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秋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论文

姜秋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论文

摘 要: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方法 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月收治的66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治疗中是否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3 例:未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与实验组(33 例: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w 后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血氧分压等相关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1w 后病情改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疗效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呼吸运动气流受限症状可进一步加重,诱使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本病的发生与气道慢性炎症具有密切的联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可在加重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可降低患者预后效果[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33 例未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与33 例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等相关数值变化情况以及单位时间患者预后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实验组33 例男(18 例)女(15 例)比例为6:5,年龄在36-75 岁,中位年龄为(53.12±1.1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在1-5 年,平均(2.34±0.32)年。对照组33 例男(17 例)女(16 例)比例为17:16,年龄在35-76 岁,中位年龄为(53.11±1.14)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在1-5年,平均(2.35±0.33)年。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各方面资料数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具有可对比性,P>0.05。

[57] Jeffrey T. Checkel,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ocialization in Europe: Introduction and Framework”,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59, No. 4 (2005), pp. 801-822.

文化作为民族的精神纽带,其发展离不开文化的自我反思[10]。我们需要在文化自信和文化反思的双重维度上培养青年学生的学术能力。笔者认为,打好本科生基本功,就是在培养这些日后能在全球竞争中为中国争取话语权的新生力量。故而笔者提倡在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必须要有学术积淀作为依托,而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扮演重要的指导角色。一言以蔽之,教师是一种“参与性指导”的角色,一方面则警惕自己的“一言堂”教学和“填鸭式”教学,另一方面则培养学生为学习主体,在主体间性的高品质氛围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互动。文本研读就是希望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在学术研究方面既有学术品质也有审美品味的人。

1.2 病例选择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因反复咳嗽、咯痰、胸闷入院,医师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以及入院辅助检查结果判定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诊断标准,医护人员向患者、患者家属阐述本次研究目的、内容,在征得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医院伦理会同意后实施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心血管功能不稳患者。②排除合并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其他肺系疾病患者。③排除合并精神疾病以及抗拒治疗或严格遵循临床诊疗患者。

2.1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呼吸参数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入组时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与对照组相关数值经t 值验证,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1 w 后相关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

1.3.2 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并戴上呼吸机面罩,无创呼吸机相关参数如下:本次研究采用S/T 呼吸模式,呼吸频率在12 次/ min一18 次/min,氧流量在3 L/min-5 L/min,潮气量在500 mL 左右,氧饱和度应超过95%,氧浓度低于35%,吸气末正压控制在14-18 cmH2O,呼气末正压控制在3-5 cmH2O,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发展更注重树立文化强国的核心理念,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而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具有独特的影响力,能有效促进我国文化强国事业的进步。通过分析体育文化的价值,说明影响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阐述了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文化发展路径,以此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从而对我国文化强国的建立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1.3.1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祛痰平喘、抗感染等对症治疗,除此之外,经鼻导管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

1.5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使用SPSS 21.0 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中诊疗资料中相关以s)表示的相关计量数据用t 检验,结果中以(%)表示的相关相关计量数据用χ2 检验,P<0.05 表示各项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1.4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等相关数值变化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w 后病情改善情况,优秀:患者治疗1w 后不适症状均消失,动脉氧分压处于80-100 mmHg,二氧化碳分压处于35-45 mmHg。良好:患者治疗1w 后不适症状均明显改善,动脉氧分压处于60-80 mmHg,二氧化碳分压处于45-50 mmHg。差:未达良好标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述不良反应。优良率等于优秀率与良好率的和。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呼吸参数变化情况t

例别 例数 血二氧化碳分压(mmHg) t P 血氧分压(mmHg) t P入组时 1w 后 入组时 1 w 后实验组 33 79.56±3.14 58.34±2.12 32.175 <0.05 105.58±4.15 94.78±2.35 10.198 <0.05对照组 33 79.54±3.08 66.86±2.18 19.304 <0.05 105.57±4.13 103.03±2.34 10.113 <0.05 t-0.026 16.095 - - 0.577 10.371 - -P->0.05 <0.05 - - >0.05 <0.05 - -

2 结果

1.3 方法

2.2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单位时间病情改善情况,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患者治疗1 w 后病情改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HPLC法同时测定菟丝子药材中酚酸和黄酮类成分含量………………………… 陈 蕾,赵陆华,谭喜莹(2·101)

表2 两组患者单位时间病情改善情况[n(%)]

组别 n 优秀 良好 差 优良率实验组 33 18(54.55) 14(42.42) 1(3.03) 32(96.97)对照组 33 15(45.45) 11(33.33) 7(21.22) 26(78.78)χ2 - - - - 5.708 P - - - - <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与呼吸奥道感染、营养不良以及环境污染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上述因素的的影响下可致呼吸肌疲劳,肺脏通气功能明显下降,继而诱使患者发生呼吸衰竭[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常规对症治疗主要以抗感染、平喘以及控制性吸氧为主,通过改善支气管痉挛,降低呼吸功耗,从而达到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症状[3]。近些年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在改善患者呼吸系统不适症状的同时难以在短时间内提升患者肺功能[4]。无创呼吸机治疗与疗控制性吸氧相比,无创呼吸机其通气方式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该通气方式可使气体达到肺泡,从而改善患者机体气体分布,改善肺泡内二氧化碳潴留,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血流量。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1w 后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等相关数值以及单位时间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威蓉,初巍巍,王莉,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6(9):43-45.

[2]雍文穆,张霞,王婧,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21):145-146.

[3]于思筠.整体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22):80-82.

[4]赵微微,于湘春,顾泽鑫,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7):4329-4331.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JIANG Qiu-fang
(Respiratory Medicine Department, Jining Cit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andong 272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treat 66 case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as study subjects.Divide them into control group (33 cases: non-invasive ventilator treatment) and experimental group (33 cases: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reatment) according to applying non-invasive ventilator treatment or not. Compar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partial pressure values of carbon dioxide and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blood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one week after treatment (P<0.05). Improvement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1 week after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noninvasive ventilator has better curative effect than non-invasive ventilator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KEY WORDS:Non-invasive ventilat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atory failure; Curative effect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90.011

本文引用格式:姜秋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1-22.

标签:;  ;  ;  ;  ;  ;  ;  ;  ;  ;  ;  ;  

姜秋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