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型无合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金,硅烷,稀土元素,镁合金,性能,化学,微观。
型无合金论文文献综述
姜婉婷,罗永春,赵磊,邓安强,张国庆[1](2018)在《稀土元素对R-Y-Ni系A_2B_7型无镁储氢合金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及退火处理制备R-Y-Ni系A_2B_7型R0.3Y0.7Ni3.25Mn0.15Al0.1(R=Y,La,Pr,Ce,Nd,Gd,Sm)储氢合金,系统研究稀土元素R对合金微观组织与结构、储氢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和SEM-EDS分析表明,合金退火组织由Ce2Ni7型主相、PuNi3型及少量Ca Cu5型相组成,Ce2Ni7型主相的晶格常数a、c及晶胞体积V均随稀土R原子半径的减小而依次降低。该合金均具有明显的吸放氢平台,常温下最大吸氢容量为1.17%~1.48%(w/w),吸氢平台压Peq为0.037~0.194 MPa。电化学分析表明,退火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活化性能优良,R=La合金具有最高的放电容量(389.2 mAh·g-1)和较佳的容量保持率(充放电循环100次后的S100=85.7%),其中合金微观组织的不均匀性及稀土元素的电化学腐蚀是影响电极循环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电流密度为900 m A·g-1)HRD900=71.05%~86.94%,其电极反应动力学控制步骤主要由氢原子在合金体相中的扩散速率所控制。(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姜婉婷[2](2018)在《R-Y-Ni系AB_(3.5-3.8)型无镁储氢合金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为了改善R-Y-Ni系储氢合金的循环稳定性,以A_2B_7型和A_5B_(19)型储氢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镧系不同的稀土元素来优化合金A端成分。运用材料研究方法以及电化学测试方法对该系列合金进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重点研究了A端元素的平均原子半径对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采用真空熔炼法制备A_2B_7型R_(0.3)Y_(0.7)Ni_(3.25)Mn_(0.15)Al_(0.1)(R=Y,La,Pr,Ce,Nd,Gd,Sm)储氢合金,并在高纯Ar气氛、1173K下进行退火热处理。从研究结果来看,该系列退火合金组织主要由Ce_2Ni_7型相、PuNi_3型相和La Ni_5型相构成;不同原子半径的稀土元素对合金相组成和晶胞体积影响显着,合金中Ce_2Ni_7型相的晶胞体积与A端元素平均原子半径的大小规律保持一致;其中La元素部分替代Y元素时主相Ce_2Ni_7型相丰度最高为90.6%。除了R=Ce的合金以外,其余合金吸氢量增加,吸氢平台更加平坦变宽,且显着提高合金电极的最大电化学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当R=La时,合金电极最大放电容量为389.2 mAh/g,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S_(100)为85.72%,其综合电化学性能较好。稀土元素部分替代Y均可很大程度提高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其次,以R-Y-Ni系A_5B_(19)型储氢合金为研究对象,尝试用不同镧系稀土元素代替A端部分Y元素,系统研究了R_(0.45)Y_(0.55)Ni_(3.5)Mn_(0.2)Al_(0.1)(R=Y,La,Pr,Nd,Sm)系列退火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退火合金微观组织为多相结构,主要由Ce_5Co_(19)型相、Ce_2Ni_7型相和La Ni_5型相构成;其中R=La元素时合金中Ce_5Co_(19)型相相丰度最高;R=Nd元素时合金存在较多的La Ni_5型相。电化学研究表明,引入镧系稀土元素后,明显提高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当R=La时,合金电极最大放电容量为389 mAh/g;R=Nd时合金电极具有最佳的循环寿命,循环后容量保持率S_(100)可达90.0%,具有较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镧系稀土元素部分替代Y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最后,针对La元素与Nd元素在储氢合金中的特殊性,设计了成分为La_(0.1)Nd_xY_(0.9-x)Ni_(3.25)Mn_(0.15)Al_(0.1)(x=0~0.6)的合金,系统研究了不同Nd元素含量的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退火合金微观组织为多相结构,x为0~0.3时合金主要由Ce_2Ni_7型相和La Ni_5型相构成,x为0.4~0.6时合金主要由Ce_2Ni_7型相和PuNi_3型相构成,其中x=0.4时合金主相Ce_2Ni_7型相丰度最高。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随着稀土元素Nd的增多,合金电极的容量保持率均高于未添加Nd元素的合金;当x=0.4时,合金电极最大放电容量为377.7 mAh/g,其容量保持率为84.16%,同时该合金具有最佳的高倍率放电性能,表现出较优秀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8-03-12)
李鑫庆,夏浩,欧阳贵[3](2012)在《镁合金环保型无铬化学转化膜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概述镁合金是目前工程应用中的轻质金属结构材料,同时又具有良好的阻尼减震性能,在交通工具、通讯器材、航空航天等具有轻量化需求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和发展空间。加快镁金属材料开发、扩大镁合金的应用已迫在眉睫。镁合金的应用技术研究有利于推动具有资源优势的镁合金与钢、铝、塑料等互补,形成更加完善的材料体系,符(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期刊2012-10-28)
李鑫庆,夏浩,欧阳贵[4](2012)在《镁合金环保型无铬化学转化膜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概述镁合金是目前工程应用中的轻质金属结构材料,同时又具有良好的阻尼减震性能,在交通工具、通讯器材、航空航天等具有轻量化需求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和发展空间。加快镁金属材料开发、扩大镁合金的应用已迫在眉睫。镁合金的应用技术研究有利于推动具有资源优势的镁合金与钢、铝、塑料等互补,形成更加完善的材料体系,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镁是所有工业合金中化学活泼性最高的金属,标准电极电位为-2.37V。在干燥的大气中,镁表面可(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转化膜及表面精饰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5-27)
张旻昱,吴锋,穆道斌[5](2009)在《热处理对AB_3型无Co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真空熔炼法制备了多种贮氢合金原样,分别经不同温度、时间热处理和保护气氛下球磨处理。改性前后样品晶体结构用SEM和XRD测试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合金为LaNi5和LaMg2Ni9晶相的复合相,经过热处理的合金颗粒粒径变小针刺变少、分布也相对更均匀。采用LANDAN进行电化学相关测试(电流密度为150mA/g),表明经过热处理使得晶体结构优化,放电容量有显着增加,且经由Al替代Ni的合金容量达到353.7mAh/g,循环50周容量保持率为76.7%,循环100周容量保持率为62.7%,表现出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无Co替代贮氢合金经热处理后电化学性能有显着提高,有望降低合金材料成本的同时提高材料的环境友好性。(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9年12期)
魏范松[6](2006)在《La-Ni-Sn系AB_(5+x)型无Co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面综述AB_5型低Co及无Co贮氢电极合金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文选择了La-Ni-Sn系AB_(5+x)型无Co贮氢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XRD、SEM、XPS、AES、ICP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比较系统地研究了La(Ni, Sn)_(5+x)等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退火处理和快速凝固)、合金的化学计量比及元素替代对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与机制,力求通过对合金成分、化学计量比和合金制备工艺的改进,进一步提高无Co合金的综合电化学性能。通过对铸态与快凝(1~5m/s)LaNi_(4.92)Sn_(0.33)合金的对比研究发现,铸态合金由晶胞参数相近而含Sn量不同的两种CaCu_5型主相和少量的单体Sn相组成,而快凝合金为单相CaCu_5型结构。经快凝处理后,合金的显微组织由铸态时的粗大树枝晶转变为细小的胞状晶,合金的成分分布趋于均匀化。随凝固速度的增大,合金的循环稳定性则得到明显改善(S_(200)从铸态合金的42.7%提高到快凝合金的62.5~78%),但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和高倍率放电性能有所降低。研究认为,快凝处理使合金的吸氢体积膨胀性质及抗粉化能力得到改善并使合金的成分更为均匀,是其循环稳定性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快凝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有所降低则是由于合金电极的电催化活性和氢在合金中的扩散系数降低所致。在所研究的快凝合金中,以3m/s合金的综合性能较好:其最大放电容量C_(max)=310.7mAh/g,在600mA/g电流下放电的高倍率放电性能HRD_(600)=77.2%,经2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S_(200)=71.1%。对不同化学计量比的退火态La(Ni, Sn)_(5+x)(x=0.0~0.35)合金的研究表明,上述合金均为单相CaCu_s型结构。但在x>0的过计量比合金结构中,有部分1α位置的La原子被沿c轴定向排列的Ni-Ni“哑铃”对替代,且其替代La原子的分数(y)随x值的增加而增大,使合金的吸氢体积膨胀率明显降低,从而使合金的循环稳定性得到显着提高。但x值的增大,也使合金的放电容量及高倍率放电性能有所降低。在所研究的合金中,以LaNi_(4.92)Sn_(0.33)合金的综合性能较好,其C_(max)=320.6mAh/g,HRD_(600)=80.9%,S_(200)=79.5%。对铸态、快凝和退火态LaNi_(4.92)Sn_(0.33)合金循环容量衰退机制的研究表明,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吸氢元素La的氧化腐蚀以及合金的吸氢粉化是导致合金容量衰退的主要原因。上述合金表面的腐蚀产物均主要由La(OH)_3及少量Ni(OH)_2和SnO_2组成,但与铸态合金相比,快凝和退火态合金的吸氢粉化程度和表面腐蚀层的厚度均有明显减小,说明快凝及退火处理使合金具有较低的吸氢体积膨胀率、并使成分分布趋于均匀化,从而使合金的抗粉化和抗腐蚀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导致合金的循环稳定性得到显着改善。为了进一步认识合金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规律,采用原位XRD分析方法对铸态、快凝和退火LaNi_(4.92)Sn_(0.33)合金在充放电不同阶段的相组成、晶体结构及晶胞体积膨胀性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充放电(充放氢)过程中,上述合金均进行α(?)(α+β)(?)β相的相变过程,但在α(?)β相变过程中伴随有较大的非连续性体积膨胀和收缩。与铸态合金相比,快凝及退火态合金的此种非连续性体积膨胀(收缩)率均有明显减小,其占合金总吸氢体积膨胀率的比例可由74%(铸态合金贫Sn相)依次减小为60%(快凝合金)和63%(退火态合金)。快凝及退火态合金在α(?)β相变期间较小的体积膨胀率是导致其抗粉化性质及循环稳定性得到改善的重要原因。研究还发现,在衍射畴范围内,合金α与β相基本晶粒大小的变化除受含氢量的影响外,还与合金内部的应力和位错有关。为了进一步提高合金的综合电化学性能,采用五种常规的合金元素对LaNi_(4.92)Sn_(0.33)合金中的Sn进行部分替代,通过对退火态LaNi_(4.92)Sn_(0.23)M_(0.1)(M=Mn, Fe, Co, Cu, Al)四元合金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研究,基本查明了上述M元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Fe, Co, Al合金均由CaCu_5型结构的主相和少量第二相组成,而M=Mn,Cu合金则为单相CaCu_5型结构。M元素对Sn的部分替代均使合金的放电容量及高倍率放电性能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只有M=Mn,Cu时可使循环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研究发现,Mn,Cu对Sn的部分替代可以降低循环过程中La、Sn元素的腐蚀及溶出量,提高合金的抗腐蚀能力,从而导致其循环稳定性得到改善。在所研究的合金中,M=Mn合金显示有较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C_(max)=329mAh/g,HRD_(600)=89.1%,S_(200)=83.8%。(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6-07-01)
陈少华,丁顺德[7](2006)在《环保型无铅易切削铜合金LC391棒材工艺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合金特性分析,确定出以金属Bi替代铅的黄铜合金组成,并对合金的熔铸及加工特性进行分析和工艺试验,产品冷、热加工性能较好,车削性能基本达到C3604的水平。(本文来源于《铜加工》期刊2006年02期)
陶明大,陈云贵,付春艳,吴朝玲,涂铭旌[8](2004)在《稀土组元对AB_5型无钕贮氢合金低温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设计了无钕贮氢合金的A侧组元La、Ce和Pf,用叁电极的方法测试不同成分贮氢合金在-30℃和-40℃下的放电性能、合金的交换电流密度、对称因子以及氢在贮氢合金中的扩散系数,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稀土组元对贮氢合金低温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30℃下0.4C放电容量及在-40℃下0.2C放电容量与铈含量的平方正相关:在-30℃下0.2C放电及在-40℃下0.1C放电,合金放电容量与镧和铈乘积及镧含量的平方正相关,与镧的含量负相关;在-30℃下0.1C放电,合金放电容量与镧和铈乘积、镧含量的平方和铈的含量正相关.贮氢合金的低温性能受氢扩散控制.(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期刊2004-09-01)
陈贤礼[9](2004)在《AB_5型无Co储氢电极合金的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全面综述AB_5型低Co及无Co储氢电极合金国内外研究状况的基础上,确定了以提高AB_5型无Co储氢电极合金的综合性能作为研究目标,采用XRD、SEM、EDS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比较系统的研究了无Co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退火处理和快速凝固)以及合金的化学计量比对合金组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与机制,力求通过对合金的化学计量比和合金制备工艺的改进,进一步提高无Co储氢合金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对MlNi_(4.0)Al_(0.3)Si_(0.1)Fe_(0.6)无Co合金,本文首先对比研究了铸态和不同冷却速度(5,10,15,20m/s)的快凝合金的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上述合金均为CaCu_5型单相结构。铸态合金经快凝处理后,其组织形貌由粗大的树枝晶变为细小的胞状晶,合金成分的分布趋于均匀化。电化学测试表明,与铸态合金相比,快凝合金的放电容量略有降低,高倍率放电性能也随冷却速度的提高而有所降低,但合金的循环稳定性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而得到明显改善。在所研究的合金中,以快凝(5m/s)合金的综合性能较好:其最大放电容量为292.58mAh/g,活化次数为2次循环,在300mA/g电流下放电的高倍率放电性能HRD_(300)为86.64%,经3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74.15%。 对MlNi_(4.0)Al_(0.3)Si_(0.1)Fe_(0.6)合金进行的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1173K-1373K×3h)的研究表明,经退火处理后,上述合金仍为CaCu_5型单相结构。除1173K×3h退火处理后合金仍为比较粗大的树枝晶外,其它合金均转变为块状的等轴晶组织。电化学测试表明,与铸态合金相比,退火态合金的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高倍率放电性能却略有降低。研究认为,退火态(1173K×3h)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其最大放电容量为304.67mAh/g,活化次数为2次循环,在300mA/g电流下放电的高倍率放电性能HRD_(300)为84.18%,3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71.91% 对铸态Ml(Ni_(0.80)Al_(0.06)Si_(0.02)Fe_(0.12))_x(X=4.6-5.6)合金,本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合金的化学计量比x对其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除x<5.0的合金中含有少量Ce_2Ni_7第二相外,其它x≥5.0的合金均为单相CaCu_5型结构,上述合金的组织形貌均为粗大的树枝晶。电化学测试表明,上述铸态合金经2—3次循环即可活化,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C_(max)及高倍率放电性能HRD均随x值的增加而增大。随x值的增加,合金的循环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并在x=5.2时出现最佳值,然后又随x值增加而有所降低。在所研究的合金中,以x=5.2的合金的综合性能较好,其放电容量为293.86mAh/g,在300mA/g电流下放电的高倍率放电性能HRD_(300)为89.34%,经3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S_(300)=74.51%。 对Ml(Ni_(0.08)Al_(0.06)Si_(0.02)Fe_(0.12))_x(x=4.6-5.6)合金进行退火处理(1173K×3h)的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表明,除x<5.0退火态合金中仍含有Ce剑17第二相之外,其他合金均为单一的CaCus型结构。合金经退火处理后仍保持树枝晶结构,但晶粒尺寸有所增大。同铸态合金相比,退火态合金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但高倍率放电性能降低。在所研究的退火态MI困io.soAlo.o6sio.oZFeo.;2)、合金中,x=5.2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其最大放电容量303.94mAh/g,活化次数为3次循环,在300mA/g放电电流下放电的高倍率放电性能HRD30。为89.20%,经3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5300二75.47%。(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4-03-01)
型无合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为了改善R-Y-Ni系储氢合金的循环稳定性,以A_2B_7型和A_5B_(19)型储氢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镧系不同的稀土元素来优化合金A端成分。运用材料研究方法以及电化学测试方法对该系列合金进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重点研究了A端元素的平均原子半径对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采用真空熔炼法制备A_2B_7型R_(0.3)Y_(0.7)Ni_(3.25)Mn_(0.15)Al_(0.1)(R=Y,La,Pr,Ce,Nd,Gd,Sm)储氢合金,并在高纯Ar气氛、1173K下进行退火热处理。从研究结果来看,该系列退火合金组织主要由Ce_2Ni_7型相、PuNi_3型相和La Ni_5型相构成;不同原子半径的稀土元素对合金相组成和晶胞体积影响显着,合金中Ce_2Ni_7型相的晶胞体积与A端元素平均原子半径的大小规律保持一致;其中La元素部分替代Y元素时主相Ce_2Ni_7型相丰度最高为90.6%。除了R=Ce的合金以外,其余合金吸氢量增加,吸氢平台更加平坦变宽,且显着提高合金电极的最大电化学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当R=La时,合金电极最大放电容量为389.2 mAh/g,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S_(100)为85.72%,其综合电化学性能较好。稀土元素部分替代Y均可很大程度提高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其次,以R-Y-Ni系A_5B_(19)型储氢合金为研究对象,尝试用不同镧系稀土元素代替A端部分Y元素,系统研究了R_(0.45)Y_(0.55)Ni_(3.5)Mn_(0.2)Al_(0.1)(R=Y,La,Pr,Nd,Sm)系列退火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退火合金微观组织为多相结构,主要由Ce_5Co_(19)型相、Ce_2Ni_7型相和La Ni_5型相构成;其中R=La元素时合金中Ce_5Co_(19)型相相丰度最高;R=Nd元素时合金存在较多的La Ni_5型相。电化学研究表明,引入镧系稀土元素后,明显提高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当R=La时,合金电极最大放电容量为389 mAh/g;R=Nd时合金电极具有最佳的循环寿命,循环后容量保持率S_(100)可达90.0%,具有较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镧系稀土元素部分替代Y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最后,针对La元素与Nd元素在储氢合金中的特殊性,设计了成分为La_(0.1)Nd_xY_(0.9-x)Ni_(3.25)Mn_(0.15)Al_(0.1)(x=0~0.6)的合金,系统研究了不同Nd元素含量的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退火合金微观组织为多相结构,x为0~0.3时合金主要由Ce_2Ni_7型相和La Ni_5型相构成,x为0.4~0.6时合金主要由Ce_2Ni_7型相和PuNi_3型相构成,其中x=0.4时合金主相Ce_2Ni_7型相丰度最高。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随着稀土元素Nd的增多,合金电极的容量保持率均高于未添加Nd元素的合金;当x=0.4时,合金电极最大放电容量为377.7 mAh/g,其容量保持率为84.16%,同时该合金具有最佳的高倍率放电性能,表现出较优秀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无合金论文参考文献
[1].姜婉婷,罗永春,赵磊,邓安强,张国庆.稀土元素对R-Y-Ni系A_2B_7型无镁储氢合金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无机化学学报.2018
[2].姜婉婷.R-Y-Ni系AB_(3.5-3.8)型无镁储氢合金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
[3].李鑫庆,夏浩,欧阳贵.镁合金环保型无铬化学转化膜工艺的研究[C].第九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2012
[4].李鑫庆,夏浩,欧阳贵.镁合金环保型无铬化学转化膜工艺的研究[C].第九届全国转化膜及表面精饰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5].张旻昱,吴锋,穆道斌.热处理对AB_3型无Co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研究[J].功能材料.2009
[6].魏范松.La-Ni-Sn系AB_(5+x)型无Co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
[7].陈少华,丁顺德.环保型无铅易切削铜合金LC391棒材工艺性能研究[J].铜加工.2006
[8].陶明大,陈云贵,付春艳,吴朝玲,涂铭旌.稀土组元对AB_5型无钕贮氢合金低温性能的影响[C].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2004
[9].陈贤礼.AB_5型无Co储氢电极合金的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D].浙江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