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君,杨克敏,姜丽娟[1](2021)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疾病,病因较为复杂,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排卵障碍是指卵泡发育障碍或成熟后不能正常排出,主要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所致,为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占不孕症的25%~35%[1]。西医目前治疗主要包括用人工周期疗法对内分泌进行调节、以氯米芬或来曲唑促进卵泡发育[2]、用人类绝经期促性腺激素[3]促进内膜增生、以高纯促卵泡激素(FSH)及重组FSH[4]提高卵母细胞质量等。祖国医学认为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正常才能受孕,
沈文娟,黄玲玲,金宝,尤天娇,潘瑜佳,李欣,王颖,张杨[2](2021)在《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不孕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不孕症是一种生殖健康缺陷性疾病,给患者心理和家庭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目前,西医学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妊娠率依然较低,且不良反应较多;中医学治疗不孕症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中医学者普遍认为肾虚血瘀是导致不孕症的主要病因,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不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中医学者的认可和重视,逐渐成为不孕症研究的热点。该文从中医学对不孕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不孕的认识,以及补肾活血法治疗不孕的临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田彩蝶[3](2021)在《补肾活血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代生长发育的随访研究》文中认为1.研究背景不孕症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是指有规律性的生活,未避孕12个月及以上而未获得妊娠者,有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之分,在中医典籍中有“全不产”和“断绪”之分。导致不孕症发生的病因复杂繁多,排卵障碍和盆腔因素是主要原因,而排卵障碍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不孕症的发生中所占比例约有20%-40%。在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轴、神经中枢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控下,正常的排卵过程才得以顺利进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如下丘脑-垂体轴功能异常、正负反馈机制异常、卵巢因素、其他内分泌腺功能异常以及年龄、肥胖、精神压力等其他因素均可引起女性排卵障碍的发生。对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西医主要采用药物促排的方法,还包括手术治疗、心理治疗等,临床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高,如OHSS、子宫内膜发育迟缓、LUFS、黄体功能不全等,最终导致多胎妊娠、异位妊娠、低妊娠率、高流产率甚至胎儿畸形等问题。历代医家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发生并非单一脏腑功能失常所引起的,而是多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功能失调多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结果。排卵受孕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以肾为本,需要肾阴滋养,肾阳鼓动温煦,肝气条达、冲任气血通畅等多方面的协调平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均可影响排卵功能,最终导致不孕。其中肾虚是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最基本病机;肝气郁结是其常见原因;冲任失调是其重要原因;瘀血和痰湿是其重要病理因素。中医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种形式等特点,在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上存在着一定的优势,有辨证论治、单方验方、中成药、针刺、艾灸、针药结合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多种方式。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生育需求显着增加,而生育年龄的后延使得女性生育能力面临严峻挑战,不孕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排卵障碍性不孕既具有不孕症的特点,又具有其自身特殊性,本研究团队以“生殖健康与优生优育”为宗旨,自20世纪90年代一直致力于“调经种子”的系统研究,分别从病理机制、组方依据、实验及临床研究4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排卵障碍性不孕“肾虚血瘀”论。课题组认为肾虚血瘀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主要病理机制,其中肾虚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决定性因素;血瘀是排卵障碍性不孕一直贯穿始终的重要因素。二者互为因果,影响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使卵泡生长发育及有序排出受阻,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以补肾活血为大法,重点在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自拟补肾促卵方,经过前期多项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补肾活血法可以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改善卵巢功能,提高卵母细胞质量,促进卵泡顺利排出,提高子宫容受性等,突出中医“异病同治”“以证统病”的诊治思维模式,取得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中医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热点及趋势2.1目的通过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对近20年来中医药领域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文期刊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可视化分析,梳理并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挖掘出其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旨在为中医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2.2方法从中国知网(CNKI)中导出2116篇中医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文期刊文献,导出格式为“Refworks”。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转换成“download***.txt”格式,进一步去除综述、评论、报告等类型文献以及重复文献,最终由1614篇有效文献纳入分析范围。运用NotexpressV和Excel 2013对纳入文献的总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期刊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应用Citespace5.7.R3和VOSviewer1.6.15软件绘制以有效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作为节点类型的科学知识图谱,且对三个图谱指标进行可视化分析。2.3结果1.从年度发文量来看,近20年中医药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领域的发文量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近五年来年均发文量175篇。但2020年发文量为152篇,可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2019年有所下降。2.从发文作者及合作网络来看,对发文量前10位的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发文量前3位的作者为谈勇20篇、马堃13篇、王璇11篇。中医药领域内形成了以谈勇、马堃、庞保珍、庞秋华、王秋琴等为学术带头人的较稳定的合作团队。3.从研究机构及合作网络来看,共涉及458个机构,发文量最多的是南京中医药大学,达45篇,并形成了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和辽宁中医药大学等为核心机构的同地区机构合作团体。4.从期刊杂志来看,全部文献共计发表在317个期刊杂志中,光明中医发文量最高,高达42篇。5.从高频关键词可以看出,“多囊卵巢综合征”出现的频次最高,达687次;得到10个高中心性关键词(中心性≥0.1),多囊卵巢综合征、克罗米芬、中西医结合、针灸疗法、临床疗效、促排卵、名医经验、黄体功能不全、中药周期疗法、临床研究,代表目前中医药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6.从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中来看,共形成14个聚类标签,分别是:#0二甲双胍、#1名医经验、#2克罗米芬、#3来曲唑、#4黄体功能不全、#5子宫内膜厚度、#6中药周期疗法、#7促排卵、#8针灸疗法、#9激素水平、#10补肾活血、#11中西医结合、#12痤疮、#13高泌乳素血症。7.从突现词可以看出,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血瘀和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是近20年来的关键突现词。2.4结论1.同地区的作者和机构团队数量较少,作者之间和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较弱,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合作网络。2.PCOS、肾虚血瘀和DOR有可能成为以后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3.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值得深入探索和挖掘。4.对临床疗效的评价体系不仅仅局限于总有效率和排卵率,还包括激素水平、卵巢功能、子宫内膜、妊娠率和妊娠结局、生活方式干预、患者心理状态等。5.数据挖掘、随机对照研究、循证医学、真实世界等高质量研究方法也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3.补肾活血法对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代生长发育的随访研究3.1目的经过补肾活血法治疗以后,对成功妊娠并分娩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并观察其子代的体格发育的相关指标,评价补肾活血法在临床中的治疗价值,旨在为后期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更好的指导和服务临床。3.2方法经马堃教授补肾活血法治疗以后,选取成功妊娠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证型为肾虚血瘀)共205例,通过随访调查,筛选所顺利分娩的30例活产子代(0-3岁)作为观察组;并以小儿年龄(出生月份相同)、出生地区、父母基本情况等作为匹配因素,随机抽取同时期于北京某地区医院自然受孕者所分娩的子代32例作为对照组,经病历回顾、儿保手册查阅、邮件和电话随访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比较两组子代体格发育情况。3.3结果1.对62名婴幼儿进行体格发育情况的随访调查,观察组30人,对照组32人,两组间父母的生育年龄、学历和喂养方式之间(P>0.05);两组婴幼儿均未发现有出生缺陷;两组均为单胎;两组均为足月产。2.两组间小儿的性别、分娩方式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间婴幼儿1分钟Apgar评分均>7,均属正常。3.观察组子代的平均出生身长、体重与对照组子代的出生体格发育指标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出生头围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观察组子代的1岁、2岁、3岁时身长、体重、头围与对照组子代的同时期体格发育指标(P>0.05)。3.4结论1.两组间小儿的基线资料均衡性较好,具有可比性。2.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代未发现出生缺陷,补肾活血法安全性较好。3.补肾活血法对子代的体格发育未发现不良影响。
马堃[4](2021)在《中西医结合诊治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不育)优势的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肾主生殖"理论指导下,阐述了肾虚血瘀证导致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黄体功能不足、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6种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机制。系列研究证实其能提高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改善卵巢功能[显着调节雌二醇(E2)、泌乳素(PRL)的作用,降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激素(P),睾酮(T)];能够促进卵泡发育、排出和同步子宫内膜生长,而提高排卵率及妊娠成功率。中西医结合诊治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以"病-证-症"的研究模式,突出"以证统病"的中医诊治思维模式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色优势,诠释了中医"异病同治"治疗原则。
马堃,田彩蝶,陈燕霞,李敏,宫林娟[5](2021)在《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在优生优育中的作用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关注母婴健康,提倡优生优育,可切实有效提高我国的出生人口质量和素质。中医优生优育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现代优生优育健康服务的理论基础。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优生优育意识提高,目前将优生优育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围孕期阶段,注重解决育龄期夫妇基础疾病的前提下指导备孕。不孕症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排卵障碍是不孕症的常见病理机制之一,中医认为肾虚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主要病因病机,血瘀是贯穿其始终的重要因素。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主要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改善卵巢功能和宫腔环境,提高配子质量,增加子宫内膜容受等环节进行综合调理,从而促进优质胚胎形成,继而顺利着床并健康发育,最终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因此在优生优育思想的指导下,笔者试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在优生优育中的作用,旨在为后期临床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为优生优育健康服务作出贡献。
陈燕霞[6](2020)在《补肾促卵方调控PI3K和Nrf2信号通路保护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育观念的改变,女性生育年龄不断后移,全球生育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不孕不育的发病率呈逐年攀升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育龄人群中不孕不育的发病率高达15%~20%,患者累计超过6000万,尤其是在我国二孩政策开放后,高龄妇女成为不孕不育的主要就诊人群。其中,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是造成育龄女性发生不孕不育的重要致病因素,若未能及时干预则可在1~6年内进一步恶化并发展成为卵巢早衰。DOR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殖和心理健康,远期还可增加骨折、骨质疏松、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防远期并发症,并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进行人工助孕,但由于许多患者无法获得成熟的卵子进行体外受精,因此最终不能获得成功妊娠。中医药在防治不孕不育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前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肾虚血瘀是贯穿DOR发生发展全过程的基本病机,补肾活血是治疗DOR的重要治法。导师马堃研究员三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补肾活血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不育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根据多年临床诊疗经验,以补肾活血法为组方原则拟定补肾促卵方,长期应用于临床以治疗DOR,效果颇佳。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补肾促卵方可以通过抑制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减少卵泡闭锁,增加原始卵泡,从而起到保护卵巢储备功能的作用。对于大多数雌性哺乳动物而言,卵巢中原始卵泡的数量是相对固定且不可再生的,因此不论何种因素诱导DOR的发生,最终都可将其归咎于卵巢中原始卵泡库提前耗竭,导致卵巢储备衰减,因而不能提供充足数量的原始卵泡以被募集进入生长卵泡池,卵泡发育障碍,最终无法形成具有受精能力的成熟卵子。因此,寻求有效治疗药物,积极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保护原始卵泡库是防治DOR的关键策略之一,而这正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原始卵泡过度激活是诱导卵巢储备提前耗竭的重要病理机制。为了维持生殖寿命,卵巢中绝大部分原始卵泡都处于静息休眠状态,每个周期中只有极少一部分原始卵泡会被激活进入生长卵泡池。其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维持原始卵泡静息状态和启动募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持原始卵泡激活与休眠、存活与凋亡之间的动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旦原始卵泡过度激活进入生长卵泡池,将伴随着大量生长卵泡发生异常闭锁,而颗粒细胞凋亡是导致卵泡闭锁的中心环节,其中Bax/Cyt C/Caspase-3信号通路在细胞凋亡途径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而氧化应激又是启动细胞凋亡程序的重要刺激因素。细胞凋亡的实质就是细胞内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之间动态平衡被打破的结果,其中,Nrf2/ARE信号通路是体内最为重要的抗氧化应激防御体系,在维持细胞稳定、抑制细胞凋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拟从PI3K/AKT/mTOR信号通路、Bax/Cyt C/Caspase-3信号通路以及Nrf2/ARE信号通路探讨补肾促卵方保护雷公藤多苷诱导DOR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并对补肾促卵方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以评价其用药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雷公藤多苷构建DOR小鼠模型,筛选出最适补肾促卵方给药浓度后,观察其对模型小鼠卵巢储备功能的保护作用,进而从分子角度深入探讨补肾促卵方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逆转雷公藤多苷诱导卵巢原始卵泡过度激活的作用机制,以及补肾促卵方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抑制雷公藤多苷所致氧化应激对卵巢Bax/Cyt C/Caspase-3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颗粒细胞凋亡,防止生长卵泡过度闭锁,从而起到保护卵巢储备功能的作用机制。与此同时,本研究开展了补肾促卵方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以期为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一、补肾促卵方急毒实验为了验证补肾促卵方的安全性,以小鼠为研究对象,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在预实验中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灌胃前12h每组小鼠均禁食不禁水,给药组予最高给药浓度和小鼠可承受的最大给药体积的补肾促卵方溶液,1日灌胃3次,每次间隔约4h,对照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观察7天,测定LD50值。根据预实验结果,正式急毒实验采用药物最大耐受量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给药组灌胃当日予小鼠可承受最大给药体积和最高给药浓度的补肾促卵方浓溶液3次,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次间隔约4h,连续观察14天,密切观察小鼠的死亡情况、反应症状、体重变化、饲料消耗量,以及主要脏器大体形态改变和脏器指数情况。二、补肾促卵方浓度筛选实验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肾促卵方低剂量组、补肾促卵方中剂量组、补肾促卵方高剂量组和戊酸雌二醇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每日均予40mg/kg雷公藤多苷混悬液灌胃,同时补肾促卵方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分别予浓度为0.13g/mL、0.27g/mL和0.53g/mL补肾促卵方混悬液0.2mL灌胃;戊酸雌二醇组予0.015mg/mL戊酸雌二醇混悬液0.2mL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0.2mL生理盐水灌胃。每组均连续干预30天,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动情周期变化,计算性腺指数,测定血清性激素(FSH、LH、E2)含量,并通过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及卵泡计数情况。三、补肾促卵方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保护原始卵泡池的作用机制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肾促卵方组和激素序贯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每日均予40mg/kg雷公藤多苷混悬液灌胃,同时补肾促卵方组予0.27g/mL补肾促卵方混悬液灌胃;激素序贯组予戊酸雌二醇联合醋酸甲羟孕酮进行序贯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组均连续干预30天,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动情周期变化,测量并计算各个脏器指数情况,检测血清性激素(AMH、INHB、FSH、LH、E2)水平,并通过HE染色观察子宫、卵巢形态学改变以及卵泡计数情况。为了进一步明确补肾促卵方保护雷公藤多苷诱导DOR小鼠原始卵泡池的作用机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组织PI3K/AKT/mTOR 信号通路关键蛋白 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表达水平,并采用RT-PCT分别检测PI3K、AKT、mTOR mRNA表达水平。四、补肾促卵方调控Bax/Cyt C/Caspase-3信号通路保护生长卵泡的作用机制在实验三的基础上,研究发现雷公藤多苷除了诱导原始卵泡发生过度激活外,还可引起卵泡发生过度闭锁。为了深入探讨雷公藤多苷诱导DOR是通过使原始卵泡过度激活、致使生长卵泡闭锁增加,还是直接诱导原始卵泡发生闭锁。在此基础上本实验对小鼠卵巢组织进行了 TUNEL荧光染色,并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卵巢组织Cyt C、Caspase-3表达情况。为了进一步明确补肾促卵方抑制雷公藤多苷引起卵泡过度闭锁的作用机制,本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组织凋亡相关蛋白CytC、Caspase-3、Bax、Bcl-2表达水平,同时采用RT-PCT检测Bax、Bcl-2mRNA表达水平。五、补肾促卵方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抑制卵巢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研究发现雷公藤多苷可通过诱导原始卵泡过度激活,并使进入生长卵泡池的颗粒细胞发生过度凋亡,促使卵泡异常闭锁,从而造成DOR。基于氧化应激是启动细胞凋亡程序的重要调控因素,为了进一步探索雷公藤多苷诱导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以及补肾促卵方对其保护作用,本实验对卵巢组织8-OHdG、MDA、CAT、GSH-Px、SOD的水平进行了测定,同时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T对卵巢组织Nrf2/ARE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和基因Bach 1、Nrf2、Keap 1、HO-1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一、补肾促卵方急毒实验预实验结果提示补肾促卵方测不出LD50,故正式急毒实验采用最大耐受量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补肾促卵方灌胃给药后,所有动物均未见死亡并且存活至实验结束。除给药组小鼠在灌胃后2h内出现静伏、活动减少、D0粪便色黑以及D1摄食量减少外,各组小鼠在其他时间点的一般状况良好。实验过程中两组小鼠日均饲料消耗量无明显差异,小鼠体重呈稳定上升趋势。两组小鼠主要脏器大体解剖均未见异常现象,主要脏器指数也无明显差异。二、补肾促卵方浓度筛选实验各组小鼠在实验期间进食、活动和大小便均无明显异常,补肾促卵方干预后小鼠体毛致密有光泽:除空白组外,各组小鼠予雷公藤多苷灌胃后,体重先呈下降趋势,随后逐渐增加至正常水平,至实验结束,各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差异。补肾促卵方中、高剂量组能有效地改善小鼠动情周期,升高子宫和卵巢指数(P<0.05),下调血清FSH、LH水平(P<0.01),并增加原始卵泡、窦状卵泡和黄体计数(P<0.01),减少闭锁卵泡计数(P<0.01)。三、补肾促卵方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保护原始卵泡池的作用机制各组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及动情周期变化趋势与实验二结果一致。补肾促卵方干预后小鼠卵巢指数升高(P<0.01),血清AMH和INHB水平上升(P<0.01),FSH、FSH/LH值下降(P<0.01,P<0.05);补肾促卵方能增加卵巢原始卵泡、窦状卵泡和黄体计数(P<0.01,P<0.05,P<0.01),减少次级卵泡和闭锁卵泡数目(P<0.01),同时下调早期生长卵泡与原始卵泡比值(P<0.01)。补肾促卵方能增加小鼠子宫内膜厚度并使子宫内膜腺体数目增多。进一步研究发现补肾促卵方能下调卵巢组织 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 值(P<0.01),同时减少 AKT和mTOR mRNA表达水平(P<0.01),并使PI3K 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四、补肾促卵方调控Bax/Cyt C/Caspase-3信号通路保护生长卵泡的作用机制卵巢组织TUNEL荧光染色主要出现在各级生长卵泡周围的颗粒细胞中,而位于皮质区的原始卵泡未见明显荧光着色,补肾促卵方干预后卵巢荧光面积和数量明显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yt C和Caspase-3蛋白也主要表达于各级生长卵泡周围的颗粒细胞中,而原始卵泡表达较少,补肾促卵方能减少卵巢组织Cyt C和Caspase-3阳性表达面积比(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补肾促卵方能减少卵巢组织Cyt C、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P<0.05),增加Bcl-2和Bcl-2/Bax值(P<0.05,P<0.01),同时补肾促卵方能使Bax mRNA表达水平呈下调趋势,增加Bcl-2mRNA和Bcl-2/Bax值(P<0.01)。五、补肾促卵方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抑制卵巢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补肾促卵方能减少卵巢8-OHdG、MDA含量(P<0.05,P<0.01),增加CAT、GSH-Px和SOD活力(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补肾促卵方能下调Bach 1核蛋白和Keap1蛋白表达水平(P<0.01,P<0.05),上调Nrf2核蛋白和HO-1蛋白表达水平(P<0.05),同时补肾促卵方能下调Bach 1核易位率并上调Nrf2核易位率(P<0.01)。RT-PCT结果显示,模型组和补肾促卵方组Bach 1和Nrf2 mRNA水平均升高(P<0.01),但补肾促卵方能下调Keap 1 mRNA并上调HO-1 mRNA表达水平(P<0.05,P<0.01)。研究结论1.补肾促卵方最大耐受量为660.00g生药/kg/d,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240倍,该方临床用量安全无毒。2.补肾促卵方中、高剂量能够有效地保护雷公藤多苷诱导DOR小鼠的卵巢储备功能,且两者疗效相当,故在后续实验中选择中剂量进行研究。3.补肾促卵方能通过抑制卵巢PI3K/AKT/mTOR信号通路,逆转雷公藤多苷诱导DOR小鼠原始卵泡过度激活,减少卵泡异常闭锁,从而起到保护卵巢储备功能的作用。4.补肾促卵方能通过抑制卵巢Bax/Cyt C/Caspases-3信号通路,上调Bcl-2表达,减少生长卵泡颗粒细胞过度凋亡,从而防止雷公藤多苷诱导DOR小鼠出现生长卵泡异常闭锁。5.补肾促卵方能通过调控卵巢Nrf2/ARE信号通路,抑制Keap1过表达,促进Nrf2核易位,激活下游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减轻雷公藤多苷诱导DOR小鼠卵巢出现氧化应激,防止卵泡颗粒细胞过度凋亡。
岳冰清[7](2020)在《补肾助卵汤联合克罗米芬治疗肾气虚证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补肾助卵汤治疗肾气虚证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理论依据,观察补肾助卵方联合克罗米芬治疗肾气虚证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望能为多途径的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拓展新的思路,并为在临床上更好的应用本方打下坚实基础。方法:将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药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予单纯补肾助卵汤、单纯克罗米芬、补肾助卵汤联合克罗米芬,以3个月为1个疗程,每组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三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卵泡及内膜发育情况、相关性激素水平(LH、E2、P)、排卵率与妊娠率;并随访3个月观察三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妊娠情况。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三组患者在治疗后均能改善肾气虚证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P<0.01),中西药组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中药组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提示补肾助卵汤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候且联合克罗米芬效果更佳。三组随访期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均较治疗后升高,其中中西药组升高最不明显,随访期中西药组远期疗效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中药组的疗效优于西药组。(2)卵泡发育情况:三组患者经治疗后均能有效改善排卵期卵泡直径大小,而中西药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的疗效则相当(P>0.05)。(3)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将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进行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治疗方案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显着影响。(4)相关性激素:三组患者经治疗后明显改善排卵前的LH峰和E2峰,其中中西药组的疗效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而西药组的疗效优于中药组。(5)妊娠率与排卵率:三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受孕率与排卵率均得到了显着提高,其中中西药组的妊娠率和排卵率均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但经统计学上卡方检验,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差异不显着(P>0.05)。(6)临床疗效:中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最终完成试验的分别为29例,26例,28例。中西药组临床痊愈6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5.71%;中药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2.41%;西药组临床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3.08%。(7)不良反应比较:在服药期间,少数患者出现胃脘部不适、食欲减退等副作用,其中,中西药组3例,西药组4例。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补肾助卵汤联合克罗米芬治疗肾气虚证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疗效确切、安全,能够改善肾气虚证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症状、卵泡与子宫内膜发育情况、相关性激素以及排卵率和妊娠率,并且在停药3个月后还能发挥改善中医证候和妊娠的作用,而补肾助卵汤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戴桂艳[8](2020)在《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综合疗效,以期能探索出一种新的治疗思路,使其能更好的改善妇科内分泌、提高排卵率、改善妊娠率。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至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江西中医药大学阳明路门诊、红谷滩国医堂门诊就诊的既符合西医纳入标准的排卵障碍性不孕者,同时结合中医的辨证论治,选取符合中医辨证分型为肾虚血瘀型的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共收集病例36例。釆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法,以补肾活血为指导原则组成的中药口服(熟地15g、菟丝子15g、当归15g、杜仲10g、枸杞子15g、山茱萸肉10g、茯苓10g、鸡血藤15g、泽兰10g、牛膝15g、山药10g、皂角刺10g等)于月经第五天开始口服,每日一剂,开水冲服分早晚温服,直至卵泡排出。同时配合针刺(穴位包括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水道、归来、天枢、太冲、合谷。每次可选择5个穴位于月经第十天开始进行治疗。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同时配合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评价治疗后患者的综合疗效包括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女性激素水平、优势卵泡大小和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的改变、妊娠率和排卵率变化的情况。同时需要检测一些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上述中药与针灸联合的方法介入过程为一个月经周期,下一个月经周期方法均相同,连续循环治疗3个月经周期。如果治疗过程中患者妊娠,则需停止所有的治疗。研究结果:36例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在接受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法治疗后综合疗效分析:总有效率为83.33%,临床痊愈16例(44.44%),显效9例(25%)有效5例(13.89%)无效6例(16.67%),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为17.94±4.43,治疗后为5.81±6.21,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为5.29±0.9mm,治疗后为8.79±1.59mm,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排卵期卵泡直径为10.94±1.83mm,治疗后为19.03±1.89mm,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雌激素为32.96±3.62pg/ml,治疗后变化为41.61±1.41pg/ml,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雄激素治疗前0.89±0.20ng/ml,治疗后0.52±0.08ng/ml,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FSH治疗前6.89±0.90m IU/m L,治疗后8.04±0.47m IU/m L,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LH治疗前15.86±0.85m IU/m L,治疗后10.0±0.98m IU/m L,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LH/FSH值治疗前2.33±0.27,治疗后1.25±0.14,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法能有效改善中医临床症状,调整性激素水平,改善内分泌,使人体处于易孕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受孕率,解决了困扰患者的不孕问题。
王丽琴[9](2020)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妇科、针灸科诊断为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90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予对照组患者克罗米芬配合中药补肾活血汤治疗,治疗组在克罗米芬配合补肾活血汤基础上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排卵率、妊娠率、最大卵泡直径(Follicle diameter,FD)、子宫内膜厚度(Endometrial thickness,EM)、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排卵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妊娠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前后最大卵泡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最大卵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治疗前后HAMA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AMA积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治疗前后HAMD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AMD积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能改善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中医症候;2.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有助于子宫内膜的增长;3.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4.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提高排卵率;5.经皮穴位电刺激有助于妊娠的发生。
梁美琪[10](2020)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证素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收集147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一般症候表现及舌脉等四诊信息,参照证素辨证学原理,归纳分析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证素、证候特点,进一步深入挖掘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根本病机,为临床提供较为科学的证候类别及治法。方法:根据朱文峰编写的《证素辨证学》并参照“600常见症状的辨证意义”制定中医证候调查表,收集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四诊信息,将收集的信息录入SPSS17.0软件中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法对四诊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应用因子分析法来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四诊信息进行降维处理并提取病位、病性证素,结合中医基础理论总结归纳病位、病性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进一步深入得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根本病机及治则。结果:1.一般情况:147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平均年龄为(30.72±3.77)岁,年龄在29~35岁的患者最多,共93例,所占百分比为63.27%;病程为1~2年的患者最多,共78例,所占百分比为53.06%。2.四诊信息分布特点:四诊信息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形体肥胖、腰酸、月经量少、烦躁、闭经、经行不畅。3.证素分布特点:病位证素有肾、脾、肝;病性证素有:血瘀、气滞、热、湿、阳虚。4.证候分布特点:常见证候有肾虚血瘀证、肝郁气滞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结论:1.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以29~35岁常见,且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分布不同。2.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病程以1~2年居多。3.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症状以形体肥胖,月经异常(月经量少、闭经、经行不畅、月经推迟)最为常见。4.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病位证素为:肾、肝、脾;病性证素为:血瘀、气滞、湿、热、阳虚;其中肾是最常见的病位证素,血瘀是最常见的病性证素。5.本研究中,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证候分为四类:肾虚血瘀证、肝郁气滞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肾虚血瘀证,占42.18%。6.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病机较为复杂,多为虚实夹杂之证,肾虚是最常见的病因,但同时也要兼顾到肝、脾之脏,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准确辨证及治疗。
二、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论文提纲范文)
(1)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病因病机 |
1.1 肾虚 |
1.2 肝郁 |
1.3 血瘀 |
1.4 痰湿 |
2 中医治疗现状 |
2.1 调周法 |
2.2 辨证论治 |
2.2.1 补肾疏肝 |
2.2.2 补肾活血 |
2.2.3 补肾化痰 |
2.3 针灸疗法 |
3 结语与展望 |
(2)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不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对女性不孕的认识 |
1.1中医学认为肾虚是不孕的主要病机 |
1.2 中医学认为血瘀是不孕的主要继发病机 |
2 中医学对补肾活血法治疗不孕症的认识 |
2.1 补肾活血法是中医治疗肾虚血瘀型不孕症的基本方法 |
2.2 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不孕症的机制研究 |
3 补肾活血法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运用 |
3.1 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 |
3.2 补肾活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 |
3.3 补肾活血法治疗免疫性不孕 |
3.4 补肾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不孕 |
4 总结与展望 |
(3)补肾活血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代生长发育的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西医认识 |
综述二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认识 |
第二部分 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中医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热点及趋势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文献检索流程图 |
3 结果 |
3.1 中医药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领域文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分析 |
3.2 中医药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领域文献的可视化结果和分析 |
4 讨论与结论 |
5 不足与展望 |
第三部分 补肾活血法对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代生长发育的随访研究 |
前言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研究方法 |
2.6 观察指标 |
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技术路线图 |
4 结果 |
4.1 随访调查完成情况 |
4.2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
4.3 两组小儿出生时一般情况比较 |
4.4 两组小儿出生时体格发育情况 |
4.5 两组小儿1岁时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
4.6 两组小儿2岁时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
4.7 两组小儿3岁时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
5 讨论与结论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中西医结合诊治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不育)优势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医关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认识 |
1.1 西医关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发病机制 |
1.1.1 持续性不排卵 |
1.1.2 黄体功能不全 |
1.2 西医关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 |
2 中医关于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认识 |
2.1 中医关于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病因病机 |
2.2 中医关于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诊治研究 |
3 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性不孕症临床疗效评价 |
3.1 概述 |
3.2 基本资料 |
3.2.1 纳入标准 |
3.2.2 排除标准 |
3.2.3 剔除标准 |
3.2.4 脱落标准 |
3.2.5 西医诊断标准 |
3.2.6 中医诊断标准 |
3.2.7 随机分组与治疗方法 |
3.3 试验结果 |
4 结论 |
(5)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在优生优育中的作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优生优育内容 |
1.1 现代医学优生优育研究内容 |
1.2 中医优生优育研究内容 |
2 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在优生优育中的作用分析 |
2.1 肾为先天之本与胎孕 |
2.2 血为精微物质与胎孕 |
2.3 肾虚血瘀与排卵障碍性不孕 |
2.4 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与优生优育 |
3 总结与展望 |
(6)补肾促卵方调控PI3K和Nrf2信号通路保护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综述一 原始卵泡激活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研究进展 |
1 原始生殖细胞形成、迁移和增殖 |
2 性腺发育与性别决定 |
3 原始卵泡形成 |
4 原始卵泡激活 |
5 原始卵泡激活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 |
综述二 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中医研究进展 |
1 病名的阐释 |
2 病因 |
3 病机 |
4 治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补肾促卵方安全性评价的研究 |
实验一 补肾促卵方急毒实验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补肾促卵方保护雷公藤多普诱导DOR小鼠卵巢储备功能的机制研究 |
实验二 补肾促卵方浓度筛选实验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补肾促卵方调控PI3K/AKT/mTOR通路保护原始卵泡池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补肾促卵方调控Bax/Cyt C/Caspase-3通路保护生长卵泡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五 补肾促卵方调控Nrf2/ARE通路抑制卵巢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创新点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7)补肾助卵汤联合克罗米芬治疗肾气虚证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3.3 脱落标准 |
1.4 研究方法 |
1.4.1 分组方法 |
1.4.2 临床用药 |
1.4.3 治疗方法 |
1.4.4 注意事项 |
1.5 观察指标 |
1.5.1 中医症状积分 |
1.5.2 卵泡直径及内膜厚度 |
1.5.3 排卵障碍性不孕相关性激素 |
1.5.4 排卵及妊娠情况 |
1.5.5 随访期观察 |
1.5.6 安全性指标 |
1.6 疗效判定标准 |
1.7 统计学处理 |
2.研究结果 |
2.1 三组患者的年龄比较 |
2.2 三组患者病程的比较 |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和随访期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2.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卵泡直径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 |
2.5 三组患者相关性激素的比较 |
2.6 三组患者治疗后排卵率与妊娠率的比较 |
2.7 三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3.讨论 |
3.1 现代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认识 |
3.1.1 排卵的机制 |
3.1.2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意义 |
3.1.3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3.1.4 相关辅助检查 |
3.2 中医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认识 |
3.2.1 肾在生理机能与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的关系 |
3.2.2 肾气虚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的重要病机 |
3.2.3 肾、肝、脾与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关系 |
3.2.4 肾及经络与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关系 |
3.2.5 肾气虚与排卵障碍性不孕内分泌改变的相关性 |
3.2.6 中医药从肾论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现状 |
3.3 导师林寒梅教授治疗肾气虚证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经验 |
3.3.1 补肾助卵汤治疗本病的理论依据 |
3.3.2 克罗米芬治疗本病的机制 |
3.3.3 组方用药特点 |
3.3.5 药理研究 |
3.3.6 心理及生活方式的干预 |
3.4 结果分析 |
3.5 安全性评价及脱落病例分析 |
4.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综述 近5年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8)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文献研究 |
1 临床研究 |
1.1 病历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
1.5 疗效评价标准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分析 |
2.2 研究中治疗效果分析 |
2.3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穴位方义 |
2 补肾活血法分析 |
3 药物组方分析 |
4 肾虚血瘀与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关系 |
5 临床疗效分析 |
6 不足和展望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9)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
(一)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病例脱落、剔除标准 |
(二) 研究方法 |
1. 分组方法 |
2. 治疗方案 |
3. 观测指标和方法 |
4. 疗效判定标准 |
(三) 统计分析 |
二、结果 |
(一) 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 |
1.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分布情况比较 |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在中医症候积分、最大卵泡直径(FD)、子宫内膜厚度(EM)的比较 |
(二)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比较 |
1. 两组患者治疗后排卵率的比较 |
2. 两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率的比较 |
3.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 |
4. 两组患者治疗后最大卵泡直径(FD)比较 |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EM)比较 |
6. 两组精神症状积分比较 |
(三) 病例脱落原因 |
三、分析与讨论 |
(一) 西医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认识 |
(二) 中医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认识 |
(三) 中医配穴分析 |
(四) 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的作用原理 |
(五)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排卵的影响 |
(六)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的优势 |
(七) 临床疗效讨论分析 |
(八) 不足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文献综述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医药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10)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证素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中西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四、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论文参考文献)
- [1]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王丽君,杨克敏,姜丽娟.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1(04)
- [2]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不孕的研究进展[J]. 沈文娟,黄玲玲,金宝,尤天娇,潘瑜佳,李欣,王颖,张杨. 辽宁中医杂志, 2021
- [3]补肾活血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代生长发育的随访研究[D]. 田彩蝶.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4]中西医结合诊治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不育)优势的探究[J]. 马堃. 中国中药杂志, 2021(11)
- [5]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在优生优育中的作用探讨[J]. 马堃,田彩蝶,陈燕霞,李敏,宫林娟. 中国中药杂志, 2021(11)
- [6]补肾促卵方调控PI3K和Nrf2信号通路保护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机制研究[D]. 陈燕霞.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7]补肾助卵汤联合克罗米芬治疗肾气虚证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D]. 岳冰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D]. 戴桂艳.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9]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D]. 王丽琴.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证素特点分析[D]. 梁美琪.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