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合模油缸论文和设计-王伟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合模油缸,包括油缸筒、与油缸筒密封配合的合模缸后盖,油缸筒内设有配合滑动的大活塞杆,大活塞杆内开设有用以插入快速活塞杆的空腔,快速活塞杆内设有沿轴向设置的通孔并与设置在合模缸后盖上的合模进出油口连通,快速活塞杆后端固定于合模缸后盖。大活塞杆后端设有一活塞,活塞与油缸筒之间的空间构成油缸前腔、油缸后腔,油缸前腔与油缸筒前端上设置的开模进出油口相通。合模缸后盖下端固定连接充液阀体,充液阀体上端与油缸后腔密封连通,下端与连通主油箱的充液进出油口相连,合模缸后盖上还设有连通油缸后腔与主油路的增压进出油口。实现了中空吹塑机快速开合模,减小了油泵排量和电机功率,并有节能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合模油缸,包括油缸筒(1)、合模缸后盖(2),所述合模缸后盖(2)与所述油缸筒(1)后端密封配合,所述油缸筒(1)内设有配合滑动的大活塞杆(3),所述大活塞杆(3)内开设有用以插入快速活塞杆(5)的空腔(4),所述快速活塞杆(5)内设有沿轴向设置的通孔(6),所述通孔(6)与设置在合模缸后盖(2)上的合模进出油口(7)连通,所述快速活塞杆(5)后端固定于所述合模缸后盖(2),所述大活塞杆(3)后端设有一活塞(8),所述活塞(8)与油缸筒(1)之间的空间构成油缸前腔(9)、油缸后腔(10),所述油缸前腔(9)与所述油缸筒(1)前端上设置的开模进出油口(11)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缸后盖(2)下端固定连接充液阀体(12),所述充液阀体(12)上端与油缸后腔(10)密封连通,下端与连通主油箱的充液进油口(13)相连,所述合模缸后盖(2)上还设有连通油缸后腔(10)与主油路的增压进出油口(14)。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合模油缸,包括油缸筒(1)、合模缸后盖(2),所述合模缸后盖(2)与所述油缸筒(1)后端密封配合,所述油缸筒(1)内设有配合滑动的大活塞杆(3),所述大活塞杆(3)内开设有用以插入快速活塞杆(5)的空腔(4),所述快速活塞杆(5)内设有沿轴向设置的通孔(6),所述通孔(6)与设置在合模缸后盖(2)上的合模进出油口(7)连通,所述快速活塞杆(5)后端固定于所述合模缸后盖(2),所述大活塞杆(3)后端设有一活塞(8),所述活塞(8)与油缸筒(1)之间的空间构成油缸前腔(9)、油缸后腔(10),所述油缸前腔(9)与所述油缸筒(1)前端上设置的开模进出油口(11)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缸后盖(2)下端固定连接充液阀体(12),所述充液阀体(12)上端与油缸后腔(10)密封连通,下端与连通主油箱的充液进油口(13)相连,所述合模缸后盖(2)上还设有连通油缸后腔(10)与主油路的增压进出油口(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合模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活塞杆(3)通过卡套式法兰(15)卡设在与其相互配合的油缸筒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合模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活塞杆(5)穿过所述活塞(8),通过所述通孔(6)两侧的螺钉铆接固定于合模缸后盖(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合模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液阀体(12)通过两侧螺钉铆接固定于所述合模缸后盖(2)下端,且与所述油缸后腔(10)密封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合模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液阀体(12)上装置有充液阀(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合模油缸,其特征在于:与油缸筒(1)相接触的所述合模缸后盖(2)处为L形台阶,所述活塞(8)后端抵靠在所述L形台阶,用以限定活塞(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合模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活塞杆(3)上设有与活塞(8)的内壁相接触的内密封圈,所述内密封圈与所述活塞(8)内壁密封配合;所述活塞(8)外壁设置外密封圈,所述外密封圈与所述油缸筒(1)后端内壁密封配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制品成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合模油缸。

背景技术

大型中空吹塑机的开合模机构要求油缸行程大,并且在模具合模到位后要有很大的锁模压力来保证吹塑制品的成型,在开合模时速度要求高,需要的油流量要大,压力低;锁模时要求油流量小,压力高。需要系统提供高压大流量来满足开合模以及锁模要求,因而需要很大功率的电机来驱动,能耗比较大,生产成本高,不能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合模油缸。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油缸筒、合模缸后盖,所述合模缸后盖与所述油缸筒后端密封配合,所述油缸筒内设有配合滑动的大活塞杆,所述大活塞杆内开设有用以插入快速活塞杆的空腔,所述快速活塞杆内设有沿轴向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与设置在合模缸后盖上的合模进出油口连通,所述快速活塞杆后端固定于所述合模缸后盖,所述大活塞杆后端设有一活塞,所述活塞与油缸筒之间的空间构成油缸前腔、油缸后腔,所述油缸前腔与所述油缸筒前端上设置的开模进出油口相通,所述合模缸后盖下端固定连接充液阀体,所述充液阀体上端与油缸后腔密封连通,下端与连通主油箱的充液进油口相连,所述合模缸后盖上还设有连通油缸后腔与主油路的增压进出油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油缸后腔连接的充液阀体利用充液阀的特性,在空腔推动大活塞杆合模过程中,快速注入液压油,实现了中空吹塑机快速合模,减小了油泵排量和电机功率。通过增设增压进出油口向油缸后腔注入高压油,显著增大锁模力,减少油量。

优选地,所述大活塞杆通过卡套式法兰卡设在与其相互配合的油缸筒内。

优选地,所述快速活塞杆穿过所述活塞,通过所述通孔两侧的螺钉铆接固定于合模缸后盖。

优选地,所述充液阀体通过两侧螺钉铆接固定于所述合模缸后盖下端,且与所述油缸后腔密封配合。

优选地,所述充液阀体上装置有充液阀。

优选地,与油缸筒相接触的所述合模缸后盖处为L形台阶,所述活塞后端抵靠在所述L形台阶,用以限定活塞。

优选地,所述大活塞杆上并且在对应于活塞的内壁设置内密封圈,所述内密封圈与所述活塞内壁密封配合;活塞外壁设置外密封圈,所述外密封圈与所述油缸筒后端内壁密封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合模油缸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新型和模油缸,包括油缸筒1,合模缸后盖2、大活塞杆3、活塞8。大活塞杆3通过卡套式法兰15卡设在与其相互配合的油缸筒1内,油缸筒1通过上下两侧螺钉铆接固定于合模缸后盖2,与合模缸后盖2密封配合。在大活塞杆3内开设有用以插入快速活塞杆5的空腔4,快速活塞杆5的外径和活塞8的内径相吻合。在快速活塞杆5内设有沿轴向设置的通孔6,通孔6与设置在缸后盖2上的合模进出油口7连通,合模进出油口7与主油箱相通。快速活塞杆5后端通过位于通孔6位于两侧的螺钉铆接固定于合模缸后盖2,两侧螺钉位于油缸后盖上与通孔6形成轴对称的两侧。

合模缸后盖2与油缸筒1卡接面形成L形接口,所述L形接口突出端卡接进油缸筒1内可与活塞8后端贴触以达到限定活塞8的作用,油缸筒1通过螺钉密封固定于合模缸后盖2。

活塞8与缸筒1内侧接触面设置有密封圈,使两者密封配合;活塞8与油缸筒1之间的空间构成油缸前腔9、油缸后腔10,油缸前腔9与油缸筒1前端上设置的开模进出油口11相通。充液阀体12通过两侧螺钉固定于合模缸后盖2下端,且与所述油缸后腔10密封配合。充液阀体12上端与油缸后腔10密封连通,下端与连通主油箱的充液进油口13相连,合模缸后盖2上还设有连通油缸后腔10与主油路的增压进出油口14。

开模进出油口11、合模进出油口7、增压进出油口14均与主油箱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合模油缸使用时,油箱液压油自开模进出油口11进入,同时油缸后腔10的液压油经增压进出油口14快速回到主油箱,此时油缸前腔空间小,所需液压油少,压力大,在油压作用下,活塞8推动大活塞杆3快速开模。合模时,主油箱通过合模进出油口7供油,液压油通过通孔6快速进入空腔4,在油压作用下,活塞8带动大活塞杆3快速前进,油缸前腔9内液压油通过开模进出油口11快速回到油箱。此时,合模油缸内形成负压,液压阀16打开,大量液压油经液压阀16快速进入合模油缸,合模结束后自动充满油缸后腔10。合模完成后,主油箱通过进增压进出油口14向油缸后腔10来供应压力油提供最后的锁模力。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新型合模油缸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8156.3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699829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B29C49/56

专利分类号:B29C49/56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张家港市意久机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张家港市意久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滩里村

发明人:王伟;黄兴来;曹昀

第一发明人:王伟

当前权利人:张家港市意久机械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闯

代理机构:32260

代理机构编号: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新型合模油缸论文和设计-王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