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接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磨损,压头,梯度,模型,力学,方程,电阻。
动接触论文文献综述
李玲,田海飞,云强强,麻诗韵,李治强[1](2019)在《微动接触中分形粗糙表面的温升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分形参数下表面粗糙度对微动接触表面温升的影响。方法通过创建Python脚本,将MATLAB中利用Weierstrass-Mandelbrot函数构造的分形表面轮廓坐标导入ABAQUS中,使用样条曲线拟合轮廓坐标,构建包含粗糙表面的二维柱面-平面接触模型,研究表面粗糙度、法向载荷、切向载荷以及材料属性对接触表面温升的影响规律。结果微动接触状态下,温升在接触宽度方向上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沿深度方向温升幅值逐渐减小。不同粗糙度的表面节点具有相似的温升分布历程,热影响区主要分布于接触区表层附近,并在此表层产生高的温度场。粗糙接触模型会出现局部温升峰值,同时剪切摩擦应力和接触压力分布具有离散性,与文献中已有结论一致。结论接触表面温升幅值随着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表面粗糙度和法向载荷一定时,随着切向载荷幅值的增大,上试件的相对滑移距离和摩擦热产生率增加,引起温升幅值增大。考虑材料属性时,发现温升幅值大小与材料导热性密切相关,材料导热性能越好,接触表面温升幅值越小。(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吴桐[2](2019)在《粗糙表面微动接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工程中,螺栓、轮轴和人造牙齿等零部件在小幅振动工况下表面会产生微动接触。这些零部件的表面上受到振荡切向力和法向力共同作用,会使零部件表面产生微动磨损,减少使用寿命。本论文拟对粗糙表面微动接触和微动磨损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以微动接触理论为基础建立微动接触模型,利用共轭梯度法(CGM)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计算了光滑表面和正弦粗糙表面微动接触的表面压力、切向应力、Von-Mises应力分布。对比分析表明:在正弦粗糙表面接触切向应力分布呈现尺寸效应。其次,在非高斯表面的微动接触问题中,以最大表面应力作为零部件的界面损伤重要指标,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粗糙表面对微动接触最大表面应力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偏态参数的变化对最大接触压力和最大切向应力的影响较大,但是峰度参数的变化对最大切向应力影响较小;在相同的偏态和峰度条件下,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粗糙表面的最大切向应力和最大接触压力差别不大。最后,在微动接触的基础上建立微动磨损模型。对光滑和正弦表面中微动磨损的磨损形貌、接触压力进行数值分析。分析表明:在滑移区会发生微动磨损,在粘着区不产生磨损。(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9-05-23)
马鸿斌[3](2018)在《某型号继电器使用过程动接触片断裂质量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型号继电器在使用过程出现动接触片断裂,引起继电器功能性失效。文章对引起动接触片断裂(或裂纹)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到继电器动接触片产生微裂纹(裂纹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机电元件》期刊2018年05期)
孙正,黄钰期,俞小莉[4](2018)在《活塞环-缸套动接触边界传热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润滑油膜内部存在多热效应耦合作用,现有内燃机流固耦合计算中常采用的活塞环-缸套间传热经验估计或热阻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本文中在线接触润滑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各热效应随工况的变化规律和相互间的耦合作用,建立了基于CFD流动传热计算结果修正的活塞环-缸套传热模型。结果表明,与热阻传热模型相比,本文中建立的修正传热模型算得的活塞温度场更符合实测的活塞温度数据;该模型经无量纲化处理后,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活塞环-缸套传热计算。(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林雪燕,吴青艳,单栋梁[5](2018)在《连接器贵金属镀层材料的微动接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连接器贵金属金、钯镍合金以及钯镍合金闪镀薄金镀层材料对微动电接触性能影响进行研究。基于微动接触电阻测试系统,探究了不同镀层材料、接触压力、环境温度和润滑剂条件下接触对的微动接触电阻变化规律,并对微动性能参数,包括微动寿命、接触电阻数学模型和磨损系数进行评估和计算。发现Au镀层的微动接触性能最优,闪Au+Pd Ni次之,Pd Ni最差,减小接触压力是提高Pd Ni镀层微动接触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牛睿[6](2017)在《基于共轭梯度法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微动接触数值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动接触作为微动摩擦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微动接触在机械行业、桥梁工业、汽车工业等众多行业内普遍存在。对微动接触以及微动磨损的研究对各行业重要工作组件的工况改善和寿命延长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微动接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共轭梯度法(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CGM)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粗糙表面同质微动接触以及带有涂层表面的微动磨损,并利用并行算法对微动接触程序进行改编。通过研究,能够为实际工况中的微动接触与微动磨损现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首先,本文介绍了粗糙表面同质微动接触模型,并对单峰、正弦以及粗糙表面的压力、切向应力以及滑移区和粘着区的分布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表面幅值对切向切向力-位移曲线以及接触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有影响,表面幅值越大,相同切向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切向位移越大,能量耗散也越大。其次,本文在微动接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带有涂层的微动磨损模型。作者分光滑表面和正弦表面对不同磨损过程中微动磨损的磨损形貌、切向力-位移曲线等重要参数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对滑移的滑移区会发生微动磨损,而在没有相对滑移的粘着区则不存在磨损;正弦表面中的每个粗糙峰均有自己的局部粘着区和滑移区,每个局部滑移区都会产生磨损,并且在局部滑移区处的应力和光滑表面的变化规律相同。为了减少微动接触计算程序的运行时间,本文采用并行算法对微动接触程序进行加速。通过对快速傅里叶变换模块的并行化改编,可以有效减少微动接触程序运行的时间。随着线程数的增加,程序运行的时间越短,在线程数为3时为最优线程解。(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吴青艳[7](2017)在《不同镀层材料连接器接触对的微动接触特性研究与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连接器广泛用于各类电气和电子系统中,连接器的接触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其中微动是导致系统接触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课题通过测定接触电阻和微动磨损特性,研究七种常用镀层材料的微动性能和可靠性,对连接器参数设计,触点选材等具有参考意义。本文研究对象是2mm连接器的簧片和插针,主要研究了在不同接触压力、温度和润滑剂环境条件下的厚Au+Ni+Cu,闪Au+PdNi+Ni+Cu,PdNi+Ni+Cu,闪 Au+Ni+Cu,Sn+Ni+Cu,Cu,以及 Ni+Cu 七种接触材料的电阻特性。Au镀层能提高连接器的微动电阻特性,接触电阻保持低而稳定。钯镍合金镀层材料具有催化活性,润滑剂环境中由于有机物成分含量高,润滑剂环境下接触电阻很快升高至阈值,接触失效。在其表面闪镀一层薄金后,微动电阻特性有所改善。非贵金属材料在空气中易于氧化,微动初始接触电阻较高,初始擦拭阶段持续周期较长。接触电阻随着接触压力的增大,接触电阻达到稳定的微动周期数明显减少。润滑剂对非贵金属主要起润滑和保护镀层不被氧化的作用,能提高材料微动接触性能。结果表明,综合以上接触对的电阻特性,从优到劣顺序分别为:厚Au,闪Au+PdNi,闪Au+Ni,PdNi, Cu,Ni,Sn。本文计算并分析了七种镀层的微动磨损参数和微动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小电流情况下,电接触的微动机理主要包含基底金属的氧化,粘结磨损和磨粒磨损。钯镍材料具有催化活性,润滑剂环境中由于有机物成分含量高,微动过程中,接触表面生成摩擦聚合物,接触电阻很快升高。磨损率随着接触压力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材料硬度的增大而减小,而磨损系数反之。七种材料接触对的磨损系数大小依次为:厚 Au,闪 Au+PdNi,闪 Au+Ni,PdNi,Sn,Cu,Ni。通过威布尔分布参数计算,发现贵金属的形状参数m小于非贵金属,特征寿命η大于非贵金属。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对几种金属材料分别进行了可靠性分析,金镀层有最优的可靠性,钯镍镀层次之。(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3-15)
苏洁,柯燎亮,汪越胜[8](2017)在《圆压头作用下功能梯度压电材料的微动接触》一文中研究指出横观各向同性均匀压电材料半平面上覆盖有限厚度的功能梯度压电材料,本文研究刚性圆压头作用下二维微动接触问题。梯度层的材料参数利用指数模型模拟。利用迭加原理和Fourier变换,给出梯度层半平面上受法向和切向线集中载荷作用下摩擦接触问题的基本解。微动问题依赖摩擦和载荷的加载历史,所以首先考虑单调增加的法向载荷作用。整个接触区分为位于中心位臵的粘着区和两边的滑移区。由于非相似体接触的基本方程是耦合的,我们将利用复杂的迭代法来求解耦合的柯西奇异积分方程组。分析有限的摩擦系数,梯度指数对法向接触压力、切向牵引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1-14)
苏洁,柯燎亮,汪越胜,宋红霞[9](2016)在《导电平压头的二维微动接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导电平压头作用下横观各向同性均匀压电材料的二维微动接触问题。利用Fourier变换和迭加原理,给出线集中电裁荷、法向和切向线集中力裁荷作用下,均匀压电半平面上摩擦接触问题的基本解。微动问题依赖摩擦和裁荷的加裁历史,所以首先考虑单调增加的法向裁荷作用。由于非相似体接触的基本方程是耦合的,我们将利用复杂的迭代法来求解耦合的柯西奇异积分方程组。整个接触区将分为位于中心位置的黏着区和两边的滑移区。分析有限的摩擦系数对法向接触压力、电荷分布和切向牵引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六卷)》期刊2016-08-06)
赵杰江,尹东,唐力晨,钱浩,霍永忠[10](2016)在《微动接触状态对锆合金磨损速率影响的数值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二维柱面-平面模型的有限元接触分析,发现接触状态由部分滑移转变为整体滑移的临界应变载荷幅值与法向力近似成正比。采用Archard模型以及多层节点更新方法,利用有限元二次开发数值模拟锆合金的微动磨损。发现锆合金的磨损速率随应变载荷幅值增加而增加,在部分滑移状态下增长缓慢,在整体滑移状态下快速增长。在整体滑移状态下,磨损速率随法向力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部分滑移状态下,磨损速率随法向力增加缓慢减小。(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6年S1期)
动接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实际工程中,螺栓、轮轴和人造牙齿等零部件在小幅振动工况下表面会产生微动接触。这些零部件的表面上受到振荡切向力和法向力共同作用,会使零部件表面产生微动磨损,减少使用寿命。本论文拟对粗糙表面微动接触和微动磨损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以微动接触理论为基础建立微动接触模型,利用共轭梯度法(CGM)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计算了光滑表面和正弦粗糙表面微动接触的表面压力、切向应力、Von-Mises应力分布。对比分析表明:在正弦粗糙表面接触切向应力分布呈现尺寸效应。其次,在非高斯表面的微动接触问题中,以最大表面应力作为零部件的界面损伤重要指标,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粗糙表面对微动接触最大表面应力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偏态参数的变化对最大接触压力和最大切向应力的影响较大,但是峰度参数的变化对最大切向应力影响较小;在相同的偏态和峰度条件下,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粗糙表面的最大切向应力和最大接触压力差别不大。最后,在微动接触的基础上建立微动磨损模型。对光滑和正弦表面中微动磨损的磨损形貌、接触压力进行数值分析。分析表明:在滑移区会发生微动磨损,在粘着区不产生磨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接触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玲,田海飞,云强强,麻诗韵,李治强.微动接触中分形粗糙表面的温升分布研究[J].表面技术.2019
[2].吴桐.粗糙表面微动接触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9
[3].马鸿斌.某型号继电器使用过程动接触片断裂质量问题分析[J].机电元件.2018
[4].孙正,黄钰期,俞小莉.活塞环-缸套动接触边界传热模型研究[J].汽车工程.2018
[5].林雪燕,吴青艳,单栋梁.连接器贵金属镀层材料的微动接触性能[J].电工技术学报.2018
[6].牛睿.基于共轭梯度法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微动接触数值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7
[7].吴青艳.不同镀层材料连接器接触对的微动接触特性研究与可靠性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7
[8].苏洁,柯燎亮,汪越胜.圆压头作用下功能梯度压电材料的微动接触[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7
[9].苏洁,柯燎亮,汪越胜,宋红霞.导电平压头的二维微动接触分析[C].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六卷).2016
[10].赵杰江,尹东,唐力晨,钱浩,霍永忠.微动接触状态对锆合金磨损速率影响的数值计算与分析[J].工程力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