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论文和设计-邓莉莉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包括具有30°倾角的臂托,臂托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用于卡设手臂的凹槽,臂托较高的一端设有握拳槽,握拳槽与凹槽连通,在臂托较矮的一端端部设有气压止血带,气压止血带外接一手动加压球;在臂托的凹槽内表面和握拳槽的内表面设置一层加热垫,加热垫的控制按钮和插头置于臂托外侧;能够使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病人保持血液通畅,使病人能够坚持手臂抬高30度,曲手卧位4‑6小时,睡觉时能保持将手臂卧于体侧,并且能利用按摩带压住内瘘侧手臂的上臂,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并配以热敷防止手臂局部肿胀的情况出现,对患者的恢复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主设计要求

1.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包括一具有30°倾角的臂托,臂托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用于卡设手臂的凹槽,臂托较高的一端设有用于放置握拳后的手部的握拳槽,握拳槽与凹槽连通,其特征在于:在臂托较矮的一端端部设有气压止血带,气压止血带外接一手动加压球;在臂托的凹槽内表面和握拳槽的内表面设置一层加热垫,加热垫的控制按钮和插头置于臂托外侧,气压止血带的中间部其中一边侧与加热垫边沿连接。

设计方案

1.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包括一具有30°倾角的臂托,臂托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用于卡设手臂的凹槽,臂托较高的一端设有用于放置握拳后的手部的握拳槽,握拳槽与凹槽连通,其特征在于:在臂托较矮的一端端部设有气压止血带,气压止血带外接一手动加压球;在臂托的凹槽内表面和握拳槽的内表面设置一层加热垫,加热垫的控制按钮和插头置于臂托外侧,气压止血带的中间部其中一边侧与加热垫边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拳槽的横向两侧设有开设在臂托上的沟槽,沟槽的两侧设有置于臂托外两侧壁上的挂钩,两挂钩之间悬挂有弹性球体,弹性球体置于握拳槽的正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球体为一椭圆形或者圆形气囊,气囊的两侧带有挂绳,挂绳悬挂在挂钩上,在气囊的一端设有充气管,充气管的管口上设有充气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囊的外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凸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臂托的中段部两外侧壁上设有卡座,在两个卡座之间可拆卸的连接一横跨臂托的拱形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架上设有多个管路夹。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动静脉内瘘是外科手术之一,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

造瘘手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1、术后12-24小时卧床休息,2、要稍微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造瘘肢体的水肿,避免绷带或衣物过紧而限制肢体活动,3、造瘘肢体避免暴露于过热或过冷环境,4、入睡时不可偏向造瘘侧,不可压迫造瘘侧,避免新瘘内血液瘀滞发生栓塞,5、术后两周即可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早期成熟,每日用手捏橡皮球3-4次,每次持续10-15分钟;或用止血带压住内瘘侧手臂的上臂,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局部肿胀者可用热毛巾热敷。

但是现在临床使用的造瘘术后恢复,没有特定的装置来帮助病人恢复,在做术后恢复的功能性锻炼时需要医护人员来操作,即通过手来对手臂进行固定,用热毛巾来热敷,用手捏的橡皮球力度不可以调整,每次操作时间较长,而且每天次数较多,增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在睡觉时还需要时时观察,病人在入睡时还容易无意识侧翻甚至压倒造瘘侧的手臂,对于病人的恢复来说极其不安全。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该锻炼装置能够使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病人保持血液通畅,使病人能够坚持手臂抬高30 度,曲手卧位 4-6 小时,睡觉时能保持将手臂卧于体侧,并且能利用按摩带压住内瘘侧手臂的上臂,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并配以热敷防止手臂局部肿胀的情况出现,对患者的恢复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包括一具有30°倾角的臂托,臂托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用于卡设手臂的凹槽,臂托较高的一端设有用于放置握拳后的手部的握拳槽,握拳槽与凹槽连通,在臂托较矮的一端端部设有气压止血带,气压止血带外接一手动加压球;在臂托的凹槽内表面和握拳槽的内表面设置一层加热垫,加热垫的控制按钮和插头置于臂托外侧,气压止血带的中间部其中一边侧与加热垫边沿固定连接。

采用此设计的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现有设计的臂托上重新设计了气压止血带和加热垫,气压止血带的作用是压住内瘘侧手臂的上臂,因为一般臂托上放置手臂的下臂,处于臂托后端部的气压止血带刚好可以绑在上臂上,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与加热垫连接气压止血带还可以根据热的传导性,至少保持气压止血带的微热温度,热敷在上臂上可以保证局部肿胀的问题出现。加热垫的作用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内瘘侧手臂局部肿胀的问题,加热垫可以调整温度档位,对局部肿胀的部位进行热敷,又由于内瘘侧手臂不能有过紧的衣物进行遮挡,所以加热垫还具有保温保暖的作用,特别是在冬天,并且术后的热敷也属于健瘘操的常规操作,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

进一步限定,所述握拳槽的横向两侧设有开设在臂托上的沟槽,沟槽的两侧设有置于臂托外两侧壁上的挂钩,两挂钩之间悬挂有弹性球体,弹性球体置于握拳槽的正中间位置。弹性球体可拆卸的安装在握拳槽的目的是,便于随时拆卸,因为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中,每日用内瘘侧手臂捏弹性球体3-4次,每次持续10-15分钟进行锻炼,在不锻炼的时候拆卸下弹性球体,打开加热垫,手掌放在握拳槽中还可以进行热敷,不占据手掌放置的空间。

进一步限定,所述弹性球体为一椭圆形或者圆形气囊,气囊的两侧带有挂绳,挂绳悬挂在挂钩上,在气囊的一端设有充气管,充气管的管口上设有充气阀门。将手掌按压圆形气囊对术后动静脉内瘘进行功能锻炼,充气阀通过接通充气阀门和充气管对气囊进行充气,调节气囊的大小,从而调整锻炼气囊的握力强度,实现对不同患者锻炼去强度要求的动态调整。

进一步限定,气囊的外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凸粒,再按压的气囊的同时表面的凸粒通过压力作用于手指和掌体来刺激手掌及指面神经。

进一步限定,在臂托的中段部两外侧壁上设有卡座,在两个卡座之间可拆卸的连接一横跨臂托的拱形支架,利于护理人员的观察和处理,在冬季避免穿刺位置受被褥压迫,血液流量不佳,从而影响血液透析顺利进行,避免动静脉内瘘术后部位被压迫,可以在拱形支架上盖被子,冬季防寒。

进一步限定,所述拱形支架上设有多个管路夹,在动静脉内瘘部位穿刺透析时,可以牢固的固定透析管路,有效保护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位置,利于护理人员的观察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包括一具有30°倾角的臂托1,臂托1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用于卡设手臂的凹槽11,臂托1较高的一端设有用于放置握拳后的手部的握拳槽12,握拳槽12与凹槽11连通,在臂托1较矮的一端端部设有气压止血带2,气压止血带2外接一手动加压球21,气压止血带2为现有临床使用的气压止血带,两端设有魔术贴来调整环绕在上臂上的大小,通过手动挤压加压球21可以不断的充气,一次来压住内瘘侧手臂的上臂,完成静脉舒适扩张充盈的早期功能锻炼,帮助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病人快速恢复;在臂托1的凹槽11内表面和握拳槽12的内表面设置一层加热垫3,加热垫3的控制按钮31和插头置于臂托外侧,控制按钮31一般为三个档位,两个调热档和开关档,加热垫3内置电加热片,插头插接家用电源进行电加热,相当于电热毯的功能,气压止血带2的中间部其中一边侧与加热垫3下边沿连接,或者是在气压止血带2的下底面再垫一层加热垫3,即延长加热垫3的长度,这样气压止血带2裹在上臂上后,外面一层加热垫3可以将热传导给上臂,缓解上臂的局部肿胀问题,替换现有临床的热毛巾热敷,护士不在需要每天多次来给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了,病人的陪护家属即可完成,操作简便,也不需要病人挪动内瘘侧下肢。

所述握拳槽12的横向两侧设有开设在臂托1上的沟槽13,沟槽13的两侧设有置于臂托1外两侧壁上的挂钩14,两挂钩14之间悬挂有弹性球体4,弹性球体4置于握拳槽12的正中间位置。所述弹性球体4为一椭圆形或者圆形气囊,气囊的外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凸粒41,气囊的两侧带有挂绳42,挂绳42悬挂在挂钩14上,在气囊的一端设有充气管43,充气管的管口上设有充气阀门44,通过起闭充气阀门44来来连接充气泵,还可以通过起闭充气阀门44进行充气和放气以调整气囊的大小和所需的挤压压力,以适应不用病人的手掌大小和不同恢复阶段需要锻炼的力度。当患者需要较大锻炼握力时,将充气阀门44打开,使气囊回弹到最大后关闭充气阀门44,当患者需要较小锻炼握力时,将充气阀门44打开,压瘪气囊后关闭充气阀门。

在臂托1的中段部两外侧壁上设有卡座5,在两个卡座5之间可拆卸的连接一横跨臂托1的拱形支架6,所述拱形支架6上设有多个管路夹61;拱形支架6可以将手臂保护在臂托1之间,防止挤压,且在冬天还可以盖被子,对内瘘侧手臂进行保温。

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在需要锻炼时,这需要将手臂放在此装置上,其中,拳头放置在握拳槽12处,可以用手握着弹性球体4,弹性球体4是气囊的,可以调节气囊的充气量,改变压力和硬度,下臂放置在凹槽11处,上臂放置在臂托1较矮的一端端部,气压止血带2扎捆在上臂上,此时,手臂抬高30 度,通过间断的手动加压球的加压和泄压,利用按摩带压住内瘘侧手臂的上臂,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避免了用手直接作用在手臂上的捏压,并配以热敷防止手臂局部肿胀的情况出现,保证每次加压的力度和稳定的时间,对患者的恢复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58040.2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361778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A63B 23/12

专利分类号:A63B23/12;A63B21/008;A61B17/135;A61F7/00

范畴分类:15H;

申请人:邓莉莉;尹娜

第一申请人:邓莉莉

申请人地址:400020 重庆市江北区新东路36号3幢8-4

发明人:邓莉莉;尹娜

第一发明人:邓莉莉

当前权利人:邓莉莉;尹娜

代理人:马光辉

代理机构:50244

代理机构编号:重庆项乾光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恢复用的锻炼装置论文和设计-邓莉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