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合物,材料,磷光,机电,纳米,噻唑,结构。
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梁爱辉,黄贵,王志平,陈水亮,侯豪情[1](2016)在《含铱配合物聚合物磷光材料及其电致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由于在大面积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上的潜在应用,在学术研究和工业应用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可以通过溶液加工的方法制备,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材料省,并且可以实现大面积柔性显示。和荧光聚合物材料相比,磷光铱配合物聚合物材料可以同时利用单线态和叁线态激子发光,器件的内量子效率理论上能达到100%,突破了传统25%的极限,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含铱配合物聚合物磷光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对含铱配合物线型聚合物和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结构特点以及光电特性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聚合物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6年04期)
酒元达[2](2015)在《星形单分子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星形结构的单分子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卓越的光电性能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单分子可溶性白光二极管方向有重要的意义。星形结构的白光单分散聚合物分子通过改变改变聚合物分子中核的结构以及臂的结构等方式对其分子光谱和能级进行调节,使之发生不完全的能量转移而得到白光;星形结构的白光光电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空间拓扑结构,可以有效地抑制分子聚集,消除分子内作用力,同时苯并噻唑作为一种经典的强受体单元,对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提升材料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在本论文中,我们系统地研究了树枝状星形结构单分散的白光聚合物大分子材料在光物理、电化学和光电性能,并对其机理进行深一步的研究。首先,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叁臂结构的PN型白光聚合物材料,以叁苯胺及叁苯咔唑为核,叁个苯噻唑支链为绿光受体单元及叁个聚芴支链,通过调节红绿蓝叁基色的比例来实现白光。制备了白光PLED器件,其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polymer/TPBI/Li F/Al)。其中TM-R3G4的最大电流效率为2.09 cd A-1,EQE为1.08%,CIE坐标(0.34,0.33),TN-R3G4的最大电流效率为2.41 cd A-1,EQE为1.05%,CIE坐标(0.34,0.35),器件比较接近饱和白光。高效白光的获得归因于空间结构阻止了分子聚集同时不完全的能量转移也对获得白光有利。然后,我们合成了一系列四臂星形白光聚合物。以化合物FTBT作为红光单元,苯并噻唑作为绿光受体单元,以聚芴作为蓝光单元,通过调节红绿蓝叁基色的掺杂比例得到了白光。制备了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polymer/TPBI/LiF/Al)的白光PLED器件。其中FTBT-R4G4的最大电流效率为1.59 cd A-1,EQE为0.70%,CIE坐标(0.31,0.34)。得到了高效稳定的白光,这是由于星型结构能够有效抑制分子间作用力和能量转移。最后,我们以叁并茚为核、以噻吩-苯噻唑衍生物为枝臂、咔唑集团进行封端的星型多臂化合物TRCZ为核心,溴化TRCZ、TRRTCZ得到A6化合物,通过Suzuki聚合反应得到一系列星形超支化六臂聚合物。通过光谱研究了改变核心分子及不同声色团掺杂比例对聚合物光物理性质和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以单分散的树枝状聚合物为活化层,通过溶液旋涂法制备了光电器件,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polymer/TPBI/LiF/Al),研究其相关的发光性能参数,分析比较数据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P2的最大电流效率为1.45 cd A-1,EQE为1.37%,CIE坐标(0.33,0.33)。其中六臂的超支化结构在抑制部分能量转移得到高效稳定白光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5-05-01)
何念,霍延平,汤胤旻,聂晓李,方小明[3](2014)在《含金属聚合物类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含不同金属的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进展。根据不同的金属对有机金属聚合物进行分类,包括含金属铱、铂、钌、铼配体的聚合物。对这些材料的电致发光性能进行阐述,并对各类材料的研究前景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4年09期)
高松[4](2014)在《ZnO纳米颗粒薄膜与有机聚合物材料复合电致发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作为一种宽禁带的半导体材料,ZnO因其稳定的理化性质和优异的光电性能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ZnO具备发射蓝光、紫外光的条件优势,在短波长发光二极管、高密度存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诱人。然而,P型ZnO的制备困难始终是限制ZnO紫外电致发光研究进展的一个瓶颈。近年来,随着有机半导体的快速发展和ZnO纳米结构的不断丰富,许多课题组利用ZnO纳米阵列与有机材料来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电致发光器件。本课题组利用水浴法合成的ZnO纳米棒阵列与有机物聚合物MEH-PPV复合,实现了ZnO的近紫外电致发光。然而,水浴法生长的ZnO纳米棒阵列存在阵列表面不整齐,纳米棒顶端的MEH-PPV有机层容易被击穿,器件稳定性不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O纳米颗粒薄膜与有机聚合物材料复合的ZnO电致发光二极管,实现了ZnO的近紫外电致发光,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O纳米颗粒薄膜,并研究了ZnO纳米颗粒薄膜的制备条件和光电性能。在ITO上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粒径比较均匀、表面比较平整的ZnO纳米颗粒薄膜。SEM表征显示,ZnO纳米颗粒粒径约30nm,均匀分布,纳米颗粒薄膜表面平整。这样有利于采用旋涂法在纳米颗粒薄膜表面制备均匀无针孔的有机薄膜。光致发光光谱表明,ZnO纳米颗粒薄膜的光致发光中心在393nm附近,来源于ZnO的带边激子发射,且缺陷发光较弱,这样有利于实现ZnO纳米颗粒薄膜器件的近紫外电致发光。其次,制备了ZnO纳米颗粒薄膜/MEH-PPV异质结的近紫外电致发光二极管,并研究了有机层与ZnO纳米颗粒薄膜厚度变化对该结构器件电致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旋涂的方法在ZnO纳米颗粒薄膜表面制备了MEH-PPV有机层,构造出结构为ITO/ZnO纳米颗粒薄膜/MEH-PPV/LiF/A1的器件。实验结果表明,以3500r/min的转速旋涂有机层制备的器件能够得到较强的ZnO近紫外电致发光,且MEH-PPV发光很微弱。当ZnO纳米颗粒薄膜厚度约为60nm时,所制备的器件稳定性较强且ZnO缺陷发光很微弱。最后,首次尝试制备了ZnO纳米颗粒薄膜/PMMA结构的紫外电致发光器件,并研究了该器件的紫外电致发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的器件能够实现较强的ZnO近紫外电致发光。并讨论了ZnO与有机材料复合电致发光的机理,认为电子隧穿是ZnO与有机材料构成的复合器件实现近紫外电致发光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4-05-01)
谭凌凌[5](2014)在《新型有机白光电致发光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目标是合成一个应用于单发光层白光OLED中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聚合物材料,该聚合物可通过溶液法制膜,用于低成本的白光OLED面光源的制作。1.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可聚合主体材料单体N,N-二(4-(9H-9-咔唑基)苯基)-3,5-二溴苯胺,该单体为带间位溴基和咔唑基团的叁苯胺类化合物,合成过程涉及硝基的还原、卤代反应、Ullmann反应。2.合成了叁种带间位溴和烷基链的新型红、绿、蓝磷光发光材料。合成过程中以2-苯基喹啉、2-苯基吡啶和2-(2,4-二氟苯基)吡啶作为红、绿、蓝叁色发光基团,涉及醚化反应、金属配位反应。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该叁种新型磷光发光材料发光纯正,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适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3.本文尝试通过Suzuki偶联将以上所得红、绿、蓝叁色磷光发光小分子,热交联小分子和主体材料小分子聚合得到白光有机电致发光聚合物。最终的小分子Suzuki偶联成聚合物失败。我们分析了失败原因,并给出了可能的解决办法。(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4-04-28)
代水星,陈欢,林正欢,凌启淡[6](2014)在《用于电致发光器件的蓝光聚合物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成型加工简便、可大面积生产,可应用于大面积平板显示及固体照明器件。与红、绿光聚合物发光材料相比,蓝光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在发光性能、材料寿命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成为全色显示的瓶颈。通过在聚合物主链上引入大体积的取代基或侧链、形成具有叁维空间共轭效应的支化结构或能量可转移的主客体结构等,来改善溶解性和光物理性能等,从而得到发光效率高、色纯度好、热力学性能优异且材料加工性能良好的蓝光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本文从材料设计的角度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蓝光聚合物发光材料的主要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4年03期)
赵青华,李明智,张婉云[7](2013)在《聚合物主体材料在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几年用于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聚合物主体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聚咔唑类主体材料、聚芴类主体材料、聚苯乙烯类主体材料和聚间苯基类主体材料的结构单元的设计与修饰以及磷光器件性能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展望了磷光聚合物主体材料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今后磷光聚合物主体材料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3年17期)
许并社,徐阳,王华,刘旭光[8](2011)在《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及其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具有低能耗、低驱动电压、绿色环保以及可制备柔性屏等诸多优异特性,被业界公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质和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领域之一。此外,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可通过湿法加工技术(如旋涂、丝网印刷、喷墨打印)来制作,因而其制作成本低,在显示和照明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从器件和材料两个方面开展论述,简单介绍了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实现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商用化所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1年21期)
牛巧利[9](2011)在《纳米材料在聚合物电致发光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电致发光在固态照明和平板显示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使之成为企业界和工业界研究的热门课题。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将其引入聚合电致发光器件中,可实现优异的器件性能。这种纳米材料与聚合物相结合的具有新颖器件结构的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很快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文章从引入纳米材料的不同方式和纳米材料在聚合物发光二极管中的不同功能方面对其在聚合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1年07期)
聂海,凌味未,李元勋,张怀武[10](2010)在《电致发光材料叁芳胺聚合物的能带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循环伏安(CV)法结合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表征了4种新型电致发光材料叁芳胺聚合物TPD(PTPD)的能带结构,并对引入的基团及分子结构对其能带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聚合物TPD和小分子TPD的UV-VIS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来看,聚合后TPD的能带结构没有太大的改变。从循环伏安图看出,材料的具有较好电化学稳定性。并制成了ITO(氧化铟锡)/PTPD/Alq3(8-羟基喹啉铝)/Mg:Ag异质结电致发光器件,与典型的ITO/TPD/Alq3/Mg:Ag器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其器件的稳定性有的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0年06期)
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星形结构的单分子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卓越的光电性能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单分子可溶性白光二极管方向有重要的意义。星形结构的白光单分散聚合物分子通过改变改变聚合物分子中核的结构以及臂的结构等方式对其分子光谱和能级进行调节,使之发生不完全的能量转移而得到白光;星形结构的白光光电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空间拓扑结构,可以有效地抑制分子聚集,消除分子内作用力,同时苯并噻唑作为一种经典的强受体单元,对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提升材料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在本论文中,我们系统地研究了树枝状星形结构单分散的白光聚合物大分子材料在光物理、电化学和光电性能,并对其机理进行深一步的研究。首先,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叁臂结构的PN型白光聚合物材料,以叁苯胺及叁苯咔唑为核,叁个苯噻唑支链为绿光受体单元及叁个聚芴支链,通过调节红绿蓝叁基色的比例来实现白光。制备了白光PLED器件,其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polymer/TPBI/Li F/Al)。其中TM-R3G4的最大电流效率为2.09 cd A-1,EQE为1.08%,CIE坐标(0.34,0.33),TN-R3G4的最大电流效率为2.41 cd A-1,EQE为1.05%,CIE坐标(0.34,0.35),器件比较接近饱和白光。高效白光的获得归因于空间结构阻止了分子聚集同时不完全的能量转移也对获得白光有利。然后,我们合成了一系列四臂星形白光聚合物。以化合物FTBT作为红光单元,苯并噻唑作为绿光受体单元,以聚芴作为蓝光单元,通过调节红绿蓝叁基色的掺杂比例得到了白光。制备了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polymer/TPBI/LiF/Al)的白光PLED器件。其中FTBT-R4G4的最大电流效率为1.59 cd A-1,EQE为0.70%,CIE坐标(0.31,0.34)。得到了高效稳定的白光,这是由于星型结构能够有效抑制分子间作用力和能量转移。最后,我们以叁并茚为核、以噻吩-苯噻唑衍生物为枝臂、咔唑集团进行封端的星型多臂化合物TRCZ为核心,溴化TRCZ、TRRTCZ得到A6化合物,通过Suzuki聚合反应得到一系列星形超支化六臂聚合物。通过光谱研究了改变核心分子及不同声色团掺杂比例对聚合物光物理性质和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以单分散的树枝状聚合物为活化层,通过溶液旋涂法制备了光电器件,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polymer/TPBI/LiF/Al),研究其相关的发光性能参数,分析比较数据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P2的最大电流效率为1.45 cd A-1,EQE为1.37%,CIE坐标(0.33,0.33)。其中六臂的超支化结构在抑制部分能量转移得到高效稳定白光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梁爱辉,黄贵,王志平,陈水亮,侯豪情.含铱配合物聚合物磷光材料及其电致发光性能[J].化学进展.2016
[2].酒元达.星形单分子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
[3].何念,霍延平,汤胤旻,聂晓李,方小明.含金属聚合物类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4
[4].高松.ZnO纳米颗粒薄膜与有机聚合物材料复合电致发光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5].谭凌凌.新型有机白光电致发光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与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6].代水星,陈欢,林正欢,凌启淡.用于电致发光器件的蓝光聚合物材料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4
[7].赵青华,李明智,张婉云.聚合物主体材料在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
[8].许并社,徐阳,王华,刘旭光.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及其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
[9].牛巧利.纳米材料在聚合物电致发光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1
[10].聂海,凌味未,李元勋,张怀武.电致发光材料叁芳胺聚合物的能带结构表征[J].光电子.激光.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