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湖泊论文_王文才,唐春燕,张恒军,王钟,曾凡棠

导读:本文包含了浅水湖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浅水,湖泊,沉积物,重金属,鄱阳湖,形态,太湖。

浅水湖泊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才,唐春燕,张恒军,王钟,曾凡棠[1](2019)在《不确定背景值下浅水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安徽某湖泊沉积物柱状样重金属实测含量,研究了各类重金属的垂向变化趋势及来源;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随机产生已知范围内的重金属背景值,计算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研究其结果不确定性,评价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及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沿深度方向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上层沉积物存在较高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不确定性评价方法可以在沉积物垂向上得到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的包络面,不确定性的结果可以给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超出风险阈值的可信度和特定置信度下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置信区间;90%置信度下两个沉积物采样点上层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置信区间分别为340.08~412.89和271.61~327.67,处于重度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阈值附近的评价结果让不同风险偏好的决策者在面临修复、清淤等决策时可以做出符合自身预期的决策.(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李飞鹏,陈蒙蒙,贾玉宝,张海平,陈玲[2](2019)在《气象因素对封闭浅水湖泊浮游藻类生长和分布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主要气象因素对浮游藻类单因素和综合影响特征,选择典型封闭水体中心湖,研究了2008-2011年气温、风和降雨对浮游藻类生长和分布的影响,选取春末和夏季藻类生长期的典型降雨事件,通过逐日密集观测,探讨气象因素对浮游藻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温显着影响藻类的生物量和季节变化,风是藻类生物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降雨是重要的辅助因素。当气温大于15℃时,强风力扰动和频繁降雨均能直接或间接抑制藻类生长。当气温大于20℃以后,风及其引起的水力扰动成为藻类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弱风条件下,气温基本在30℃左右,经过强降雨刺激后,Chl-a浓度突然升高,最大值接近120μg/L,短时暴雨会造成水体营养盐浓度成倍增加,有效地刺激了藻类生长,而长时间的降雨主要通过稀释效应和水下光强降低抑制藻类生长增殖;在连续大风天气条件下,日均风速大于3.1 m/s时,较大强度的风浪扰动会造成藻类生物量显着下降,7.0 m/s左右的风速后可使Chl-a浓度下降50%。对于类似封闭/半封闭人工水体而言,在营养负荷一定的情况下,尤其是夏季高温时,应根据气象因子的动态变化采取适宜的措施,改善水力条件,可防止藻类水华暴发。(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甘磊,钟萍,苏玲,刘正文[3](2019)在《镧改性膨润土对浅水湖泊水体磷浓度和沉积物磷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湖泊沉积物磷形态的变化是揭示控制沉积物磷释放机理的关键.本研究分析了暨南大学南湖加镧改性膨润土前后水体磷浓度和沉积物磷形态变化,以探讨镧改性膨润土对削减水体磷浓度的效果.结果显示,镧改性膨润土添加后,上覆水磷浓度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至60 d时,水体总磷、颗粒态磷、总溶解磷和溶解性反应磷分别比添加前下降了45.1%、44.1%、48.2%和85.3%;沉积物中的弱结合态磷和氧化还原敏感性磷含量减少,更稳定的磷灰石结合态磷和残渣磷含量增加,而金属氧化物磷和有机磷含量变化较小.本研究表明镧改性膨润土能改变沉积物磷形态,使活性磷转化为稳定的磷形态,从而提高沉积物对磷的滞留能力、降低湖水磷含量,改善水质.(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胡文,王济,李春华,叶春,魏伟伟[4](2019)在《浅水湖泊模型PCLake及其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浅水湖泊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生态系统之一。随着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人们对浅水湖泊也日益关注,并尝试采用不同生态模型对湖泊水质进行预测。PCLake模型是浅水湖泊专用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浅水湖泊污染物的变化。该研究介绍了PCLake模型原理概况,梳理了应用实例。从浅水湖泊的稳态转换研究、气候变化、湖泊管理等领域阐述了PCLake模型的应用研究现状,同时对PCLake模型与CAEDYM模型、LakeWeb模型、MIKE21模型、CE-QUAL-W2模型、WASP模型等常见的湖泊水生态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PCLake模型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浅水湖泊PCLake模型研究领域提供系统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施媛媛,李一平,程月,程一鑫[5](2019)在《大型浅水湖泊磷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及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太湖作为大型浅水湖泊的代表,以EFDC模型为基础建立关于磷的沉积成岩模型,运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普适似然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和区域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成岩模块中与磷迁移转化有关的16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全湖区磷酸盐和总磷的时间空间分布都极不均匀,成岩模块参数的不确定性在磷酸盐和总磷的模拟方面都存在强烈影响.以上覆水磷酸盐为输出目标,"沉积物-水"界面遭受的风浪扰动在水深相对更浅的湖区更为直接,湖湾区水的流通性较差,利于沉积物中溶解态磷释放.以上覆水总磷为输出目标,湖心区颗粒态磷和溶解态有机磷的质量浓度受成岩模块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较大.敏感参数主要是动力特性与和氧相关的两类参数.对于大型浅水湖泊,底泥沉积成岩模块敏感参数的重要性不弱于水动力、水质模块,针对不同水质、底泥分布的水域,模拟磷元素时应注重敏感参数的取值率定.(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易雨君,杨雨风,张尚弘,周扬[6](2019)在《浅水湖泊底栖动物栖息地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白洋淀水生生物栖息地适宜度,分别于2016年春、夏、秋3季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样,结合野外观测和实验室测量得到环境和生物信息。基于14个采样点的数据,通过构建广义可加模型(GAMs)模拟和预测底栖动物的分布。使用Margalef指数作为响应变量,采用向前逐步回归筛选解释环境因子,通过评价剩余偏差来判断模型的表现。水深、水温、底泥氨氮、底泥有机质和沉水植物生物量被用于建立最终优化的广义可加模型。Margalef指数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曲线表明该指数与水深和底泥氨氮浓度成线性负相关,与水温和底泥有机质浓度成线性正相关,而与沉水植物生物量是单峰关系。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呈现显着的强相关性(Pearson R~2=0.847,P<0.001),均方误差较小(MSE=0.013),模型性能表现良好。(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刘亚军,刘欣,牟晓真,吴兰[7](2019)在《大型浅水湖泊鄱阳湖湿地微生物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季节性通江浅水湖泊,独特的水文特征和多样的湿地景观类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微生物群落。本文综述了鄱阳湖水文节律、营养盐及重金属含量对湖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以及水位高程和湿地围垦对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未来湖泊湿地微生物的研究方向和鄱阳湖所拥有的独特研究条件,以期为未来湖泊微生物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12期)

王海燕,陈凯麒,祁昌军,张贝贝,黄茹[8](2019)在《大型浅水湖泊叁维水环境数值模拟及关键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浅水湖泊也存在水动力垂向分层结构及污染物垂向非均匀分布情况,水力结构对水环境变化有重要影响,需要采用更加精细化的数学模型模拟其过程。针对国内外大型浅水湖泊叁维水环境数值模拟相关研究及水动力参数取值方案进行了综述,对现有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指出下一步亟需构建复杂边界条件下的生态动力学模型,探索多条件耦合的富营养化微观响应机制,加强数值模拟精细化及参数规范化研究,为探索浅水湖泊水动力及水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19年01期)

[9](2019)在《大型浅水湖泊水动力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太湖为代表的大型浅水湖泊中,水体的环境要素和生态系统结构大都呈现高度的空间异质性。而经典的太湖流场垂向双层模式无法合理解释这一现象。秦伯强研究员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长期资助下,研究(本文来源于《高科技与产业化》期刊2019年02期)

向速林,李松贵,张旭,付成钢,吴蓓[10](2019)在《小型浅水湖泊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及其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孔目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应用七步连续提取法测定其中的不同形态磷,探讨了该湖泊沉积物中各赋存形态磷的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湖泊遭受的磷内源负荷比较大,磷污染严重;沉积物中TP含量在2338.63-2954.98mg·kg~(-1),平均为2671.37mg·kg~(-1);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Fe-P>De-P>Ca-P>OP>Al-P>Oc-P>Ex-P,分别占TP的53.9%、28.7%、8.8%、6.2%、1.2%、0.9%、0.3%;生物有效磷含量为1583.59 mg·kg~(-1),占TP的59.28%;沉积物中TP与Fe-P极显着相关,Oc-P与Ca-P和OP与Ca-P均相关,而TP与Ex-P、Al-P、Ca-P和OP相关性较差,说明沉积物中TP含量主要来自于Fe-P。这一研究结果为揭示小型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提供了数据及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浅水湖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主要气象因素对浮游藻类单因素和综合影响特征,选择典型封闭水体中心湖,研究了2008-2011年气温、风和降雨对浮游藻类生长和分布的影响,选取春末和夏季藻类生长期的典型降雨事件,通过逐日密集观测,探讨气象因素对浮游藻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温显着影响藻类的生物量和季节变化,风是藻类生物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降雨是重要的辅助因素。当气温大于15℃时,强风力扰动和频繁降雨均能直接或间接抑制藻类生长。当气温大于20℃以后,风及其引起的水力扰动成为藻类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弱风条件下,气温基本在30℃左右,经过强降雨刺激后,Chl-a浓度突然升高,最大值接近120μg/L,短时暴雨会造成水体营养盐浓度成倍增加,有效地刺激了藻类生长,而长时间的降雨主要通过稀释效应和水下光强降低抑制藻类生长增殖;在连续大风天气条件下,日均风速大于3.1 m/s时,较大强度的风浪扰动会造成藻类生物量显着下降,7.0 m/s左右的风速后可使Chl-a浓度下降50%。对于类似封闭/半封闭人工水体而言,在营养负荷一定的情况下,尤其是夏季高温时,应根据气象因子的动态变化采取适宜的措施,改善水力条件,可防止藻类水华暴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浅水湖泊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才,唐春燕,张恒军,王钟,曾凡棠.不确定背景值下浅水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9

[2].李飞鹏,陈蒙蒙,贾玉宝,张海平,陈玲.气象因素对封闭浅水湖泊浮游藻类生长和分布影响[J].水生态学杂志.2019

[3].甘磊,钟萍,苏玲,刘正文.镧改性膨润土对浅水湖泊水体磷浓度和沉积物磷形态的影响[J].湖泊科学.2019

[4].胡文,王济,李春华,叶春,魏伟伟.浅水湖泊模型PCLake及其应用进展[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

[5].施媛媛,李一平,程月,程一鑫.大型浅水湖泊磷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及敏感性分析[J].环境科学.2019

[6].易雨君,杨雨风,张尚弘,周扬.浅水湖泊底栖动物栖息地模拟[J].水利水电技术.2019

[7].刘亚军,刘欣,牟晓真,吴兰.大型浅水湖泊鄱阳湖湿地微生物的研究现状[J].微生物学通报.2019

[8].王海燕,陈凯麒,祁昌军,张贝贝,黄茹.大型浅水湖泊叁维水环境数值模拟及关键参数研究[J].四川环境.2019

[9]..大型浅水湖泊水动力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9

[10].向速林,李松贵,张旭,付成钢,吴蓓.小型浅水湖泊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及其相关性分析[J].生态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华南晚二迭世层序Ⅰ岩相古地理图湖泊水温四季循环过程实验装置紫阳湖位置及采样点布置图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区11个采样...城市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中不同...

标签:;  ;  ;  ;  ;  ;  ;  

浅水湖泊论文_王文才,唐春燕,张恒军,王钟,曾凡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