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日本佛教戒律还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于是高僧普照和荣睿亲自来到中国,想请鉴真大师东渡扶桑去传播佛法。
当时鉴真大师已经55岁,但是他毅然答应了。对于现在的人来说,55岁不算什么,但在当时55岁已算高龄。
弟子们都劝鉴真大师不要冒这个险,但鉴真大师为了弘扬佛法,毅然六次东渡。
唐朝的法律是不允许国民出国的,所以鉴真大师六次出国都算“偷渡”。头四次都没能成功,不是被弟子告发就是船漏水了,鉴真大师不得不原路返回。第五次他一出海就遇上了台风,风停后,鉴真大师却到了海南岛。
荣睿去世之后,鉴真大师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第六次东渡扶桑,这一次终于成功了!鉴真大师登陆日本,日本天皇带领了几十万人迎接。鉴真大师就一路踩着鲜花到了日本国都。天皇封鉴真大师为大僧都,亲自登坛受戒,做了鉴真大师的弟子。
受弯构件正截面设计的中外规范对比分析…………………………………… 付烨,肖保怀,白嵩,陈果(11-1)
天皇还亲自给鉴真大师撰写了碑文,这个碑文一直保存到今天,叫《唐大和尚东征传》。和尚是尊称,大和尚更高一等。因为并非每个出家人都叫和尚,就跟大学里并非每个老师都叫教授一样。和尚和喇嘛都是尊称,高僧才能叫和尚,一般刚出家的人叫沙弥。鉴真大师是大和尚,日本天皇在碑文中写“大和尚戒行高洁,白头不改,远涉苍波,归我圣朝”,意思是出生入死来到日本,难能可贵。
图书馆是全面系统地收藏着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文献信息资源集散地,又是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等的守护者与传承者。文献信息资源的传播不受地域与时空限制,首先图书馆能够把历代学者所创造和积累的各种文献信息载体保存下来,并传递给需要它的每位读者,其次图书馆之间又能以开展的资源共享和馆际互借等方式把不同地域的学者所创造的文化精神作品及时传递给需要它的需求者。图书馆以服务型社会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读者至上”人性化服务的原则,能够在读者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时间,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需求,读者可以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各取所需,充分发挥自己的阅读能力,开展自由自在的阅读与研究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鉴真大师到日本后不光传播佛法,还把中华的先进文化也传播到了日本(包括豆腐的做法),对日本的贡献可谓相当大。后来日本人说,原来的日本文化就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卤水,点进去之后日本文化才变成了豆腐。
申乐摘自《学生天地》
标签:大师论文; 鉴真论文; 日本论文; 和尚论文; 佛教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佛教史论文; 《视野》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