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胃电节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节律,电针,泻心汤,半夏,食管,消化不良,功能。
胃电节律论文文献综述
潘小丽,康朝霞,毛玮,范建超,王计雨[1](2018)在《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模型大鼠胃电节律及胃窦Cajal间质细胞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均采用多因素干预法制备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大鼠进行电针刺激14天,空白组和模型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安静环境隔离,不予任何处置。干预结束后进行胃电节律的测定,免疫荧光法测定大鼠胃窦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ICCs)表达。结果空白组ICCs表达为(20.19±1.12)%,模型组为(5.32±0.97)%,电针组为(26.87±2.2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胃电慢波主频率与主功率明显减小,ICCs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胃电慢波主频率与主功率明显增加,且ICCs表达明显增多(P<0.05或P<0.01)。结论电针能够显着地增加胃电慢波节律和胃窦组织中ICCs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胃肠运动,恢复胃肠道运动功能,这可能是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作用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17期)
李亚欢[2](2018)在《半夏泻心汤对胃电节律失常模型大鼠胃组织microRNA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胃电节律失常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它与胃功能性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是胃运动功能障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胃运动障碍会导致胃排空延迟、胃内容物潴留,出现上腹胀痛、餐后腹胀、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等临床症状,现代医学将其称为胃节律紊乱综合征(Gastric Dysrhythmia Syndrome,GDS)。中医学多以症状命名这些疾病,包括痞证、早饱、暖气、呃逆、反胃等。临床中有30%~40%的消化道疾病患者最终被确诊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这类疾病已愈加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半夏泻心汤是历代医家公认的“消痞散结”(调节胃肠运动障碍)的千古名方,常用来治疗寒热错杂、气机升降失调之心下痞证。现代临床主要将其应用于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胆汁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等多种疾病。药理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具有上调胃黏膜保护因子表达、减轻胃黏膜上皮细胞炎性损伤、促进受损胃黏膜修复、提高胃窦组织Ghrelin水平、降低幽门螺杆菌主要毒力因子表达、调节免疫、调节Cajal间质细胞、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从microRNA分子发病机制角度来探究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由18~22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小分子RNA,通过与mRNA的3'端非编码区互补结合,导致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成为转录后基因调控的重要方式。人类基因组包含>1,800个微小RNA编码基因,且约60%的人类蛋白编码基因被预测为microRNA靶点,功能上,microRNA可以靶向参与发育、分化、增殖、凋亡和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的mRNA分子。近年来有研究发现,microRNA参与了肠易激综合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的基因的调节。它作为重要的转录后基因调控元件,其表达直接影响相关编码蛋白基因功能,参与包括消化系统在内的多个系统生理病理过程。目前有关microRNA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生中的调控作用及具体机制,主要集中在其与肿瘤、免疫之间的关系上,而与胃肠动力失调之间的关系,鲜有报道。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的研究。目的建立胃电节律失常大鼠模型,研究胃电节律失常模型大鼠胃组织microRNA表达谱的变化,并探索半夏泻心汤对胃电节律失常模型大鼠胃组织特异性microRNA的干预作用,以此为载体,探讨microRNA与胃动力障碍之间的关系,揭示胃动力障碍的分子发病机制,进一步探究半夏泻心汤在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健康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单日饮食、双日禁食的方法(期间饮用稀释的盐酸水)复制胃电节律失常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胃电节律,计算慢波频率及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对其进行模型评价。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半夏泻心汤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半夏泻心汤组给予半夏泻心汤药液灌胃。应用miRNAmicroarray基因芯片技术对胃电节律失常模型大鼠胃组织的表达谱进行分析;对差异microRNA进行非监督层次聚类,使用热图的形式展示差异microRNA在不同样本间的表达模式;利用Targetscan和microRNAorg两个数据库共同对差异microRNA进行靶基因预测,接着对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以判定差异microRNA主要影响的生物学功能或者通路。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筛选出的microRNA芯片结果进行验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半夏泻心汤对差异表达microRNA的影响。结果(1)正常对照组大鼠慢波频率为3.59±0.28次/min,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增大(P<0.05)。(2)胃电节律失常模型大鼠胃组织microRNA芯片谱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共有10个差异表达显着的microRNAs,其中只有1个microRNA表达上调(rno-miR-3102),有 9 个 microRNAs 表达下调(rno-miR-7b、rno-miR-221-3p、rno-miR-451-5p、rno-miR-148a-3p、rno-miR-33-5p、rno-miR-3068-3p、rno-miR-582-5p、rno-miR-370-3p、rno-miR-770-3p)。GO分析:预测了总共889个潜在靶基因,与其有关的生物过程有脑发育,POL-Ⅱ启动子转录正调控,转录、DNA-模板,囊泡介导的运输,蛋白去磷酸化,MAPK级联,神经元投射发展,神经系统发展,细胞内蛋白运输等;细胞组成有高尔基体膜,细胞外来体,细胞质,细胞膜,树突,神经元细胞体,细胞连接,细胞表型,内质网等;具有的分子功能有蛋白结合,钙调素结合,电压门控钾通道活性,蛋白激酶结合,连接酶活性,GTPase结合,肌球蛋白轻链结合以及镁离子结合等功能。Pathway分析:MAPK信号通路、细胞周期、cAMP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胃酸分泌等途径可能与胃电节律失常差异表达的microRNA的调节有关。(3)RT-PCR验证芯片杂交筛选出的共10个差异表达明显的microRNAs。除基因rno-miR-33-5p和rno-miR-370-3p的熔解曲线为双峰,含有非特异性扩增以外,其余基因所得熔解曲线均为单一峰,提示产物唯一,PCR扩增特异性较好,2-ΔΔCt法分析结果显示,rno-miR-3102、rno-miR-7b、rno-miR-451-5p、rno-miR-148a-3p、rno-miR-3068-3p、mo-miR-582-5p、rno-miR-370-3p、rno-miR-770-3p 的验证结果与 miRNA 基因芯片检测结果相符合。(4)RT-PCR检测的8个特异性miRNAs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no-miR-3102表达升高,rno-miR-7b、mo-miR-451-5p、mo-miR-148a-3p、rno-miR-3068-3p、rno-miR-582-5p、rno-miR-370-3p、rno-miR-770-3p表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可升高rno-miR-7b、rno-miR-451-5p、rno-miR-148a-3p 的表达,降低 rno-miR-3102、rno-miR-3068-3p、mo-miR-582-5p、rno-miR-370-3p、rno-miR-770-3p 的表达。结论MicroRNA在胃电节律失常模型大鼠胃组织中存在明显的差异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多个microRNAs参与了胃电节律失常,这些差异性表达可能与胃动力障碍的形成有关,可为进一步研究胃运动的细胞分子机制提供依据。结合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认为,半夏泻心汤可通过下调rno-miR-3102的表达和上调rno-miR-7b、rno-miR-451-5p、mo-miR-148a-3p的表达,以此达到调节胃电节律失常的作用,这为探索半夏泻心汤在胃动力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01)
徐月梅,夏菲珍,史池红,范晓圆,许丰[3](2017)在《经皮神经刺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节律改善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神经刺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节律的改善价值。方法 2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行经皮神经刺激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胃正常慢波比例,胃动过速,胃动过缓,胃电紊乱,主频、主功率及餐后餐前功率比等参数的变化。结果经皮神经刺激治疗可以提高胃正常慢波比例、降低胃动过速、胃动过缓及胃电紊乱(均P<0.05);同时提高餐后餐前功率比、主功率(均P<0.05)。结论经皮神经刺激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餐后胃电节律有改善作用,可以作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种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7年12期)
李翠,张冬梅,娄利霞,赵明镜,李丽娜[4](2015)在《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胃组织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运动的配伍规律。方法选取90只健康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80只。复制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经胃电生理学指标评价后,根据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将其拆分为辛开、苦降、甘补、辛开苦降、辛开甘补、苦降甘补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按相同药物浓度不等体积连续灌胃4周。给药后进行胃电参数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RT-PCR检测胃组织Cx43及其m 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x43及其m RNA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胃电慢波频率变异系数降低,各给药组Cx43及其m RNA表达降低,其中辛开甘补组作用最为显着。结论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运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缝隙连接蛋白Cx43及其m RNA表达有关,从而改变紊乱的胃电节律,达到改善胃运动功能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陈洪,李敏,张程,邢德刚[5](2015)在《中药治疗胃电节律紊乱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市场上关于胃肠方面的药物越来越多,无论是非处方药物,还是处方药物,都突显出人们对于肠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而胃肠肌电是胃消化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综合近年来对胃肠肌电方面的研究,本综述归纳整理出关于单方、方剂、中成药制剂这叁类药物对于治疗胃电节律紊乱的研究概况。(本文来源于《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罗伟,刘春雷,王军英,黄超,易慧娟[6](2014)在《针刺与智能通络治疗仪联合应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电节律及胃黏膜组织前列腺素E_2、前列腺素F_(2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智能通络治疗仪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大鼠胃电节律和胃黏膜组织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CAG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40只,造模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溶液、水杨酸钠、热盐水灌胃同时配合饥饱失常法复制CAG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组分为模型组10只、西药组10只、联合治疗组10只。联合治疗组选取大鼠"足叁里""中脘""天枢""脾俞"穴进行电针刺激,然后再在"天枢""脾俞"穴处加以智能通络治疗仪配合治疗。西药组采用自制维酶素混悬液灌胃。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2个月。采用EGEG-8D型八导智能胃肠电图仪检测胃电节律,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胃电波形平均频率和波形平均幅值明显降低(P<0.01),异常节律指数和频率变异系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联合治疗组波形平均频率和波形平均幅值明显升高(P<0.01),异常节律指数和频率变异系数明显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GE2、PGF2α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联合治疗组PGE2、PGF2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针刺与智能通络治疗仪联合运用能够明显改善CAG大鼠胃电节律紊乱的状况,同时可以提高胃黏膜组织PGE2、PGF2α水平,从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谢胜,张越,周晓玲,税典奎,侯秋科[7](2014)在《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患者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电图的分析,评价背俞指针疗法对胃电节律的影响;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主频率、电幅较治疗前增高显着(P<0.01),节律紊乱系数均较前下降显着(P<0.01)。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第7天与治疗第14天任督二脉的穴位皮温均较对照组上升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第7天、第14天任脉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可增强胃主频率、电幅,减少胃电的紊乱系数;提高督脉的皮温,对任脉的穴位皮温有先升后降之趋势;这一作用考虑与背俞指针治疗改善任督二脉交会,改善脾胃、肝胆枢机,补元气、泻阴火促进胃动力进而改善胃电生理活动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外治学术会议贵州省针灸学会2014年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0-18)
张月,张国山,刘雨儿,胡薇,谢慎[8](2014)在《电针足叁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电节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足叁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胃电节律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多潘立酮组,每组12只.采用夹尾刺激的方法造成FD大鼠模型,分别治疗10 d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胃电图,记录时间30 min.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多潘立酮组大鼠胃电图主频率、主功率及正常慢波百分比均明显升高(胃电图主频率分别为59.89±2.930 vs 40.50±2.317,49.14±3.901 vs 40.50±2.317,P<0.05或P<0.01;主功率分别为0.758±0.101 vs 0.413±0.086,0.612±0.041 vs0.413±0.086,P<0.05或P<0.01;正常慢波百分比分别为66.72±1.573 vs 55.44±2.129,66.35±1.534 vs 55.44±2.129,P<0.05或P<0.01),胃动过缓及胃动过速百分比均明显降低(胃动过缓百分比分别为10.24±0.931 vs 21.07±0.951,9.853±1.057 vs 21.07±0.951,P<0.05或P<0.01;胃动过速百分比分别为12.41±0.503 vs 14.90±0.572,12.88±0.302 vs 14.90±0.572,P<0.05或P<0.01).结论:电针足叁里可增加FD大鼠胃电图的主频率、主功率及正常慢波百分比,减少FD大鼠胃动过缓及胃动过速百分比.(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14年26期)
谢胜,张越,周晓玲,税典奎,侯秋科[9](2014)在《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胃食管反流病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患者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电图的分析,评价背俞指针疗法对胃电节律的影响;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主频率、主导功率均较治疗前增高显着(P<0.01),有统计学差异;节律紊乱系数均较前下降显着(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第7天、第14天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而对照组则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第14天与第7天相比任脉穴位皮温下降明显(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能提高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可增强胃主频率、主导功率,减少胃电的紊乱系数;这一作用考虑与背俞指针治疗改善任督二脉交会,改善脾胃、肝胆枢机,补元气、泻阴火促进胃动力进而改善胃电生理活动相关。(本文来源于《环球中医药》期刊2014年03期)
郝彦雷,施光亚,苏婷婷,张芸[10](2013)在《藿砂口服液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电节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藿砂口服液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电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中医诊断为痞满证、西医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66例,采用随机区组分组法分为治疗组(服用霍砂口服液)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疗程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胃电节律的变化,统计比较治疗前后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胃电节律治疗前后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胃电节律无明显变化,治疗后(除胃窦主频)组间比较P<0.05。结论:藿砂口服液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和胃电节律变化具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胃电节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胃电节律失常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它与胃功能性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是胃运动功能障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胃运动障碍会导致胃排空延迟、胃内容物潴留,出现上腹胀痛、餐后腹胀、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等临床症状,现代医学将其称为胃节律紊乱综合征(Gastric Dysrhythmia Syndrome,GDS)。中医学多以症状命名这些疾病,包括痞证、早饱、暖气、呃逆、反胃等。临床中有30%~40%的消化道疾病患者最终被确诊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这类疾病已愈加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半夏泻心汤是历代医家公认的“消痞散结”(调节胃肠运动障碍)的千古名方,常用来治疗寒热错杂、气机升降失调之心下痞证。现代临床主要将其应用于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胆汁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等多种疾病。药理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具有上调胃黏膜保护因子表达、减轻胃黏膜上皮细胞炎性损伤、促进受损胃黏膜修复、提高胃窦组织Ghrelin水平、降低幽门螺杆菌主要毒力因子表达、调节免疫、调节Cajal间质细胞、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从microRNA分子发病机制角度来探究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由18~22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小分子RNA,通过与mRNA的3'端非编码区互补结合,导致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成为转录后基因调控的重要方式。人类基因组包含>1,800个微小RNA编码基因,且约60%的人类蛋白编码基因被预测为microRNA靶点,功能上,microRNA可以靶向参与发育、分化、增殖、凋亡和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的mRNA分子。近年来有研究发现,microRNA参与了肠易激综合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的基因的调节。它作为重要的转录后基因调控元件,其表达直接影响相关编码蛋白基因功能,参与包括消化系统在内的多个系统生理病理过程。目前有关microRNA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生中的调控作用及具体机制,主要集中在其与肿瘤、免疫之间的关系上,而与胃肠动力失调之间的关系,鲜有报道。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的研究。目的建立胃电节律失常大鼠模型,研究胃电节律失常模型大鼠胃组织microRNA表达谱的变化,并探索半夏泻心汤对胃电节律失常模型大鼠胃组织特异性microRNA的干预作用,以此为载体,探讨microRNA与胃动力障碍之间的关系,揭示胃动力障碍的分子发病机制,进一步探究半夏泻心汤在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健康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单日饮食、双日禁食的方法(期间饮用稀释的盐酸水)复制胃电节律失常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胃电节律,计算慢波频率及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对其进行模型评价。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半夏泻心汤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半夏泻心汤组给予半夏泻心汤药液灌胃。应用miRNAmicroarray基因芯片技术对胃电节律失常模型大鼠胃组织的表达谱进行分析;对差异microRNA进行非监督层次聚类,使用热图的形式展示差异microRNA在不同样本间的表达模式;利用Targetscan和microRNAorg两个数据库共同对差异microRNA进行靶基因预测,接着对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以判定差异microRNA主要影响的生物学功能或者通路。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筛选出的microRNA芯片结果进行验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半夏泻心汤对差异表达microRNA的影响。结果(1)正常对照组大鼠慢波频率为3.59±0.28次/min,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增大(P<0.05)。(2)胃电节律失常模型大鼠胃组织microRNA芯片谱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共有10个差异表达显着的microRNAs,其中只有1个microRNA表达上调(rno-miR-3102),有 9 个 microRNAs 表达下调(rno-miR-7b、rno-miR-221-3p、rno-miR-451-5p、rno-miR-148a-3p、rno-miR-33-5p、rno-miR-3068-3p、rno-miR-582-5p、rno-miR-370-3p、rno-miR-770-3p)。GO分析:预测了总共889个潜在靶基因,与其有关的生物过程有脑发育,POL-Ⅱ启动子转录正调控,转录、DNA-模板,囊泡介导的运输,蛋白去磷酸化,MAPK级联,神经元投射发展,神经系统发展,细胞内蛋白运输等;细胞组成有高尔基体膜,细胞外来体,细胞质,细胞膜,树突,神经元细胞体,细胞连接,细胞表型,内质网等;具有的分子功能有蛋白结合,钙调素结合,电压门控钾通道活性,蛋白激酶结合,连接酶活性,GTPase结合,肌球蛋白轻链结合以及镁离子结合等功能。Pathway分析:MAPK信号通路、细胞周期、cAMP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胃酸分泌等途径可能与胃电节律失常差异表达的microRNA的调节有关。(3)RT-PCR验证芯片杂交筛选出的共10个差异表达明显的microRNAs。除基因rno-miR-33-5p和rno-miR-370-3p的熔解曲线为双峰,含有非特异性扩增以外,其余基因所得熔解曲线均为单一峰,提示产物唯一,PCR扩增特异性较好,2-ΔΔCt法分析结果显示,rno-miR-3102、rno-miR-7b、rno-miR-451-5p、rno-miR-148a-3p、rno-miR-3068-3p、mo-miR-582-5p、rno-miR-370-3p、rno-miR-770-3p 的验证结果与 miRNA 基因芯片检测结果相符合。(4)RT-PCR检测的8个特异性miRNAs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no-miR-3102表达升高,rno-miR-7b、mo-miR-451-5p、mo-miR-148a-3p、rno-miR-3068-3p、rno-miR-582-5p、rno-miR-370-3p、rno-miR-770-3p表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可升高rno-miR-7b、rno-miR-451-5p、rno-miR-148a-3p 的表达,降低 rno-miR-3102、rno-miR-3068-3p、mo-miR-582-5p、rno-miR-370-3p、rno-miR-770-3p 的表达。结论MicroRNA在胃电节律失常模型大鼠胃组织中存在明显的差异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多个microRNAs参与了胃电节律失常,这些差异性表达可能与胃动力障碍的形成有关,可为进一步研究胃运动的细胞分子机制提供依据。结合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认为,半夏泻心汤可通过下调rno-miR-3102的表达和上调rno-miR-7b、rno-miR-451-5p、mo-miR-148a-3p的表达,以此达到调节胃电节律失常的作用,这为探索半夏泻心汤在胃动力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胃电节律论文参考文献
[1].潘小丽,康朝霞,毛玮,范建超,王计雨.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模型大鼠胃电节律及胃窦Cajal间质细胞表达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8
[2].李亚欢.半夏泻心汤对胃电节律失常模型大鼠胃组织microRNA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3].徐月梅,夏菲珍,史池红,范晓圆,许丰.经皮神经刺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节律改善的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7
[4].李翠,张冬梅,娄利霞,赵明镜,李丽娜.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胃组织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
[5].陈洪,李敏,张程,邢德刚.中药治疗胃电节律紊乱的研究进展[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
[6].罗伟,刘春雷,王军英,黄超,易慧娟.针刺与智能通络治疗仪联合应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电节律及胃黏膜组织前列腺素E_2、前列腺素F_(2α)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4
[7].谢胜,张越,周晓玲,税典奎,侯秋科.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外治学术会议贵州省针灸学会2014年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
[8].张月,张国山,刘雨儿,胡薇,谢慎.电针足叁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电节律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
[9].谢胜,张越,周晓玲,税典奎,侯秋科.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4
[10].郝彦雷,施光亚,苏婷婷,张芸.藿砂口服液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电节律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