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优化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论文和设计-桑士伟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优化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该冲击区护墙板包括第一护墙板、第二护墙板和第三护墙板,第一护墙板和第三护墙板设置在第二护墙板的两端,第一护墙板、第二护墙板和第三护墙板一体成型。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冲击区护墙板,其第一护墙板、第二护墙板和第三护墙板一体成型,使得各个护墙板之间不存在接缝,从而中间包冲击区在遇到高温钢水和中间包渣的冲刷和侵蚀时,护墙板和护墙板连接处不会存在干式料消耗和冲击区其他部位消耗不同步的情况,从而增加中间包的使用寿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结构优化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其特征在于,冲击区护墙板包括第一护墙板、第二护墙板和第三护墙板,所述第一护墙板和所述第三护墙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护墙板的两端,所述第一护墙板、所述第二护墙板和所述第三护墙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护墙板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护墙板的外侧壁在连接处具有夹角,所述第一护墙板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二护墙板的内侧壁在连接处弧形过渡,所述第三护墙板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护墙板的外侧壁在连接处具有夹角,所述第三护墙板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二护墙板的内侧壁在连接处弧形过渡。

设计方案

1.一种结构优化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其特征在于,冲击区护墙板包括第一护墙板、第二护墙板和第三护墙板,所述第一护墙板和所述第三护墙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护墙板的两端,所述第一护墙板、所述第二护墙板和所述第三护墙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护墙板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护墙板的外侧壁在连接处具有夹角,所述第一护墙板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二护墙板的内侧壁在连接处弧形过渡,所述第三护墙板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护墙板的外侧壁在连接处具有夹角,所述第三护墙板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二护墙板的内侧壁在连接处弧形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优化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优化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墙板和所述第三护墙板的顶部均设置有安装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优化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安装环嵌入所述第一护墙板和所述第三护墙板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优化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墙板的顶面还设置有溢流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优化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位于所述第二护墙板顶面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优化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为方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间包冲击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结构优化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

背景技术

提升中间包使用寿命是近年来耐火材料行业内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包冲击区耐火材料的材质设计是影响中间包使用寿命的根本因素,因此,大量的技术攻关与革新主要集中在冲击区渣线干式料抗侵蚀、冲击板抗冲刷性和护墙板抗侵蚀及冲刷性等方面,这些研究都对提升中间包使用寿命有着非常有益的帮助。然而,任何一种工业产品除了要通过自身材料的优化来提高性能之外,还需要凭借合理的产品结构设计来满足实际的使用条件与要求。目前,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结构多以三块分体式护墙板为主,即左右护墙板和后护墙板,采用这种设计的主要原因是便于中间包的现场安装。

但在实际情况下,中间包冲击区的使用环境非常苛刻,采用这种分体式的组装就需要在每块护墙板结合部位采用涂抹料或镁质接缝料涂抹等常温水合方式结合。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中间包冲击区遇到高温钢水以及中间包渣的冲刷与侵蚀,未经烧结的护墙板接缝就成为整个中间包冲击区极易被钢水和中间包渣所冲刷与侵蚀的部位,并造成接缝部位的干式料消耗与冲击区其他部位的消耗不同步,从而极大的缩短了中间包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优化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其能够解决冲击区护墙板结合部位在使用过程存在易被冲刷和侵蚀的裂缝的问题,并且还能解决冲击区护墙板结合部位干式料与冲击区其他部位不同步消耗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结构优化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该冲击区护墙板包括第一护墙板、第二护墙板和第三护墙板,第一护墙板和第三护墙板设置在第二护墙板的两端,第一护墙板、第二护墙板和第三护墙板一体成型,第一护墙板的外侧壁和第二护墙板的外侧壁在连接处具有夹角,第一护墙板的内侧壁和第二护墙板的内侧壁在连接处弧形过渡,第三护墙板的外侧壁和第二护墙板的外侧壁在连接处具有夹角,第三护墙板的内侧壁和第二护墙板的内侧壁在连接处弧形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夹角为钝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护墙板和第三护墙板的顶部均设置有安装环。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安装环至少设置有一个,安装环嵌入第一护墙板和第三护墙板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护墙板的顶面还设置有溢流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溢流口位于第二护墙板顶面的中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溢流口为方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冲击区护墙板,其第一护墙板、第二护墙板和第三护墙板一体成型,使得各个护墙板之间不存在接缝,从而中间包冲击区在遇到高温钢水和中间包渣的冲刷和侵蚀时,护墙板和护墙板连接处不会存在干式料消耗和冲击区其他部位消耗不同步的情况,从而增加中间包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第一护墙板;200-第二护墙板;300-第三护墙板;001-夹角;002-弧形过渡;003-安装环;004-溢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优化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该冲击区护墙板包括第一护墙板100、第二护墙板200和第三护墙板300,第一护墙板100和第三护墙板300设置在第二护墙板200的两端,第一护墙板100、第二护墙板200和第三护墙板300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护墙板100、第二护墙板200和第三护墙板300一体成型,采用一体式结构防止中间包冲击区在作业时产生缝隙,其一体成型结构通过原材料加水搅拌后倒入模具内,然后用振动台振动成型,脱模烘干制成,本一体式结构的铝镁质预制块采用耐火材料,使用1550℃,耐高温。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护墙板100的外侧壁和第二护墙板200的外侧壁在连接处具有夹角001,第一护墙板100的内侧壁和第二护墙板200的内侧壁在连接处弧形过渡002。在第一护墙板100的外侧壁和第二护墙板200的外侧壁连接处设置夹角001,用于中间包冲击区好安装;在第一护墙板100的内侧壁和第二护墙板200的内侧壁连接处弧形过渡002,用于均匀冲击压力,使得护墙板之间的连接处和护墙板的冲刷和侵蚀程度保持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护墙板300的外侧壁和第二护墙板200的外侧壁在连接处具有夹角001,夹角001为钝角,使得第一护墙板100、第二护墙板200和第三护墙板300能够呈现外凸的凸台形状,第三护墙板300的内侧壁和第二护墙板200的内侧壁在连接处弧形过渡002。在第三护墙板300的外侧壁和第二护墙板200的外侧壁连接处设置夹角001,用于中间包冲击区好安装;在第三护墙板300的内侧壁和第二护墙板200的内侧壁连接处弧形过渡002,用于均匀冲击压力,使得护墙板之间的连接处和护墙板的冲刷和侵蚀程度保持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护墙板100和第三护墙板300的顶部均设置有安装环003。在本实施例中的护墙板上还设置有安装环003,安装环003用于在一体式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在制作完成之后方便脱模,并且由于护墙板体积庞大,质量很重,在安装过程中安装环003还可以充当吊装的角色,方便将冲击区护墙板移动到指定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安装环003至少设置有一个,安装环003嵌入第一护墙板100和第三护墙板300的内部。安装环003均匀的分布在第一护墙板100和第三护墙板300的顶部,在吊装时保持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的平稳。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护墙板200的顶面还设置有溢流口004。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溢流口004位于第二护墙板200顶面的中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溢流口004为方形。

经过测试所得,采用本结构的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其中间包使用寿命提升30%以上;并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制作成本低。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冲击区护墙板,其第一护墙板100、第二护墙板200和第三护墙板300一体成型,使得各个护墙板之间不存在接缝,从而中间包冲击区在遇到高温钢水和中间包渣的冲刷和侵蚀时,护墙板和护墙板连接处不会存在干式料消耗和冲击区其他部位消耗不同步的情况,从而增加中间包的使用寿命。

本说明书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例,并不意味着这些实施例说明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能形式。应理解,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可以多种替代形式实施。附图无需按比例绘制;可放大或缩小一些特征以显示特定部件的细节。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当作限定解释,仅仅是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多种形式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基础。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参考任一附图说明和描述的多个特征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它附图中说明的特征组合以形成未明确说明或描述的实施例。说明的组合特征提供用于典型应用的代表实施例。然而,与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一致的特征的多种组合和变型可以根据需要用于特定应用或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结构优化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9491.5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811217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B22D41/00

专利分类号:B22D41/00

范畴分类:25D;

申请人:成都府天高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成都府天高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晋原镇甲子东道137号(工业集中发展区)

发明人:桑士伟;蓝亭;钱学义;程伟;李自昂

第一发明人:桑士伟

当前权利人:成都府天高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杜志兰

代理机构:1133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结构优化中间包冲击区护墙板论文和设计-桑士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