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应力异常论文_殷宏南,黄小丹,郭圳勉

导读:本文包含了风应力异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厄尔尼诺,异常,涡旋,太平洋,海洋,模式。

风应力异常论文文献综述

殷宏南,黄小丹,郭圳勉[1](2013)在《南海表面风应力旋度场的季节及年际异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受季风影响非常显着.利用NECP资料分析南海表面风应力旋度场的季节及年际变化,发现海表风应力旋度场存在显着的季节变化,海表风应力旋度场的位相存在明显的东西向移动。并且在南海海盆中部区域表面风应力旋度场的年内变化最为显着。通过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分析发现,海表风应力旋度场的年际异常,在空间上存在南北、海盆、东西3个空间模态,并且每个模态的时间演变存在一定的年际变化。(本文来源于《气象水文海洋仪器》期刊2013年01期)

陈光泽,张铭,李崇银[2](2010)在《大洋环流对风应力异常响应的敏感性区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大洋环流模式(OGCM)对海表流场对风应力异常的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探讨了海表流场对风应力响应的敏感区域,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本文所用的海洋环流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上层海洋流场的气候状态;(2)海表风应力的异常引起海表流场和高度场的异常,并造成海洋状态的异常;(3)全球海表流场对风应力响应敏感的区域发生在大洋西边界地区和赤道地区。(本文来源于《第七届长叁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10-11-05)

容新尧,杨修群[3](2006)在《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涡旋和副极地海洋涡旋对风应力异常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一个较高分辨率的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在COADS资料的强迫下对海温和环流场进行了模拟,首先揭示了北太平洋海温和环流场年代际变化的主要特征,同时通过设计一组控制试验和四组敏感性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风应力异常强迫下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涡旋和副极地海洋涡旋的响应和调整过程及其相应的海温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模式成功再现了北太平洋SST年代际变化的主要模态。年代际尺度上北太平洋表面流场的异常主要表现为与风应力异常符合Ekman关系的一个异常涡旋,而上层平均的流场异常则表现为副热带涡旋和副极地涡旋强度的变化。风应力异常敏感性试验的结果显示,阿留申低压南面增强的西风可以显着地增强表层的Ekman平流,导致北太平洋中部海温的负异常。该西风异常导致的风应力旋度变化增强了副热带海洋涡旋,使得黑潮及其东面区域滞后风应力异常几年后出现正的海温异常,但这一正异常不能影响到整个北太平洋中部;另一方面该风应力旋度变化也可增强副极地海洋涡旋,从而引起黑潮及其续流区(KOE)海温降低。其中副极地海洋涡旋异常持续时间要比副热带海洋涡旋长,因此KOE区海温负异常持续时间长于黑潮及其东面区域的海温正异常,强度也要显着。在西风应力异常持续10年的情况下,副极地海洋涡旋异常导致的KOE区负海温异常还可以影响到北太平洋中部,因而对北太平洋中部海温的负异常起着维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系统模式发展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6-10-01)

穆松宁,江志红,闵锦忠,吴胜安,周广庆[4](2004)在《ENSO对黑潮海区风应力异常影响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近50a黑潮海区风应力场与Nino3区海温指数序列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ENSO对黑潮海区经向风应力影响的"关键时段"为秋、冬季至次年初夏时期,对纬向风应力影响的"关键时段"为冬季至次年春季。黑潮海区风应力距平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场的扩展SVD分析及相应的合成分析揭示了ENSO期间黑潮海区风应力异常结构的演变:秋季,中国的东海、琉球群岛附近海域首先出现南风应力异常;冬季,吕宋岛以北、台湾以东的海域出现西南风应力异常,其影响范围和强度在次年2月前后达到最强,其后迅速减弱,至5月,风应力异常基本消失。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对黑潮海区经向风应力异常的影响范围较大,强度更显着。(本文来源于《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穆松宁[5](2003)在《IAP两层大气环流模式的风应力异常预报场订正方案的设计及订正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针对IAP两层大气环流模式输出的热带太平洋海表风应力异常的模拟场设计的误差订正方案,第二部分为对热带太平洋海表风应力异常的模拟场进行订正试验及订正检验。 由于模式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系统误差,有必要对其模拟、预测结果进行有效地订正。在本文中,基于“联合自然正交展开误差订正”的思想,将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两层大气环流模式输出的热带太平洋海表风应力异常的跨年度模拟场进行订正,订正试验的分析结果表明,订正后的热带太平洋海表风应力距平场与相应观测场年际变率分量的相似程度远远好于模式模拟的结果,尤其是在空间分布方面的改善非常显着;叁组跨年度订正检验结果也表明,订正后的跨年度预测结果明显好于模式的预测结果。这意味着C-EOF订正方案大大提高了模式跨年度模拟的准确率。 订正试验、预测试验的结果说明联合自然正交展开订正方案已经达到实际业务应用的水平,这对于气候的跨年度预测,尤其是对ENSO预测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气象学院》期刊2003-05-01)

严邦良,张人禾[6](2002)在《热带西太平洋风应力异常在ENSO循环中作用的数值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海气耦合模式来研究热带西太平洋地区风应力异常对ENSO循环的影响,并以1997/1998年的El Nino事件为例,分析了模式结果中热带的太平洋地区风应力异常对El Nino 事件形成影响的动力学及热力学作用。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风应力异常对ENSO循环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耦合模式中,当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风应力异常由观测给定时,耦合模式基本上可以模拟出自1971年以来的 El Nino事件,观测与模拟的Nino 3区海面温度异常(SSTA)的相关系数可达0.63。赤道西太平洋地区的风应力异常可加强该地区大气的辐合,从而加强了大气的加热场,进而加强了海气相互作用的不稳定。赤道西太平洋地区的风异常激发出来的Kelvin波及水不闻不问El Nino事件初始阶段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海气相互作用及东边界的反射对El Nino事件的发展及维持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02年03期)

张人禾,,赵刚[7](2001)在《热带太平洋经向风应力异常与El Nio的发生——(Ⅱ)动力学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Zhang et al,2001)的资料分析表明,El Nio事件发生之前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存在着显着的异常经向风应力辐合、为了分析这种超前的辐合经向风应力距平在其后的ElNio事件发生中的动力作用,本文利用简单热带海洋动力学模式,从动力学上研究了热带海洋对关于赤道辐合的理想经向风应力强迫的响应,指出赤道东太平洋出现在El Nio事件之前的辐合经向风应力异常有利于El Nio事件的发生。辐合的经向风应力强迫作用于热带海洋,会激发出西传的Rossby波,使得赤道附近的海洋混合层变厚。由于耗散的影响,最大的增厚区位于强迫区域。当这个强迫作用于赤道东太平洋时,这将有利于以 Nl Nio事件发生;另一方面,Rossby波响应在赤道及其附近使得表层海水向西流动,中东太平洋表层水的不断向西输送有利于表层水在西太平洋堆积,为后来暖事件的发生累积能量。(本文来源于《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期刊2001年06期)

张人禾,赵刚,谭言科[8](2001)在《热带太平洋经向风应力异常与ElNio的发生──(Ⅰ)资料诊断(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热带太平洋海表经向风应力异常与 E1 Ni o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超前的经向风应力距平场与NINO3区(15°-90°W,5°S-5°N)的海面温度异常(SSTA)有显着的超前相关,这种相关性在超前6个月甚至更早一些就有显示。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超前的经向风应力距平场与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场之间的耦合模,结果表明对应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大气风应力场在超前6个月甚至更早的时候,在赤道中东太平洋表现为辐合的经向异常风应力场,即赤道以北为北风异常应力,赤道以南为南风异常应力。这种耦合模的时间系数与 NINO3 SSTA指数所表示的 EIio事件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表明这种耦合模反映的正是超前的经向风应力异常与 El NiB o事件所对应的海表温度异常之间的相关核态。通过与热带西太平洋纬向风应力异常的比较,赤道中东太平洋辐合的经向风应力异常与ElNifio事件发生的同样具有重要的联系。(本文来源于《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期刊2001年04期)

任小波,陈隆勋[9](2000)在《海洋的季节变化及风应力异常对海洋影响的数值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个 6层 5°× 4°网格的全球海洋模式作了一些改进,建立了 10层 5°× 4°网格的全球海洋模式,进行了季节变化数值模拟,积分250 a,取得稳定的结果.除了高纬度海洋外,模拟的季节变化与实际观测十分接近.在此基础上,作了热带太平洋海温场对热带季风异常响应的3组敏感性实验,第1组为赤道西太平洋异常西风向东传播的试验;第2组为整个赤道太平洋风应力振荡异常试验;第3组为赤道西太平洋异常西风、东风交替向东传播的敏感性试验.模拟结果表明:(1)第1组风应力敏感性实验结果揭示出,西太平洋西风异常的向东传播的风应力异常可以产生类似厄尔尼诺的赤道东太平洋变暖;(2)第2组试验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风应力的局地振荡首先在中太平洋东西部激发出海温扰动,然后海温扰动分别向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传播,从而引起东、西太平洋海温的异常;(3)第3组试验验证风应力QBO可以产生海洋中类似的QBO振荡.(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中文版)》期刊2000年03期)

王盘兴,周伟灿,薛志华,王欣[10](1998)在《赤道太平洋区域风应力与海表温度年际异常的奇异值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向量场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了赤道太平洋区域风应力场与海表温度场年际异常的相关联系.结果表明,最主要的一对奇异向量与ENSO循环关系密切,其主要特征为赤道中、东太平洋风应力向赤道的异常辐合(辐散)与该区的SST异常升高(降低)准同步变化.对70和80年代的4次ElNino事件中标准化风应力异常场的分析表明,它们均表现出赤道中、东太平洋的辐合.这一结果可能比用信风张弛描述ENSO循环中的环流异常更合理和更具代表性.(本文来源于《应用气象学报》期刊1998年03期)

风应力异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大洋环流模式(OGCM)对海表流场对风应力异常的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探讨了海表流场对风应力响应的敏感区域,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本文所用的海洋环流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上层海洋流场的气候状态;(2)海表风应力的异常引起海表流场和高度场的异常,并造成海洋状态的异常;(3)全球海表流场对风应力响应敏感的区域发生在大洋西边界地区和赤道地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应力异常论文参考文献

[1].殷宏南,黄小丹,郭圳勉.南海表面风应力旋度场的季节及年际异常分析[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3

[2].陈光泽,张铭,李崇银.大洋环流对风应力异常响应的敏感性区域研究[C].第七届长叁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2010

[3].容新尧,杨修群.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涡旋和副极地海洋涡旋对风应力异常的响应[C].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系统模式发展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2006

[4].穆松宁,江志红,闵锦忠,吴胜安,周广庆.ENSO对黑潮海区风应力异常影响的初步探讨[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

[5].穆松宁.IAP两层大气环流模式的风应力异常预报场订正方案的设计及订正试验[D].南京气象学院.2003

[6].严邦良,张人禾.热带西太平洋风应力异常在ENSO循环中作用的数值试验[J].大气科学.2002

[7].张人禾,,赵刚.热带太平洋经向风应力异常与ElNio的发生——(Ⅱ)动力学分析(英文)[J].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2001

[8].张人禾,赵刚,谭言科.热带太平洋经向风应力异常与ElNio的发生──(Ⅰ)资料诊断(英文)[J].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2001

[9].任小波,陈隆勋.海洋的季节变化及风应力异常对海洋影响的数值试验[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0

[10].王盘兴,周伟灿,薛志华,王欣.赤道太平洋区域风应力与海表温度年际异常的奇异值分解[J].应用气象学报.1998

论文知识图

强弱WPWP海表面风应力之差(SODA资...分裂期间合成的风应力异常(...充放电振子ENSO模型的4个位相,各位相...5 日本海东南风应力异常 SEWSA 与...1月海面风应力异常的正(上)负(...7月海面风应力异常的正(上)负(...

标签:;  ;  ;  ;  ;  ;  ;  

风应力异常论文_殷宏南,黄小丹,郭圳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