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勤邓勇李龙
提要|通过对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西、新疆等西部省、市、区高职高专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调查研究,经过对现状的统计分析,发现了存在的问题,理清了影响当前西部高职高专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发展的相关因素构成。分析了典型案例,为制定改变测试现状的对策提供了依据。研究认为,西部高职高专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丰富测试手段和方法,建立宣传的长效机制,加强测试数据的科学化管理,加强测试人员的培训,灵活机动的克服仪器质量问题等。
关键词|西部高职高专体质测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作者信息|罗晓勤(1959—),男,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和体育管理,61800;
邓勇(1977—),男,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和学生体质测试,61800;
李龙(1972—),男,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和体育管理,610071。
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需要高素质人才,尤为需要高素质一线岗位的应用型人才,为西部大开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高职教育因而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结合高职高专“一线岗位”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职业体能储备的优劣,也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质测试能对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监测和管理,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国家历来重视大学生的体质变化状况,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7月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2005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专家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完善和修改,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正式定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并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目前,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也正在《标准》的指导下深入开展。近年来,体质测试出现诸多问题:测试结果表明,学生的肺活量、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呈下降趋势,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体质原因影响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到了学生的就业;体质测试工作的准备、组织、管理、测试结果的反馈和评价等比较混乱,体质测试的实际意义逐渐减弱。为此,有必要对高职高专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现状进行研究,找出问题,制定对策措施,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服务。
本文对西部高职高专学生体质测试工作进行研究,对有关部门了解西部高职高专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现状具有参考意义。通过调查西部高职高专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实施情况,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为西部高职高专学生体质测试工作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提供依据;为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终生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调研
通过德阳市图书馆、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和中知网等,检索查询了有关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演变与发展、实施体质测试的现状、测试者与被测试者对体质测试的认识、体质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论文与论著作为本研究的重要补充。
2.2问卷调查
问卷就西部高职高专体质测试工作中的测试程序、测试方法、测试手段、测试宣传、测试仪器设备等问题向四川省内30所高职高专院校以及云南、贵州、广西、重庆、新疆等省市15所高职高专院校的部分体育工作领导及教师发放问卷70份,回收67份,回收率为96%。通过整理、检测的有效问卷64份,问卷有效率为95.5%。
2.3统计分析
2.3.1描述统计
研究对西部45所高职院校近年的学生体质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此得出西部高职院校学生体质测试的平均成绩,作为西部高职院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形式分析的参考数据。通过对体质测试中的合格率、良好率、优秀率计算:平均合格率为65.8%、平均良好率为26.5%、平均优秀率为7.7%。
2.3.2因子分析
影响体质测试工作的相关因素比较复杂,涉及的指标(变量)比较多,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由于各变量显示的统计信息交叉、重叠,使分析问题更为复杂。为了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相关因素表述,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根据调查问卷表的评价积分结果,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所获数据进行处理。本次因子分析抽取因子的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对34个变量进行降维,共提取7个公共因子(见表1)。抽取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
率达到83.842%的七个主因子,能够反映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总体的信息量。从成分矩阵(表2)来看,各因子在不同原始变量(除个别变量外)上的载荷没有明显的差别,不能对因子做出很好的解释,因此,本研究又对成分矩阵进行了最大正交旋转(表3)。
表1本研究总方差分解一览表
注:提取公因子的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
表2本研究成分矩阵一览表
注:提取公因子的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7个成分被提取。
表3本研究旋转后的成分矩阵一览表
注:提取公因子的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方法为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旋转经六步迭代得到。
表4本研究各主因子变量内容、载荷量、命名一览表
旋转之后,每个成分的载荷系数明显两极分化,根据最大原则和性质相似原则对因子载荷较大的指标进行了相应的归类,把34个原始变量归类到7个主因子中,选用每个因子轴上载荷量较大的若干变量的共同特征来给主因子命名。从表4可以看出,成分1具有较高载荷的变量主要集中在体质测试工作的管理机制和经费投入方面,成分2具有较高载荷变量主要集中在测试过程的控制方面,成分3具有较高载荷变量主要集中在测试方式方法和手段方面,成分4具有较高载荷变量主要集中在学生对测试工作的了解和认识方面,成分5具有较高载荷变量主要集中在测试数据的管理方面,成分6具有较高载荷变量主要集中在测试人员方面,成分7具有较高载荷变量主要集中在测试仪器方面。因此本研究确定的影响西部高职高专学位生体质测试工作的相关因素分别为:运行机制及经费投入;测试方式方法和手段;测试过程的控制;测试宣传;测试数据的管理;测试人员对测试工作的了解和认识;测试仪器的质量。
3研究情况
3.1西部高职高专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现状分析
3.1.1管理机制情况
体质测试工作(《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系统工程。除体育部门外,还涉及到教务、学生、后勤(医院)、财务、宣传以及学生所在院系等各个部门,如何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3]但是,多数学校体质测试工作仍只是学校体育工作部门在单打独斗,没有与学校的其他部门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如对体质测试工作分工、工作人员安排、测试宣传的调查显示:各学校的体质测试工作分工不完善,缺乏学校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的局面;没有尝试成立专门测试管理机构来统筹测试工作。
3.1.2经费投入情况
经费的投入是体质测试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体质测试工作开展较好的广东省高校平均每所学校投入12.30万元用于购置仪器设备,基本上都能满足本学校实施体质测试工作的需要。[4]根据课题组调查问卷统计,在被调查的45所西部高职高专院校中,平均每所院校投入6.70万用于购置测试仪器设备,只有广东省高校平均投入的一半。但在对仪器设备满足工作需要情况的调查显示:有63.7%的学校配备的仪器设备数量能够满足体测需要,有14所学校的仪器设备不能满足体侧需要,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33.3%。其中,只有6所学校的所有仪器设备都不能满足需要,有6所学校只是立定跳远测试仪不能满足需要,有2所学校是台阶试验设备不能满足需要。在配套政策方面:63.3%的学校对参加测试的体育教师或相关测试人员确定了补助标准。在实施体侧工作量计算方面,有80%的学校是采用全课时计入工作量,部分学校采用折算课时的方法。课题组对经费投入综合评价认为,西部高职高专在体质测试相关配套经费上投入较好,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计算方面设有较为合理的补助标准;对仪器设备的投入方面,总体资金利用较好,所购仪器设备基本能满足学校体测需要,但部分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导致部分设备配备不够,对体测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
3.1.3测试方式方法和手段情况
目前测试所采取的形式主要有集中测试、分散测试及自主测试、网络测试等。不同的测试形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具体采用哪种形式,只能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而定。根据调查,西部高职高专院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测试项目,根据测试项目选择了不同的测试组织形式。
在对西部45所高职高专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采取了可以最快完成测试任务的大规模集中测试,这中测试形式对人员和仪器有过高的要求,也很容易影响测试工作;分散测试主要是以体育班轮流测试形式完成,必须在测试前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由体育教师负责测试和管理,较易进行,但测试时间较长,影响体育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自主测试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会在测试监督方面留下盲区,极易出现代测、反复测等情况。测试中心自主测试形式有专人管理监督,效果较好,但采取该形式的学校较少,只有1所。
西部高职高专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测试项目,采取相应测试组织形式,但对测试人员的培训、测试时间的保证、测试仪器的质量都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而测试效果不够好,其中任一环节达不到要求,就对整个测试工作造成较大影响。
3.1.4测试工作宣传情况
学校主要的宣传途径是体育教师上课宣传、各院系辅导员宣传、宣传栏宣传,只有少数学校利用网站进行宣传。调查显示,西部高职高专体质测试利用体育课比较单一途径宣传,仅靠体育课有限的时间对学生的简单介绍或灌输,起不到宣传的作用,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不利于体质测试的进行。因此,必须发动经常性的宣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体健康的意义和锻炼的目的,明白体质测试不是为了考倒学生,而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体质状态,通过锻炼有的放矢的去改善自身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3.1.5测试数据的管理
调查显示,90%的学校都建设了体质测试的网络管理平台,对体质测试的网络管理平台有了一定的认识,都在积极的尝试,但浅尝辄止,并没有深入开发,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功能,如对于体质测试网络预约、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数据库、师生体质健康交流平台、体质测试的结果反馈、运动处方等方面做的不好。
3.1.6测试人员的认识
通过对西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体质测试的态度、目的的调查显示:西部高职高专体育教师对体质测试的实施态度是积极的,认同度较高,说明在体质测试的实施过程当中,对体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他用。但是,对于体质测试的目的认识不够明确,较为肤浅,影响了对体质测试结果的使用,在通过体质测试结过的反馈达到促进学生锻炼和参加体育活动方面做的不好。
3.1.7测试仪器的质量
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反映测试仪器出现过故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测试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测试仪器的质量颇有微词。课题组对测试仪器的设计、技术成熟性、操作稳定性、故障频率、软件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综合结果显示:对于仪器的满意度并不高,平均只有12.7%,主要是对仪器技术的成熟性比较满意;认为仪器质量一般的占到了52.7%,对仪器各方面质量评价都不高;对仪器质量不满意的占到了26.32%,主要集中在仪器的使用耐久性不好,稳定性差,故障频率太高,售后服务不到位,软件使用不方便。在调查中,多数学校反映,由于体质测试仪器设备由少数公司垄断经营,在售后服务方面存在维修不及时、配件费用高等问题,而且仪器的设计、使用软件的设计与用户的使用要求有差距,在使用过程中多有不便。对此,只靠学校增加经费投入不能解决仪器的质量问题,学校只能综合考虑,增加备用仪器数量,或选择可代替的测试项目,改变完全使用测试仪器测试方式。
3.2借鉴与实践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自2007年起进行“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实施6年来,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由60%多上升到83%,学生体质明显改善,体质测试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
3.2.1建立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机制
多数高职院校体育职能部门只是某系部下属的“体育组”,在开展各项体育工作时难与学院其他部门对等协调沟通,给工作的开展造成诸多不便。体质测试工作的改革在此遇到了体制瓶颈。如何取得突破?必须对学校体育职能部门进行改革,建立高效管理机制,以适应体质测试工作的改革需要,适应现代高职院校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应成立体育工作的专门机构,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为体质测试工作改革提供体制保障,消除体制障碍,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提高体质测试工作效率,推动体质测试工作改革进一步深化。
3.2.2形成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中心的学校体育工作结构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还需要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开展,培养体育意识、学会锻炼方法、营造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积极锻炼,高职体育工作以“公共体育”为主,涵盖了体育教学、学生群体活动、运动训练、体质测试等具体工作,分别从教学、群体、训练、体测四个方面围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形成学校体育工作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动体质测试工作的改革创新,为实现“促进学生健康,培养终生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4结论
4.1整体经费投入偏低,但资金利用效果较好。其中仪器经费投入基本能满足测试工作需要,测试人员补助标准较合理。
4.2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在学校层面的分工协作,体育部门单打独头现象较普遍;
4.3测试的方法手段较单一,对测试人员、时间、仪器等法方面的要求较高,造成测试效果不好;
4.4测试宣传力度不够,不够深入,形式单一,造成学生对测试的目的意义了解不深,没有参加测试的内在动力;
4.5测试数据科学化管理不足,造成对测试结果的利用不充分;
4.6测试人员对体质测试的认识不明确,影响了体质测试工作的开展和测试成绩的积极反馈;4.7测试仪器的质量不能充分满足测试工作的需要,造成测试数据出错,测试项目、测试方式的选择较为局限,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真是体质状况。
5建议
5.1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从学校层面出发,综合考虑体质测试工作安排,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只能,相互配合、协调,是体质测试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顺畅地运行。
5.2丰富测试手段和方法
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在能科学真实的反应测试成绩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测试方法和手段完成测试工作。
5.3建立宣传的长效机制
加强宣传,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形式,使宣传成为常态行为,重视宣传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体质测试的认识,积极引导学生重视体质测试,参加体质测试。
5.4加强测试数据的科学化管理
建立数据管理的网络平台,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规范数据管理,优化数据结构,是测试数据管理达到省时、省心、省力、高效的目的。
5.5加强测试人员的培训
加强测试人员对测试工作的态度、认识的教育,对测试标准、仪器使用、成绩反馈与指导进行培训,提高测试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测试工作的内涵建设。
5.6灵活机动的克服仪器质量问题
对于测试仪器的质量问题,在短期内各学校难以独立解决,只能克服。必须结合各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项目,运用合适的测试形式,在保证测试效果的基础上完成测试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2007
[2]蔡晓波.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管理模式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12,18,(6)
[3]陈颖.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体质测试管理模式初探[J].成才之路.2008,3,51
[4]王全军.基于Web的高校学生体质测试管理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0,10,(6)
[5]李建园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的实施试验[J].体育学刊,2009,16(9);
[6]陈波.四川民族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与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10(6):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重点课题》,课题编号:WJ125ZD011。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