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马氏体不锈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不锈钢,马氏体,组织,微观,硬度,铬钢,碳化物。
马氏体不锈钢论文文献综述
郭艳辉,曹学成,付斌[1](2019)在《Q&P热处理对含铜马氏体不锈钢中过渡碳化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Q&P工艺参数,包括配分温度,配分时间及加热速度对含铜马氏体不锈钢中过渡碳化物形成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对不同Q&P工艺参数条件下试验钢中过渡碳化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配分温度及配分时间条件下,试验钢中均能观察到明显的棒状过渡碳化物,尺寸在100 nm以上,随着配分温度升高,配分时间延长,过渡碳化物聚集长大。而由淬火温度升至配分温度时的加热速度对过渡碳化物有明显影响,随着加热速度提高,过渡碳化物减少,当加热速度超过50℃/s时,试验钢中基本观察不到过渡碳化物。(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11期)
张洪林,马东平,刘入杰,王太江,徐斌[2](2019)在《时效温度对00Cr12Ni10Mo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和拉伸和冲击实验等手段,研究了时效温度对00Cr12Ni10Mo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实验钢的强度逐渐提高,析出强化效应明显增强。在500℃时效后基体中析出大量棒状Ni_3Ti,实验钢的强度达到峰值。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实验钢的室温和低温冲击韧性衰减,在400℃时效后低温(-196℃)冲击功出现最低值51 J。时效温度升高到500℃后,实验钢的冲击韧性回升,因为马氏体基体中生成的逆转变奥氏体抑制了裂纹萌生并缓解其扩展。在500℃时效产生了Ni_3Ti析出强化效应和逆变奥氏体韧化效应,使实验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索忠源,王鑫,王文革,张志浩,王毅坚[3](2019)在《回火工艺对ZG5Cr17Ni2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洛氏硬度计等手段,研究了200~600℃回火温度对ZG5Cr17Ni2马氏体不锈钢组织转变及硬度的影响,讨论了二次回火对其组织及硬度的改变。结果表明,在500℃以下回火,组织由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莱氏体+新淬马氏体组成,硬度呈马鞍状分布,在500℃时硬度(HRC)达到最大值(50)进一步提高回火温度至600℃时,马氏体分解,转变为回火索氏体,硬度(HRC)快速降至36。在500℃二次回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减少,二次碳化物析出增多,硬度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11期)
王汉杰[4](2019)在《看酒钢高碳马氏体不锈钢如何被批量“拿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8月份批量生产之后,月月都有新订单。这不,我们刚刚兑现了10月份的单子,200吨。”又一笔订单兑现了,回想起高碳马氏体不锈钢(50Cr15MoV)在酒钢铬钢酸洗线批量生产的情景,正在外地出差的酒钢宏兴股份钢铁研究院不锈钢研究所的年轻工程师李照国在与(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报》期刊2019-10-30)
张迅达,陈韶瑜,李庆钊,温力,叶芳[5](2019)在《马氏体不锈钢填丝焊缝的相变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元热动力学相图计算软件,针对马氏体不锈钢合金化体系,进行M_(23)C_6型碳化物临界析出动力学曲线计算。结果表明,C含量增加会使C曲线左移,Cr含量增加会使C曲线右移,Mn与Ni含量对C曲线影响不大;增加Cr, Ni含量会使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显着下降。采用ER430与ERNi-1焊丝进行填丝钨极氩弧焊试验,验证了动力学计算分析结果。(本文来源于《焊接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姜雯,赵昆渝,苏杰,雍岐龙[6](2019)在《热处理工艺对不同Cr含量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及能谱分析(EDS)和力学万能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1000~1100℃温度区间淬火和550~750℃温度区间回火对不同Cr含量(13%、15%)的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13和Cr15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经淬火后的显微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Cr13和Cr15两试验钢经淬火+回火后的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逆转变奥氏体,形成的逆转变奥氏体与回火马氏体符合K-S关系。回火后发现Cr15钢中存在δ-铁素体。在回火温度范围内,Cr15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强度和韧性:洛氏硬度为27~37 HRC;抗拉强度为895~1009 MPa;伸长率为17%~21%。(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10期)
周鹏,崔珊[7](2019)在《20Cr13马氏体不锈钢表面麻坑缺陷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表面出现质量问题的20Cr13马氏体不锈钢餐刀为研究对象,描述了20Cr13马氏体不锈钢热轧板经抛光后表面麻坑缺陷的宏观形貌特征,并采用扫描电镜对表面麻坑缺陷的形态、组成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麻坑缺陷的微观形貌为大小不同的孔洞、凹坑和压痕;孔洞边缘处存在大量氧元素的富聚,表明在孔洞边缘存在大量的氧化皮;凹坑处会伴有硅酸盐类夹杂物存在,加速凹坑处的点蚀和缝隙腐蚀,促使孔洞缺陷形成;压痕是由存在大量不同方位且相互垂直的划痕组成,划痕的方向与对餐刀氧化皮打磨方向一致。由此可知20Cr13不锈钢热轧板的氧化皮厚度以及夹杂物的存在对麻坑缺陷的出现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减少热轧氧化皮的厚度和提高钢水纯净度可有效地避免麻坑缺陷的产生。(本文来源于《钢铁钒钛》期刊2019年05期)
谢江怀,范淇元[8](2019)在《04Cr13Ni5Mo超级马氏体不锈钢淬火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OM、XRD、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检测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淬火对04Cr13Ni5Mo马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940~1100℃不同温度淬火后,04Cr13Ni5Mo钢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δ铁素体,并有少量残余奥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板条马氏体越来越粗大。980℃淬火试样中残余奥氏体含量最低,为3.16%。在940~1100℃淬火,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04Cr13Ni5Mo钢试样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先降低后升高,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1100℃淬火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72 MPa和874 MPa。980℃淬火试样伸长率和冲击吸收能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2%和137 J。(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22期)
索忠源,王鑫,王文革,张志浩,王毅坚[9](2019)在《ZG5Cr17Ni2马氏体不锈钢软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洛氏硬度计等实验设备,通过高温回火+等温球化处理工艺研究了ZGCr17Ni2马氏体不锈钢的软化行为,分析了组织、硬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回火温度由600℃逐步提高至700℃,组织由铸态的珠光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莱氏体+碳化物转变为珠光体+回火索氏体+不稳定残余奥氏体+莱氏体+碳化物,硬度由铸态时的HRC47逐步降低至HRC29。随后进行的等温球化使其基体珠光体进一步球化,但对硬度影响不大。最佳软化处理工艺为:高温回火650℃+2 h,等温球化760℃+2 h-700℃+2 h,炉冷。其组织为粒状珠光体+莱氏体+碳化物,硬度为HRC27。(本文来源于《铸造》期刊2019年10期)
李刚,赵博,谭俊哲,李连海,张玉金[10](2019)在《送粉率对Z5CND16-05马氏体不锈钢铁基堆焊层组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Z5CND16-05马氏体不锈钢表面的耐磨性,在其表面采用等离子弧堆焊铁基耐磨合金。试验过程中优化堆焊工艺参数,分析不同堆焊工艺参数下堆焊层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匹配。试验结果表明:送粉率为26g/min时,堆焊层的硬度达到了最佳值。改变送粉率对堆焊层的组织有一定影响,在送粉率较低的堆焊层内,胞状晶组织相对粗化,随送粉率增大,胞状晶组织呈细化趋势。(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期刊2019-10-10)
马氏体不锈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和拉伸和冲击实验等手段,研究了时效温度对00Cr12Ni10Mo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实验钢的强度逐渐提高,析出强化效应明显增强。在500℃时效后基体中析出大量棒状Ni_3Ti,实验钢的强度达到峰值。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实验钢的室温和低温冲击韧性衰减,在400℃时效后低温(-196℃)冲击功出现最低值51 J。时效温度升高到500℃后,实验钢的冲击韧性回升,因为马氏体基体中生成的逆转变奥氏体抑制了裂纹萌生并缓解其扩展。在500℃时效产生了Ni_3Ti析出强化效应和逆变奥氏体韧化效应,使实验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氏体不锈钢论文参考文献
[1].郭艳辉,曹学成,付斌.Q&P热处理对含铜马氏体不锈钢中过渡碳化物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
[2].张洪林,马东平,刘入杰,王太江,徐斌.时效温度对00Cr12Ni10Mo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19
[3].索忠源,王鑫,王文革,张志浩,王毅坚.回火工艺对ZG5Cr17Ni2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4].王汉杰.看酒钢高碳马氏体不锈钢如何被批量“拿下”[N].中国冶金报.2019
[5].张迅达,陈韶瑜,李庆钊,温力,叶芳.马氏体不锈钢填丝焊缝的相变动力学分析[J].焊接技术.2019
[6].姜雯,赵昆渝,苏杰,雍岐龙.热处理工艺对不同Cr含量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
[7].周鹏,崔珊.20Cr13马氏体不锈钢表面麻坑缺陷成因分析[J].钢铁钒钛.2019
[8].谢江怀,范淇元.04Cr13Ni5Mo超级马氏体不锈钢淬火工艺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9
[9].索忠源,王鑫,王文革,张志浩,王毅坚.ZG5Cr17Ni2马氏体不锈钢软化工艺研究[J].铸造.2019
[10].李刚,赵博,谭俊哲,李连海,张玉金.送粉率对Z5CND16-05马氏体不锈钢铁基堆焊层组织性能的影响[C].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