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华王旭刘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供应室650032)
【摘要】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在我院全面展开,按新的评审条件,它对担负着全院重复使用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灭菌、发放等工作的供应室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和管理,作为一个污染物和无菌物品的骤散地,供应室在院内感染的监测、控制、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好供应室感染管理工作,通过评审,促进供应室全方位的发展和建设,确保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使供应室感染管理工作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时带动供应室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等级评审供应室感染管理
1合理布局
一个布局合理的供应室是保证避免由供应室工作不当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前提,供应室的建设布局应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独立,通风,采光良好,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和生活区,各区域之间要有明显的标志和实际屏障。确保由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的流程,不得逆行,以减少人流物流交叉带来的污染而引发院内感染。
2人员要求
根据岗位要求合理配置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消毒人员和其它工作人员,根据要求,我科室现有护士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护士占25%,具有专科学历的护士占75%,即100%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消毒员和其它的工作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5%,其它占25%。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为供应室全方位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加快了供应室的发展和文化氛围建设。
3重复使用医疗用品的集中化管理
按照新标准的要求,全院重复使用医疗用品应由供应室实行集中管理,我院原有部份手术科室的手术器械由科室自行处理,由于从清洗→包装→灭菌过程不规范,不符合操作工艺流程,为临床治疗留下安全隐患。现统一由供应室集中处理,基本上实现了集中化管理,直接避免了污染源扩散,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供应室配套设施齐全,具备现代的清洗、包装、灭菌工艺流程,同时配备了一支受过专业训练和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对实行集中化管理,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确保临床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
健全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是避免引起院内感染强有力的保证,作为供应室工作人员一定要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定》,新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等法律法规,自觉培养良好的医德行为和慎独精神,确实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应建立应急预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医疗安全。
5做好回收、清洗、包装工作
5.1做好各临床科室重复使用医疗用品的下收下送工作,避免污染源扩散,在回收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做好自我保护,避免皮肤或手直接接触污染物,同时掌握自我防护知识与技能,严格执行下收下送规定和制度,以避免下收下送过程中,引发的院内感染。
5.2清洗时应配戴好全套防护用具,以减少或降低被污染的机会,坚决按照洗滌流程清洗并做好清洗质量监控。
5.3对清洗后的物品进行包装时应认真检查物品的性能、清洁度、规格、数量,并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放置包内化学指识卡和包外化学指示标签,各项信息齐全,如: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灭菌批号等,避免使用破损、有接缝、潮湿的包装布进行包装并严格包装质量标准。
6灭菌及监控
6.1灭菌工作是整个供应室最重要的也是最后一道工作程序,它和物品的灭菌质量、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确保灭菌物品的安全性和100%合格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现在用的是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为确保灭菌程序和灭菌效果,每天开始灭菌前先空载进行B-D试验,B-D试验合格后,方可开始当天的灭菌工作。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内容积的90%,同时不应小于柜内容积的10%和5%,以避免小装量效应。预真空灭菌器灭菌时的温度为132—134℃,时间4min,压力205.8kpa。
6.2灭菌后的物品必须经监测合格才能发放到临床科室,监测包括物理、生物、化学三方面,监测合格的物品传送到无菌区域进行专人管理和发放,同时灭菌物品要有可追溯性,即要记录灭菌信息和灭菌日期,灭菌锅号、锅次、装载的主要物品、数量、灭菌员等,并存档保存,便于追溯,记录文档应保存3年。
新一轮评审工作是对近几年来供应室工作的一次检验和综合评定,通过评审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同时也能加快供应室的发展和建设,完善自身功能,跟上整个医院发展的步伐,让一个现代化的医院拥有一个现代化的供应室,使之相匹配,从而杜绝因供应室原因造成的院内交叉感染,为临床医疗护理、科研、教学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更好地为社会、为病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