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模块连接件论文和设计-吕弘杲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模块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分、第二连接部分、第三连接部分,第二连接部分和第一连接部分形成的区域为模块安装区域,第三连接部分上设置有连接螺母,第一连接部分上设置有第一工作区域和第二工作区域,第一工作区域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圆环、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圆环上沿其径向设置有贯通第一定位孔的第一散热槽。连接螺母预先嵌入在第三连接部分上,采用这种方式避免了在塑料壳中安放螺母的安装方式,避免了螺母漏装和螺母角度调整便于螺栓配合的情况的发生。同时采用两个工作区域进行工作,同时工作区域中设置定位圆环和散热槽实现模块的快速定位和辅助散热,避免了传统的直接抵在工作区域上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模块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模块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连接并垂直设置的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连接并垂直设置的第三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平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和第一连接部分形成的区域为模块安装区域,模块位于所述模块安装区域,所述第三连接部分上设置有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嵌入在所述第三连接部分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上左右并排设置有第一工作区域和第二工作区域,所述第一工作区域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圆环、设置在该第一定位圆环芯部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圆环上沿其径向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第一散热槽。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模块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模块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连接并垂直设置的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连接并垂直设置的第三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平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和第一连接部分形成的区域为模块安装区域,模块位于所述模块安装区域,所述第三连接部分上设置有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嵌入在所述第三连接部分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上左右并排设置有第一工作区域和第二工作区域,所述第一工作区域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圆环、设置在该第一定位圆环芯部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圆环上沿其径向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第一散热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块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圆环为第一阴极铜块,所述第一定位孔为非贯通孔,所述模块上设置有部分嵌入在所述第一散热槽中的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与所述第一散热槽形成第一散热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块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圆环上至少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定位孔中心轴线重合第一定位圆环槽,所述第一定位圆环槽与所述第一散热槽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块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区域和所述第二工作区域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底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块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区域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圆环、设置在该第二定位圆环芯部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圆环上沿其径向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第二散热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块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圆环为第二阴极铜块,所述第二定位孔为非贯通孔,所述模块上设置有部分嵌入在所述第二散热槽中的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与所述第二散热槽形成第二散热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块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圆环上至少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定位孔中心轴线重合第二定位圆环槽,所述第二定位圆环槽与所述第二散热槽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块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分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所述连接螺母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在所述安装孔中。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模块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安装定位方便、易于底部散热的新型模块连接件。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模块连接件均是有一块铜板冲压而成的,模块连接件是芯片的共用电极。安装模块时将模块搁置在连接件上,通过头部的安装孔内置入的螺栓压紧,而螺栓由安放在塑料壳中的螺母固定,安装工序较复杂,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阴极电极位置处的两个工位放置芯片,由于没有对芯片模块的一个预定位,导致安装对中度差安装达不到既定效果,同时由于传统的阴极电极位置为光滑平面设计,从而使得与阴极电极接触的模块的散热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模块连接件,具有结构紧凑、安装定位方便、易于底部散热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模块连接件,其创新点在于:所述新型模块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连接并垂直设置的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连接并垂直设置的第三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平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和第一连接部分形成的区域为模块安装区域,模块位于所述模块安装区域,所述第三连接部分上设置有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嵌入在所述第三连接部分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上左右并排设置有第一工作区域和第二工作区域,所述第一工作区域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圆环、设置在该第一定位圆环芯部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圆环上沿其径向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第一散热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圆环为第一阴极铜块,所述第一定位孔为非贯通孔,所述模块上设置有部分嵌入在所述第一散热槽中的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与所述第一散热槽形成第一散热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圆环上至少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定位孔中心轴线重合第一定位圆环槽,所述第一定位圆环槽与所述第一散热槽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工作区域和所述第二工作区域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底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工作区域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圆环、设置在该第二定位圆环芯部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圆环上沿其径向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第二散热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圆环为第二阴极铜块,所述第二定位孔为非贯通孔,所述模块上设置有部分嵌入在所述第二散热槽中的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与所述第二散热槽形成第二散热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圆环上至少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定位孔中心轴线重合第二定位圆环槽,所述第二定位圆环槽与所述第二散热槽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部分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所述连接螺母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在所述安装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连接螺母预先嵌入在第三连接部分上,采用这种自带连接螺母的方式避免了在塑料壳中安放螺母的安装方式,避免了螺母漏装和螺母角度调整便于螺栓配合的情况的发生。同时采用两个工作区域进行工作,同时工作区域中设置定位圆环和散热槽实现模块的快速定位和辅助散热,避免了传统的直接抵在工作区域上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模块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模块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中:1-第一连接部分、2-第二连接部分、3-第三连接部分、4-模块安装区域、5-连接螺母、6-第一定位圆环、7-第一定位孔、8-第一散热槽、9-第一定位圆环槽、10-第一底座、11-第二底座、12-第二定位圆环、13-第二定位孔、14-第二散热槽、15-第二定位圆环槽、16-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模块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分1、与第一连接部分1连接并垂直设置的第二连接部分2、与第二连接部分2连接并垂直设置的第三连接部分3,第一连接部分1与第三连接部分3平行,第二连接部分2和第一连接部分1形成的区域为模块安装区域4,模块位于模块安装区域4,第三连接部分3上设置有连接螺母5,连接螺母5嵌入在第三连接部分3上,第一连接部分1上左右并排设置有第一工作区域和第二工作区域,第一工作区域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圆环6、设置在该第一定位圆环6芯部的第一定位孔7,第一定位圆环6上沿其径向设置有贯通第一定位孔7的第一散热槽8。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连接螺母5预先嵌入在第三连接部分3上,采用这种自带连接螺母5的方式避免了在塑料壳中安放螺母的安装方式,避免了螺母漏装和螺母角度调整便于螺栓配合的情况的发生。同时采用两个工作区域进行工作,同时工作区域中设置定位圆环和散热槽实现模块的快速定位和辅助散热,避免了传统的直接抵在工作区域上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上述的第一定位圆环6为第一阴极铜块,第一定位孔7为非贯通孔,模块上设置有部分嵌入在第一散热槽8中的第一定位凸起,第一定位凸起与第一散热槽8形成第一散热通道。上述的第一散热槽8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第一散热槽8作为供模块第一定位凸起嵌入快速定位装配,第二个作用为,与模块的第一定位凸起形成第一散热通道,从而与芯部的第一定位孔7一并实现对模块底面的快速热量传导散热。

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对模块底面的快速散热,第一定位圆环6上至少设置有一个与第一定位孔7中心轴线重合第一定位圆环槽9,第一定位圆环槽9与第一散热槽8连通。为了起到提供支撑的作用,第一工作区域和第二工作区域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11,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11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部分1的底面上。

上述的第二工作区域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圆环12、设置在该第二定位圆环12芯部的第二定位孔13,第二定位圆环12上沿其径向设置有贯通第二定位孔13的第二散热槽14。第二定位圆环12为第二阴极铜块,第二定位孔13为非贯通孔,模块上设置有部分嵌入在第二散热槽14中的第二定位凸起,第二定位凸起与第二散热槽14形成第二散热通道。上述的第二散热槽14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第二散热槽14作为供模块第二定位凸起嵌入快速定位装配,第二个作用为,与模块的第二定位凸起形成第二散热通道,从而与芯部的第二定位孔13一并实现对模块底面的快速热量传导散热。

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对模块底面的快速散热,第二定位圆环12上至少设置有一个与第二定位孔13中心轴线重合第二定位圆环槽15,第二定位圆环槽15与第二散热槽14连通。为了便于装配,第三连接部分3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16,连接螺母5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在安装孔16中。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设计图

一种新型模块连接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817195.7

申请日:2019-05-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2(厦门)

授权编号:CN209804646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H01L23/49

专利分类号:H01L23/49;H01L23/367

范畴分类:38F;

申请人:厦门市海鼎盛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厦门市海鼎盛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西柯镇美溪道思明工业园85号厂房第一层

发明人:吕弘杲;郑维舟;童乾漳;严天福;陈志伟

第一发明人:吕弘杲

当前权利人:厦门市海鼎盛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汤东凤

代理机构:1135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新型模块连接件论文和设计-吕弘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