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的裘德论文_沈南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名的裘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哈代,贝拉,黑格尔,悲剧,阿拉,矛盾性,形象。

无名的裘德论文文献综述

沈南洋[1](2019)在《人生的彷徨与困惑——论《艾菲·布里斯特》与《无名的裘德》中的悲剧性婚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尝试从文本的互文性出发,解读小说《艾菲·布里斯特》与《无名的裘德》中的悲剧性婚姻,详细阐明文本中的女主人公在等级森严、戒律严明的社会中,是如何被婚姻压抑、束缚,进而酿成悲剧性命运的。(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6期)

赵继红[2](2019)在《《无名的裘德》中的家庭伦理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哈代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具有较强的争议性。这部小说揭示了19世纪英国面临的种种问题,对当时传统家庭伦理观念造成较大影响。主人公裘德在生理和精神上的婚姻都失败了,主要原因是在于主人公处理夫妻关系方式不当。本文从家庭伦理的角度来解读这部小说,以期探究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8-01)

何亚洁[3](2019)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无名的裘德》中译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名的裘德》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深受国内读者的关注和喜爱,目前已出版多个中文译本,其中张谷若先生的版本较为经典、传阅范围也较为广泛。不过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在研究张先生的译文时指出,他在译文中大量使用胶东方言和四字词语等,翻译策略过于归化,没有考虑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守的适度原则。由此,本文将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探讨张谷若先生的《裘德》译本,揭示他在翻译过程中选择相应翻译策略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帮助读者充分理解张谷若先生注重归化策略背后的原因。为此,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分析译本,在宏观层面上全面剖析作品源语生态系统和译入语生态系统呈现的翻译生态环境以及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在微观层面上,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张谷若先生作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针对不同文本选择的翻译策略以及译品的整合适应选择度。研究结果表明,张谷若先生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是基于他对哈AI写作作风格、《裘德》写作背景、文本特点、维多利亚时代特定的文化和宗教特征以及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文化政策、出版商策略、中西文化差异和国内读者偏好等多种因素的适应,因此最终产出的译文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并没有违反适度原则。本文不仅证明了张谷若先生所选策略的合理性,也证明了生态翻译学对指导现当代文学翻译的适用性,既是对生态翻译学理论应用研究的拓展,也是对文学翻译研究的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9)

钱玲[4](2019)在《《无名的裘德》张谷若译文的美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哈代在英国文学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张谷若是让哈代文学传入中国最伟大的贡献者,以地道的译文翻译地道的原文是他倡导的主要翻译准则之一,此主张在当时的翻译界得到相当广泛的认同。同时,他翻译的哈代文学中所体现的美学价值也是不可估计的。本文主要以哈代的作品《无名的裘德》为研究对象,探究张若谷译作的美学体现。(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15期)

刘俊[5](2019)在《探析英美文学作品《无名的裘德》中女性形象的矛盾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长篇小说《无名的裘德》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女性阿拉贝拉与淑都有着"双性同体"的特点,哈代也想借此表达出他对男女两性关系的认识以及他的女权主义思想,但是在小说的结局里,男女主人公都走向了灭亡,这也是哈代女性观存在矛盾的一个方面,即他既赞同女性意识的自我追求,但又惧怕这一力量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影响。(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15期)

易媛[6](2019)在《《无名的裘德》原文及张谷若译本概念功能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85年,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导论》问世,标志着功能语法进入了成熟阶段。他所建构的语篇分析模式为翻译者所广泛运用。本文运用韩礼德的概念功能理论分析张谷若所译的《无名的裘德》,旨在探究汉英语的概念功能差异,以及影响这种差异的因素。概念功能,是韩礼德提出语言的叁大元功能之一,指人们通过语言表达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经历,包括了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及物性和语态上。逻辑功能则包括相互依存和逻辑语义两种关系。首先,本文通过对比《无名的裘德》原文以及张谷若译本及物性的异同,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差异产生的因素。在张谷若译本中,及物性有和原文相同和偏离原文两种情况。其中偏离原文的情形及原因如下:一、受汉语的动态倾向和英文的静态倾向影响,所以原文的部分心理过程被翻译成汉语的行为过程和物质过程,原文的部分关系过程同样被翻译成汉语的行为过程和物质过程,原文的部分存在过程也被翻译成汉语的物质过程;二、受汉语的人称和英文的物称影响,原文的部分物质、关系和存在过程,被翻译成了译文的心理过程。其次,本文通过原文与译文语态的对比,分析中英语主被动语态的使用倾向与频率。最后,通过对《无名的裘德》中英文逻辑功能的对比,研究了中英语语言形式与连接上存在的差异。汉语注重隐性衔接,小句之间少用或不用连接词,倾向使用意合法。英语注重显性衔接,倾向使用形合法。(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金禾穗[7](2019)在《“字句令人死”—论《无名的裘德》中淑·布莱德赫的溃败》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名的裘德》是哈代小说创作生涯中的封笔之作,也是其作品中受评论界与学术界的关注程度较高的一部。其中,对女主人公淑·布莱德赫的讨论一直是该小说研究中的热点。本文试图从小说的题记“字句令人死”入手,结合当时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氛围,找寻淑在反抗社会风气的过程中走向溃败的原因,并分析她的溃败所传达的深意。本文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阐述此次选题的原因以及研究思路,并简要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述为何以“字句令人死”为切入点分析淑·布莱德赫的人物形象。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到第五章。第二章结合小说的情节与维多利亚知识界的讨论,还原当时的社会氛围——习俗和惯例僵化,人们按照宗教法则的字面含义行事,整个社会失去了活力。这也是哈代试图借题记“字句令人死”表达的批判。接着,论述女主人公淑·布莱德赫如何自行制定生活计划,对社会现象进行批评与超越。第叁章阐述淑在超越习俗的过程中犯了过于教条的错误,她崇奉的先进理论在进入复杂的真实世界时也沦为僵死的“字句”。她遇到了接二连叁的障碍,包括阿拉贝娜所代表的本能与常识的力量、理论本身固有的局限、她自身人格中具有破坏性的非理性因素等等。这些挫败的体验已经为她最后的溃败埋下了伏笔。第四章在第叁章的基础上,论述小时光老人的悲剧如何成为压死淑的最后一根稻草,进而分析淑在悲剧发生后放弃反抗、毅然拥抱宗教法则的深层动机。接着将视角转向裘德,探讨他与淑截然相反的精神转向以及最终的衰颓。有关裘德的故事线既为读者审视淑的悲剧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暴露了哈代在观念上的两难。第叁部分为结语,总结前几章的观点,阐述哈代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痛苦与仿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杏晖[8](2018)在《论《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身份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名的裘德》作为托马斯·哈代小说写作生涯的封笔之作,自问世起就备受争议。哈代以悲怆的笔调写出了主人公裘德和淑在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和他们之间为世人所不容的不伦恋情时所做出的挣扎。裘德究其一生都在为着自己的目标和信念而奋斗,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身份确立几经转折,依托在不同的"他者"主体上,最后导致自我身份认知的混乱及毁灭。本文将立足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和"自我"理论,探讨裘德在身份构建过程中的身份危机及其走向悲剧结局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杨玉萍[9](2018)在《论《无名的裘德》淑的理性自由意志》一文中研究指出哈代的在其名作《无名的裘德》中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女性形象——淑。淑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有强烈的理性自由意志。从黑格尔对理性自由意志理论的阐述着手,浅析淑这一人物形象中的理性自由意志。她的理性自由意志引导其追求自由的爱情、婚姻和信仰,但她的这种理性自由意志最终还是屈服于世俗的束缚,走向悲剧。(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8年12期)

戴亚芬[10](2018)在《论《无名的裘德》中的对称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最饱受争议的一部小说。小说从情节布局、人物塑造两个方面充分展现了其对称艺术。裘德和淑的相同的婚姻经历、截然相反的信仰转变轨迹、淑和艾拉白拉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都体现了哈代精巧的构思。对称艺术的运用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即"灵与肉的冲突",加强了对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反讽与抨击。(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无名的裘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哈代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具有较强的争议性。这部小说揭示了19世纪英国面临的种种问题,对当时传统家庭伦理观念造成较大影响。主人公裘德在生理和精神上的婚姻都失败了,主要原因是在于主人公处理夫妻关系方式不当。本文从家庭伦理的角度来解读这部小说,以期探究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名的裘德论文参考文献

[1].沈南洋.人生的彷徨与困惑——论《艾菲·布里斯特》与《无名的裘德》中的悲剧性婚姻[J].名作欣赏.2019

[2].赵继红.《无名的裘德》中的家庭伦理解读[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2019

[3].何亚洁.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无名的裘德》中译本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钱玲.《无名的裘德》张谷若译文的美学研究[J].长江丛刊.2019

[5].刘俊.探析英美文学作品《无名的裘德》中女性形象的矛盾性[J].牡丹.2019

[6].易媛.《无名的裘德》原文及张谷若译本概念功能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7].金禾穗.“字句令人死”—论《无名的裘德》中淑·布莱德赫的溃败[D].浙江大学.2019

[8].刘杏晖.论《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身份构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8

[9].杨玉萍.论《无名的裘德》淑的理性自由意志[J].北极光.2018

[10].戴亚芬.论《无名的裘德》中的对称艺术[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哈代-哈代像哈代,托马斯-哈 代Hardy,Thomas-托马斯·哈代32 科学家-——钱钟书 《围城》54 坟墓-——马长山 《思路花语》《德伯家的苔丝》

标签:;  ;  ;  ;  ;  ;  ;  

无名的裘德论文_沈南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