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麻黄论文_王硕

导读:本文包含了木麻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木麻黄,真菌,东山县,内生,产物,文昌,修身齐家。

木麻黄论文文献综述

王硕[1](2019)在《泉州湾湿地木麻黄林分土壤物理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山林主要树种为木麻黄、台湾相思等。通过研究沿海湿地木麻黄林分的土壤物理性质,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测定了土壤含水率、容重、总孔隙度,来分析其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木麻黄林分中土壤含水率较低、土壤较贫瘠、土壤紧实度较低,在人工促进自然更新时,应注意选择适宜树种,并遵照适地适树原则。(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22期)

谢银燕,王松,吴春银,毛子翎,王军[2](2019)在《木麻黄病虫害及其防治的最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木麻黄(Casuarina spp.)是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生态林和经济林,作为我国沿海防护林的当家树种,具有不可替代性,对我国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木麻黄人工林的大面积种植以及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木麻黄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本研究对已报道的木麻黄病虫害及其危害进行综述,目前有14种病害,其中青枯病和衰退病是木麻黄的主要病害,危害也最为严重。文献报道有155种虫害,但危害严重的主要有18种,其中星天牛、木麻黄毒蛾、多纹豹蠹蛾是危害木麻黄的主要害虫。同时,对报道的防治措施进行归纳与总结,在现有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建议政府部门大力推广和扶持种子苗,以提高木麻黄的抗病和抗虫能力。本研究为木麻黄病虫害的识别和鉴定以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林燕青,谢安强,林晗,洪滔,陈灿[3](2019)在《木麻黄内生真菌对其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及荧光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探讨内生真菌对木麻黄幼苗光合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苗浸泡菌液(S)和盆栽苗浇灌菌液(P)的侵染方式,接种28株不同的木麻黄内生真菌于无性系幼苗,测定幼苗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差异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S处理下46号菌株对叶绿素相对含量较对照的增幅为31.34%,16号菌株对叶绿素荧光参数Fm和Fv较对照差异最显着,分别为对照苗木的2.13倍和2.21倍;P处理未能提高木麻黄幼苗的叶绿素相对含量。【结论】内生真菌能够提高木麻黄水培苗木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Fm和Fv,从而促进幼苗的生长,但不同接菌方式以及不同菌株处理对光合性能的影响不同。(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余微,仲崇禄,张勇,魏永成,孟景祥[4](2019)在《短枝木麻黄无性系鉴定及其指纹图谱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木麻黄无性系的DNA指纹图谱鉴定体系,为今后短枝木麻黄的品种鉴定、品种权保护、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从71对EST-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扩增稳定的12对引物,采用降落PCR和毛细管电泳的基因分型方法,以采集的9个短枝木麻黄标准无性系的基因分型结果为参照,对华南沿海地区采集的109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单株进行鉴定,并结合引物组合法构建基于EST-SSR分子标记的短枝木麻黄无性系鉴定体系。[结果]12对EST-SSR引物对109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单株进行PCR扩增,共检测到5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6个,平均为4.2个,每对引物可区分2~5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根据鉴定结果,最终所有样品被划分为22个无性系,除已知的9个标准无性系外,另有13个无性系为不知名无性系,说明不同地区的无性系存在重复命名现象;利用引物组合法进一步优化后,发现只需7对引物就可将22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完全区分,并依此建立了基于7对EST-SSR引物的22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指纹图谱,每个无性系都获得了一个7位数的指纹图谱编码。[结论]利用7对EST-SSR引物构建的22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DNA指纹图谱可用于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鉴别,研究表明,华南沿海地区部分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存在命名混乱、同物异名、无性系数量少的现象,新品种选育工作亟待开展和加强。(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柯金炼,翁婷炜,廖志斌,苏良佺,卢玉栋[5](2019)在《木麻黄树皮液化制备酚醛树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苯酚为液化剂对木麻黄树皮粉末进行液化制备酚醛树脂,探讨液固比,催化剂种类、用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麻黄树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部分被苯酚液化;用硫酸(98%)作催化剂比磷酸、盐酸、甲苯-4-磺酸的效果好;确定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液固比为3,温度为110℃,催化剂为98%硫酸、用量为5%,液化时间为1 h。将液化所得的产物与甲醛进行反应,制成的树脂官能团与酚醛树脂的官能团基本相同,说明木麻黄树皮经苯酚液化后的产物制成的树脂可替代酚醛树脂。(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黄蕊,左林芝,张雅倩,陈盼,李蕾[6](2019)在《木麻黄根内生细菌次生产物的化感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是海南省重要的海防林树种,但随着林龄的增长,木麻黄林出现自我更新困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化感物质的积累。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引起木麻黄化感作用的物质除自身次生代谢合成和土壤微生物合成外,木麻黄植株内生细菌也是化感物质的来源。我们运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木麻黄根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利用传统的分离方法分离纯化根内生细菌并用16sDNA进行菌种鉴定;用分离鉴定出的不同内生细菌发酵液对木麻黄种子进行处理,以探究不同内生细菌发酵液对木麻黄种子萌发的化感潜力;此外,挑选3种对木麻黄种子萌发化感潜力最强的内生细菌,利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其发酵液的甲醇和正己烷萃取液进行鉴定,并与前期相应的木麻黄根、土壤水浸提液的甲醇和正己烷萃取液鉴定出的物质成分进行比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高通量测序对木麻黄根基因组DNA进行16S rDNA测序,将各菌株16S rDNA序列与NCBI中已知序列进行Blast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从木麻黄根中分离出最终确定36株内生细菌属于10属21种;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6种,占总菌种数的28.57%;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各3种,各占总菌种数的14.29%;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各2种,各占总菌种数的9.52%;鞘脂菌属(Sphingobium)、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根瘤菌属(Rhizobium)、Paraburkholderia、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各1种,各占总菌种数的4.76%。2.不同木麻黄根内生细菌发酵液对木麻黄种子的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降低了种子的发芽率。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发酵液处理下种子的化感效应指数最强,为-1;其次是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aryabhattai)和解聚糖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glycanilyticus)发酵液处理下的,其化感效应指数分别为-0.99和-0.94,并与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存在显着差异。此外,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cereus)和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sp.)发酵液对木麻黄种子的化感效应最弱,且与其他实验组存在显着差异,其化感效应指数分别为-0.008和-0.041。3.通过GC-MS技术在不同木麻黄根内生细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检测出酚、酮、酯、有机酸、醇类等有机化合物,其中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和1,2,3,4-丁四醇2种化合物为内生细菌代谢产物与根、土壤浸提液所共有;而且这些物质均已被证实为化感物质,表明木麻黄根内生细菌次生代谢产物也是化感物质来源。以上研究结果为木麻黄化感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木麻黄防护林的二代更新提供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陈微,曾红梅,高颖慧,赵婷婷,周玉萍[7](2019)在《木麻黄及2种相思海防林活立木应力波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应力波技术分析海南岛海防林主要树种、胸径、不同气候分布区、活立木不同方位等因素对活立木应力波传播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木麻黄应力波传播速度与胸径大小呈极显着正相关,其中S型曲线和倒函数曲线的相关性远好于直线的相关性,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主要适用于中小径级范围内,胸径大于16 cm后应力传播波速度基本稳定;(2)不同树种应力波传播速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相同胸径条件下(DBH:12~16 cm),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的应力波传播速度最大(4211.90 m·s-1),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次之(4025.17 m·s-1),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最小(3543.75 m·s-1),且DBH≥18 cm时,各径级木麻黄应力波传播速度也均大于马占相思,表明木麻黄的抗风性能良好;(3)不同气候分布区及活立木不同方位对木麻黄应力波传播速度无显着影响。研究结果对评价海防林不同树种的抗风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冠军,刘鑫铭,梁安洁,林勇明,李键[8](2019)在《两株木麻黄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对NaCl胁迫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晰抗盐木麻黄内生真菌次生代谢物与盐分胁迫之间的关系,选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不同NaCl浓度培养的两株木麻黄内生真菌(Y6、Z1)及其混菌发酵液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结果显示:(1)Y6菌发酵液在5%NaCl浓度下赤霉素含量最大,与其他处理有显着差异(P <0.05),Z1菌发酵液中玉米素含量显着高于Y6菌和混菌发酵液中玉米素含量,0%浓度下,混菌发酵液吲哚-3-乙酸含量最大,与其他处理有显着差异(P <0.05),Y6菌和Z1菌发酵液中吲哚-3-乙酸含量最大值分别在1%和3%浓度.(2)两菌株发酵液成分相对含量高于30%的物质主要有环(L-脯氨酰-L-亮氨酰)、喇叭茶醇、5-亚硝基-2,4,6-叁氨基嘧啶、2-丁基-1-辛醇、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5-羟甲基糠醛,高浓度(5%)环境下产出的物质种类显着不同于低浓度(0%)环境下的物质.上述研究表明,两株内生真菌及其混菌均能产生吲哚-3-乙酸、赤霉素和玉米素3种植物激素,不同内生真菌、不同NaCl浓度菌株发酵液成分存在差异,高浓度(5%)环境下能够诱导两株内生真菌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但上述物质是否都对木麻黄幼苗生长具有抗盐、促生和抑菌效果以及其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图1表3参42)(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楠,李贺鹏,江波,叶碧欢,陈友吾[9](2019)在《短枝木麻黄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耐寒无性系ZS7和不耐寒无性系HN1幼苗为供试材料,在人工气候箱内采用基质栽培方式,研究在-2,-5,-8,-11℃共4个温度梯度胁迫2 h以及-5℃持续胁迫1, 2, 5, 8, 16, 24,48, 72 h后2种无性系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耐寒性差异,探讨短枝木麻黄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低温梯度胁迫下,耐寒无性系的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幅小于不耐寒无性系;叶绿素、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质量摩尔浓度的降幅均小于不耐寒无性系。耐寒无性系的GSH/GSSG比值呈上升的趋势,而不耐寒无性系的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5℃持续胁迫下, 2种无性系各生理指标呈现波动变化,增幅(降幅)与到达峰值时间不同。无论是在低温梯度胁迫还是在低温持续胁迫处理过程中,耐寒无性系的SOD, POD, CAT, APX和GR活性以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Pro质量分数、 GSH质量摩尔浓度都显着高于不耐寒无性系。耐寒性不同的2种短枝木麻黄无性系耐寒的生理机制明显不同,耐寒性强的无性系通过在低温胁迫下保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质和Pro等渗透调节物质质量分数,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非酶抗氧化剂水平,抑制叶绿素质量分数的下降及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加剧,进而提高抗寒性来抵御低温。(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剑昆[10](2019)在《太行不老松 东山木麻黄》一文中研究指出“你从哪里来?太行山知道。你为谁操劳?木麻黄知道。生是一粒种,扎根老百姓。任凭风沙呼啸,一个信仰不倒……”在“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林州市石板岩镇的村落中,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的课堂上,这首名为《谁都忘不了》的歌曲为人们一遍又一遍地深情唱响。这是专门(本文来源于《安阳日报》期刊2019-08-02)

木麻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木麻黄(Casuarina spp.)是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生态林和经济林,作为我国沿海防护林的当家树种,具有不可替代性,对我国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木麻黄人工林的大面积种植以及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木麻黄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本研究对已报道的木麻黄病虫害及其危害进行综述,目前有14种病害,其中青枯病和衰退病是木麻黄的主要病害,危害也最为严重。文献报道有155种虫害,但危害严重的主要有18种,其中星天牛、木麻黄毒蛾、多纹豹蠹蛾是危害木麻黄的主要害虫。同时,对报道的防治措施进行归纳与总结,在现有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建议政府部门大力推广和扶持种子苗,以提高木麻黄的抗病和抗虫能力。本研究为木麻黄病虫害的识别和鉴定以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木麻黄论文参考文献

[1].王硕.泉州湾湿地木麻黄林分土壤物理性质研究[J].绿色科技.2019

[2].谢银燕,王松,吴春银,毛子翎,王军.木麻黄病虫害及其防治的最新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林燕青,谢安强,林晗,洪滔,陈灿.木麻黄内生真菌对其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及荧光参数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9

[4].余微,仲崇禄,张勇,魏永成,孟景祥.短枝木麻黄无性系鉴定及其指纹图谱构建[J].林业科学研究.2019

[5].柯金炼,翁婷炜,廖志斌,苏良佺,卢玉栋.木麻黄树皮液化制备酚醛树脂[J].福建林业科技.2019

[6].黄蕊,左林芝,张雅倩,陈盼,李蕾.木麻黄根内生细菌次生产物的化感潜力[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7].陈微,曾红梅,高颖慧,赵婷婷,周玉萍.木麻黄及2种相思海防林活立木应力波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李冠军,刘鑫铭,梁安洁,林勇明,李键.两株木麻黄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对NaCl胁迫的响应[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

[9].李楠,李贺鹏,江波,叶碧欢,陈友吾.短枝木麻黄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10].刘剑昆.太行不老松东山木麻黄[N].安阳日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木麻黄-(李秉滔)木麻黄木麻黄人工林生产力与年均温、...沿海南岛海岸线的12个木麻黄林调...引物UBC857对51份木麻黄植物材料...我国木麻黄种植分布图

标签:;  ;  ;  ;  ;  ;  ;  

木麻黄论文_王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