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绑扎装置及具有其的工程船组、工程船运输系统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绑扎装置,包括:两个底板;连接板,包括两个端部;连接体,两个端部通过连接体连接,其中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底板连接;稳定板,稳定板安装在连接板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船组,包括两艘或以上工程船;上述所述的绑扎装置,其中,相邻两艘工程船通过绑扎装置进行连接,绑扎装置设于相邻两艘工程船的甲板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船运输系统,包括上述工程船组、半潜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绑扎装置及具有其的工程船组、工程船运输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绑扎装置的稳定性,绑扎效果较好,有效确保海上运输安全。

设计方案

1.一种绑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绑扎装置包括:

两个底板;

连接板,包括两个端部;连接体,两个所述端部通过所述连接体连接,其中两个所述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底板连接;

稳定板,所述稳定板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绑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宽度最大为100mm,长度为2~2.5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绑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底板、所述稳定板之间采用焊接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绑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厚度不小于所述连接板的厚度。

5.一种工程船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艘或以上工程船;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绑扎装置,

其中,相邻两艘所述工程船通过所述绑扎装置进行连接,所述绑扎装置设于相邻两艘所述工程船的甲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船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宽度最大为100mm,长度为2~2.5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船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底板、所述稳定板之间采用焊接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船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厚度不小于所述连接板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船组,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甲板的长度与一个所述甲板上所述底板的数量之间的比值为一个所述甲板上相邻两个所述底板的间距。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程船组,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绑扎装置的所述甲板一侧,所述底板与所述甲板第一侧边缘的间距为0~1m。

11.一种工程船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船组;

半潜船,用于海上运输所述工程船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程船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船的宽度大于所述半潜船宽度的二分之一,且小于所述半潜船宽度的三分之二。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程船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重量为1×104<\/sup>t的所述工程船,当所述半潜船的加速度为0.2g~0.4g,g=9.80665m\/s2<\/sup>时,所述工程船上安装所述底板的个数为18个~35个。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程船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艘所述工程船的甲板中心的连线与垂直于所述甲板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60°~90°。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运输绑扎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绑扎装置及具有其的工程船组、工程船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资源的利用和开采,尤其是向深海方向发展,伴随而来的是海洋工程船的需求。然而这些设备主要由中国、新加坡、韩国等地区制造,开采地点一般在墨西哥湾、波斯湾等海域。随着海洋工程船舶从制造地至开采地的搬移,产生了大量半潜船运输需求,并且海洋工程船舶在开采地的完工、返回船厂维修或不同开采地点的调遣,都带来了巨大的半潜船运输市场。同时,这些工程船数量多重量上万吨,往往需要多次运输。因此,运输时工程船都是纵向布置的(工程船长度方向与半潜船长度方向一致)。由于工程船宽度比半潜船宽度小,通常在工程船两侧来进行绑扎固定。半潜船甲板上需留出足够的位置来布置绑扎件以及进行焊接作业,甲板空间利用率较低。如果工程船数量较多,这种方式难以发挥半潜船优势,需要多航次运输,运输成本大大增加。

为了提高半潜船的效率,将工程船拼船运输的布置方式应运而生。这种布置方式首先将工程船装载到半潜船甲板上,然后将每艘工程船艏艉与半潜船连接的方式相连,连接成一个整体。拼船装载后,工程船数量翻倍,重量相当可观,而每艘工程船艏艉的绑扎空间只有相对应的半潜船宽度,往往会出现整个工程船艏艉与半潜船宽度安装绑扎件仍然不能完全克服驳船组海运时的惯性力的情况,给海上运输带来安全隐患。另外,拼装的工程船相邻侧在半潜船上,但不相邻侧都在半潜船舷外,这需要工程船用足够的、可靠的绑扎装置来与相邻的工程船连接,才能保证海运过程中可将工程船组当作一个整体来绑扎固定在半潜船甲板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海运中用于工程船的绑扎装置稳定性低,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绑扎装置及具有其的工程船组、工程船运输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绑扎装置的稳定性,绑扎效果较好,有效确保海上运输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绑扎装置,包括:两个底板;连接板,包括两个端部;连接体,两个端部通过连接体连接,其中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底板连接;稳定板,稳定板安装在连接板上。

可选地,连接板的宽度最大为100mm,长度为2~2.5m。

可选地,连接板与底板、稳定板之间采用焊接连接。

可选地,底板的厚度不小于连接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船组,包括:两艘或以上工程船;如上述所述的绑扎装置,其中,相邻两艘工程船通过绑扎装置进行连接,绑扎装置设于相邻两艘工程船的甲板上。

可选地,连接板的宽度最大为100mm,长度为2~2.5m。

可选地,连接板与底板、稳定板之间采用焊接连接。

可选地,底板的厚度不小于连接板的厚度。

可选地,一个甲板的长度与一个甲板上底板的数量之间的比值为一个甲板上相邻两个底板的间距。

可选地,设有绑扎装置的甲板一侧,底板与甲板第一侧边缘的间距为0~1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船运输系统,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工程船组;半潜船,用于海上运输工程船组。

可选地,工程船的宽度大于半潜船宽度的二分之一,且小于半潜船宽度的三分之二。

可选地,采用重量为1×104<\/sup>t的工程船,当半潜船的加速度为0.2g~0.4g,g=9.80665m\/s2<\/sup>时,工程船上安装底板的个数为18个~35个。

可选地,相邻两艘工程船的甲板中心的连线与垂直于甲板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60°~90°。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绑扎装置结构形式简单,易于加工,节约钢材;

2、绑扎装置承载能力大,稳定性高;

3、便于安装在工程船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绑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程船上安装绑扎装置的步骤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程船上安装绑扎装置的步骤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程船上安装绑扎装置的步骤示意图三;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程船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相邻两艘工程船的甲板位置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 连接板;

11 端部;

12 连接体;

2 底板;

3 稳定板;

4 半潜船;

5 工程船;

6 第一侧;

A、A’ 工程船的甲板中心;

α相邻两艘工程船的甲板中心A、A’的连线与垂直于甲板的直线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考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绑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绑扎装置,该绑扎装置包括:两个底板2;连接板1,包括两个端部11;连接体12,两个端部11通过连接体12连接,其中两个端部11分别与两个底板2连接;稳定板3,稳定板3安装在连接板1上。可以有效地提高绑扎装置的稳定性,绑扎效果较好,有效确保海上运输安全。

继续参考图1,连接板1的宽度最大为100mm,长度为2~2.5m,连接板1与底板2、稳定板3之间采用焊接连接,其中连接板1的宽度小于底板2的宽度,有利于连接板1焊接在底板2上,各部件之间采用焊接连接,作为整体的稳定性较高。连接板1可由一块钢板数控切割而成,采用长度为2~2.5m的连接板,取材方便,但不限于此。

其中,底板2的厚度不小于连接板1的厚度,底板加强了工程船甲板结构的稳定性,防止甲板结构失效破坏,也保证了在进行焊接连接后,底板与连接板较高的稳定性,为了取材方便,底板2的厚度可与连接板1的厚度相同。稳定板3可以采用约1\/3底板厚度的长条矩形钢板,并竖直焊接在连接板1上,具有进一步加固的作用。

参考图2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连接板1包括两个端部11,连接体12,两个端部11通过连接体12连接,其中两个端部11分别与两个底板2连接,其中,在切割制作连接板1时,端部11与连接体12之间可形成圆角,有利于应力释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工程船组,包括:两艘或以上工程船5;如上述所述的绑扎装置,其中,相邻两艘工程船5通过绑扎装置进行连接,绑扎装置设于相邻两艘工程船5的甲板上。参考图3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程船上安装绑扎装置的步骤示意图一,工程船5的甲板上设有绑扎装置,首先按照事先设计的数量及间距,将底板2布置到工程船5甲板两舷的指定位置处,并彼此相互对应,并将底板2焊接固定在工程船5的甲板上,其中,工程船的甲板的长度与该甲板上底板2的数量之间的比值为该甲板上相邻两个底板2的间距,设有绑扎装置的工程船甲板第一侧6,底板2与甲板第一侧6边缘的间距为0~1m。

参考图4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程船上安装绑扎装置的步骤示意图二,底板2放置在每艘工程船甲板上,并两艘工程船甲板上的底板2位置相对应,紧贴工程船甲板焊接固定,然后连接板1与底板2焊接固定。接着参考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程船上安装绑扎装置的步骤示意图三,最后将稳定板3垂直焊接于连接板1上面中间处,稳定板为一块长条矩形板。

参考图6所示,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程船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工程船运输系统,包括:上述工程船组;半潜船4,用于海上运输工程船组,其中工程船5的宽度大于半潜船4宽度的二分之一,且小于半潜船4宽度的三分之二。在工程船5的重量一定的情况下,工程船5上安装底板2的数量与半潜船4的加速度有关,如采用重量为1×104<\/sup>t的工程船5,当半潜船4的加速度为0.2g~0.4g,g=9.80665m\/s2<\/sup>时,工程船5上安装底板2的个数为18个~35个。

其中,待工程船拼装载上半潜船并坐落在半潜船的甲板上,然后在工程船的甲板上安装绑扎装置,不占用半潜船甲板空间,同时,工程船甲板可布置绑扎件的空间较大,工程船甲板长度范围内可布置多个绑扎装置,提供足够的绑扎力,确保运输安全。绑扎装置焊接到工程船的甲板上后,类似两个人手拉手,因此工程船无需当作一个整体绑扎,工程船之间也无需刚性连接,相对于将工程船作为一个整体的绑扎形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绑扎形式更加安全、可靠。

参考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相邻两艘工程船的甲板位置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邻两艘工程船的甲板中心A、A’的连线与垂直于甲板的直线之间的夹角α为60°~90°。也就是说,相邻两艘工程船的型号可以不一致,但相邻两艘工程船的甲板中心需满足上述条件,以避免工程船甲板结构的失效破坏。连接板1在工程船装载在半潜船4上后才进行安装,这样既能在装载时保证了一定的竖向调节功能,而在运输时又能约束绑扎装置的竖向变形。同时,绑扎装置的承载能力强,可承受一定角度的拉力,提供横向绑扎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绑扎装置及具有其的工程船组、工程船运输系统,绑扎装置的稳定性高,绑扎效果较好,结构形式简单,易于加工,节约钢材,并且承载能力大,有效确保海上运输安全。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一种绑扎装置及具有其的工程船组、工程船运输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4982.1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889064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B63B25/24

专利分类号:B63B25/24;B63B25/28;B63B35/40

范畴分类:32D;

申请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012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3261号

发明人:冯腊初;马成良;杜振东;王永田

第一发明人:冯腊初

当前权利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徐颖聪

代理机构:31300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绑扎装置及具有其的工程船组、工程船运输系统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