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乳酶论文_朱春红,李艳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凝乳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凝乳,奶酪,胃肠,胶囊,消化不良,儿童,功能。

凝乳酶论文文献综述

朱春红,李艳玲[1](2019)在《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参照组患儿采用抗炎、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腹泻消失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排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腹泻症状积分、营养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参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腹泻症状积分、白蛋白(ALB)水平、血红蛋白(HGB)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改善幅度大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消失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排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3.21±1.41)、(4.93±1.24)、(6.21±1.46)d,均短于参照组的(4.68±1.80)、(5.98±1.68)、(7.21±1.7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与参照组的2.00%(1/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1期)

史海粟,吴琛,陶冬冰,洛雪,岳婷婷[2](2019)在《不同进口白霉奶酪中优势霉菌分离鉴定及其凝乳酶酶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传统形态学分析,采用碳源同化试验、氮源同化试验、水解蛋白、分解杨梅苷测定及分解脂肪试验,结合26S rDNA D1/D2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不同进口白霉奶酪样品中筛分出的生长优势霉菌进行菌种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乙醇分级沉淀法从优势霉菌菌种中分离提取凝乳酶,在不同温度、不同反应pH值、作用时间以及不同金属离子的条件下,通过脱脂奶粉凝乳法测定其活性。结果表明,白霉奶酪产品中筛选得到优势霉菌菌株对7种不同碳源中的5种均能利用,对4种氮源中的3种能够利用,能够水解蛋白质、分解脂肪,不能分解杨梅苷,目标菌株基因序列与数据库中Geotrichum sp.序列同源性高达99%以上,确定白霉奶酪中优势霉菌为白地霉。白地霉凝乳酶在45°C条件下酶活性达到(0.495±0.067)IMCU,在45°C和pH6.0条件下酶活性达到(0.613±0.043)IMCU,保温3~7 min酶活性稳定在[(0.536-0.613)±(0.031-0.043)]IMCU范围内。反应温度为45°C、pH6.0条件下作用3 min,Mg2+和Cu2+存在下酶活性分别提高43.6%和32.5%,达到(0.880±0.092) IMCU和(0.812±0.055) IMCU。确定白地霉凝乳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C、最适反应pH值为6.0、最佳稳定性为保温3~7 min、Mg2+和Cu2+对酶活性有较高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9年07期)

曾祺[3](2019)在《蓝色刺孢霉所产凝乳酶对大豆蛋白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色刺孢霉(Quambalaria cyanescens)是从红曲米中分离纯化得的一种凝乳酶(Milk-Clotting Enzyme,MCE)产生菌种,其所产MCE具有优良的凝乳特性,从酶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Aspartic Protease,APs),凝乳活力可达610.52 SU/mL;因此,蓝色刺孢霉是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微生物凝乳酶生产菌种,本研究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及实验方法探究分离纯化后的蓝色刺孢霉所产MCE对大豆蛋白聚集特性的影响,并研究其诱导形成的豆乳/牛乳混制凝胶的特性,可提高我国大豆资源以及乳品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为我国大豆蛋白产业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基础以及科学指导。(1)采用离心、微滤对经培养发酵的蓝色刺孢霉所产MCE进行初步分离,随后利用30kDa、100kDa的pall超滤系统对粗酶液进行富集浓缩,并通过DEAE cellulose 52阴离子交换柱与G-75葡聚糖凝胶柱进行纯化分离,所得MCE凝乳活力达373.7 IMCU/mg,酶活回收率为31.5%,纯化倍数为5.7,经SDS-PAGE验证得其纯度达95%以上。(2)将分离纯化后的MCE与κ-酪蛋白(κ-CN)作用,将酶解产生的肽段通过RPLC-ESI-MS/MS进行N末端测序,结果表明:酶解后的主要肽段为FFSDKIAKYIPIQYVLSRYPSY,FFSDKIAKYIPIQYVLSRYPSYG,FFSDKIAK YIPIQYVLSRYPSYGLN,PTTMARHPHPHLSFMAIPPKKN,经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文库搜索比对得到其在κ-酪蛋白上的主要酶切位点为Arg_6-Phe_7与Tyr_(28-)Gly_(29),并且对甘氨酸(Gly)、酪氨酸(Tyr)、谷氨酰胺(Gln)具有氨基酸水解偏好性。(3)将分离纯化后的MCE与大豆分离蛋白作用,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度(DH)、及酶解体系的浊度随酶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酶处理导致了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及分子量分布的改变,使大豆分离蛋白的亚基解离,将大豆分离蛋白水解为具有较小分子量的组分,并且大豆分离蛋白中的7S组分较与11S组分具有较大的解离度。(4)MCE处理诱导了大豆分离蛋白的聚集行为,聚集过程中大豆分离蛋白的净Zeta电位值下降,并伴随着大豆分离蛋白平均粒径的变化;酶处理还引起了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特性的变化,导致了大豆分离蛋白热力学性质的改变,作用过程中大豆分离蛋白的总游离巯基含量增加,分子间通过SH/SS转化反应形成了大豆分蛋白部分分子间二硫键;大豆分离蛋白的内源荧光光谱、表面疏水性及圆二色谱结果表明:酶处理导致大豆蛋白分子的相对构象发生改变,蛋白分子内部疏水性基团及疏水性氨基酸暴露,导致了大豆分离蛋白分子表面疏水性的增加,引发了大豆分离蛋白分子间更强烈、更广泛的疏水相互作用;酶处理导致大豆分离蛋白二级结构中具有更高聚集倾向的α螺旋含量的上升,并使其对天然稳定球型构象具有重要作用的β折叠含量下降;结合对大豆分离蛋白聚集过程中作用力的研究,表明蓝色刺孢霉所产MCE处理过程中非共价作用与共价相互作用共同诱导了大豆分离蛋白的聚集行为,其中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主的非共价作用力是大豆分离蛋白酶诱导聚集过程的主要驱动力。(5)通过激光共聚焦(LSCM)与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大豆蛋白的聚集过程及聚集体的微观形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蓝色刺孢霉所产MCE所诱导的大豆蛋白聚集过程中未能产生足够的分子间的共价交联形成连续的叁维网状凝胶结构,而是主要通过非共价作用力形成了松散的、不连续、不规则的团状聚集体,并且大豆蛋白聚集程度及聚集体大小随酶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金属离子Ca~(2+)有利于稳定酶的结构,并能加速酶解进程。(6)对蓝色刺孢霉所产MCE诱导的豆乳/牛乳混制凝胶体系相行为和凝胶结构分形分析以及微观结构形态进行了研究,在适宜原料组分配比及凝胶条件下,豆乳/牛乳可形成稳定的、致密的过渡态混合凝胶体系,其微观结构与酶促牛乳凝胶相似;混合凝胶的弹性模量(G’)均大于粘性模量(G’’),表明凝胶的固体特征较与粘性特征占优势,说明凝胶具有良好的线性粘弹性,混合凝胶较与牛乳凝胶具有更高的D_f值,说明混制凝胶具有更细腻、更致密的叁维网络结构,具有优良的质构。(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8)

罗震宇,金磊,沈佳燕[4](2019)在《参芪健胃颗粒联合复合凝乳酶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胃排空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参芪健胃颗粒联合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儿童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胃排空、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112例FD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健胃颗粒治疗。4周后,比较2组FD儿童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胃排空指标、胃肠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4周后,观察组FD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6%:80.4%,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饱腹感、恶心、嗳气、反酸及上腹部疼痛等症状积分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排空指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D患儿治疗后胃半排空时间缩短,胃窦收缩频率及胃窦收缩幅度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D患儿治疗后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神经肽Y(NPY)等胃肠激素水平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2组FD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14.3%,P>0.05)。[结论]参芪健胃颗粒联合复合凝乳酶胶囊在FD儿童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胃排空,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上值得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冯平,翟丹云,刘兴龙,赵旺[5](2019)在《肃北高寒草地土壤中产凝乳酶细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平板分离培养基从酒泉肃北高寒草地土壤中分离出3株高产凝乳酶细菌,分别标记为Ⅰ1.21、Ⅰ1.212、Ⅳ1.11。对3株细菌进行初步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3株细菌均利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产酸而不产气,不利用乳糖和甘露醇;H_2O_2酶试验、石蕊牛乳试验均为阳性;有芽孢。在麸皮汁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测定酶活,确定发酵到第四天时凝乳酶活力最高,此时蛋白水解活力相对较低。为筛选出产凝乳酶活力较高而蛋白水解能力较低的菌株作为工业化生产菌株,需要进一步进行生理生化反应研究。(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07期)

王兴吉,贾仁洁,张志来,刘文龙[6](2019)在《微小毛霉凝乳酶蛋白质工程改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小毛霉凝乳酶(MPC)是微生物凝乳酶的主要来源之一。本研究将微小毛霉凝乳酶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中并转化宿主BL21(DE3),使微小毛霉凝乳酶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通过易错PCR技术对MPC进行随机突变建库,从中筛选出两株具有优良蛋白特性的突变体,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菌种改造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调味副食品》期刊2019年01期)

曾祺,张志国[7](2019)在《微生物凝乳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凝乳酶(MCE)是食品工业中运用最多的酶制剂,微生物凝乳酶(MCEs)作为传统凝乳酶来源的替代品,具有高凝乳活性、高稳定性及低成本的优势,在凝乳酶制剂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微生物凝乳酶的研究进展概况进行了综述,对微生物凝乳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微生物凝乳酶的发展应用提供更加广泛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9年03期)

刘友红,焦贝蓓[8](2019)在《复合凝乳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合凝乳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餐前30 min口服多潘立酮混悬液,4~6岁5 mL/次,7~9岁7 mL/次,10~14岁9 mL/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餐后30 min口服复合凝乳酶胶囊,4~6岁1粒/次,7~14岁2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情况、胃动力学参数水平、胃电节律异常情况和胃肠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9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饱胀、早饱、嗳气发生率均显着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着(P<0.05)。治疗后,两组胃排空时间均显着缩短(P<0.05),胃窦收缩幅度(CA)、收缩次数(CF)值均显着增大(P<0.05),且治疗组胃动力学参数比对照组改善更显着(P<0.05)。治疗后,两组餐前和餐后胃电节律异常率均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胃电节律异常率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胃动素(MLT)、胃泌素(GAS)浓度均显着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浆MLT和GAS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凝乳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明显消除消化不良症状,改善胃肠动力,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本文来源于《现代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02期)

李柳,郑喆,吴凤玉,郝一江,赵笑[9](2019)在《甲醇芽孢杆菌凝乳酶的重组表达及其结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了解微生物凝乳酶的结构特性,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甲醇芽孢杆菌凝乳酶(I3EB99)的氨基酸序列和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爱性,设计合成此凝乳酶的全基因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通过BL21(DE3)表达其融合蛋白,将获得的融合蛋白进行His标签特异性亲和纯化,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凝乳酶的叁维空间立体结构。结果表明,重组表达的甲醇芽孢杆菌凝乳酶质量浓度为0.7 mg/mL,凝乳活力为(15 870±1.17)SU/g,蛋白水解活力为(263.81±0.94)U/g,凝乳活力与蛋白水解活力比值为60.16,符合干酪生产加工的要求。结构特性研究表明,经重组表达后的甲醇芽孢杆菌凝乳酶呈现疏水特性,具有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少于β-折迭,在分离纯化过程中结构不稳定易降解,该凝乳酶与来自甲醇芽孢杆菌的一种未知蛋白酶是同源蛋白,高级结构与PDB蛋白数据库中的模板蛋白2ra1.1.A相似度最高。通过对甲醇芽孢杆菌凝乳酶结构特性的研究,为深入分析该凝乳酶作用机理及其功能性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施娅楠,沐剑蓉,黄子玉,黄艾祥[10](2018)在《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分离辣木叶凝乳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_4mim]Br/K_2HPO_4双水相抽提技术从辣木叶蛋白中分离凝乳酶,研究双水相参数[C_4mim]Br浓度、K_2HPO_4浓度、粗酶浓度、体系pH对凝乳酶活力和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与传统的硫酸铵叁步盐析法相比较。结果表明:1.3 g/mL的[C_4mim]Br,2.2 g/mL的K_2HPO_4,粗酶添加量为20 mg/mL,pH7.5可达最佳凝乳酶萃取效果,此条件下辣木叶凝乳酶的酶活性回收率达到85.5%,纯化因子达1.49。与叁步盐析法相比,较强的疏水相互作用提高了酶的分离效果,且分离步骤少可有效降低酶活力损失。根据电泳结果,分相后的辣木叶凝乳酶分子量为(55~60)ku存在于上层的富离子液体相,部分杂蛋白的分子量为(25~40)ku保持在富盐底部。(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凝乳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传统形态学分析,采用碳源同化试验、氮源同化试验、水解蛋白、分解杨梅苷测定及分解脂肪试验,结合26S rDNA D1/D2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不同进口白霉奶酪样品中筛分出的生长优势霉菌进行菌种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乙醇分级沉淀法从优势霉菌菌种中分离提取凝乳酶,在不同温度、不同反应pH值、作用时间以及不同金属离子的条件下,通过脱脂奶粉凝乳法测定其活性。结果表明,白霉奶酪产品中筛选得到优势霉菌菌株对7种不同碳源中的5种均能利用,对4种氮源中的3种能够利用,能够水解蛋白质、分解脂肪,不能分解杨梅苷,目标菌株基因序列与数据库中Geotrichum sp.序列同源性高达99%以上,确定白霉奶酪中优势霉菌为白地霉。白地霉凝乳酶在45°C条件下酶活性达到(0.495±0.067)IMCU,在45°C和pH6.0条件下酶活性达到(0.613±0.043)IMCU,保温3~7 min酶活性稳定在[(0.536-0.613)±(0.031-0.043)]IMCU范围内。反应温度为45°C、pH6.0条件下作用3 min,Mg2+和Cu2+存在下酶活性分别提高43.6%和32.5%,达到(0.880±0.092) IMCU和(0.812±0.055) IMCU。确定白地霉凝乳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C、最适反应pH值为6.0、最佳稳定性为保温3~7 min、Mg2+和Cu2+对酶活性有较高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凝乳酶论文参考文献

[1].朱春红,李艳玲.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2].史海粟,吴琛,陶冬冰,洛雪,岳婷婷.不同进口白霉奶酪中优势霉菌分离鉴定及其凝乳酶酶学特性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19

[3].曾祺.蓝色刺孢霉所产凝乳酶对大豆蛋白的作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

[4].罗震宇,金磊,沈佳燕.参芪健胃颗粒联合复合凝乳酶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胃排空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9

[5].冯平,翟丹云,刘兴龙,赵旺.肃北高寒草地土壤中产凝乳酶细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6].王兴吉,贾仁洁,张志来,刘文龙.微小毛霉凝乳酶蛋白质工程改造研究[J].江苏调味副食品.2019

[7].曾祺,张志国.微生物凝乳酶研究进展[J].中国乳品工业.2019

[8].刘友红,焦贝蓓.复合凝乳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

[9].李柳,郑喆,吴凤玉,郝一江,赵笑.甲醇芽孢杆菌凝乳酶的重组表达及其结构特性[J].食品科学.2019

[10].施娅楠,沐剑蓉,黄子玉,黄艾祥.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分离辣木叶凝乳酶[J].食品科技.2018

论文知识图

在自然状态下的胰蛋白酶催化叁联体As...与凝乳酶的互作响应面图8 重组微小毛霉凝乳酶的发酵条件...与凝乳酶的互作等高线图凝乳酶突变体及其野生型的远紫外...凝乳酶叁级结构

标签:;  ;  ;  ;  ;  ;  ;  

凝乳酶论文_朱春红,李艳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