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论文和设计-张学尧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动物养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果蝇饲养管使用完毕后,需将已经霉变和腐化的果蝇饲料人工抠出,特别是果蝇饲养管底饲料不易抠出,需反复用毛刷擦拭和大量清水冲洗,才能用于下一次饲料制备,人工成本高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透明管、组合套筒、管底帽和对接装置。本实用新型在透明管的底端设置有管底帽,解决了现有果蝇饲养管使用完毕后,需将已经霉变和腐化的果蝇饲料人工抠出,特别是果蝇饲养管底饲料不易抠出,需反复用毛刷擦拭和大量清水冲洗,才能用于下一次饲料制备,人工成本高昂的问题。

设计方案

1.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管(1)、组合套筒(2)、管底帽(3)和对接装置(4),所述组合套筒(2)套嵌在透明管(1)内,管底帽(3)设置在透明管(1)的底端,对接装置(4)套装在透明管(1)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管(1)为透明管状结构,分成透明管顶端、透明管中段和透明管底端,透明管顶端管壁比透明管中段和透明管底端的管壁薄,在透明管底端设有外螺纹,用于与管底帽(3)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套筒(2)为两个半圆形弧片组成的圆柱套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底帽(3)由帽体(201)和密封橡胶圈(202)组成,在所述帽体(20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用于管底帽(3)螺纹连接,所述密封橡胶圈(202)设置在管底帽(3)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装置(4)为对接环或对接伸缩套,用于与另外一个组合式果蝇饲养管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管顶端和组合套筒(2)之间的间隙为0.1mm-0.2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管中段和透明管底端与组合套筒(2)之间的间隙为0.05mm-0.1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装置(4)设置在距离透明管顶端上部0.5cm-2.0cm的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管(1)、组合套筒(2)、管底帽(3)和对接装置(4)的直径为0.5cm-10cm,厚度为0.5mm-5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管底端与管底帽(3)之间的间隙为0.1mm-1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动物养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

背景技术

果蝇是生物学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模式动物之一。果蝇具有染色体组成简单、生长周期短、饲养容易、突变体库丰富等多种优势,在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人类疾病研究等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产生一系列原创科研成果。截止2017年果蝇先后已帮助科学家5次赢得诺贝尔奖。

果蝇遗传学中最为重要的工作是果蝇品系重组。首先根据果蝇平衡子表型将不同基因型的果蝇区分,再将不同基因型的雌果蝇和雄果蝇进行交配。为确保得到正确重组的子代果蝇,果蝇品系重组所选雌性果蝇须为未交配的处女蝇。然而雌性果蝇羽化10-12小时后即拥有交配能力,需要及时与雄性果蝇分离,在果蝇品系重组工作中,最为繁琐的工作就是收集足量的处女蝇。

果蝇生活史历经卵、幼虫、蛹和成虫;果蝇幼虫须爬至果蝇饲养管壁上才能成功化蛹,果蝇蛹期约5天,果蝇蛹贴附在果蝇饲养管壁上无移动能力,可用工具方便的转移。

目前常见果蝇饲养管主要由饲养管管体和棉花塞组成,饲养管管体底端封闭用于存放半固态饲料,管体顶端开放用于饲料和果蝇的进出,使用时用棉花塞封闭管体顶端,防止果蝇逃逸,还存在以下显著问题:

1、现有果蝇饲养管使用完毕后,需将已经霉变和腐化的果蝇饲料人工抠出,特别是果蝇饲养管底饲料不易抠出,需反复用毛刷擦拭和大量清水冲洗,才能用于下一次饲料制备,人工成本高昂;

2、现有果蝇饲养管无法高效收集处女蝇,果蝇羽化后,若不及时分离雌雄果蝇,雌性果蝇可能发生交配,雌性果蝇就不能绝对保证为处女蝇,从而造成大量雌性果蝇浪费;

3、现有果蝇饲养管在收集处女蝇时,果蝇已经羽化,具有全面的飞翔、逃逸能力,处女收集选过程会导致果蝇成虫逃逸;

4、现有果蝇饲养管进行果蝇转移和种群扩繁时,需将新果蝇饲养管和旧果蝇饲养管的顶端对接,再将新果蝇饲养管的顶端朝上,旧果蝇饲养管的顶端朝上,通过重力作用将果蝇成虫移动到新果蝇饲养管中,由于是手工操作且没有专用固定装置,新果蝇饲养管和旧果蝇饲养管之间常留有缝隙,导致果蝇成虫逃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包括透明管、组合套筒、管底帽和对接装置,所述组合套筒套嵌在透明管内,管底帽设置在透明管的底端,对接装置套装在透明管的上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透明管为透明管状结构,分成透明管顶端、透明管中段和透明管底端,透明管顶端管壁比透明管中段和透明管底端的管壁薄,在透明管底端设有外螺纹,用于与管底帽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组合套筒为两个半圆形弧片组成的圆柱套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管底帽由帽体和密封橡胶圈组成,在所述帽体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用于管底帽螺纹连接,所述密封橡胶圈设置在管底帽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对接装置为对接环或对接伸缩套,用于与另外一个组合式果蝇饲养管对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透明管顶端和组合套筒之间的间隙为0.1mm-0.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透明管中段和透明管底端与组合套筒之间的间隙为0.05mm-0.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对接装置设置在距离透明管顶端上部0.5cm-2.0cm的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透明管、组合套筒、管底帽和对接装置的直径为0.5cm-10cm,厚度为0.5mm-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透明管底端与管底帽之间的间隙为0.1mm-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所述在透明管的底端设置有管底帽,解决了现有果蝇饲养管使用完毕后,需将已经霉变和腐化的果蝇饲料人工抠出,特别是果蝇饲养管底饲料不易抠出,需反复用毛刷擦拭和大量清水冲洗,才能用于下一次饲料制备,人工成本高昂的问题。

2、所述组合套筒套嵌在透明管内,且所述组合套筒为两个半圆形弧片组成的圆柱套筒,这样果蝇幼虫可以爬至组合套筒壁上化蛹,在果蝇羽化为成虫前,将组合套筒取出,可方便的将附着在组合套筒壁上的蛹逐个分离,并单独饲养,避免雌雄果蝇成虫相互交配。从而解决现有收集处女蝇过程中的难点——无法高效收集处女蝇,果蝇羽化后,若不及时分离雌雄果蝇,雌性果蝇就不能绝对保证为处女蝇,造成大量雌性果蝇浪费的问题。

3、所述在透明管的上端套装有对接装置,解决了果蝇成虫转移过程中和果蝇种群扩繁过程中果蝇成虫逃逸的问题。

4、所述在管底帽的底部设有密封橡胶圈,防止饲料泄露。

5、所述透明管顶端管壁比透明管中段和透明管底端的管壁薄,做成这样既保证了组合套筒可以轻松插入透明管,又保证了透明管中段管壁和透明管底端管壁可以更好的卡紧组合套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透明管和组合套筒的断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管底帽的整体结构图

图中:1-透明管、2-组合套筒、201-帽体、202-密封橡胶圈、3-管底帽、4- 对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图5-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包括透明管 1、组合套筒2、管底帽3和对接装置4,所述组合套筒2套嵌在透明管1内,管底帽3设置在透明管1的底端,对接装置4套装在距离透明管顶端上部0.5cm-2.0cm的位置处,所述对接装置4为对接环,用于与另外一个组合式果蝇饲养管对接,所述透明管1为透明管状结构,分成透明管顶端、透明管中段和透明管底端,透明管顶端管壁比透明管中段和透明管底端的管壁薄,在透明管底端设有外螺纹,用于与管底帽3螺纹连接。所述组合套筒2为两个半圆形弧片组成的圆柱套筒,所述管底帽3由帽体201和密封橡胶圈202组成,在所述帽体20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用于管底帽3螺纹连接,所述密封橡胶圈202设置在管底帽3的底部,所述透明管顶端和组合套筒2之间的间隙为0.1mm-0.2mm,所述透明管中段和透明管底端与组合套筒2之间的间隙为0.05mm-0.1mm,所述透明管1、组合套筒2、管底帽3和对接装置4的直径为0.5cm-10cm,厚度为 0.5mm-5mm,所述透明管底端与管底帽3之间的间隙为0.1mm-1mm。

实施例2

如图3-4,图5-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包括透明管 1、组合套筒2、管底帽3和对接装置4,所述组合套筒2套嵌在透明管1内,管底帽3设置在透明管1的底端,对接装置4套装在距离透明管顶端上部0.5 cm-2.0cm的位置处,所述对接装置4为伸缩套,用于与另外一个组合式果蝇饲养管对接,所述透明管1为透明管状结构,分成透明管顶端、透明管中段和透明管底端,透明管顶端管壁比透明管中段和透明管底端的管壁薄,在透明管底端设有外螺纹,用于与管底帽3螺纹连接。所述组合套筒2为两个半圆形弧片组成的圆柱套筒,所述管底帽3由帽体201和密封橡胶圈202组成,在所述帽体20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用于管底帽3螺纹连接,所述密封橡胶圈202设置在管底帽3的底部,所述透明管顶端和组合套筒2之间的间隙为0.1mm-0.2mm,所述透明管中段和透明管底端与组合套筒2之间的间隙为0.05mm-0.1mm,所述透明管1、组合套筒2、管底帽3和对接装置4的直径为0.5cm-10cm,厚度为0.5mm-5mm,所述透明管底端与管底帽3之间的间隙为0.1mm-1mm。

工作原理:饲养果蝇时,首先配制果蝇饲料,把管底帽3拧到透明管1底端,再将组合套筒2插入透明管1内,将融化的果蝇饲料倒入透明管1内,果蝇饲料冷却后粘附于管底帽3和组合套筒2,根据需要将果蝇卵、幼虫、蛹或成虫放入组合套筒2,最后在组合套筒2的顶端塞上棉花,果蝇即在饲养管中正常生长;转移果蝇成虫时,利用对接装置4连接新旧果蝇饲养管,利用重力作用,即可将所有成虫从新管转移至旧管;收集处女蝇时,将附着有果蝇蛹的组合套筒2抽出,拆开,用工具将贴壁蛹化的果蝇蛹逐个分离,并将每个果蝇蛹单独饲养,雌雄果蝇无法接触和交配,从而高效收集大量处女蝇;在清洗果蝇饲养管时,只需拧开管底帽3,将残余废旧饲料用水流冲走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透明管1、组合套筒2、帽体201、密封橡胶圈202、管底帽3、对接装置4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5644.1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4(山西)

授权编号:CN209882844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A01K67/033

专利分类号:A01K67/033

范畴分类:申请人:山西大学

第一申请人:山西大学

申请人地址: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发明人:张学尧;贺启慧

第一发明人:张学尧

当前权利人:山西大学

代理人:程园园

代理机构:14115

代理机构编号: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组合式果蝇饲养管论文和设计-张学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