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二元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二元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一、提高二元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刘天真[1](2021)在《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文中提出我国虽是一个养猪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与欧美一些养猪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以衡量猪场效益和母猪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PSY(能繁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为例,据农业部畜牧业司的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能繁母猪PSY值为17头。而丹麦全国平均PSY达到了30头以上,排在前面的农场已经达到了36头。因此,中国母猪繁殖潜力亟待挖掘和提高,且发展空间极大。因此,在现代畜牧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提高母猪繁殖率对畜牧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山东某5个猪场种猪2020年的生产记录,通过对每头母猪胎平均产仔总数、胎平均产活仔数、胎平均产健仔猪、平均出生窝重统计分析评价母猪群的繁殖性能;通过分析种猪胎次、分娩季节、种猪品种和检测经产母猪CSFV、PRRSV、PRV抗体水平,以研究猪场母猪群的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为猪场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种猪群繁殖性能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猪场母猪繁殖性能:2020年五个猪场总产仔数和健仔率分别为17032头和89.23%、49080头和88.95%、35484头和89.76%、37243头和87.95%、36182头和81.65%。是具有代表意义的规模化猪场。2.不同胎次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各猪场胎平均总产仔数、胎平均产健仔数、平均出生窝重,4-6胎最高,与1-3胎,7-16胎差异极显着(P<0.01);13-15胎最低,极显着低于1-12胎(P<0.01);1-3胎与7-9胎差异不显着(P>0.05),极显着高于10-16胎(P<0.01)。3.分娩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各猪场胎平均总产仔数各季节间差异不显着(P>0.05);胎平均产健仔数、平均出生窝重春季最高,与秋季差异不显着(P>0.05),与夏季、冬季差异显着(P<0.05)。4.品种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在种公猪上,胎平均产仔总数、胎平均产健仔数、胎平均产活仔数均是杜洛克配种的母猪最高,与长白猪、二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与大白猪差异显着(P<0.05)。在种母猪上,胎平均产仔总数长白猪最高,与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胎平均产健仔数大白猪最高,与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胎平均产死仔数大白猪最低,与长白猪、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显着(P<0.05)胎平均断奶头数大白猪最高,与长白猪、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5.繁殖障碍性疾病抗体水平检测情况:五个猪场PRV g 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14.29%、32.14%、25%、39.28%,证明五个猪场均有外界野毒的感染。猪场A PRRSV抗体阳性率仅为30%,证明该猪场潜在PRRSV感染风险。综合五个猪场数据分析,母猪胎次、分娩季节、种猪品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等复合性因素对母猪产仔性能有不同的影响。胎次上3-6胎繁殖效能最佳,第1胎次母猪繁殖效能较低,6胎以后繁殖效能逐渐减低,即使胎平均产仔总数偶有增加,但是胎平均产活仔数仍在逐渐减低;分娩季节在春季、秋季繁殖效能最佳,分娩季节在夏季、冬季繁殖效能较差;杜洛克配种的母猪繁殖效能最佳;大白猪作为种母猪繁殖效能最佳;在繁殖障碍性疾病抗体检测结果上各猪场存在PRV野毒感染,应及时进行猪场净化、紧急预防接种。

楚丹,陈斌,冉茂良[2](2019)在《胎次和配种月份对长白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胎次和配种月份等非遗传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于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湖南某猪场共计3 636头长白二元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畸形数、木乃伊数、死胎数、弱仔数、死仔数和初生窝重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胎次和配种月份对长白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胎次和配种月份对长白二元母猪繁殖性能有显着影响;从第1胎至第3胎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呈逐渐递增趋势,其中,第3胎次最高,3~5胎次繁殖性能趋于稳定;第1胎的死胎数、畸形数、弱仔数最高;第5胎的木乃伊数最高,但畸形数最低。长白二元母猪在每年2—4月的配种繁殖性能最佳,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显着高于5—7月。结果表明,长白母猪第2~5胎次繁殖性能较好,且适宜配种月份为2—4月。

魏小红[3](2019)在《宗地花猪杂交试验研究及推广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宗地花猪、贵州江口萝卜猪、黔北黑猪为试验素材。在确保宗地花猪肉质、体型外貌等优良特性的前提下,通过杂交试验,探索能提高宗地花猪产仔数的杂交组合,解决宗地花猪遗传资源开发利用中产仔数低的瓶颈问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黔×宗)二元母猪产仔数显着性高于(江×宗)二元母猪、纯种宗地花猪产仔数。(黔×宗)二元母猪初产和经产产仔数分别为10.00±0.71头、11.50±1.73头;(江×宗)二元母猪初产和经产产仔数分别为7.68±0.65头、9.60±1.34头;纯种宗地花猪母猪初产和经产产仔数分别为6.30±1.74头、8.40±1.14头。不同组间母猪(初产、经产)产仔数存在差异显着性(p<0.05),利用(黔×宗)二元母猪作为母本能很好解决宗地花猪产仔数低的“瓶颈”问题。2.杂交组合后代肉质优良,不同杂交组合后代肉质性能指标与纯种宗地花猪差异不显着(p>0.05)。宗地花猪及其不同杂交组合后代肉质指标pH值、肉色、大理石纹较接近,且较优良,均无PSE肉和DFD肉。不同杂交组合后代廋肉率差异不显着(p>0.05)。3.选择繁殖性能最优异的(黔×宗)二元母猪进行推广应用,已向全县推广(黔×宗)二元母猪777头,共计推广养殖场(小区、户)396个,其中规模养殖场2个,规模养殖小区12个,散养户382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总站[4](2019)在《畜禽繁殖主推技术》文中指出1多胎羊两年三产技术1.1技术概述本技术标准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原畜牧厅相关文件多胎羊的含义进行了明确界定,对适宜引入品种、养殖环境、饲料、饲养管理与卫生防疫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涉及到母羊舍和产羔舍建造技术参数、两年三产母羊营养调控、优势杂交组合、生产程序安排和多羔羊护理等配套技术。2014年9月通过自治区技术监督局审定,2014年9月26日发布、实施。

蒲财碧,刘洪英[5](2018)在《提高外二元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外二元母猪品种选择、饲养管理、适时配种、妊娠管理、母猪分娩、哺乳期母猪饲养管理、仔猪饲养管理等方面着手,详细介绍了提高外二元母猪繁殖率的主要技术措施,值得大家学习。

刘志鹰[6](2017)在《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方法与措施》文中提出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是养猪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提高母猪年生产力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提高母猪的繁殖率,缩短哺乳期,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二是提高母猪窝断乳仔猪数和体重;三是加强饲养管理;四是应用新技术。

张红彦[7](2016)在《浅谈提高规模猪场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文中指出随着陆良县政府、党委对陆良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陆良规模化养猪场及万头猪场的不断增多,如何提高猪养猪经济效益,以成为广大养猪者和畜牧科技工作关注的重点。母猪的繁殖性能是衡量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充分发挥和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根本手段之一。要想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只有打破传统的养殖观念,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实施科学的繁殖技术。不断提高母猪的受配率、

仲俊蓉,王祖俊,张昌华,顾军[8](2016)在《提高规模猪场母猪繁殖率的研究与推广》文中认为通过提高规模猪场母猪繁殖率的研究与推广项目实施,加强种猪选种选育,发挥优良基因作用,不断提高种质。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保证种猪发挥最佳繁殖性能,能繁母猪年产窝数从2.08提高到2.21,每头母猪年提供苗猪数从21.84头提高到26.08头;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母猪流产比例下降至0.3%;死胎率从4.79%降低至3.16%;母猪死亡率从4.8%降低至1.2%,淘汰率从28.5%降低至25.8%,每头母猪使用年限从3.51年提高到3.88年,增加产仔0.82窝;断奶成活率从95.22%提高到项目实施后的96.97%;一次情期受胎率从90.51%提高到93.51%,窝产活仔数从11.05头提高到12.20头;仔猪成活率从95.22%提高到96.97%。

陈绍中[9](2015)在《提升二杂母猪繁殖率的管理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于猪肉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由于外界因素导致二杂母猪的繁殖率受到了严重影响,二杂母猪的生产水平不断下降,极大地降低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因此,必须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不断提高二杂母猪的繁殖率,为养殖户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对提高二杂母猪繁殖率的管理技术展开分析。

梁晓兵[10](2014)在《日粮中添加燕麦青干草粉对青海八眉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针对青海八眉二元母猪耐粗饲的特点,结合母猪妊娠期限饲而造成的应激反应,对青海八眉二元母猪妊娠期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燕麦青干草粉,对其繁殖性能、血液生化和激素指标、行为规癖、初生仔猪器官及肌纤维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选取40头体况和胎次相近的青海八眉二元母猪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高纤维组、中纤维组、低纤维组和对照组(妊娠前期日粮粗纤维水平分别为13.96%、11.02%、7.83%和4.33%;妊娠中期日粮粗纤维水平分别为11.93%、9.26%、6.38%和4.33%),通过调节各组的饲喂量,使其所摄入的能量、蛋白、赖氨酸、钙、磷等基本一致,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日粮中添加燕麦青干草粉对青海八眉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给母猪饲喂添加燕麦青干草粉的日粮,提高了初生产仔数、初生产活仔数、21日龄产活仔数、断奶产活仔数,其中高纤维组和中纤维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增加了21日龄窝重和断奶窝重,中纤维组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初生个体重、21日龄个体重、断奶个体重,中纤维组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高纤维组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2、日粮中添加燕麦青干草粉对青海八眉二元母猪血清生化、激素指标的影响研究(1)对血清蛋白类和脂类的影响:给母猪饲喂添加适宜比例的燕麦青干草粉,处理组降低了尿素氮(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1)、总胆固醇(P<0.01)CK浓度(妊娠20d P<0.05,妊娠80d P<0.01),增加了血糖浓度(P<0.05),以中纤维组表现最好;(2)对激素指标的影响:给母猪饲喂添加适宜比例的燕麦青干草粉,处理组降低了皮质醇浓度(P<0.05),增加了泌乳素浓度(P<0.05),以中纤维组表现最好。3、日粮中添加燕麦青干草粉对青海八眉二元母猪行为规癖的影响研究在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适宜比例的燕麦青干草粉,趴卧行为发生率在妊娠前期和妊娠中期分别极显着(P<0.01)高于对照组8.94%、7.85%;与围栏有关的行为中纤维组妊娠前期显着(P<0.05)低于对照组2.13%,妊娠中期中纤维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与地面有关的行为对照组表现最差,在妊娠中期极显着(P<0.01)高于中纤维组7.04%;对照组无食咀嚼行为在妊娠前期和中期分别极显着(P<0.01)高于中纤维组5.59%、5.43%;喊叫行为中纤维组妊娠前期和中期分别极显着(P<0.01)低于对照组1.59%和1.11%。4、日粮中添加燕麦青干草粉对青海八眉二元母猪初生仔猪器官及其肌纤维发育的研究(1)免疫器官指数:肝脏指数、腹股沟淋巴结指数和脾脏指数高纤维组和中纤维组分别显着(P<0.05)、极显着(P<0.01)、极显着(P<0.01)高于对照组;(2)消化器官指数:胰脏指数高纤维组和中纤维组分别极显着(P<0.01)、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小肠指数高纤维组极显着(P<0.01)高于对照组,而中纤维组和低纤维组相较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3)其他器官指数:心脏指数和肾脏指数高纤维组、中纤维组分别极显着高于(P<0.01)、显着(P<0.05)对照组;(4)肌纤维:背最长肌和半腱肌对照组肌纤维直径和面积最大,显着(P<0.05)大于高纤维组,与中纤维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肌纤维密度方面背最长肌、半腱肌和股二头肌均中纤维组表现为好,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通过本试验的研究得出,青海八眉二元母猪妊娠日粮中添加适宜比例的燕麦青干草粉,对母猪的繁殖性能、血清生化及激素指标、行为规癖和初生仔猪器官及肌纤维的发育,总的而言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性能,降低血清尿素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CK浓度、皮质醇浓度,增加了血糖、孕酮和泌乳素的含量,对母猪饲养过程中出现的行为规癖也有所减少,促进了初生仔猪器官和肌纤维的发育,尤其以中纤维组表现最好,故建议在母猪日粮中妊娠前期合理的粗纤维水平为11.02%(1.7公斤精料+0.6公斤燕麦青干草粉),妊娠中期为9.26%(2.1公斤精料+0.5公斤燕麦青干草粉)。

二、提高二元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二元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母猪繁殖性能的评价指标
        1.1.1 母猪产仔数
        1.1.2 仔猪初生重
        1.1.3 仔猪均匀度
        1.1.4 母猪泌乳力
        1.1.5 断奶仔猪数
        1.1.6 仔猪断乳重
    1.2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1.2.1 种猪自身品种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2.2 饲养管理水平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2.3 哺乳仔猪的培养技术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2.4 深部输精技术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2.5 关于繁殖障碍性疾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猪场基本情况
    2.2 配种与输精方式
    2.3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2.4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2.5 品种
    2.6 测定性状
    2.7 繁殖性疾病抗体的检测
        2.7.1 样本的采集
        2.7.2 主要使用试剂
        2.7.3 主要使用仪器
        2.7.4 测定结果
    2.8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母猪繁殖指标
    3.2 不同胎次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3.3 分娩季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3.4 种公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3.5 母猪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3.6 繁殖障碍性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3.7 小结
4 讨论
    4.1 关于胎次对母猪生产性能的讨论
    4.2 关于分娩季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讨论
    4.3 关于种公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讨论
    4.4 关于母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讨论
    4.5 关于繁殖障碍性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讨论
    4.6 关于提高母猪产仔率的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宗地花猪杂交试验研究及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中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概述
    2 贵州地方猪种遗传资源概述
    3 宗地花猪概述
        3.1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3.2 品种形成及数量
        3.3 体型外貌
        3.4 胴体及肉质性状
        3.5 繁殖性能
        3.6 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4 杂交优势概述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宗地花猪杂交试验的研究
    1 试验一:宗地花猪与江口萝卜猪、宗地花猪与黔北黑猪杂交试验研究
        1.1 宗地花猪与江口萝卜猪正反交试验研究
        1.1.1 材料与方法
        1.1.1.1 材料来源
        1.1.1.2 饲养管理
        1.1.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1.1.4 数据统计与处理
        1.1.2 结果与讨论
        1.1.2.1 宗地花猪与江口萝卜猪正、反交组F1代母猪生长育肥指标(见表2.1)
        1.1.2.2 宗地花猪与江宗杂交后代育肥、屠宰、肉质指标(见表2.2、表2.3、表2.4)
        1.2 宗地花猪与黔北黑猪正反交试验研究
        1.2.1 材料与方法
        1.2.1.1 材料来源
        1.2.1.2 饲养管理
        1.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2.1.3 数据统计与处理
        1.2.2 结果与讨论
        1.2.2.1 宗地花猪与黔北黑猪正、反交组F1代母猪生长育肥指标(见表2.5)
        1.2.2.2 宗地花猪与黔宗杂交后代育肥、屠宰、肉质指标(见表 2.6、表 2.7、表 2.8)
    2 试验二:宗地花猪与江×宗、黔×宗二元母猪(初产)繁殖性能试验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来源
        2.1.2 饲养管理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1.4 数据统计与处理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宗地花猪仔猪及其与江×宗二元母猪(初产)、黔×宗二元母猪(初产)回交仔猪生长育肥指标
        2.2.2 宗地花猪及其与江×宗二元母猪(初产)、黔×宗二元母猪(初产)回交猪屠宰性能(见表2.10)
        2.2.3 宗地花猪及其与江×宗二元母猪(初产)、黔×宗二元母猪(初产)回交猪肉质性能(见表2.11)
        2.2.4 不同试验组初产母猪繁殖性能比较(见表 2.12)
        2.2.5 杂交优势及杂交优势率研究
    3 试验三:宗地花猪与江×宗、黔×宗二元母猪(经产)繁殖性能试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来源
        3.1.2 饲养管理
        3.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3.1.4 数据统计与处理
        3.2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黔×宗二元母猪推广应用
    1.组织领导
    2.推广计划与方法
        2.1 推广计划
        2.1.1 摸底调查
        2.1.2 资源储备
        2.1.3 激励机制
        2.1.4 启动推广
        2.1.5 技术跟踪服务
        2.1.6 搭建销售体系
        2.2 推广方法
        2.2.1 示范推广
        2.2.2 “傻瓜式”推广
        2.2.3 产品回收保障体制
        2.3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2.3.1 政府和公司
        2.3.2 政府和农户
        2.3.3 公司和公司
        2.3.4 公司和农户
    3.推广应用保障措施
        3.1 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
        3.2 进一步优化政策
        3.3 产业链培育
        3.4 大力创立生态品牌
        3.5 建立健全市场、防疫监测预警机制
        3.6 鼓励成立新兴的市场销售主体
    4.黔×宗二元母猪初步推广应用情况
    5.推广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5.2 社会效益
        5.3 生态效益
第四章 总结
    1.江口萝卜猪、黔北黑猪对宗地花猪进行杂交改良,能显着提高宗地花猪产仔数
    2.江口萝卜猪、黔北黑猪对宗地花猪进行杂交改良,杂交后代能保持宗地花猪体型外貌、优良肉质、原生态养殖的适应能力等优质特性
    3.通过江口萝卜猪、黔北黑猪对宗地花猪进行杂交,很难提高宗地花猪的瘦肉率
    4.通过杂交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5.贵州其他地方猪品种对宗地花猪进行杂交改良,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Ⅰ:参与科研项目与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Ⅱ 英文缩写字母表
    附录Ⅲ
    附录Ⅳ 图版

(4)畜禽繁殖主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多胎羊两年三产技术
    1.1 技术概述
    1.2 增产增效情况
    1.3 技术要点
2 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配种技术
    2.1 技术概述
    2.2 增产增效情况
    2.3 技术要点
    2.4 注意事项
3 绵羊人工授精技术
    3.1 技术概述
    3.2 增产增效情况
    3.3 技术要点
        3.3.1 精液采前处理与采精
        3.3.1. 1 种公羊采精调教:
        3.3.1. 2 采精前的准备:
        3.3.1. 3 采精操作:
        3.3.2 精液处理与输精
        3.3.2. 1 精液品质检查:
        3.3.2. 2 精液稀释:
        3.3.2. 3 输精时间:
        3.3.2. 4 输精剂量:
        3.3.2. 5 输精部位:
        3.3.2. 6 输精方法:
        3.3.2. 7 输精次数:
        3.3.3 配种前期工作流程
        3.3.3. 1 种公羊与试情公羊的准备:
        3.3.3. 2 母羊的发情检查:
        3.3.3. 3 采精与精液处理:
        3.3.3. 4 羊只保定:
    3.4 注意事项
4 猪人工授精技术
    4.1 技术概述
    4.2 增产增效情况
    4.3 技术要点
        4.3.1 公猪的采精:
        4.3.2 精液稀释与保存:
        4.3.3 母猪发情鉴定:
        4.3.4 母猪输精:
5 三元猪繁育生产技术
    5.1 技术概述
    5.2 增产增效情况
    5.3 技术要点
    5.4 注意事项
6 马人工授精技术
    6.1 技术概况
    6.2 增产增效情况
    6.3 技术要点
    6.4 适宜区域
    6.5 注意事项
7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与日粮调控技术
    7.1 技术概述
    7.2 增产增效情况
    7.3 技术要点
        7.3.1 规范采样操作:
        7.3.2 完善并规范牛场基本信息资料、牛号编写规则和牛场基础数据:
        7.3.3 DHI报告解读和日粮配方与饲养管理措施改进:
    7.4 注意事项
    7.5 适宜区域
8 超声波早期妊娠诊断技术
    8.1 技术概述
    8.2 增产增效情况
    8.3 技术要点
    8.4 适宜区域
    8.5 注意事项
9 肉牛超声波胴体质量活体测定技术
    9.1 技术概述
    9.2 增产增效情况
    9.3 技术要点
    9.4 适宜区域
    9.5 注意事项

(5)提高外二元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母猪品种的选择
2 严格母猪的饲养管理
    2.1 严把母猪初配关
    2.2 日粮营养全面均衡
    2.3 对不发情母猪的措施
    2.4 准确掌控配种时间
3 加强外二元母猪孕期的饲养管理
4 搞好分娩接产和护仔
5 哺乳期母猪和仔猪的管理

(6)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方法与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母猪繁殖率, 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1-2]
    1.1 选用高产母猪和优质公猪的精液
    1.2 掌握初配年龄, 适时配种, 提倡重复配种
    1.3 提早断乳, 缩短母猪非生产天数
    1.4 调整母猪群的年龄结构, 保持活力
    1.5 防止流产、死胎、早产
2 提高母猪平均窝断乳仔猪数和体重
    2.1 仔猪应早吃初乳, 吃足初乳
    2.2 加强仔猪出生后第一周内的护理, 注意看护仔猪, 防压防踩
    2.3 科学饲喂,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 严禁饲喂霉变饲料
    2.4 尽早诱食, 提早开食, 促进消化道发育
3 加强饲养管理
4 新技术在提高母猪在年生产力的应用
5 小结

(7)浅谈提高规模猪场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选种, 采用以繁殖性状为主的综合选种方法
2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优化猪场的生态结构
3 科学的饲养管理, 保证种猪的正常繁殖机能
    3.1 加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3.2 加强种母猪的各阶段饲养管理
        3.2.1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3.2.2 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3.3 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4 实施科学的繁殖技术, 提高繁殖率
    4.1 掌握初配年龄做好发情鉴定适时配种
    4.2 遵循合理的胎次结构提高猪群生产水平
    4.3 采用多胎高产的技术措施提高母猪繁殖率
        4.3.1 人工授精有利于预防生殖系统疾病的传播和不孕症的发生, 提高母猪受孕率、仔猪成活率与健仔率。
        4.3.2 重复配种在一个情期内配种2~3次, 每次间隔8~12h。
        4.3.3 混合配种在一次配种时, 可用不同品种或个体的猪精液输入母猪子宫内。
        4.3.4 激素催情技术
        4.3.5 激素促排卵在母猪第一次配种后肌注促排3号20mg, 可促进排卵, 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
    4.4 做好妊娠诊断工作, 预防流产, 减少胚胎死亡
    4.5 实施早期断奶, 缩短哺乳期, 提高母猪利用率
    4.6 采用同期发情的方法, 提高母猪繁殖率
    4.7 正确接产, 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4.8 控制好繁殖障碍性疾病, 提高母猪繁殖率
5 做好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控制和净化猪场
6 小结

(9)提升二杂母猪繁殖率的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二杂母猪低产的原因
    1.1 饲料的原因
    1.2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1.2.1 非传染性疾病
        1.2.2 传染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1.2.3 管理不够合理
2 提升二杂母猪繁殖率的管理技术
    2.1 选种严格把关
    2.2 控制饲养管理
        2.2.1 坚持良种良法
        2.2.2 合理建舍管理
        2.2.3 促使母猪发情
3 结语

(10)日粮中添加燕麦青干草粉对青海八眉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背景
    2. 文献综述
        2.1 母猪利用粗饲料的理论依据
        2.2 日粮纤维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3 日粮纤维对妊娠母猪行为规癖的影响
        2.4 日粮纤维对母猪消化道生理的影响
        2.5 日粮纤维对妊娠母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7 妊娠期营养水平对初生仔猪肌纤维和器官指数的影响
    3. 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4.2 研究内容
        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日粮中添加燕麦青干草粉对青海八眉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二 日粮中添加燕麦青干草粉对青海八眉二元母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三 日粮中添加燕麦青干草粉对青海八眉二元母猪行为规癖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3.1 日粮中添加燕麦青干草粉对青海八眉二元母猪一般行为的影响
        3.2 日粮中添加燕麦青干草粉对青海八眉二元母猪规行为规癖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四 日粮中添加燕麦青干草粉对青海八眉二元母猪初生仔猪器官及其肌纤维发育的研究
        1. 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
    1. 结论
    2. 论文创新点
    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四、提高二元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D]. 刘天真.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胎次和配种月份对长白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 楚丹,陈斌,冉茂良. 中国猪业, 2019(06)
  • [3]宗地花猪杂交试验研究及推广应用[D]. 魏小红. 贵州大学, 2019(09)
  • [4]畜禽繁殖主推技术[J].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总站. 新疆畜牧业, 2019(02)
  • [5]提高外二元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J]. 蒲财碧,刘洪英.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07)
  • [6]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方法与措施[J]. 刘志鹰. 福建畜牧兽医, 2017(03)
  • [7]浅谈提高规模猪场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J]. 张红彦.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11)
  • [8]提高规模猪场母猪繁殖率的研究与推广[J]. 仲俊蓉,王祖俊,张昌华,顾军.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05)
  • [9]提升二杂母猪繁殖率的管理技术[J]. 陈绍中. 南方农业, 2015(24)
  • [10]日粮中添加燕麦青干草粉对青海八眉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D]. 梁晓兵. 青海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提高二元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