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教派政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派,黎巴嫩,中东,什叶派,伊斯兰,政治,逊尼派。
教派政治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奕含[1](2019)在《从政治生态视角看黎巴嫩的教派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黎巴嫩国内的教派矛盾概况的基础上,指出了政治生态失衡是导致黎巴嫩教派冲突的原因,同时分析了政治生态失衡对黎巴嫩国家造成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认为要想使黎巴嫩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该国急需重新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9年15期)
王晴锋[2](2019)在《印度圣牛、种姓政治与教派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圣牛在精神与物质、象征与生计、宗教与经济之间扮演着重要角色。婆罗门放弃吃牛肉、崇拜母牛并成为严格的素食主义者是婆罗门教与佛教争权夺利的结果。在不杀生伦理、生灵等级观和圣牛信仰之基础上,原先无贵贱高下之分的饮食实践产生了阶序性差异,并通过宗教外衣逐渐结构化。与食物阶序相对应,种姓阶序的顶端是婆罗门、中间是非婆罗门,底端则是"不可接触者"。由此,饮食实践成为种姓政治的外显标志。在历史和现实中,圣牛还成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教派冲突的持续来源,不同族群策略性地利用经济效用和宗教权利进行自我争辩。在母牛成为印度教之核心象征物的今天,它将继续成为政治动员、唤醒宗教情感和民族主义的工具。(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海鹏[3](2017)在《从德鲁兹派政治参与解读黎巴嫩的教派分权政治体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黎巴嫩的教派分权体制是中东地区协和式民主政体的典型代表,德鲁兹派在这一体制的起源与形成进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1943年独立以来,黎巴嫩的协和式教派政体经历了"建立-维系-崩溃-重建"的完整循环。受限于制度固有缺陷、外部政治环境、教派内部政治动力及独特历史经验等因素的复杂影响,黎巴嫩德鲁兹精英的政治参与模式也经历了由体制内传统派系政治、体制外激进左翼政治、国家崩溃时期的教派武装割据,最终回归体制内教派政治的循环。黎巴嫩德鲁兹派的案例表明,协和式政体设计虽能基本保障少数族裔群体的政治参与,但由于多重原因在稳定性方面存在重大隐患,其经验教训值得中东多族群国家在危机解决、体制重建中适当借鉴。(本文来源于《西亚非洲》期刊2017年02期)
李豪[4](2016)在《国家构建视阈下的黎巴嫩教派政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派政治自黎巴嫩共和国诞生以来便成为黎巴嫩政治生活的突出特征,深刻影响着黎巴嫩国家政局的变动及黎巴嫩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山多谷的地理格局、历任统治者权威的鞭长莫及与其分权举措、经济上的独立自主以及由此形成的教派认同,是黎巴嫩教派政治得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与合理性渊源。1926年宪法、1943年民族宪章、1990年塔伊夫协议和2008年多哈协议规定的教派分权原则,则构成黎巴嫩教派政治赖以存在的法理基础与合法性来源。随着黎巴嫩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及由此造成的教派人口格局变动,在黎巴嫩教派政治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经历被否定与重塑的同时,黎巴嫩诸教派间的社会经济交往和文化融合也随之得以加强与深化,黎巴嫩民众的政治认同亦由此而呈现由弱化教派认同到强化国家认同的发展趋向。(本文来源于《外国问题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5](2015)在《主题讨论:中东伊斯兰教派政治:表象与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东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渗透到该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宗教化和宗教政治化是宗教在政治领域渗透的集中表现。经历公元七世纪至今1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伊斯兰教内部同源异流、同宗异派的宗教教派呈现或强或弱的分化与共生、冲突与融合的复杂局面。正基于此,教派斗争成为伊斯兰政治活力的重要表现之一,是观察伊斯兰世界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伊斯兰教现已形成逊尼派、什叶派、哈瓦利派和苏非派等众多宗教派别,(本文来源于《西亚非洲》期刊2015年05期)
王宇洁[6](2015)在《当代中东伊斯兰教教派冲突:神学还是政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与特定宗教内部的分歧相关的暴力冲突一直没有停止过。威斯特伐利亚国际体系的建立以主权至上取代神权至上,曾使得欧洲的宗教战争和教派冲突大幅度减少。作为现代国际体系中的一部分,中东地区诸多国家虽然在20世纪中期经历了教派关系较为和谐的发展阶段,但是自20世纪后期起,中东各国国内的教派冲突却频频发生,地区政治中的一些斗争和博弈也被冠以教派冲突的名义,烈度和广度超过了伊斯兰教产生以来的任何时期。塑造中东地区历史的政治运动曾不断受到宗教因素的助推,在对中东政治的考察中,我们不能忽视宗教因素持续、强大的影响,但也不能将现实中的政治问题单纯归结于神学上的差异。(本文来源于《西亚非洲》期刊2015年05期)
王宇洁[7](2013)在《教派主义与中东政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斯兰教派的产生与不同人群在伊斯兰社会政治发展中的不同权力主张有着密切关系,其本身也对政治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特别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教派主义的影响日益彰显。近年西亚北非的政治变局中,教派主义的概念更是被频频使用。本文通过对近年中东政治中教派主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宗教既非中东地区安全问题的主要根源,也非治愈此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把教派差异视为目前中东政治变局产生的主因,不仅不利于冲突的解决,反而会使所谓"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千年之争"成为真正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本文来源于《阿拉伯世界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王宇洁[8](2012)在《教派主义与中东政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其他任何宗教一样,伊斯兰教产生后不久,内部即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教派分野。教派的产生与不同人群在伊斯兰社会政治发展中的不同权力主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本身也对政治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教派主义因素非但没有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潮流而淡化,相反其影响却在现代民族国家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主流国家形态而日益彰显。特别是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教派主义以一种更为明显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虽然这场革命并未强调其什叶派的属性,而是采取了泛伊斯兰主义的立场、宣扬伊斯兰世界的大团结,并在周边一些国家引发了连锁反应。但是,很多伊斯兰国家的政权并不认为伊朗革命是真正的伊斯兰运动的胜利。很多时候,它被认为是一场挑战各国现存政治秩序的政治动荡,更是什叶派对逊尼派的宗教挑战。代表逊尼派的沙特与代表什叶派的伊朗,在中东以及其他地区的穆斯林社团当中展开了以宗教为旗帜的意识形态宣传战,并将其与自身争取地区霸权和伊斯兰世界领袖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伊朗革命本来是一场以伊斯兰为旗帜的革命,其输出革命的理想更是基于一种泛伊斯兰主义的认同,但是它引发的冲击与地区政治、世界政治因素互相结合,某种程度上使得两个教派之间的隔阂更加深刻,使教派主义成为影响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在近年来中东北非的政治变化中,教派主义的概念更是被频频使用。在西方一些学者以"文明的冲突"来诠释全球格局的未来走势而受到来自伊斯兰世界的强烈抨击之时,伊斯兰世界内部这种与教派因素有关的矛盾冲突和紧张关系,以一种文明中的"次级文明"群体冲突的形式,为这一理论做出了另一种版本的诠释。对教派主义及其在中东北非政治变迁中的作用予以考察,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北京论坛(2012)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新格局·新挑战·新思维·新机遇:“信仰与社会-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期刊2012-11-02)
魏香镜,卢丽丽[9](2012)在《叙危机局势恶化 外溢效应明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期嘉宾: 李伟建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室主任 余国庆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田文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金良祥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叙(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2-10-23)
赵琳琳[10](2012)在《伊拉克石油产业复苏》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陷入教派纷争及政治僵局,但伊拉克的原油产量增长较快,并为这个国家的未来以及缓解石油市场紧张局势带来新希望。 产业复苏的意义 产量的增加和重要港口条件的改善使得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增加了近20%,达250万桶/日。(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2-07-06)
教派政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印度圣牛在精神与物质、象征与生计、宗教与经济之间扮演着重要角色。婆罗门放弃吃牛肉、崇拜母牛并成为严格的素食主义者是婆罗门教与佛教争权夺利的结果。在不杀生伦理、生灵等级观和圣牛信仰之基础上,原先无贵贱高下之分的饮食实践产生了阶序性差异,并通过宗教外衣逐渐结构化。与食物阶序相对应,种姓阶序的顶端是婆罗门、中间是非婆罗门,底端则是"不可接触者"。由此,饮食实践成为种姓政治的外显标志。在历史和现实中,圣牛还成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教派冲突的持续来源,不同族群策略性地利用经济效用和宗教权利进行自我争辩。在母牛成为印度教之核心象征物的今天,它将继续成为政治动员、唤醒宗教情感和民族主义的工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派政治论文参考文献
[1].刘奕含.从政治生态视角看黎巴嫩的教派冲突[J].西部学刊.2019
[2].王晴锋.印度圣牛、种姓政治与教派冲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李海鹏.从德鲁兹派政治参与解读黎巴嫩的教派分权政治体制[J].西亚非洲.2017
[4].李豪.国家构建视阈下的黎巴嫩教派政治探究[J].外国问题研究.2016
[5]..主题讨论:中东伊斯兰教派政治:表象与本质[J].西亚非洲.2015
[6].王宇洁.当代中东伊斯兰教教派冲突:神学还是政治?[J].西亚非洲.2015
[7].王宇洁.教派主义与中东政治[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3
[8].王宇洁.教派主义与中东政治[C].北京论坛(2012)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新格局·新挑战·新思维·新机遇:“信仰与社会-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2012
[9].魏香镜,卢丽丽.叙危机局势恶化外溢效应明显[N].南方日报.2012
[10].赵琳琳.伊拉克石油产业复苏[N].中国石化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