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学现代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现代性,文学,浪漫主义,现代文学,中国,小资产阶级,保守主义。
文学现代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砚芳[1](2019)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现代性观念的演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浪漫主义近叁十的文学发展中孕育出了现代化的文学观念。现代化文学观念在多年中文学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种文学演变,因此其中存在多种不同的理念,这些理念均是文学在不同时期的演变结果。本文将主要针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多元化的思想展开分析,并针对现代化文学观念的演变过程进行探索,从而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现代化的文学观念。(本文来源于《国际公关》期刊2019年12期)
朱建宏[2](2019)在《论《浮生六记》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记叙生平事略的一本自传性笔记小说,在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意义。通过对《浮生六记》的文本分析,解读其在文体特征、思想内容,以及人物形象方面蕴涵的文学变革现代性意义,发掘这种转变与现代文学的渊源关系,从而为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5期)
周毅[3](2019)在《20世纪中国反现代性的五副面孔——评汪树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反现代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降,西方现代性论着的大批引入,给我国哲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领域注入了丰富而新鲜的思想资源。特别是叁联书店"学术前沿"丛书、商务印书馆"现代性研究译丛"和译林出版社"人文与社会译丛"等几个系列的译着对加强中西学界现代性对话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但是,为什么迄今为止,学界对现代性问题一直讨论不清,并没有达成太多的共识?这一方面是由于现代性开始于何时,都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其概念本身也"充(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田文兵,赵学勇[4](2019)在《左翼文学研究的理论预设及其有效性反思——以“反现代的现代性”批评话语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后现代、后殖民等理论的冲击,以及"重写文学史"思潮的持续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基本范畴和价值判断遭到普遍质疑,探讨"延安文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等左翼文学形态的"前现代性"和"反现代的现代性"成为学界热点。如果无视不同国家和民族现代性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忽略现代性流动、易变的特质,而是简单对照西方现代性相关理论来研究左翼文学,其阐释的有效性有待商榷。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话语系统中西交融,思想来源多元并行,构成了中国文化和文学现代性实践中的开放姿态。中国的左翼文学思潮,继承了现代新文化的价值指向,在现代理性意识的启发和引导下将底层大众的翻身与解放作为文学表现的主要内容,将宏大国家话语形态转变为具体写作范式,实践着近现代中国文学的民族国家建构与大众启蒙传统。无论是从民族国家政权的建立,还是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彰显,左翼文学都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具有典型现代性的文学形态。(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南帆[5](2019)在《知识与文学:现代性的裂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知识分子"是一个引人瞩目同时又争议不断的社会群落。不论哪一批人被视为标准的"知识分子",这个称谓至少包含了一种初始含义:"知识"构成了这个社会群落精神生活环绕的轴心。因此,一个事实多少有些意外:何谓"知识"尚未产生一个公认的、言简意赅的界定。根据通常的语义,"知识"是对于某种对象或者某个领域的知悉、了解和(本文来源于《南方文坛》期刊2019年06期)
谷鹏飞[6](2019)在《现代性启蒙与新时期文学的身份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当代文学在进入"新时期"后随着主流意识形态文艺制度的松绑而发生了重要的身份转向。这种"转向"一方面表现为作家写作心态的重要变化,另一方面也表现为文学风格的根本变化,同时还表现为文学启蒙主义现代性使命的重新回归。中国当代文学在进入"新时期"后的这种复杂现代性身份转型,为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社会现代性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想象支持。(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丁颖[7](2019)在《现代性视域下都市文学研究的四种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拓展,对"文学城市"和都市文化身份的建构与型塑成为理论界思考和探索的目的之一,同时,现代都市文学的丰赡与成熟也催生着多元而深刻的都市文学批评格局的形成。在现代性研究潮流的裹挟助推下,形成了以文学文化研究、空间场域研究、都市及女性研究、海外域外研究为主导倾向的四种研究范式,这些研究范式侧重于都市文学"内部"和"外部"关系的考察和深入探讨,既是对物质形态的现代都市的分层还原与书写,也是对都市文学内在精神的聚合和凝练,进而完成人与城市、城市景观与城市文化共生关系的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2期)
周建华[8](2019)在《再出发:五四新文学的跨世纪思考——评陈国恩《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治中国现代文学,五四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如何认识五四新文学,既是一个本体论问题,也是一个方法论问题,需要学者们本着历史的眼光和秉持科学的方法。陈国恩教授的专着《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就是这么一部既照顾到历史的现场、站在历史的原点,又结合历史发展中五四新文学的种种衍生现象对五四新文学进行历史的、理性思考的专着。《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主要运用文学社会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透视,引出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与评价(本文来源于《德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婷[9](2019)在《徐志摩浪漫主义文学思想的现代性特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志摩是一位对中国新诗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诗人。他始终以自我感情输出而追寻理想化的艺术人生,将这种浪漫、自由的思想在诗文之中建立起了理想国。相较于同浪漫主义的郭沫若,徐志摩少了些对宏观时代的思考;而若对比民主斗士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文则少了几分火气。徐志摩的人生追求,纯粹是隐性到显性化的垂直输出,其诗歌作品充分体现了个人主义风格:极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他,向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的理想世界。其强调个性输出与理想化的思想,可以说是徐志摩诗歌富含浪漫主义特色的核心支撑点。(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9期)
石文颖[10](2019)在《“红色经典”文学现代性扩张的美学审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色经典"文学的现代性扩张主要从重构和建构两方面体现,其中被引入了很多的现代化思想,这也使"红色经典"文学当中的审美观念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在现代性扩张中,人们采用解构式的改编方式来戏说"红色经典"文学里的英雄人物,这一现象说明了人们的美学审美在向娱乐化、肤浅化方向偏移,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精神信仰的缺失。(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7期)
文学现代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记叙生平事略的一本自传性笔记小说,在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意义。通过对《浮生六记》的文本分析,解读其在文体特征、思想内容,以及人物形象方面蕴涵的文学变革现代性意义,发掘这种转变与现代文学的渊源关系,从而为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学现代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砚芳.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现代性观念的演变分析[J].国际公关.2019
[2].朱建宏.论《浮生六记》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联系[J].名作欣赏.2019
[3].周毅.20世纪中国反现代性的五副面孔——评汪树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反现代性研究》[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
[4].田文兵,赵学勇.左翼文学研究的理论预设及其有效性反思——以“反现代的现代性”批评话语为中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5].南帆.知识与文学:现代性的裂变[J].南方文坛.2019
[6].谷鹏飞.现代性启蒙与新时期文学的身份认同[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丁颖.现代性视域下都市文学研究的四种范式[J].名作欣赏.2019
[8].周建华.再出发:五四新文学的跨世纪思考——评陈国恩《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J].德州学院学报.2019
[9].李婷.徐志摩浪漫主义文学思想的现代性特质分析[J].北方文学.2019
[10].石文颖.“红色经典”文学现代性扩张的美学审视研究[J].北方文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