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河南省许昌幼儿师范学校王琳
课堂教学是一种综合、系统的心智工程,蕴含无边无际的创造空间;同时课堂教学又是一门艺术,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但教学更是科学的,科学的本质必须遵循规律。课堂的教学创意旨在积极有效的发展学生的学力、个性和睿智,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的价值取向。时代的发展,呼唤课堂教学的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与风采。教无定法新课改挑战教学创意“课有常,而教法无常,即教无定法”。新课改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最为核心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呢?本人认为必须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下功夫:课堂教学要有“创意”。
1“教学创意”的含义
教学创意就是充满新意的、有个性的、带有一定创造性的教学构想,就是准备实施的教学的新点子、新思路、新方案。侧重于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过程的构想、教学内容的独特性、侧重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是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智慧的集中表现。简言之,创意教学就是教师的创造力在教学中的集中表现,是一种透过教师不断的自我充实,发挥创造力,去重视学生的需求和感受,最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知识探索的能力。
2创意教学要以“真实”为前提,以“发展性”为价值导向
例如,某公开课《函数的应用》,课前利用课件展示了很多有关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画面,由此过渡到应用函数问题的分析理解,尽管这样的设计很有创意,也完全符合新课标理念下的创设课堂问题情景。却整整占用了20分钟的时间,还没有切入这节课的主题,整节课先创设一个所谓的“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情境”其表,“灌输”其里,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只凸现出学习方式的外现性,忽视学习方式的内涵。忽略了课堂的主要内容,及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虽说是课堂有创意,却有悖于日益理性的数学课堂。
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难道只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加点“味精”吗?如果情境创设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不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伪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要坚决摒弃。我们要追求“求真务实”的教学创意。
数学课堂创意教学的效能主要是引趣、激疑和诱思。为此,课堂教学的创意要以“真实性”为前提,以“发展性”为价值导向。让数学课堂教学在适度改变其枯燥乏味面孔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最终折服于数学的理性思维、并被数学本身的魅力所吸引,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创意教学不能让学生的知识面出现断层,要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找到附着点
例如:《平面向量的直角坐标》教学片段师:我们前面学习了向量的四则运算,是从“数”的角度来研究向量的,这节课我们要从“形”的角度来研究,运用多媒体创设思维情景,屏幕上显示:
问题1:在几何上我们用什么来表示实数?
生1: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屏幕上显示:实数(数),数轴上的点(形)
师:回忆平面向量分解定理:C=xa+yb(a,b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两个向量),一个向量由什么唯一确定?
生2:由a,b唯一确定;
问题2:类比实数的表示,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向量?
无人回答
反思此教学过程,为什么学生启而不发?原因是教师在创设探究问题情境的设计中脱离了学生的“最近思维区”,使学生的知识面出现断层,一时间,学生在原有知识上找不到附着点。在本例中,问题1与问题2之间的跨度太大,这样探究的新问题与学生原有知识附着点之间出现断层,以至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找不到附着点。如果我们在问题1与问题2之间增加问题3:平面上的点用什么来表示?(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点和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关系,这样学生自然会意识到x和y组成一对有序实数是否与点对应,这样可以用点来表示)。因此,在方法与过程的设计中,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4创意教学需要教师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让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建构知识链
例如:《正弦函数的周期性》教学片段
问题1:正弦函数y=sinx的图像有什么特征?怎样用数学表达式
表示?
答:①正弦函数图象具有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②由诱导公式也可得:sin(2π+x)=sinx。
教师总结:正弦函数图象周而复始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函数值周而复始的变化sin(2π+x)=sinx这个结论可由图象观察分析得到,也可由诱导公式得到。
问题2:对于sin(2π+x)=sinx,若记f(x)=sinx,则对于任意x∈R,都有f()=f()?
答:设f(x)=sinx,则对于任意x∈R,都有f(x+2π)=f(x)。(引导学生从问题1感悟问题的实质:sin(2π+x)=sinx)
教师抽象概括:周期函数定义:(略)
问题3:正弦函数的周期为多少?(学生容易从问题2的结论中获得答案)
答:2π、4π、6π、……2kπ(k∈Z且k≠0)都是它的周期。
问题4:在正弦函数的周期中,最小正数是多少?给出最小正周期的定义。(这里应用了问题3的结论)答:2π
从而得出最小正周期的定义:(略)
教师通过“弱化”的问题1和问题2,将问题转化到学生的最近思维区内,学生解决了问题2,就说明学生的潜在的发展水平已经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问题3,学生解决了问题3,他们潜在的发展水平已经转化为其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问题4。
此案例的设计体现了教师作用不可低估,诱导学生自己探究数学结论,有效地处理了“放”与“扶”的关系,从而让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建构知识链。
总之,教师只有用心创意教学,才能使我们的课程更具吸引力,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面对新课程改革,数学教学更需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结合教学主题,创设生动有趣的又富有实效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富有激情地学习数学,从而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
2邵宗杰编.心理学教程.渐江教育出版社
3炯涛.数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