-11与ecp1突变体杂交的F_2群体,通过SSR和InDel标记,将ecp1定位于水稻第8染色体约240 kb的区间。研究结果为ecp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1].甘彩霞,崔磊,于校青,邓晓辉,戴照义.萝卜抗根肿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开发[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2].郭新睿,杨绍华,刘华清,李刚.水稻棉絮状花序突变体ecp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J].福建农业科技.2019

[3].单红丽,李文凤,黄应昆,王晓燕,张荣跃.甘蔗抗褐锈病基因定位亲本间多态性SSR标记筛选[J].核农学报.2019

[4].王志刚,刘士力,李贤露,吕卓云,毛丽盈.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ilishaeformis)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ALDO-C)基因定位、克隆及表达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9

[5].张华,陈海丹,陈泽燕,唐江利.Dravet综合征患儿致病基因定位及GEFS+基因突变检测[J].临床儿科杂志.2019

[6].周纯,焦然,胡萍,林晗,胡娟.水稻早衰突变体LS-es1的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J].植物学报.2019

[7].栾非时,吕双雪,刘佳俊,白晶,王学征.西瓜果皮蜡粉相关基因定位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

[8].王海,荆永涛.真核生物基因定位的实验探索(1)[J].生物学通报.2019

[9].李丹萍,张立超,夏川,赵光耀,董纯豪.小麦旗叶叶形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10].华为,朱靖环,尚毅,杨建明,巫小建.大麦多分蘖半矮杆基因Hvhtd的基因定位和克隆[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论文知识图

调控里氏木霉胞内铜代谢假想图(...扩增产物测序结果图(3...核仁小RNA基因在不同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在犬贾第虫滋养体体外诱导成囊过...和Hath1在肠粘膜的表达(左,He...实验技术路线图

标签:;  ;  ;  ;  ;  ;  ;  

基因定位论文_甘彩霞,崔磊,于校青,邓晓辉,戴照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