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论文_记者,马爱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纤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纤维,性能,复合材料,技术创新,混凝土,铸工,酸腐。

碳纤维论文文献综述

记者,马爱平[1](2019)在《我4个创新主体进入全球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十强》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讯(记者马爱平)日前,八月瓜创新研究院在京发布了《全球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200强报告》,报告显示,我国4个创新主体进入全球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十强,表明中国在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活跃度和强度。根据报告评测结果,全球碳纤维产业技(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12-30)

东星倩,何涛,霍元明,刘洪君,孙安娜[2](2019)在《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碳纤维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使用真空吸铸法制备了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铸件并测试其拉伸性能,将实验所得数据结合Geodict软件分析了碳纤维含量和碳纤维长度对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规律,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为使用真空吸铸法制备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后续工作展开和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纤维对材料拉伸性能的增强效果越好;随着碳纤维长度的增加,纤维对材料拉伸性能的增强效果逐渐减小,并在5 mm后达到平稳的趋势,当纤维长度为1 mm时,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较优。(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刘培启,杨帆,黄强华,王迪,陈祖志[3](2019)在《T700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气瓶封头非测地线缠绕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分几何理论和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气瓶封头上T700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CFRP)非测地线缠绕角微分方程,得到稳定的非测地线缠绕轨迹;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T700CFRP缠绕气瓶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非测地线轨迹对工作压力(30MPa)下T700CFRP缠绕气瓶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渐进损伤模型分析爆破压力的变化规律。对于封头高h=50mm的T700CFRP缠绕气瓶,滑线系数为0.2时承载能力最强,比T700CFRP测地线缠绕气瓶提高了7MPa,约为6.4%;对于封头高h=160mm的T700CFRP气瓶,滑线系数为0.2时承载能力最强,比T700CFRP测地线缠绕气瓶提高了6MPa,约为11.5%。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得到的缠绕线型既能满足缠绕工艺的基本要求,又提高了T700CFRP缠绕气瓶的结构力学性能,可为实际缠绕工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战奕凯,赵潜,杜帅,何敏,李莉萍[4](2019)在《东丽碳纤维不同去浆处理条件下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高温烧蚀法、酸腐蚀法和丙酮浸泡法对东丽碳纤维进行了去浆处理,对碳纤维去浆前后进行了扫描电镜(SEM),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Raman),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单丝拉伸强度测试,并对Raman测试条件下的碳纤维的结晶峰(G峰)和结构无序峰(D峰)进行了计算。通过高温烧蚀法处理过的碳纤维表面会存有一层残渣,并且高温会渗透到碳纤维内部,破坏碳纤维原有的结晶行为,从而使碳纤维单丝强度降低;而通过酸腐蚀法处理过的碳纤维表面相对光滑,在处理的过程中,加热的酸液会腐蚀碳纤维表面的环氧浆料,在浆料去除之后会进一步腐蚀碳纤维表面,并在碳纤维表面形成少量的沟槽,这不利于保持碳纤维原有的高性能拉伸强度;而通过丙酮浸泡法处理后的碳纤维束在外观上相对松散,纤维表面光滑,由于是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温度不会对碳纤维内部的有序结晶进行破坏,碳纤维单丝强度损失量较以其他去浆方式小。(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孝锋,侯大寅,徐珍珍,汪浩,杨莉[5](2019)在《溅射功率对碳纤维及C/C膜界面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室温下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碳纤维表面沉积碳膜,探究溅射功率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溅射功率改性后的碳纤维与改性前的碳纤维相比,石墨化程度、微晶尺寸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大,断裂强度和弯曲强度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改性前相比,断裂强度分别提高了27.14%(150W)、32.98%(250W)、18.89%(350W)、17.94%(450W),弯曲强度提高了28.66%(150W)、39.45%(250W)、8.49%(350W)、3.28%(450W);并且改性后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会出现屈服阶段,不再是典型的脆性断裂,界面性能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泽,徐卫军,康宏亮,徐坚,刘瑞刚[6](2019)在《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制备技术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国高性能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其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基础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研究和产业发展建议。在PAN原丝纺丝溶液制备过程中,可通过聚合工艺和设备的协同,实现PAN连续溶液聚合,得到均匀的PAN纺丝溶液。在原丝制备过程中,可通过凝固参数控制,调控PAN纺丝溶液细流的相分离过程,减小相分离过程形成的微孔尺寸;在干燥致密化和干热牵伸过程中,调控温湿度和张力,可控制微孔融合和PAN分子结晶与取向,制备出高品质碳纤维原丝。在预氧化和炭化过程中,通过对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调控,控制预氧化过程的皮芯结构和炭化过程中的乱层石墨结构,可实现对碳纤维性能调控。(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刘东强,成俊秀,张泽东,马创创,李启航[7](2019)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车壳及一体化车体的制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节能车轻量化和稳定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一体化车体制作方案,该方案在保证车体力学性能的情况下可有效减轻节能车的重量。从总体方案、温度环境、力学性能优化、碳纤维真空导入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等几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了一体化车体及车壳制作方法。通过实验论证,证明采用该方法可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6期)

协文[8](2019)在《业内专家分享碳纤维加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新材料。为加强行业交流,推动碳纤维编织/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提升碳纤维制品性能,满足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各领域的需求,进一步促进纺织行业科技进步,11月26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本文来源于《中国纺织报》期刊2019-12-02)

王腾蛟,许金余,彭光,孟博旭[9](2019)在《纳米碳纤维增强混凝土耐久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纳米碳纤维对混凝土耐久性的改善效果,进行了不同体积掺量(0.1%,0.2%,0.3%,0.4%和0.5%)下纳米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冻融循环实验、渗透实验以及碳化实验,另外通过SEM实验进一步探讨了纳米碳纤维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微观改性机理。结果表明,纳米碳纤维能够通过纤维桥接、孔隙填充两种方式改善了混凝土的微观形貌,显着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掺量为0.3%时,纳米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抗渗性能和抗碳化性能均达到最佳;冻融循环次数相同,随着纳米碳纤维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和抗压强度损失率均先减小后增大;混凝土的渗水高度和相对渗透系数均随纳米碳纤维掺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相同碳化龄期下,随着纳米碳纤维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先减小后增大;但掺量为0.5%的纳米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抗渗性能和抗碳化性能仍优于素混凝土。(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常森,许金余,杨宁[10](2019)在《新型聚合物乳胶粉对碳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提升碳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通过加入VAE聚合物乳胶粉,研究4种碳纤维掺量(0,0.1%,0.2%,0.3%)下乳胶粉掺量对碳纤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压峰值应变、抗折峰值应变和折压比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VAE聚合物乳胶粉掺量的增加,乳胶粉对碳纤维混凝土性能的提升效果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乳胶粉掺量在4%~8%范围内对碳纤维混凝土性能的提升最为明显,且碳纤维掺量和乳胶粉掺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碳纤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碳纤维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使用真空吸铸法制备了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铸件并测试其拉伸性能,将实验所得数据结合Geodict软件分析了碳纤维含量和碳纤维长度对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规律,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为使用真空吸铸法制备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后续工作展开和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纤维对材料拉伸性能的增强效果越好;随着碳纤维长度的增加,纤维对材料拉伸性能的增强效果逐渐减小,并在5 mm后达到平稳的趋势,当纤维长度为1 mm时,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较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纤维论文参考文献

[1].记者,马爱平.我4个创新主体进入全球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十强[N].科技日报.2019

[2].东星倩,何涛,霍元明,刘洪君,孙安娜.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数值模拟分析[J].锻压技术.2019

[3].刘培启,杨帆,黄强华,王迪,陈祖志.T700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气瓶封头非测地线缠绕强度[J].复合材料学报.2019

[4].战奕凯,赵潜,杜帅,何敏,李莉萍.东丽碳纤维不同去浆处理条件下的性能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王孝锋,侯大寅,徐珍珍,汪浩,杨莉.溅射功率对碳纤维及C/C膜界面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9

[6].张泽,徐卫军,康宏亮,徐坚,刘瑞刚.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制备技术几点思考[J].纺织学报.2019

[7].刘东强,成俊秀,张泽东,马创创,李启航.碳纤维复合材料车壳及一体化车体的制作[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9

[8].协文.业内专家分享碳纤维加工技术[N].中国纺织报.2019

[9].王腾蛟,许金余,彭光,孟博旭.纳米碳纤维增强混凝土耐久性试验[J].功能材料.2019

[10].常森,许金余,杨宁.新型聚合物乳胶粉对碳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9

论文知识图

单壁碳纳米管(a)扶手椅型;(b)锯齿型...螺旋铣孔切削力不同构造形式的碳材料与TiO2复合材料的循环伏安图电机电压电流试验循环伏安曲线图:(a)不同CNTs含量的...

标签:;  ;  ;  ;  ;  ;  ;  

碳纤维论文_记者,马爱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