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易所交易基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金,交易所,溢价,上证,对策,指数,波动性。
交易所交易基金论文文献综述
Alan,FARLEY,刘璐[1](2015)在《追踪期货指数的交易所交易基金受青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传统资本市场——主要是股票和债券市场对投资者收取高额佣金,在过去数十年间,短期投机者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了期货市场。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股票、债券往往作为长期投资工具,用于个人或家庭资产配置,因此,需要特定的资金账户来保存投资资金。 相比(本文来源于《期货日报》期刊2015-11-17)
王玥,刘兆庆[2](2015)在《我国交易所交易基金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4年第我国第一只交易所交易基金推出以来,ETF基金在我国蓬勃发展,但是比起国外市场其发展还是存在着各种问题。本文主要从叁个方面来分析ETF基金在我国发展面临的瓶颈,包括流动性不足、产品结构不够丰富、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等。同时,本文也对ETF基金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5年17期)
喻冰羽[3](2015)在《机构投资者对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套利机制及其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易所交易基金因为结合了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特点,同时存在一级市场申购赎回和二级市场交易的机制,从而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套利工具。从第一只交易所交易基金—上证50ETF上市交易后,就获得了投资者的广泛追捧。随着交易所交易基金产品的不断创新,基金的套利方式也日益丰富,吸引机构投资者不断进行套利。作为金融市场的投资主体,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较个人投资者更为理性和规范,通常能够通过套利对风险和收益进行安排。因此,就机构投资者对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套利机制及其效应,便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刻画了机构投资者对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套利机制及其前提条件,并揭示了机构投资者对交易所交易基金套利的效应。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通常能采用叁种套利策略,在一、二级市场之间进行套利,基于股指期货进行套利,或基于融资融券业务进行套利。在一、二级市场市场间进行套利时,机构投资者可在瞬间套利、事件套利以及T+0看涨套利叁种方式之间选择一种或者加以融合操作。要保证机构投资者的无风险套利,需要满足叁个前提条件:良好的市场流动性,及时进行清算交收或允许二级市场卖空,以及一、二级市场较低的手续费。进而本文阐述了影响机构投资者对交易所交易基金套利效应的主要因素,并据此选取2005年第二季度至2014年第二季度作为样本区间,建立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由检验结果可知,交易所交易基金的规模、交易量及大盘涨跌幅这叁个指标对基金的收益率具有重要影响,而机构投资者的持有比例、基金的跟踪误差及折溢价率对基金的收益率的影响则比较有限。究其原因,缘于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交易所交易基金的交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就决定了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完善融资融券机制、优化交易所交易基金的交易与申购赎回机制,逐步完善证券市场进而提高市场有效性;而机构投资者应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理念及理性的套利行为方式。(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5-05-01)
曹志广[4](2014)在《我国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折溢价行为及波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我国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折溢价行为和波动性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研究.建立了二阶段情形下的交易价值理论模型,同时应用该模型对我国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折溢价行为和波动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模型推测得到,相对于西方成熟市场,我国的交易所交易基金更容易产生折价交易,且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波动性高于其净值的波动性.应用2005年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我国上市最早的5只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日数据,对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折溢价和波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为理论提供了支持.(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杨小妹[5](2013)在《浅论交易所交易基金在我国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自身特点的介绍,概括分析其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现状,我国推出ETF的原因探讨以及ETF在我国的发展创新,同时剖析ETF对我国证券的正反面影响,最后提出制约ETF在我国的发展的因素和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外资》期刊2013年11期)
李薇[6](2013)在《重点配置交易灵活的交易所基金》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周,上证基金指数收报4097.71点,上涨73.85点,周涨幅为1.84%;深证基金指数收报4959.83点,上涨102.22点,周涨幅为2.1%。 ETF整体价格表现较强 从分类基金市场表现来看,创新场内基金上涨基金数量最多,周上涨基(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3-05-20)
张英奎,焦丽君,刘安国[7](2013)在《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所交易基金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推出,使市场丰富了交易品种,完善了品种布局,有助于市场吸引更多具备实力的大盘蓝筹公司股票的加盟,有助于引导储蓄资金向证券市场的分流,有助于市场产品创新的进一步深入。对这些ETF基金目前发展状况究竟怎样、其发展过程中存有哪些问题进行研究,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对于ETF产品的未来发展也至关重要。在对目前ETF产品在国内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检验基础上,通过基于国内ETF产品运营数据的实证研究,找出其现阶段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为ETF产品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曹元,潘英赵[8](2012)在《沪深交易所竞逐升级 场内交易基金短兵相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8月3日,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基金产品开发与创新服务指引》之后,近日有传出上交所也打算开发LOF——这可是深交所独有的场内交易基金产品,深交所甚至将这类基金单独注册个品牌,名曰“乐富基金”。 此外,上交所近期还授权了博时基金、国泰基金开(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2-08-09)
杨墨竹[9](2012)在《基于投资者情绪视角的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市场异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 ETF)以某一特定指数为跟踪目标,采用“被动式管理(passive management)"方式并通过特殊的交易和申购/赎回制度保持其基金单位净值与跟踪指数高度一致,从而使基金投资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市场平均收益。ETF特殊的产品设计以及良好的市场表现使其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各国投资者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追捧,资产管理规模不断扩大。由于ETF在资本市场风险管理和中小投资者保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都将发展本国ETF作为完善国内资本市场交易品种的重要举措,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作为资本市场深入贯彻“国九条”的具体措施,我国A股市场于2004年底推出国内首支ETF——上证50ETF。截止2011年9月,A股市场ETF数量已经达到30只,管理资产规模超过700亿元人民币。2011年12月,随着上证50ETF、上证180ETF、上证红利ETF、上证治理ETF、深证100ETF、中小板ETF、深成指ETF等7只ETF被交易所纳入融资融券标的,ETF开始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也再次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金融衍生产品,尽管ETF实现了产品上的创新,但是其与传统基金一样不可避免的受到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在ETF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象之中。从世界各国ETF市场运行情况来看,ETF呈现出某些与传统的封闭式和开放式基金类似的市场异象,比如:二级市场价格对基金单位净值的偏离、资金流波动以及重大事件前后市场出现的异常反应等。上述现象在A股市场同样存在,并且表现更加明显。上世纪90年代行为金融学的迅速发展为研究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因素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并已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体系。然而,与传统资产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相比,行为金融对ETF这种新型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尚未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入手,结合A股市场ETF特有的交易制度以及投资者结构和行为特征,采用经验分析方法从投资者情绪变动的角度对A股市场ETF各种市场异象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从而在为实务界和监管当局提供决策依据的同时也为国内学者的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研究发现:尽管A股市场ETF的折溢价在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套利成本之内,但是ETF折溢价却呈现较大的波动性。较早上市的ETF以及部分风格类和行业类ETF存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对其单位净值(NAV)的过度波动,从而证明噪声交易者在这些基金二级市场中占有重要比重;投资者情绪与较早上市的ETF折溢价呈正相关关系,从而证明投资者情绪是导致ETF交易价格对其单位净值偏离的重要原因,但是投资者情绪在新上市ETF折溢价方面的解释力却不够显着;金融危机之后投资者情绪与当期ETF总体资金流呈正相关关系,从而证明投资者情绪会对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决策产生影响,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他们会增加其在ETF上的资产配置。而这种影响在金融危机之前则不显着;投资者情绪对ETF个体资金流产生显着影响,表现为投资者情绪与当期以及随后1周的ETF个体资金流正相关,而与随后4周的ETF个体资金流负相关。在经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完善ETF套利机制、增加指数化投资品种、建立ETF退出机制、健全A股市场指数体系以及优化投资者结构方面给出了促进A股市场ETF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与国内外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首先,以A股市场上市交易的ETF为研究对象,从投资者情绪角度对ETF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市场异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将国内行为金融研究的研究对象由普通股股票和传统基金扩展到ETF这种新型金融衍生产品。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投资者情绪复合指数,避免了国外已有研究采用单一指标衡量投资者情绪给检验结果准确性带来的不利影响。第叁,采用平稳性检验、残差分析以及系数检验的方法对模型设定以及变量选取进行修正,从而避免已有研究回归分析结果导致的伪回归现象。第四,采用面板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A股市场投资者情绪与ETF总资金流以及投资者情绪与ETF个体资金流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将国外已有关于投资者情绪与ETF资金流研究由单只基金扩展到ETF总体。最后,在经验分析结果基础上,结合A股市场ETF特有的交易制度、投资者结构和行为特征提出进一步发展A股市场ETF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2-06-01)
[10](2012)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流动性服务业务指引》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条 为了规范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的流动性服务业务,提高市场流动性,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业务实施细则》及其他相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2-05-26)
交易所交易基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2004年第我国第一只交易所交易基金推出以来,ETF基金在我国蓬勃发展,但是比起国外市场其发展还是存在着各种问题。本文主要从叁个方面来分析ETF基金在我国发展面临的瓶颈,包括流动性不足、产品结构不够丰富、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等。同时,本文也对ETF基金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易所交易基金论文参考文献
[1].Alan,FARLEY,刘璐.追踪期货指数的交易所交易基金受青睐[N].期货日报.2015
[2].王玥,刘兆庆.我国交易所交易基金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商.2015
[3].喻冰羽.机构投资者对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套利机制及其效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5
[4].曹志广.我国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折溢价行为及波动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4
[5].杨小妹.浅论交易所交易基金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外资.2013
[6].李薇.重点配置交易灵活的交易所基金[N].中国证券报.2013
[7].张英奎,焦丽君,刘安国.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所交易基金实证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8].曹元,潘英赵.沪深交易所竞逐升级场内交易基金短兵相接[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
[9].杨墨竹.基于投资者情绪视角的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市场异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10]..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流动性服务业务指引[N].证券时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