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莉杨云敏王燕
(兴义市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兴义562400)
【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标本细菌的菌株分布及药敏分析。方法: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细菌鉴定与药敏卡,旗云软件导出数据,应用WHONTE5.6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12.10月-至2014.3月送检的3984份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病源菌1070株(去重复株后为879株,其中一份尿液标本分离出2株病原菌有21份尿液标本),阳性率26.3%。排列前5位的菌株为大肠埃希氏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粪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减少抗生素滥用及耐药菌株的院内传播。
【关键词】尿液标本药敏分析分离率
【中图分类号】R46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075-02
在医院感染中泌尿系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位居第二位,占16-30%[1]。复杂性尿路感染治疗比较困难,在获得尿培养药敏结果前4-7天的“窗口期”,需要选择抗菌药物经验用药[2],而单纯性尿路感染治疗相对简单。病原菌可在患者抵抗力下降时侵入泌尿系统引起感染[3]。本次对2012.10月-至2014.3月1070株分离于尿液培养标本病原菌分析,目的是为本院临床泌尿系感染提供经验用药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收集2012.10月-至2014.4月分离于尿液标本的1070株病原菌。
1.2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标本接种、培养、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4]、临床微生物检验问与答[5]及仪器、试剂说明书要求.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KE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细菌鉴定及药敏卡对分离于尿标本的病源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药敏纸片购于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血平板、巧克力平板、M-H平板购于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补充药敏试验:参照法国梅里埃公司VITKE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革兰氏阴性细菌药敏卡说明书,采用K-B法对下列组合进行补充试验,阿为卡星:鲍曼不动杆菌。氨曲南:假单胞、氨苄西林及氨苄西林/舒巴坦;枸橼酸杆菌、肠相菌属、泛菌属、沙雷氏。亚胺培南:摩氏摩根氏菌、变形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动杆菌、枸橼酸杆菌。判读采用2012年CLSIM100-S22文件标准执行[6]。
1.4质量控制仪器用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大肠埃希菌ATCC35218、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粪肠球菌ATCC29212做质量控制,标准菌株购自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5统计方法通过仪器配套旗云软件导出数据,应用WHONTE5.6对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尿液标本菌株构成比2012.10月-至2014.4月检出的1070份尿液标本菌株构成比见表1。
表1-1070株尿液标本分离菌株构成比
2.21070株尿液标本细菌耐药性分析1070株的尿液标本排列前5位细菌为大肠埃希氏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粪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耐药性分析结果见表2。
表2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讨论
尿路感染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常见疾病,且治疗不彻底容易反复发病,增加耐药菌株产生,本次尿液标本分离菌株的耐药分析,目的是为本院预防尿路感染和临床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统计结果显示,排列前五位的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氏菌占分离菌株52%、屎肠球菌占9.7%、肺炎克雷伯菌占6.3%、粪肠球菌占6.2%、奇异变形杆菌占3.7%,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在抗菌药物选择时,耐药率低于30%的临床可经验选药。耐药率>30%的应慎重抗菌药物经验用药。耐药率>50%的按抗菌药物药敏结果选药。耐药率>75%暂停针对目标菌的临床应用。
尿液培养是诊断和治疗泌尿系感染的关键手段,本统计结果显示,尿路感染大肠埃希氏菌可经验用药的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呋喃妥因、头孢替坦。屎肠球菌可经验用药的有呋喃妥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肺炎克雷伯氏菌可经验用药的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头孢替坦、妥布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粪肠球菌可经验用药的有呋喃妥因、左旋氧氟沙星、氨苄西林、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奇异变形杆菌可经验用药的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头孢替坦、妥布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氨曲南。
尿路感染细菌种类多,建议本地临床医师依据统计结果经验用药的同时,应及时尿培养标本送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院内传播。
参考文献
[1]JasmerRM,NahidP,HopewellPC.Latenttuberculosisinfection[J].NEnglJMed,2002,347(23):1860-1866.
[2]叶剑荣,袁利群。658例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9);43-46.
[3]梁小英,王莉宁.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1(3):190-191.
[4]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43-744.
[5]张秀珍,朱德妹.临床微生物检验问与答[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2-66.
[6]孙长贵翻译,中华检验医学杂志[J].中华医学会2012;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