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意识的扩展是意识研究由内在主义转向外在主义发展的结果,是对意识本体的扩充。总结有关意识范围的主张,按其扩展的程度可以分为七个范围,即大脑、全脑、神经系统、全身、动物、生物和自然。如果以人类的主体性为界线,可以将意识的扩展分为浅层扩展和深层扩展两个层次。这种划分能够产生意识的新认识,带给人们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意识的扩展;内在主义;外在主义;浅层扩展;深层扩展
传统意识的内在主义(internalism)研究转为当今意识的外在主义(externalism)研究是一场正在进行的巨大变革。这场变革的实质是对意识研究的全面扩展,这种扩展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思辨对意识本身进行扩展;二是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对意识研究方法进行扩展。意识本身的扩展是指意识的存在由大脑和神经系统范畴向身体和环境范畴的扩张与延展,是对意识研究的本体的扩展。意识研究方法的扩展是指当代有关意识研究的新兴方法,如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图扫描技术(EEG)、脑磁图扫描(MEG)等技术的发明与发展对意识研究在方法论上的扩展。而意识的本体扩展相对于意识研究方法的扩展更具有根本性意义。本文主要论述意识的本体扩展。
一、意识扩展的提出
传统的内在主义支持者认为,无需外界环境的支撑,脑或身体内部的神经活动足以产生意识,意识应以颅骨或皮肤为界限。但是,在近二十年来,意识的外在主义研究日益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意识的外在主义支持者认为,意识的存在不应仅以颅骨或皮肤为界限,意识的广延应当从大脑扩展到身体甚至环境当中。当今的意识外在主义理论众多、版本各异,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即认知外在主义、语义外在主义、现象外在主义和心灵外在主义(当代的泛心论)。但是,这样分类采取的维度过多,内在逻辑性差,不能统一地说明意识是一个外在于人脑的存在范畴。从实质上讲,意识的范围由内在主义转向外在主义的过程是意识的扩展过程。笔者认为,从意识的扩展维度对有关意识范围的理论进行分类更具合理性,更有助于确认意识的范畴。
1990年7月,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大会上“纳米技术”(Nanoscaletechnology)这一新概念被提了出来。而所谓纳米药物就是指通过一定的微细加工方式对某些具有药用价值或其他的物质直接进行操作,形成新的具有纳米尺度的物质或载体[1]。纳米药物主要包括纳米晶、纳米乳、纳米球、纳米囊、脂质体和胶束等[2]。像脂质体、胶束等纳米药物相关技术已经成熟,而且已有上市产品,如力朴素等。
意识扩展的范围可以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为:大脑、全脑、神经系统、全身、动物、生物和自然。于是,形成了七个主导范围。它们分别是:第一范围,主张意识主要体现于大脑皮层,代表人物为克里克(F. H. C. Crick)。他在其《惊人的假说》中将意识定位于大脑皮层中的扣带回[1]。第二范围,主张意识主要是全部脑组织(包括大脑、间脑、小脑和脑干等)的体现,代表人物为达马西奥(A. R. Damasio)。他通过对闭锁综合症患者的研究将意识的核心定位于全脑中的脑干[2]。第三范围,主张意识主要是人的全部神经系统(包括脑、中枢神经系统和周身神经网)合作的结果,代表人物为埃德尔曼(G. M. Edelman)。他的神经达尔文主义(Neural Darwinism)及其升级版动态核心假设说明了全部神经系统如何通过达尔文式的自由竞争产生意识[3]。第四范围,主张意识主要是人体全身共同体现出来的,代表人物为拉考夫(George Lakoff)。他的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意识也为身体所拥有[4]。第五范围,主张意识不只是人类所具有的,包括人类在内多种高等动物都具有意识甚至自我意识,代表人物为盖洛普(Gordon Gallup Jr.)。他用镜像测试(Mirror Test)说明三岁后的儿童、四大类人猿等多种高等动物全部或部分具有自我意识[5]。第六范围,主张意识是生命的体现,意识与生命具有同一性,代表人物为瓦雷拉(F.J. Varela)和马图拉纳(H. Maturana)。他们运用自创生认知及自然化现象学说明生命与认知是同一性,生命都具有意识[6]。第七范围,主张意识是整个自然界甚至整个宇宙的一个基本属性,代表人物为托诺尼(G.Tononi)和彭罗斯(Roger Penrose)。托诺尼通过信息论计算物理系统所含的意识量,说明任何事物均有意识属性[7];彭罗斯认为细胞微管中蛋白分子的量子运动所形成特殊的电磁场产生了意识,意识是量子层次的一种属性[8]。综上所述,意识主导范围,见图1。
图1 意识主导范围
图1绘出了意识的七个主导范围。我们由图1可知,这七个主导范围由小到大,层层递进,将意识的主要范围由人类大脑扩展到一切事物。七个主导范围相对应的七种思想是对意识的扩展,它们承认非人类的自然环境对于意识的产生具有重要或主要作用。因此,可以将意识的这七个主导范围称为意识的七个扩展。如果以人类的主体性为界线,可以将意识的七个扩展分为两类,即意识的浅层扩展和意识的深层扩展。其中,第一至第四扩展将范围由大脑扩展到人的全身,这类扩展是不放弃人类主体性的扩展,称其为意识的浅层扩展;第五至第七扩展将意识的主导范围由人类扩展到动物、生物与自然界,这类扩展是放弃人类主体性的扩展,可以称其为意识的深层扩展。
意识假设为意识建构提供了基础。意识建构是由意识公理到物理机制的建构。意识建构的前提条件,将建构对象设定为由元素的A、B、C构成的物理系统。要保障系统的因果性,应把原因内容与结果内容分开。建立坐标系:横轴x轴,对应概率;纵轴y轴,对应时间;p、c、f分别代表过去、当前和未来。物理系统的元素简化为神经元或逻辑门。每个元素有内部状态,它们需要具备输入和输出。然后,推演五条公理的物理机制。
二、意识的浅层扩展
意识的浅层扩展是指将人类意识由颅内扩展到身体和自然环境当中,脑内或体内的神经系统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仍居于主导地位,身体与自然环境只起辅助作用。浅层扩展与人们日常经验相似,较容易被人们接受,是一种温和的扩展。浅层扩展通过对动态核心假说的改造来建构浅层的意识扩展。具体建构的过程分为以下三步:物理性假设、物理性建构和意识的自然化。
对于教育类的问题,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每个家长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窍门。从我们自己的建议来看,有这样几种简单的做法可以让孩子来了解:
(一)物理性假设
物理性假设是意识自然化的准备阶段,分为物理假设和物质基础。物理假设有三条:第一,物理法则适用于意识,应当去除例如精神、灵魂等日常用语,建立一个科学意义上的意识模型。反对以超越科学规律之外的实体来解释意识,反对实体二元论。第二,意识是生命在漫长的进化史中进化出的一种特殊性质。承认意识特殊性,反对极端还原论。第三,感受性是主体的经验知觉的集合,需要物理基础。承认感受性的存在,反对取消主义[11]。
物理假设形成物质基础,物质基础有三个。第一,人类体内大量的神经元交互作用于脑和身体。第二,相同种类的神经元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形成的复杂性极大,加上神经元种类众多,这种复杂性更加巨大。第三,在不同的神经元细胞、神经元群脑区之间,同时进行着大量的信息传递。
物质基础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同时,神经元在意识形成的初期,即“婴儿期”,利用效率很低,存在大量的冗余。这些为个体的后期成长,即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而突现出意识做好了保障。物理假设与物质基础共同为物理性建构提供了基础。
(二)物理性建构
物理性建构是对物理性假设的发展。物理性建构以神经达尔文主义为基础。神经达尔文主义的核心是神经元的三个基本信条:“发展式选择的信条、经验式选择的信条和‘再入’的信条。”[9]埃德尔曼的这三个信条在他的著作中存在一些冲突。但这三个信条的核心思想是神经系统内部的进化论思想。按照这一思想可以得出意识的物理性建构的三个层次。
四是主动协助的开展。在传统意义上,国际刑事合作都是被动的,即基于请求国的请求而开展。鉴于腐败犯罪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危害,《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56条、第18条第4款相继对主动协助作出了明确规定,缔约国如果认为与刑事事项有关的资料可能有助于另一国主管当局进行或者顺利完成腐败犯罪的调查和刑事诉讼程序,或者可以促成其根据本公约提出请求,则在不影响本国法律的情况下,可无须事先请求而向该另一国主管当局提供这类资料。[8]可见,无须基于请求国的事先请求,被请求国亦可主动开展反腐败国际刑事合作。
神经系统不只包括大脑、间脑、小脑和脑干,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分布在全身的神经网。脑中的神经元只占全身神经元总数的五分之一。神经系统是嵌入身体的。神经系统在演化时,动态核心接受外部环境的刺激,在核心内部处理信息,对外部变化做出反应,不断地与外界环境互动,保持着意识。例如,一个人在写一篇文章时,他的手和脑与电脑不断地交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文章。脑、手和环境三位一体交互作用形成了意识。以动态核心为基础的意识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层次:初阶意识、二阶意识和高阶意识。
第二,神经元群层次。第一层次的演化被放大后,造成不同个体意识间的巨大差异。没有两个人拥有相同神经连接的脑。神经元之间的复杂性产生高可塑性和高信息量,形成具有适应性的神经元群。数量巨大、种类不同的神经元群保证了大脑中自主系统的产生。自主系统面对环境中有效信息的不断刺激,对自身不断进行修正并产生信息的输出。例如,有a2、b2、c2三个神经元群。最初,神经元群b2与a2连接,c2与a2连接,大多数电传导均传向a2。随着时间的推移,b2对于a2传输的有效信息越来越多,b2与a2间的树突、轴突的连接会越来越多。同时,随着c2对于a2传输的有效信息越来越少,c2与a2间的连接会被弱化甚至消失。这个过程是神经元群层次的达尔文隐喻。
第三,脑区层次。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的建构共同为第三层次的建构提供了基础。神经元与神经元群层次的竞争进化形成脑区。脑区本身含有多个层次,如负责视觉的脑区有多个,分别控制视觉的色彩、明暗、方向及感觉运动等。脑区在不受到外界直接伤害的情况下,不会出现代偿,其功能相对固定。
脑区之间,特别是脑皮层脑区与丘脑脑区之间,依靠动态稳定的再入传递信息。再入连接是长距离的、脑区间的连接。这种连接有三种形式:脑皮层与脑皮层的连接、脑皮层与丘脑的连接、丘脑与脑皮层的连接。例如,有a3、b3、c3三个脑区, b3与c3脑区在大脑皮层,a3脑区在丘脑;b3负责视觉,c3负责听觉,b3与c3脑区的工作是平行的,b3与c3的活动被整合到a3中。一个人在欣赏一幅油画时,b3与a3的联系是主要的,意识焦点在视觉上。之后,这个人接到一个电话,则c3与a3的联系变成了主要的,意识焦点集中到了听觉上。脑区层次的竞争依据信息的重要性展开。这个过程是脑区层次的达尔文隐喻。b3、c3的活动代表着潜意识活动,它们中的重要活动会出现到a3中,a3的活动代表(显)意识。其再入的结果是由脑皮层和丘脑组成了动态核心系统。
Warwick Mills还创造了一种在Vectran织物上通过涂层提高其强度的工艺,使得最终柔性复合材料在火星低温下仍可保持高强度。事实证明,这些气囊经受住了火星极端温度及未知地形的考验,在探路者号以40英里/h的初始撞击火星后反弹15次,最终保护了探测车及其精密仪器没有受到冲击损伤。
(三)意识的自然化
物理性建构的三个层次动态核心。它是意识自然化的标志。动态核心大约每0.1秒整合一次,形成一个意识片段。意识片段依靠瞬时记忆形成连续的意识活动,这就是詹姆斯(William James)所言的“意识流”[12]。
自然化的意识有整合性与分化性两个特性。整合性是指个体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意识,且这个意识是一个活动的整体。动态核心协调多种感知活动,将其整体统一于一个意识经验。分化性是指个体潜在地拥有大量可用的潜意识,在不同时间可以拥有不同种类的意识状态。大脑皮层中蕴含大量潜意识,它们依据与当下的重要性被选择突现到动态核心中,成为意识。意识可以被直观地定义为每天清晨随着人们苏醒而出现、每天夜晚随着人们深睡而消失的东西(包括清晰的梦)。
第一,神经元细胞层次。在器官层次上,脑的大型生理结构由基因控制形成,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但在细胞层次上,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由神经元自身的性质和时间的变化等后天因素决定的,不可还原为基因控制。例如,三个相邻的神经元细胞a1、b1、c1。最初,细胞b1与细胞a1相连,细胞c1与细胞a1相连,电传导均指向a1,a1是核心。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b1与c1开始自由竞争与细胞a1的连接。如果细胞b1向细胞a1传输的有效信息越来越多,那么b1与a1之间的轴突连接会越来越复杂。细胞c1向细胞a1传输的化学递质减少,它们之间的连接会变得松散。最终,细胞a1会与细胞b1或与细胞c1连接,是由后天经验和外部刺激决定的。这是神经元层次的达尔文隐喻。但是,现实的情况更加复杂。简单的两个神经元就有数百个甚至更多的轴突、树突在三维的空间中互相纵横交错地连接着。
一是存在性的建构。有意识存在的物理系统是由内部元素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要有因果性和独立的外在因素,数轴衡量系统过去和未来的影响,需要设置系统的初始状态(输入),保持系统的外在影响(输出)。系统ABC由A、B、C三个独立的元素组成。二是结构性的建构。系统必须结构化,系统由子集构成可以确保系统的因果性。系统ABC的子集包括A、B、C、AB、AC、BC以及全集ABC。这样的子集可以组成一个有因果性的机制,形成不同高阶多元机制。三是信息性的建构。系统需要一组特定的因果性。全部因果属性通过明确完整的机制实现。这个机制概率性地改变系统的过去和未来的状态。在系统ABC中,机制由元素C实现,一个异或门有A和B的输入和或门A和与门B的输出。如果C是关的,那么输入A和B一定是全开或全关的。类似的结果可以推广到由不同元素组成的所有子集。四是整合性的建构。由系统指定的因果结构是统一的、不可还原的,是由非相交的分区子系统规定的。子系统的分区是单向的。不可还原性对于整体机制的信息量用Φ值表示,非负数,表示感受性。整合性对于个体机制的信息量用φ值表示,表示概念。五是独有性的建构。最大的不可还原性保证最大的Φ值。在系统ABC外,加入元素D和元素E,构成系统ABC的环境。很多后备系统都可以指定因果结构,包括AB,AC,BC,ABC, ABCD,ABCDE等。最大的不可还原性是系统ABC,不是它的任何子集或超集。最少的建构是系统中单一的因果结构,具有最大限度的不可还原性。由因果内容所指定的子集如具有最大限度的不可还原性,那么这个子集可以称为核心概念或简称为概念。最大限度的不可还原因果结构组成的概念称为概念结构。概念结构指定元素系统的复杂程度。复杂程度在过去与未来的状态构成轴坐标。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点,每个点都可以用不可还原的最大Φ值来测量。
自然的意识化是意识的深层扩展的本质。意识的深层扩展首先确立的是意识本身的性质,然后确定意识的基本公理。以意识公理推演一个物理系统拥有多少意识量以及这个物理系统是否拥有感受性。进一步,从这些设定可以推演出一系列可供后人证实或证伪的结果。其结果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二,二阶意识是初步认识到意识的意识,是初级的自我意识。它是思想对自身的反馈,包含着对过去的记忆和未来的猜测。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端脑系统(脑皮层)中产生了评估系统,使动物拥有了处理即时复杂性场景的能力,更深刻的再入神经回路形成语义和语用。这种发展使得高等动物拥有了“客体我”。“客体我”使动物具有了意向性。“客体我”主要出现在人类的童年早期。拥有二阶意识的个体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镜像测试,有一定的自我图式。
根据这些标准得到的意识假设,主要有以下五条公理[7]。第1条,存在性公理。从个体的意识内部或外部客体均可确定,个体的意识是真实的、实在的。第2条,结构性公理。意识是有结构的,每一个意识经验都是多重的现象鉴别。例如,一个意识经验可以是 “一本书”,一个“蓝色”,一本“蓝色的书”。第3条,信息性公理。意识是信息化的,每个意识经验都是一组特定的现象鉴别,它不同于其它的意识经验。意识的信息性是不同概念之间的鉴别,有初阶鉴别、高阶鉴别、负面鉴别等。第4条,整合性公理。意识是统一的、是不可还原的。第5条,独有性公理。意识在内容上和时空质感上是明确的。每个经验有一组现象鉴别,它不包含更少的子集和更多的超集。
第三,高阶意识是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精确的表征能力和有效的实践能力的意识。高阶意识的拥有者能够进行复杂的认知、思维、推理和实践等活动,能够使用复杂的工具,运用复杂的自然或人工语言、通过视觉听觉感受来表征事物,运用知识很好地指导实践。高阶意识的标志是完整的自我意识——“主体我”的建立。高阶意识标志着意识自然化的完成,也标志着建构浅层扩展的完成。
笔者认为课例打磨类教研论文的撰写一定要清晰的呈现前后三次不同的教学设计,可以按照教学环节呈现,也可以整体呈现.如果按照教学环节呈现(以“分式的基本性质(1)”的磨课为例,详见文[2]),笔者认为可以对每一个教学环节以“首次试教、再次试教、最后试教”的形式呈现三次设计,在此基础上从设计意图、打磨思路、打磨细节进行具体的介绍,详细记录磨课的整个过程.
改造动态核心假说说明从物质到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说明意识的浅层扩展所体现的物理性假设、物理性建构和意识的自然化三个阶段。动态核心假说是第三个范围,其它同属浅层扩展的第一、二、四范围也可以按照这三阶段进行建构。它们既具有相同处又具有差异处。差异处如下,克里克第一范围只是初步从物质建构到了意识。惊人假说重点建构意识的感知觉,在第三阶段意识的自然化上则明显不足。达马西奥第二范围与埃德尔曼第三范围在解释力上比较相当,只是表述内容上与以上不同。拉考夫第四范围与埃德尔曼第三范围相比,在物理性假设和物理性建构方面薄弱。相同处在于:它们都说明意识具有开放性与封闭性。开放性说明意识是扩展的,封闭性说明意识扩展是浅层的。开放性指主体意识的存在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意识形成时需要认知外部世界,需要外部信息不断的输入,同时还伴有行为对外部世界的输出。不断地由外在向内在,再由内在向外在的信息互动过程形成动态的意识。封闭性指意识主体反映外部环境时所具有的局限。意识主体面对外部世界的问题是无限的,而主体在一定时间内摄取与解决的信息是有限的。在摄取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无限多信息时,需要屏蔽、选择和加工,接受需要、有益的信息,过滤无用、超负荷有害的信息。
三、意识的深层扩展
意识的深层扩展是指将意识由人类意识扩展为非人类意识,将意识的范围由人类的颅内或体内扩展到非人类的外在自然世界之中。自然世界包括动物、生物和自然本身。非人类的自然世界可以自主地产生意识。深层扩展与人们日常经验相悖,较难被人接受,是一种激进的扩展。以信息整合理论为基础来说明意识的深层扩展,具体分为三步:意识假设、意识建构和自然的意识化。
(一)意识假设
意识的实现机制不限于神经元和生物体,只需要物理系统就可以实现。首先确立的是自然的意识假设。自然的意识假设应遵循以下六条标准:意识假设应是关于意识经验本身的;意识假设应是显著的,不需要推导或证明;意识假设应是必要的,适用于全部意识;意识假设应是完备的,不需要其它假设;意识假设应是一致的,不应推导出矛盾的结果;意识假设应是独立的,一个假设不能推演出另一个假设。
使用SPSS 22.0对采集的数据实施分析,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将病理检测CIN阳性记为随访终点,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与一些流行的在线物品(如衣服、鞋子和书籍)相比较,杂货、CD/DVD和体育器材的网上购买量相对较低,分别约为5%、8%和10%(如图3)。这意味着这些产品在大学网络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从事这些行业的零售商应该考虑更多甚至重新安排他们在英国的网络营销策略。同时,“方便省时”和“价格便宜”成为吸引更多留学生网上购物的主要亮点(如图4)。因此,所有在线零售商和电子商务公司应该努力巩固现有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在线服务和售后服务。
(二)意识建构
浅层扩展与深层扩展具有四个方面的统一性。第一,在研究进路上,两种扩展均是对意识范畴的扩展。第二,在研究方法上,两种扩展都采用自然主义的方式对其理论进行建构与辩护。第三,在研究目的上,两种扩展均希望通过有关问题域的扩展来接近意识之谜的答案。第四,在研究内容上,两种扩展的理论之间有相通之处。例如,深层扩展理论中,信息整合理论的基础之一就是浅层扩展理论中的动态核心假说。 分析已有有关意识的七个范围对应的理论,可以发现第三范围相应的理论,即埃德尔曼的神经达尔文主义可以有代表性地说明意识的浅层扩展;第七范围托诺尼的整合信息理论可以典型地说明意识的深层扩展,这两个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实证性。动态核心假说以神经生物学的研究为基础,说明神经元依据神经达尔文主义形成动态核心,脑—身体—世界三位一体地产生了意识[9]。意识是内在的神经系统与外在的环境协同演化的结果。整合信息理论以信息论为基础,以光电二极管思想实验为隐喻,说明二极管具有一定的意识量,是一种形式的泛心论[10]。这个理论反对物理主义从物质到意识的研究进路,主张从意识本身的建构来研究意识。它结合有关睡眠、梦、最小意识的研究,试图用贝叶斯方程计算出意识的信息量[7]。本文将以第三和第七范围的代表性理论为基础,分别对意识的浅层扩展和意识的深层扩展进行建构与说明。其它五个意识扩展范围的建构可参考这两个范围的建构来进行。
第一,初阶意识是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意识,是生命所具有的整合当下记忆现象而产生的即时意识。它的范围与动物所处世界刚刚过去的状态相关,是一种描述初级经验能力的概念。例如,初阶意识的经验包括看到红色的花朵、听到虫子的鸣叫和疼痛的感受等。初阶意识可进一步分为两种形式:焦点意识和外围意识。焦点意识是注意力的中心,外围意识由关注的焦点以外的知觉构成。
数据采用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明确概念结构的空间层次和时间范围,剔除系统ABC中非整合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计算系统ABC所具有意识的信息量。建模需要用到的基本公式有:香农的信息论基本式H=-Σpilog2pi,此公式用以计算物理系统所含的信息量,贝叶斯方程P(A|B)=P(B|A)·P(A)/P(B),此公式用以计算物理系统中感受性。以上面五条性质的建构为基础,得到当下的感受性的表达式为:Φc=H[p(X(mech,x))‖p(Y(mech,y))][7]。其中,Φc代表当下感受性,bit;H代表熵运算,bit;p代表概率,X是横轴(用以测量概率的维度),Y是纵轴(用以测量时间的维度),mech代表机制即是所描述的物理系统,bit。计算系统ABC中六组子集的最小φ值,如表1所示。
表1计算系统ABC中六组子集最小φ值
组别原因状态结果状态最小φ值/bit 1组 ABCc∕ABCpABCc∕ACf0.502组BCc∕ABpBCc∕Af0.333组ABc∕ABCpABc∕ABCf0.254组Cc∕ABpCc∕ABf0.255组Bc∕ACpBc∕Af0.176组Ac∕BCpAc∕Bf0.17
计算系统ABC中六组子集的最大Φ值:1—5组的感受性为0bit,6组的感受性为1.92 bit。系统ABC在第6组因果状态中具有与人意识性质相似的感受性。同时说明,感受性占据一定空间,可以用空间几何结构把感受性表示出来。这种结构可以解释意识自适应和演化的原因。对意识五条公理的建构说明:意识经验在本质上是最大限度地不可还原的概念结构,用最小φ值描述;意识的核心是感受性,用最大Φ值描述。概念结构是意识量的低级形式,感受性是意识量的高级形式。
(三)自然的意识化
T0为二次风断面温度(℃);T1为3×3第1层断面温度(℃);T2为3×3第2层断面温度(℃);T3为3×3第3层断面温度(℃);Tc为第1烟道出口温度(℃);A为第1烟道截面面积(m2);H1为第1区域高度(m);H2为第2区域高度(m);H3为第3区域高度(m);H4为第4区域高度(m)。
第一,自然的意识化计算一个物理系统的意识量。计算表明:系统ABC发现概念的最小φ值为0.50bit,感受性的最大Φ值为1.92bit。意识在自然中是普遍分等级的。第二,自然的意识化计算一个人意识的信息量。如果将人脑当作一个霍普菲尔德(Hopfield neural network)神经网络,通过计算可以得知一个人当下意识的信息量为37bit[13]。第三,自然的意识化可以描述人类意识的直观特性。直观上,人类的意识是物质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的一种智能状态。人类的意识是因物理系统在较无序状态和较有序状态之间的相变点附近达到最大化而产生的。第四,自然的意识化可以支持僵尸(zombie)论证。根据自然的意识化,当Φ值为零时,这个物理系统同样具有功能,但不具备感受性。也就是说,一个拥有最小感受性的系统和一个无感受性的系统可以拥有相同的功能。因此,哲学僵尸在原则上是可以存在的。第五,自然的意识化可以给出一些其它的有关论证。例如,支持自由意志的存在、支持人工可完成整合的物理系统(人工智能)的实现等。
改造整合信息理论将意识的深层扩展分为意识假设、意识建构和自然意识化三个阶段。整合信息理论是意识扩展的第七个范围,其它的第五、六范围也可以按照深层扩展的这三阶段进行建构。它们具有异同处。差异处在于,盖洛普第五范围采用的预设是物理主义,方法是生物学实验,它的建构分为(动物的)意识假设、(动物的)意识建构和动物意识化。瓦雷拉第六范围采用的预设是现象学,是反物理主义的,方法是现象学的自然化——自创生认知,它的建构分为(生物的)意识假设、(生物的)意识建构和生物意识化。托诺尼第七范围采用的预设是泛心论,是反物理主义的预设,方法是运用信息论等数学工具,它的建构分为上述的(自然的)意识假设、(自然的)意识建构和自然意识化。第五范围比第七范围更容易为人们认可,但在解释力上不如第七范围。第六范围在解释力上与第七范围相当,但在适用性上比第七范围要小。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由浅到深地说明意识的普遍性。意识的普遍性指自然环境中不只是人具有意识属性,动物、生物和自然都具有一定的意识属性。它们都是放弃人类主体性的意识扩展,是对自然认识的重构。深层扩展通过对非人类的意识扩展以及对自然环境的重构,可以研究自然、发现新的意识;可以计算一朵花、一棵树,知道它们没有感受性;可以计算有发达端脑的动物,即人类、四大类人猿、海豚、大象、喜鹊等,知道它们具有很强的感受性;还可以设计IBM的“深蓝”、谷歌的“阿尔法狗”、无人驾驶汽车等实现或接近人类的意识。
云计算按照服务类型大致可以分为IaaS、PaaS和SaaS三类[3]。IaaS给用户提供所有计算机基础设施的利用,如Salesforce客户关系管理(Salesforce CRM)。PaaS将采用提供的开发语言和工具(如Java、Python、.Net等)开发的应用程序部署到应用上的云基础设施上去,如谷歌搜索引擎。SaaS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运营商运行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在各种设备上通过客户端界面访问,如亚马逊C2和亚马逊S3。
四、意识扩展的启示
意识扩展作为一个新概念,带来的哲学启示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值得关注的主要是对于意识本体论的启示和意识的认识论启示。
(一)意识本体论的启示
意识本体可分为超验本体和经验本体。前者不可证伪,后者可以证伪。意识扩展的预设是将超验本体悬置,对经验本体进行重构。上述意识扩展中,有关第一、二、三、五范围理论的本体论是物理主义的;有关第四、六、七范围理论的本体论是反物理主义的。当下,有关意识的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的争论激烈。回首科技史的历程,超验的本体预设是无结果的。以对引力的解释为例,亚里士多德将一切力的原因解释为质料、形式、动力、目的;牛顿力学中万有引力理论把引力解释为因质量而产生的相互作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把引力解释为时空的弯曲效应;量子力学把引力解释为引力子。现在,引力问题在理论物理界内还是一个很难统一的问题。同样,即使实现了强人工智能,査莫斯的“难问题”(hard problem)[14]还会存在;即使准确地计算出意识的信息量,清楚地表征了意识的内容,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的争论还会像从古至今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那样持续下去。意识的扩展不能在超验层次上得出意识本体的统一答案。
意识扩展是对意识经验本体的重构。意识扩展反思意识与脑、身体、环境之间的关系,扩展意识本身及其影响因素的范围,具化意识的结构,拉近意识与物质之间的距离,展现出意识有广延、物质有思想的前景。意识扩展是否可以将意识描述为物质或神经元或逻辑符的空间拓扑结构?是否可以确定意识广延,确定扩展的范围和意识的分层,确定什么样的物理系统可以拥有意识属性?具体地计算、表征、实现和证实的内容可以通过时间来检验。
(二)意识认识论的启示
意识的扩展是一种新的心理主义。20世纪初,弗雷格和胡塞尔都以反对心理主义为出发点,分别开启了分析哲学和现象学的进程。但是,新近认知科学群的发展和心灵哲学的兴盛是心理主义再次崛起的表现,这与蒯因的自然化认识论相契合。新的心理主义是对日常语言的消解和对科学语言的建构,是对民间心理学的否定和对科学心理学的认可。
民间心理学的代表是精神分析学派。其中,弗洛伊德的“梦”理论最为典型。他将梦看作是潜意识中的本我在摆脱了自我与超我的控制后,俄狄浦斯情结等受压抑的恶意心理、暴力心理、变态心理和性冲动的本能流露。精神分析学派以此为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来对心理疾病进行治疗。这种理论是现代文明中典型的占卜之术。
科学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研究的主流。其中有关梦的自然化研究说明,睡眠是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过程,做梦是大脑在清理垃圾;同时,梦有助于说明最小意识或最小现象自我。科学心理学的梦研究对传统民间心理学的梦研究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与此类似,很多的民间心理学概念被当代有关的自然化研究有力地批判着。例如,镜像神经元可以很好地剔除“俄狄浦斯情结”等无用的概念,充分地说明“移情”等粗糙的概念。
以上建构的意识扩展及其分类是结构式和方向性的。具体的研究尚需要进一步地详细论述和精确论证,有关意识扩展的本体、认识和方法的研究还可以从多方面角度展开。
参考文献
[1] CRICK F H C.The Astonishing Hypothesis: The Scientific Search For The Soul[M].Scribner:Scribner reprint edition,1995:134-143.
[2] DAMASIO A.The Feeling of What Happens[M]. London:Willim Heinemann,1999:195.
[3] EDELMAN G M.Neural Darwinism: The Theory of Neuronal Group Selection[M].New York:Basic Books,1987:5-15.
[4] LAKOFF G,JOHNSON M.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1999:169-170.
[5] GALLUP G G J. Chimpanzees:Self Recognition[J].Science 167 (3914), 1970:86-87.
[6] VARELA F J,MATURANA H.Autopoiesis and Cognition:The Realization of the Living[M].Boston: Reidel,1980:71.
[7] TONONI G. From the Phenomenology to the Mechanisms of Consciousness:Inte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 3.0[J].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2014,10(5):1371.
[8] PENROSE R.Shadows of the Mind:A Search for the Missing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52.
[9] EDELMAN G M,GALLY J A,BAARS B J.Biology of Consciousness[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1,2(4):4.
[10] TONONI G,KOCH C.Consciousness: here, there and everywhere?[EB/OL].[2018-02-20].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74317541_Consciousness_Here There and Everywhere.
[11] EDELMAN G M.Naturalizing consciousness:a theoretical framework[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3,100(9):5520.
[12] JAMES W.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M].New York:Henry Holt,1890:113.
[13] HOPFIELD J J.Neural networks and physical systems with emergent collective computational abilitie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1982,79(8):2554-2558.
[14] CHALMERS D J.The Conscious Mind: In Search of a Fundamental Theor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20.
ExpansionofConsciousnessandItsClassification
XIEJianhua
(TeachingandResearch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aiyuanNormalUniversity,Jinzhong030619,China)
Abstract: The expansion of consciousness is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sciousness research from internalism to externalism, and the expansion of consciousness ontology. Summarizing the proposition of the scope of consciousness, we can divide it into seven areas the extent of its expansion: brain, whole brain, nervous system, whole body, animal, organism and nature. If we take human subjectivity as the boundary, we can divide the expansion of consciousness into two levels: shallow expansion and deep expansion. This kind of division can produce new understanding of consciousness and bring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to people.
Keywords: expansion of consciousness;internalism;externalisms;shallow expansion;deep expansion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9.02.003
收稿日期:2018-10-08
作者简介:谢建华(1987—),男,山西侯马人,太原师范学院讲师,博士,从事科技哲学、应用伦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0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9)02-0012-07
[编辑 武晓平]
标签:意识论文; 神经元论文; 物理论文; 系统论文; 自然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哲学理论论文; 哲学基本问题论文; 本体论论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2期论文; 太原师范学院思政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