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移相谐振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变换器,谐振,双向,电压,基波,参数,模式。
移相谐振控制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韩伟健,马瑞卿,刘青[1](2019)在《变频+移相控制的双有源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的小信号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变频+移相双自由度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双有源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在宽范围工况下的零电压开通,从而有效提升变换器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提出了变频+移相控制下双有源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的小信号连续域模型,为研究在该控制机制下变换器的动态特性和闭环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依据。所建立的模型基于广义平均建模法,选取输出电压的直流分量和电感电流、谐振电容电压的基波分量作为状态变量,准确描述了谐振腔对变换器动态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输出电压闭环调节器,实现了变换器在ZVS变频+移相控制下的稳定运行。理论分析通过Matlab/PLECS仿真和1台800 W原理样机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陶文栋,王玉斌,张丰一,曲增彬,潘腾腾[2](2018)在《双向LLC谐振变换器的变频-移相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向LLC谐振变换器由于其运行范围宽、具有软开关特性等优点,在电动汽车、新能源发电及电力电子变压器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研究。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双向LLC谐振变换器,该拓扑正向工作和反向工作时结构对称、并且能够实现能量双向流动,详细分析了该拓扑在变频控制和移相控制下的工作原理和软开关特性。为了解决变频控制下电压增益范围相对较窄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将变频控制和移相控制相结合,可以实现变换器的宽电压增益及全范围软开关,提高了变换器效率。最后通过PSIM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双向LLC谐振变换器的变频-移相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24期)
李兵兵,许建平,陈一鸣,王跃斌[3](2017)在《辅助谐振换流极移相控制LCC谐振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恒定频率移相控制LCC谐振变换器开关频率固定,有利于磁性元件的优化设计。但轻载工作时,LCC谐振变换器的滞后桥臂开关管很难实现软开关,开关损耗大、轻载效率低。针对该问题,提出了辅助谐振换流极(ARCP)LCC谐振变换器。轻载时,ARCP电路投入工作,实现了主电路开关管全负载范围的零电压开关(ZVS)导通,降低了变换器的开关损耗。通过移相控制LCC谐振变换器的原理分析,给出了LCC变换器的ZVS工作范围,确定了ARCP电路的投切条件。400V输入、48V/1kW输出样机的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7年10期)
李含其,陈昌松,万文超,段善旭[4](2017)在《基于移相控制的叁电平LLC谐振变换器宽电压范围输出的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LLC谐振变换器拓扑具有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优势,广泛应用于DC-DC变换器场合。因为传统LLC谐振变换器难以适应宽电压范围输出,采用移相控制拓宽叁电平LLC谐振变换器的系统增益范围,减小工作频率范围,提升轻载下的系统效率。移相模式下采用传统基波近似法分析时,系统增益曲线会与实际值偏差较大,分析其原因后,采用时域分析法建立了精确度更高的系统增益曲线,依据时域分析模型,提出了一种叁电平LLC谐振变换器电感比(励磁电感与谐振电感的比值)的设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移相控制将增益范围从0.8~1.0提高到了0.5~1.0,并且采用所提电感比设计方法 ,软开关实现良好。(本文来源于《电源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高铁峰,张森,赵剑锋,张云龙[5](2017)在《LCC谐振变换器非对称移相控制及效率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LCC谐振变换器的非对称移相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PWM移相混合调制方式,有两个控制变量,实现了更高的控制自由度。分析LCC谐振变换器的稳态特性,包括输出功率特性、软开关特性以及谐振电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控制变量组合能够实现同一输出功率,但会导致软开关及谐振电流特性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效率优化策略,使谐振变换器在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谐振电流降至最低,同时保证了软开关的实现。所提出的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LCC谐振变换器的效率。通过仿真及1.9k W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及所提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吕正,颜湘武,孙磊[6](2017)在《基于变频-移相混合控制的L-LLC谐振双向DC-DC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储能系统的不断发展及其在直流分布式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充当储能与直流分布式系统能量交互接口,调节范围宽、运行效率高的双向直流变换器得到深入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变频-移相混合控制的L-LLC谐振双向直流变换器,具备宽泛的增益及功率范围,可实现输入侧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输出侧整流管的零电流关断,运行效率高。对变频-移相控制下L-LLC的运行状态及特性进行了精确的描述分析,从理论层面论证采用变频-移相混合控制的合理性并提出一种简单的变频-移相混合控制实现方法。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L-LLC谐振双向直流变换器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及其在运行效率和调节范围两方面性能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杜帅林,贾晓宇,胡长生,徐德鸿[7](2016)在《LLC谐振变换器的移相控制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LLC谐振变换器并联使用时,为实现变换器之间的输出均流,通常引入移相控制。重点分析LLC谐振变换器的移相特性,首先基于LLC谐振变换器的基波模型推导移相角度与参数误差的关系,然后讨论了增益和相移特性,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为LLC谐振变换器并联的参数和移相控制设计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廖永福,林磊,李傲,钟和清,邓禹[8](2016)在《移相串联谐振高压电容器充电电源谐振参数设计方法及其电流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于移相串联谐振全桥变换器(PS-SRC)的高压电容器充电电源,提出了谐振参数设计方法和充电电流模糊控制的策略。为了克服串联谐振高压电容器充电电源工作在欠谐振电流断续模式的缺点,通过移相控制使其工作在过谐振电流连续模式下。分析了PS-SRC叁种工作模式的特点,推导了其边界条件,基于数值求解方法,对适用于高压电容器充电的工作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根据高压电容器充电电源的应用要求,提出了谐振参数设计方法。针对PS-SRC精确数学模型难以推导的情况,提出了采用模糊控制的充电电流控制方案,给出了主要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谐振参数设计方法的正确性以及模糊控制实现恒流充电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16期)
张扬,常亮,杨小品[9](2016)在《±100Mvar高压STATCOM直接电流分相谐振控制参数整定方法及RTDS仿真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采用的是±100 Mvar等级高压STATCOM,对可靠性要求较高,控制系统设计需要较高的响应速度来应对金属性接地故障等极限工况。提出了基于直接电流的分相谐振控制策略,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适用于高压STATCOM的参数整定方法。按照该方法设计了南网富宁-广西直流换流站±100 Mvar的控制参数,并通过RTDS硬件在环试验,验证了该参数整定方法的动态响应速度和金属性接地故障穿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直接电流分相谐振控制参数整定方法完全满足±100 Mvar等级高压STATCOM的工程需要。(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6年15期)
蔡航[10](2016)在《基于移相控制的电流型并联谐振臭氧发生器电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广泛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和研究相关技术的基础上,选取了以移相PWM控制的电流型全桥并联谐振式DBD型臭氧发生电源为研究对象,从电路移相模态、电源移相调节特性和电路设计叁个方面,对相应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对两种电流型全桥并联谐振式DBD型臭氧发生电源电路拓扑结构及工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比了两种电路之间的优缺点,最终选择了移相PWM控制的由逆阻型IGBT组成的电流型并联谐振全桥电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2、采用时域分析法得到了负载非线性时域分析模型,对相应的放电单元工作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研究了移相PWM控制电流型全桥并联谐振式DBD型臭氧电源系统的移相调节特性,推导了放电功率与移相角之间的通用公式,得到了不同负载结构的臭氧发生器的放电功率与移相角的关系曲线。3、采用基波分析法得到了正弦电压源供电的DBD型发生器的基波分析模型,该模型可将负载等效为一个连续变化的RC并联的非线性基波分析模型,在该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又对电路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样得到了臭氧发生器放电功率与移相角之间的关系曲线。4、设计研制了一台额定功率为220W的电流源型并联谐振DBD臭氧发生器,并进行了有效的实验研究,在硬件电路设计上,详细分析了电源整流电路、逆变电路、高频变压器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与结果。5、在控制算法上,采用软件频率跟踪控制技术使负载电压与逆变输出电流始终保持在固定相角范围内,使逆变器工作在准谐振状态,以获取较高的电源功率因数、提高系统效率;采用逆变器输出电压PID闭环控制调节移相角的大小,实现放电功率的控制。文中详细分析了电压、电流采集调理与保护电路、驱动电路的设计以及控制系统的软件实现。6、通过实验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分析与设计的正确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6-04-26)
移相谐振控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向LLC谐振变换器由于其运行范围宽、具有软开关特性等优点,在电动汽车、新能源发电及电力电子变压器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研究。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双向LLC谐振变换器,该拓扑正向工作和反向工作时结构对称、并且能够实现能量双向流动,详细分析了该拓扑在变频控制和移相控制下的工作原理和软开关特性。为了解决变频控制下电压增益范围相对较窄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将变频控制和移相控制相结合,可以实现变换器的宽电压增益及全范围软开关,提高了变换器效率。最后通过PSIM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双向LLC谐振变换器的变频-移相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相谐振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韩伟健,马瑞卿,刘青.变频+移相控制的双有源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的小信号建模[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9
[2].陶文栋,王玉斌,张丰一,曲增彬,潘腾腾.双向LLC谐振变换器的变频-移相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8
[3].李兵兵,许建平,陈一鸣,王跃斌.辅助谐振换流极移相控制LCC谐振变换器[J].电力电子技术.2017
[4].李含其,陈昌松,万文超,段善旭.基于移相控制的叁电平LLC谐振变换器宽电压范围输出的分析与设计[J].电源学报.2017
[5].高铁峰,张森,赵剑锋,张云龙.LCC谐振变换器非对称移相控制及效率优化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7
[6].吕正,颜湘武,孙磊.基于变频-移相混合控制的L-LLC谐振双向DC-DC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7
[7].杜帅林,贾晓宇,胡长生,徐德鸿.LLC谐振变换器的移相控制特性分析[J].电力电子技术.2016
[8].廖永福,林磊,李傲,钟和清,邓禹.移相串联谐振高压电容器充电电源谐振参数设计方法及其电流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6
[9].张扬,常亮,杨小品.±100Mvar高压STATCOM直接电流分相谐振控制参数整定方法及RTDS仿真实验[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
[10].蔡航.基于移相控制的电流型并联谐振臭氧发生器电源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